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动量区别(动能公式)
动能公式
1、动能表达式Ek=(mv^2>/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运动速度。
2、动能是标量,无方向,只有大小。且不能小于零。与功一致,可直接相加减。
3、动能是相对量,式中的v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不同的参照系中,v不同,物体的动能也不同。
4、动能定理:
(1)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合外力(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总和,根据方向以及受力大小通过正交法能计算出物体最终的合力方向及大小)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动能公式:Ek=(1/2)mv^2
(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达式:Ek=1/2mv^2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1kg*m^2/s^2=1J
(2)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动能公式单位
但从计算的角度说,可以用公式相互关联。即:动量P=mv,动能Ek=1/2mv^2;P^2=m^2v^2=2m*1/2mv^2=2mEk;动能和动量之间的关系。
动能:运动物体具有的能叫做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用字母Ek表示,单位是J(焦耳);计算动能的公式是:Ek=0。5mv²。动能是个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动量:在经典力学中,动量(是指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kg·m/s,量纲MLT⁻¹)表示为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是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相关的物理量,指的是运动物体的作用效果。动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动能公式中的v是什么速度
动能的公式mv^2/2的V是指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你要求那一点的动能,就代那一个点的瞬时速度,
求一段路程,应该是求那个力在这个力的位移所做的功,用动能定理,那就选择这段位移的末动能减去初动能,当然就代这段位移的末速度与初速度
动能公式mv的单位
焦耳是功的国际主单位,功的公式W=FS,F国际主单位是牛顿,S国际主单位是米,所以1焦耳=1牛顿x米。动能公式E=(1/2)mV^2,m是质量国际主单位千克,V是速度国际主单位米/秒,那么动能单位是:千克×(米/秒)^2=(千克x米/秒^2)×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公知道1牛顿=1千克x米/秒^2,所以动能单位:牛顿×米=焦耳。
动能公式适用范围
根据机械能守恒公式:重力势能+动能=机械能 动能:Ek=1/2mv^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例:在理想状态下(忽略摩擦力),质量为m的静止小球从高度为h的斜坡滚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v,此时重力势能完全转化为动能,1/2mv^2=mgh
动能公式和重力势能公式
物体运动中只有重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机械能守恒表述式:mgh1十mV1^2/2二mgh2十mV2^2/2
推得:mgh1一mgh2二mV2^2/2一mV1^2/2。
推得:△Ep二一△Ek
推得:重力势能的增量等于动能增量的负值。即重力势能增加多少,动能就减少多少;重力势能减少多少,动能就增加多少。二者相互转化,和不变。
动能公式适用条件
物理动能定理公式W=(1/2)mV1^2-(1/2)mV0^2 (w 为外力做的功,V0为物体初速度 ,v1 为末速度)
*W=Ek2-Ek1
其中,Ek2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1表示物体的初动能。ΔW是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也表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1.动能定理研究的对象是单一的物体,或者是可以堪称单一物体的物体系。
2.动能定理的计算式是等式,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3.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也适应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分段作用,也可以是同时作用,只要可以求出各个力的正负代数和即可,这就是动能定理的优越性。
动能定理与动量定理区别动量定理Ft=mv2-mv1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是力在时间上的积分。
动能定理FL=1/2mv2-1/2mv02反映了力对空间的累积效应,是力在空间上的积分。
动能公式中的v是初速度还是末速度
这不算是个公式。只能认为物体到0势能面(比如落地)时的动能(因为此时以地面为0势能面,物体没有势能),与物体在最高点(瞬间静止,动能为0)时的重力势能相等。
如果物体从高处由静止下落,可以认为v是末速度,另外,末的打法是”gsi“。不明追问。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