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内容

大乘教和小乘教区别(大乘教法与小乘教法的区别)

2023-05-05 03:00:05生活资讯1

大乘教法与小乘教法的区别

大乘和小乘的主要区别是:大乘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小乘则视释迦牟尼为教主。大乘强调不仅要解脱自身,而且要解脱一切生灵,使众生都成佛,自己才能成佛;小乘则主张只要断除自己的一切烦恼,超脱于生死之外,就能成为“阿罗汉”。大乘倡导以“六度”为内容的菩萨行,小乘则着眼于“三十七道品”的宗教道德修养。

大乘和小乘的教义虽然有所差异,但却是佛教一根藤上的两只瓜,都是对释迦牟尼学说的继承和宏扬。

资料拓展

“小乘”是梵文“希那衍那”的意译。大乘佛教兴起后,贬称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为“小乘”。后学术界沿用这一名词,不再含褒贬之义。主要经典有《阿含经》等。小乘佛教也曾在中国流行过,到了隋唐逐渐衰落。现在小乘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属于南传佛教。

什么是大乘教法和小乘教法

“乘”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chéng、shèng

乘的意思:[chéng]

1.骑,坐:乘马。乘车。乘客。乘警。

2.趁着,就着:乘便。乘机(趁着机会)。乘势。乘兴(xìng)。因利乘便。

3.算术中指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乘法。乘幂(mì)。乘数。

4.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大乘。小乘。上乘。下乘。

5.姓。

[shèng]

1.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乘舆。千乘之国。

2.古代称四为乘:乘矢。乘壶。“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3.中国春秋时晋国的史书称“乘”,后通称一般的史书:史乘。野乘。

大乘教与小乘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区别如下:

1、流传地区不同

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包括了中国内地,也包括了韩国、日本、越南这一带。

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暹包括了印度、暹罗北部和中部地区。

2、宗旨不同

大乘佛教:大乘佛教主张行菩萨道,要普渡众生。

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是以自我完善与解脱为宗旨。

3、起源不同

大乘佛教:大乘佛教是脱胎于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是大乘佛教的源头。

小乘佛教:小乘佛教发展于印度,阿育王时代派遣多位法师向各地和国外传播发展。

大乘教法与小乘教法的区别和联系

两者的流传地区不同。

 大乘佛教主要流传于中国内地,以及日本、韩国、越南一带。

小乘佛教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亚及东南亚各国。

大乘教和小乘教

大乘教法讲究度人,小乘教法强调度己。

大乘教法与小乘教法的区别是什么

相对来讲,大乘修行者要同时发起出离心和菩提心,不仅断除自身的烦恼惑业,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出来,也尽一切所能,帮助所有众生。度人的同时就是度己,即“自度度人”、“自觉觉他”,是不容易做到的,这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特征。

而小乘先侧重于自我解脱,看到世间纷扰和轮回之苦,便生起强烈的出离心,修习戒定慧,彻悟四圣谛或十二因缘,五百由旬的长路已走过一半,证得阿罗汉果。等修行真正到了这个程度,佛还会为他指明成佛的方向。

无论小乘还是大乘,都是佛陀针对不同根性的众生,而施设的修行法门,其最终目标都将是解脱轮回,成就佛果。

小乘教大乘教哪个先出现

他们的宗旨不同,传播范围不同。

最早的时候其实是没有明显区分的,后来人们对教义的理解不同和追求不同,就把佛教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15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