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如何复习(语文如何提高)
语文如何提高
自从9月1日开学至今,经常有家长问我很多关于语文学习的一些问题,正好我家的二胎今年刚上一年级,我跟孩子妈根据语文老师的建议和大娃的经验相结合,做了一份小学语文的学涯规划,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高中反推回小学制定学习规划
首先,我们都知道,现在跟孩子做的任何准备,都是为了给以后孩子高考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要用长远的目光去给孩子制定学涯规划,从小学开始帮助孩子掌握学习的大方向。
很多人都会觉得孩子才上小学就要从高考开始规划太早了,其实我们以高考为目标反推回小学,弄清楚孩子读书时期不同时间点会遇上哪些不同的学习瓶颈,理清楚每个阶段该学习什么,这样做的学习规划对孩子来说才是有帮助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长的焦虑。
那么我们从高中反推回小学的话,应该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高中需要孩子背默72篇古文。大家都知道,高中的学习任务很重,古文可以说是第二中文,对孩子们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如果将72篇古文全部放在高中背的话,效果其实并不理想。
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前将学习内容前置,可以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铺垫古文学习了。
小学语文规划
我们按照上面的思路反推回小学,看看小学的不同时间段应该注重哪些不同的知识。
因为小升初的原因,我们想让孩子在5年级上学期完成小学阶段所有学科知识的汇总学习。这样,在理想的状态下,我们就可以空余出一年的时间给孩子复习准备小升初,这个的前提是我们在孩子4年级的时候应该将所有的内容都铺垫完成。
接下来,我就将每个阶段的学习重点给大家列出来:
1-2年级的学习重点:
打扎实字词句的基础
对于1年级的孩子来说,大部分都是零基础入学的。在这里我建议家长,如果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入学之后比较轻松的话,那就需要在学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了。
当孩子具备自主阅读能力之后,在1-2年级阶段,我们就可以将重点放在基础字词的背默上了。

之前写过我就不多说了,重点放在基础字词上,当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家长就会发现,成语、错别字、标点符号这些基础知识通通都会成为孩子出错的重灾区!!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小学1年级的试卷:




从卷面上看,大部分考点和扣分点都在基础知识(基础字词、句子)方面。孩子在做卷子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标点符号、错别字、搭配错误等让家长恨铁不成钢的小错误。
所以,在1、2年级阶段,我们必须要帮助孩子将字词句的基础打扎实,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帮助孩子识记字词?
我是用了网友提供的一种方法,觉得挺不错,分享给大家:
1. 识记词的注音、字形、意义及生成义
例如:“莽”字,拼音是mǎng, 本意是一只犬钻到了草中间,上面是草丛,下面也是草丛,形容草木茂盛。后来,慢慢演变成广大,辽阔的意思。还有粗鲁,冒失之意,例如:莽汉。
2. 看字词在文中具体是怎样运用的
3. 用字词造句
在了解了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之后,进行造句,学会恰当使用字词。
4. 联词成篇
一课或一单元的词学完了,可以引导孩子将所有词接连起来编个故事,而且要想象合理,语句通顺。
3-4年级的学习重点:
阅读+写作
小学3-4年级,孩子自身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会不断提升,所以这是孩子培养孩子阅读写作能力的重要时期,这也许会直接决定孩子对语文的态度。
我们先来聊聊阅读:
这一阶段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知识量,比如:历史啊,成语故事啊,人物传记、还有一些科普类的书籍,都可以给孩子看。扩展孩子的知识面真的是很有必要的。
有些家长实在不懂给这个阶段的孩子买哪些书,我给大家找了一些北京知名小学的3-4年级书单推荐,大家可以参考购买:
北大附小(三年级上学期)

北大附小(三年级下学期)

北大附小(四年级上学期)

北大附小(四年级下学期)

清华附小(必读)

清华附小(选读)

海淀外国语小学(三年级)

