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与甲骨文区别(金文与甲骨文的异同)
金文与甲骨文的异同
1、甲骨文的特点 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从结构字体上看,文字不仅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还显示了稳定的格局。因此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
2、金文的特点 商代的金文书法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字数不多,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行气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情势凝重,各有风韵。有人曾归纳为两种风格,一种是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画起止多露锋芒,间有肥笔,另一种则是运笔有力,形体瘦筋,笔画多挺直,不露或少露锋芒。西周早期的金文从书体和书法风格来看,总的情势是清秀优美,笔道首尾出锋,有明显的波磔,结构严谨,行款章法自如。后期的风格凝重雄放。
3、小篆的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4、隶书的特点 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金文与甲骨文的异同之处
一个是刻在龟甲兽骨上,一个是铸在青铜器上。
金文与甲骨文比较有哪些异同
【甲骨文】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其主要特点: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小篆】 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今存《琅琊台刻石》、 《泰山刻石》残石(如下图),即小篆代表作。
秦权上刻制的小篆,据说是李斯书写的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康熙字典上对所有的字还注有小篆写法。
【大篆】 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石鼓文”。唐初在天兴县陈仓(今陕西宝鸣)南之畴原出土的径约三尺,上小下大,顶圆底平象馒头似的十个像鼓一样的石敦子。上面刻下的是秦献公十一年作的十首四言诗,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经过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原刻的700多字,现存300多字。这十个石敦现存故宫。因内容记载畋猎之事,命名为“猎碣或雍邑刻石”,唐诗人韦应物认为石的形状象鼓,改名“石鼓文”,现作为大篆的代表。
石鼓文具有遒劲凝重的风格。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大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留西周后期文字的风格,只是略有改变,笔画更加工整匀称而已。笔势圆整。线条比金文均匀,线条化达到完成的程度,无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形体结构比金文工整,开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同一器物上几乎没有异体字。字体繁复,偏旁常有重叠,书写不便。
【缪篆】 摹刻印章的一种篆书。缪是绸缪之意,因其文屈曲缠绕,故名。古玺朴实,秦印挺秀,至汉代,变更篆法,印文介于篆隶之间。用缪篆刻印,平方正直,古朴深厚,更具艺术性。
新莽六书之一。实际上就是摹印,是用在秦汉印章上的文字。有时也用于别处,如“蔡公子戈”上就有。缪,绞绕之意。秦汉印章文字确有这种写法,如“成霸私印”、“长寿印”就是很好的例子。但秦汉之际的印章并非专用这种书法,所以,缪篆虽属摹印,却只是后者的一种别体,是一种带绞绕的艺术化了的篆文。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新莽六书称:“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形体平方匀整,饶有隶意,而笔势由小篆的圆匀婉转演变为屈曲缠绕。具绸缪之义,故名。清代桂馥《缪篆分韵)则将汉魏印采用的多体篆文统称为“缪篆”。亦称“摹印篆”。
甲骨文和金文的共同特点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特点分别为:
1.甲骨文是古代文字的一种,其特点是刻画简单粗犷,形体角度多样,符号数量较少,往往用于刻划在龟骨或牛、鹿、羊等兽骨上。
2.金文是商代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文字,其特点是符号数量增多,笔画细腻,字形更加流畅,常用于铸造青铜器时的铭文。
3.小篆是秦始皇时期制定的一种文字,其特点是笔划简洁,结体整齐,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字形标准化阶段,并在随后的两千多年中被广泛采用。
4.隶书是汉代小篆的演变,其特点是笔画长短有序,结构严谨并富有变化,通常用于书写公文和文书。
5.楷书是汉代隶书的演变,也是现代汉字书写的基础,其特点是笔画简单规整,字形端庄秀丽,常常用于印刷、书写日常文书和书法创作。
金文和甲骨文的区别有哪些
答:金文和甲骨文的区别有:
一、起源不同:1、甲骨文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2、金文之始,多为铸者或其先祖之名讳。至商亡时,方有文章出现,然其时最长之文,仍仅有四十余字。
二、载体不同:1、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2、金文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
三、所在时期不同:1、甲骨文所在时期为原始时期,2、金文所在时期为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金文与甲骨文的异同点
金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在结构上与甲骨文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统称 为“甲金文”;从文字学的角度看,它们都属于大篆的系统,或称为“籀文”, 也就是后来由周宣王之太史籀规范下来的字体。
但是,与甲骨文相比,金文 有意识地省去了甲骨文中的图画成分,字的描摹性特征也明显减弱,一些在 甲骨文中直接描摹事物本身形象的字,在金文中已演化为由线条交构而成的 距离事物原型很远的“字”,比如在甲骨文中,“犬”、“豕”、“兔”、“虎”、 “象”等表示动物的文字,多数都还画成有首有尾有肚腹的样子,而在金文中 它们都一律减省了肚腹部分,首和尾的表现也不十分明显。
在写法上,金文 的书写已在追求整齐规范的外部风貌,纵向自动成行,横向更是有意识地排 列,字体的大小也更为接近。在造字上,形声字在金文中的比重迅速增大, 明显居于主导地位,这意味着金文已基本脱离了象形图画的束缚,越来越向 纯粹的线形符号靠拢。
由于金文是刻画或铸造在钟鼎上面的,其刀刻的功力 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端庄古拙,沉稳浑厚,不仅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到以后的篆刻艺术。 时至今日,不仅书法家中 有专攻金文者,而且篆刻家中也有。
金文和甲骨文相比,有哪些不同,举例说明
铸造在青铜器上面的铭文
金文是一种书体,是中国古汉字中的书体之一。它指的是铸造在青铜器上面的铭文,因为当时的青铜被叫做金而得名金文。同时金文也叫做钟鼎文,主要是因为当时钟鼎类青铜器上的金文最多而得名。
金文出现的时间在商周时期,和甲骨文属于同一个体系的文字,即可以算是甲骨文的继承者,也可以算是甲骨文的起源,因为金文中的还保留着部分比甲骨文更早的写法。
金文充与甲骨文相比,充分体现了形声构字的说法,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非常优势的地位。并且它的笔画明显减少,书写也较为简练、规范,很好的展现了汉字化繁为简的原则。
金文和甲骨文一样吗
一、起源不同:1、甲骨文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2、金文之始,多为铸者或其先祖之名讳。至商亡时,方有文章出现,然其时最长之文,仍仅有四十余字。
二、载体不同:1、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2、金文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
三、所在时期不同:1、甲骨文所在时期为原始时期,2、金文所在时期为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金文与甲骨文相比较,有哪些不同?
所谓的“甲骨文”、“金文”是后世的考古学家们,根据古人在不同的“器、物”上,留下来的文字,而取的“名称”。“甲骨文”是刻在龟壳或动物骨头上的文字,“金文”则是在金属器物上留下的文字,比如青铜器中的方尊、鼎等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