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内容

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产中)

2023-05-05 01:48:05生活资讯1

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产中

正火是—种改善钢材韧性的热处理。将钢构件加热到Ac3温度以上30〜50℃后,保温一段时间出炉空冷。主要特点是冷却速度快于退火而低于淬火,正火时可在稍快的冷却中使钢材的结晶晶粒细化,不但可得到满意的强度,而且可以明显提高韧性(AKV值),降低构件的开裂倾向。

回火是指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Ac1(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回火一般用于减小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者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

正火和退火有何不同,如何进行选择?

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使它随炉慢慢冷却,称为退火。

钢的退火是将钢加热到发生相变或部分相变的温度,经过保温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退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组织缺陷,改善组织使成分均匀化以及细化晶粒,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减少残余应力;同时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所以退火既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遗留的组织缺陷和内应力,又为后续工序作好准备,故退火是属于半成品热处理,又称预先热处理。  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使钢全部转变为均匀的奥氏体,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的热处理方法。它能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渗碳体,对于亚共析钢正火可细化晶格,提高综合力学性能,对要求不高的零件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艺是比较经济的。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很快放入淬火剂中,使其温度骤然降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急速冷却,而获得以马氏体为主的不平衡组织的热处理方法。淬火能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淬火中常用的淬火剂有:水、油、碱水和盐类溶液等。  将已经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再用一定方法冷却称为回火。其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降低硬度和脆性,以取得预期的力学性能。回火分高温回火、中温回火和低温回火三类。回火多与淬火、正火配合使用。

正火与退火的应用区别

1. 温度不同:正火和退火都需要加热金属材料,但温度不同。正火通常在900℃以上进行,退火则在金属材料的临界温度以下进行。

2. 冷却速率不同:正火和退火的冷却速率也有很大差别。正火通常需要在空气中自然冷却或通过水等介质快速冷却,以获得所需的硬度、强度等性能,而退火则要求缓慢冷却,以减少应力和晶粒尺寸。

3. 作用效果不同:正火和退火对于金属材料性质的改变效果也不同。正火能够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耐磨性等机械性能,但会减小延展性和韧性;而退火则可以改善材料的可加工性、韧性、导电导热性、塑性等机械性能。

4. 用途不同:由于作用效果不同,正火和退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中不同领域。例如,在生产高强度金属零件时,通常需要采用正火工艺;而在生产成形加工易损坏部件时,则通常采用退火工艺。

总体来说,正火与退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选择何种方式取决于生产场合以及所需终端产品对物理力学特征的要求。

正火和退火的区别?如何选用?

退火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工艺

正火是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m)以上30~50℃,保温适当的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把钢件加热到Ac3以上100~150℃的正火则称为高温正火。 对于中、低碳钢的铸、锻件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

正火与退火的区别

正火后珠光体片层较细、铁素体晶粒也比较细小,因而强度和硬度较高。 低碳钢由于退火后硬度太低,切削加工时产生粘刀的现象,切削性能差,通过正火提高硬度,可改善切削性能,某些中碳结构钢零件可用正火代替调质,简化热处理工艺。 

过共析钢正火加热刀Acm以上,使原先呈网状的渗碳体全部溶入到奥氏体,然后用较快的速度冷却,抑制渗碳体在奥氏体晶界的析出,从而能消除网状碳化物,改善过共析钢的组织。 焊接件要求焊缝强度的零件用正火来改善焊缝组织,保证焊缝强度。 

在热处理过程中返修零件必须正火处理,要求力学性能指标的结构零件必须正火后进行调质才能满足力学性能要求。中、高合金钢和大型锻件正火后必须加高温回火来消除正火时产生的内应力。 

有些合金钢在锻造时产生部分马氏体转变,形成硬组织。为了消除这种不良组织采取正火时,比正常正火温度高20℃左右加热保温进行正火。 正火工艺比较简便,有利于采用锻造余热正火,可节省能源和缩短生产周期。 正火工艺与操作不当也产生组织缺陷,与退火相似,补救方法基本相同。

2.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选用?

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

大部分中、低碳钢的坯料一般都采用正火热处理。

一般合金钢坯料常采用退火,若用正火,由于冷却速度较快,使其正火后硬度较高,不利于切削加工。 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727到912摄氏度之间以上40~60min,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去除材料的内应力。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

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准确的说,退火是一种对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而且新材料的退火目的也与传统金属退火存在异同。

正火和退火有何差别?简单说明两者的应用范围?

是热处理两种不同的工艺。区别:正火的加热温度高,在Ac1以上加热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退火加热温度较低。在Ac1以下加热保温后。随炉冷却。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15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