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百科 > 正文内容

寒痰和湿痰区别(寒痰和痰湿的区别)

2023-05-04 16:06:06西部百科1

寒痰和痰湿的区别

寒痰湿痰,就是喉咙老感觉到有痰是激动,气虚血寒,怕冷怕热,稍微动一下就会感到出汗,就是。然后痰湿的体质,会身体困重,容易疲倦乏困,只需要,多数情况下这需要锻炼来进行合理并且长时间强度的训练,并且。一些饮食注意,然后中药的话可以考虑二成丸。

寒痰和痰湿有何区别

该药能治痰湿体质,该药是由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四味中药配伍组成的方剂。陈皮具有宽胸理气、化痰和胃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痰湿呕吐等症状;半夏能燥湿化痰,且具有降逆止呕的作用,常用于痰湿不化或因寒痰过盛而引起的呕吐的等症;茯苓具有健脾、利湿、安神的功能,可用于治疗因脾虚湿困而引起的食少纳差等症;甘草是补脾、益气的良药。

寒湿与痰湿的最大区别

脾胃功能和产生痰湿没有什么关系,它们有很大的区别。寒湿更多的是偏于寒,表现为体内有寒象像周身怕冷,还有寒邪和湿邪侵犯人体的关节,出现关节活动不利、手脚发凉,还有抽搐等症状都会出现,而痰湿更多的是体现在偏于痰,多见于咳嗽。

寒湿和寒痰的区别

本品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原形态】

草果,多年生草本,丛生,高达2.5米。根茎横走,粗壮有节,直径约2.5厘米。茎圆柱状,直立或稍倾斜。叶2列;具短柄或无柄;叶片长椭圆形或狭长圆形,长约55厘米,宽达2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边缘干膜质,叶两面均光滑无毛;叶鞘开放,包茎,叶舌长0.8~1.2厘米。穗状花序从根茎生出,长约13匣米,直径约5厘米。蒴果密集,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4.5厘米,直径约2厘米,顶端具宿存的花柱,呈短圆状突起,熟时红色,外表面呈不规则的纵皱纹,小果梗长2~5毫米,基部具宿存苞片。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栽培或野生于疏林下。分布云南、广西、贵州等地。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

味辛;性温

炮制

草果仁:拣净杂质,置锅内文火炒至外壳焦黄色并微鼓起,取出稍凉,碾去壳,过筛取仁。

姜草果仁:取草果仁,加姜汁与水少许,拌匀,微炒,取出,放凉。(每草果仁100斤,用鲜姜10斤取汁) 《本草从新》:草果,面裹煨熟,取仁用。

性状

干燥果实呈椭圃形,具三钝棱,长2~4厘米,直径1~2.5厘米。顶端有一圆形突起,基部附有节果柄。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有显著纵沟及棱线。果皮有韧性, 易纵向撕裂。子房3室,每室含种子8~11枚,集成长球状。种子四至多面形,长宽均为5毫米,表面红棕色,具灰白色膜质假种皮,有纵直的纹理,在较狭的一 端有一凹窝状的种脐,合点在背面中央,成一小凹穴,合点与种脐间有一纵沟状的种脊。质坚硬,破开后,内为灰白色。气微弱,种子破碎时发出特异的臭气,味辛辣。以个大、饱满,表面红棕色者为佳。

老蔻的效果

功效

本品为姜科植物草果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治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

经脉

脾经;胃经

主治

燥湿除寒,祛痰截疟,消食化乱。治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

①李杲:温脾胃,止呕吐,治脾寒湿、寒痰;益真气,消一切冷气膨胀,化疟母,消宿食,解酒毒、果积。兼辟瘴解瘟。

②《饮膳正要》:治心腹痛,止呕,补胃,下气。

③《本经逢原》:除寒,燥湿,开郁,化食,利膈上痰,解面食、鱼、肉诸毒。

④《本草求原》:治水肿,滞下,功同草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注意禁忌

气虚或血亏,无寒湿实邪者忌服。

①《本草蒙筌》:大耗元阳,老弱虚羸,切宜戒之。

②《本草经疏》:凡疟不由于瘴气;心痛胃脘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湿热瘀滞,暑气外侵而成滞下赤白、里急后重及泄泻暴注、口渴;湿热侵脾因作胀满或小水不利,咸属暑气温热,皆不当用。

③《本草备要》:忌铁。

寒湿和痰湿哪个严重

脾虚湿气重一般可以服用健脾除湿的药物藿香正气散,参苓白术散等。寒湿一般表现为怕冷,胃中寒冷,不思饮食,口不渴等。而湿热一般出现口干口黏,耳鸣,有眼屎,乏力等,痰湿主要表现为咽喉有异物,或者咳嗽,咯痰,痰多,胸闷等,临床不难鉴别。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14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