海淀外国语小学(四年级)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有时间和精力的话,建议家长在3年级阶段穿插着将校内规定的100多首古诗词背默完,这样4年级就可以让孩子慢慢接触小古文了。
4年级学古文的时候,家长可以将重点放在一些成语或寓言故事上,让孩子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如果能理解重点句子那就更好了。这样过度到古文也会相对轻松一些。
3-4年级可以说是扩大孩子阅读量和知识储备最好的时间段了,具备一定的知识面之后,才能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复习巩固知识。
接下来聊聊3-4年级的写作问题:
小学作文对孩子的要求还是挺高的,需要30分钟内成篇,同时还要求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 学生要学会审题2 学生要自己有文章的逻辑框架3 学生要有合适的素材4 学生要有好词好句的积累5 学生要知道怎么立意,归纳中心思想6 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字数要求并成篇7 作文不能有错别字、语句要通顺
这些需要孩子大量的写作才能完成上面的每一点要求,但是我们还有数学和英语,孩子没有再多的精力或时间去铺垫。要想孩子不写框架文章的话,那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写人、写事、写景的好词好句。
4年级下-5年级上的学习重点:
归纳总结+查缺补漏
这个阶段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系统复习:基础字词句的查缺补漏,古诗文的背默,阅读写作技巧的归纳总结。
具体内容包括:
1. 反复默写基础字词
2. 复习小学阶段所有的古诗(背默+作者及创作背景等内容+经典句子)
3. 复习学过的古文(文章的大意+经典句子/关键词的理解)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习重点:
为小升初做准备
五年级下学期,我们就可以开始为小升初的准备了。这个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说,目前的小学语文规划就是这些啦。
总之,想要打好语文基础并没有比数学英语简单,语文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和专注。
语文如何提高成绩
语文就是语言文字之学,要多阅读,多观察,多写作
大量阅读
古人云:写尽八缸水,池塘染墨黑。
博采众家长,使得龙凤飞。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中小学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手段。
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
1. 语文成绩好的孩子都特别喜欢课外书
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
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巧妙的构思、出新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
他们真的是见多识广,一点也不比大人逊色。
2. 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读名著读经典作品,培养孩子阅读经典与名著,阅读习惯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
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
小学毕业的孩子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
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向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基础,将来孩子就很难成为具有创造性的现代人。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
写日记的好处大大超过了教育者的想象。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
内容也不拘泥,什么都可以写,想象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等,要做到有闻必记,有为必记,有见必记,有感必记。
但一定不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哪怕一两句也要写上,写得荒诞一点,不合常规也行,但必须要写下去,目的是为了习惯的养成,终止了,就前功尽弃了。
写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
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呢?这里提供建议如下:
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
引导孩子拿起笔,鼓励她写,就能打消孩子对写作文的距离感和畏惧感。说的时候就是“话”,把它写在纸上就是“文”,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和说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和说法,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说法,所以每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不一样,这就是写作的秘诀。
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写
所谓作文就是让真挚的思想感情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给予过多的约束和限制,不要给予太多的标准,不能把大人自以为是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强加在他们头上,最需要的是宽容。
忠实自己的心灵和生活,是打开作文大门的第一把钥匙。要多用短句子,多用白话,多用具体事例,少用概括性句子,多采用描述性语言。
八年级下册语文如何提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初中语文如何提高
、让阅读成为习惯;2、重视交流;3、掌握语文基础知识;4、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好一门语言学科,临阵抱佛脚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还是需要平时的积累。尤其是语文,不只是读书认字这么简单,还有涉及到历史、地理甚至哲学很多内容。
1、阅读成为习惯
学好语文,大量的阅读是必须的。但是不要作为垃圾的回收站。意思就是阅读可以,不要什么都读。尤其是现在互联网时代,太多的垃圾电子书袭来。你不能都去读吧,一点营养都没有。对于阅读就建议四个字:经典重读。我国有很多经典名著,我们去读就好了,很多知识、道理在里边都有写着。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一个不同的感受,每次都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每天都可以拿出一点时间来阅读。时间久了,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而且是终身受益的。
2、重视交流
如果说阅读是理论知识的输入,那么交流就一定是实践知识的输出。很多时候你也发现了,如果我读了一本书,可能什么都不记得。但就在这时候,也有一个人和我读了同一本书,我俩互相探讨了下。发现我知道的他忘记了,他说的我也忘记了,这样一说,就都记住了,而且印象深刻。这就是交流的重要性,不仅是思想的交流,也是思想的交换。
3、语文基础知识
想要让自己语文学得好,那就要掌握好语文基础知识。就好像你学汉字,肯定是要学拼音的。拼音就是基础知识。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语文基础知识很多。比如成语。词语,通假字,历史典故,甚至还有名言名句。这些都需要平时记忆。只有平时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在积累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会发生质的飞跃,否则就会一直是空中楼阁,不稳定。
4、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希望可以教孩子很多知识。希望让孩子变得比自己更优秀。其实知识是学不完的。教孩子很多,不如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比如阅读习惯,家长如果爱好学习读书,孩子也一定是的。因为小孩子还是处于模仿阶段。大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你也发现了,所有的清华学霸,他们都有一个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有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表,甚至计划表都精确到了每个小时做什么。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学习并不难,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最难的。
语文学习方法初中-四个步骤告诉你如何提高孩子
语文如何提高做题速度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这是一个知识性的问题,我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刚好可以为你作答。
要让语文阅读做得更好更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与训练:
一、培养阅读能力,练习阅读速度
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课外,多读书,多阅读,当然这里的读的训练是需要达到一定目的的读,而不是简单的娱乐性的阅读。在读书过程中,要能把握阅读文本的内容,要学会讲述故事情节,要练习归纳总结,要注重阅读的效率。
二、掌握各种文本的基本特点及设置题目的角度
从文体角度来看,不同的文体其基本特点和设置题目的考点是不一样的。至少很多内容的专业说法是不一样的。比如:小说就固定有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四大重点考点。而在散文当中我们更多的用形象、内容、结构、描写、主题等来叙说。在做题时就要首先区分其问题的差异。从而与对应的问题特点对接起来。
三、熟悉知识点,并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要熟悉不同文体的知识点。比如小说,我们重点掌握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四大方面,
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形象的刻画要关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含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等,而侧面描写则有衬托、对比、他人的评价,作者的评价等。
情节主要包含六大方面。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当然可以兼备,也可以只有部分。
环境描写包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别要特别要关注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环境本身、主题四大方面去推导记忆。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最终目的,至关重要,小说中的主题往往与人物及其生活的背景有关,抑或是情节发生的根源。这往往能够出现大题目。
当然,还有其他内容也可以作为考点,比如,标题,段落的作用,语言,手法等,要完整的把握这些,需要专门的复习教学。
四、掌握常见题型的做题思路
在做阅读题时,往往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答题要点和答题要求。对于文本各个知识点的答题思路在专题课堂上老师肯定会总结,你要记住他,然后在做题过程中熟悉并举一反三。
五、仿照标准答案学习语言组织的方法
其实方法掌握了,思路有了,最难以把握的是语言的组织,我经常发些现在的学生往往眼高手低。所以我要求学生对照参考答案进行比较,发些语言组织的特点,从而模范,并最终灵活组织。就像练字者临摹一样。逐渐就熟能生巧了。
六、注意答题规范
答题的规范其实也是可以学习第五点的方法的。只是你的范本要确实规范,不能把不规范的作为规范的去学习了,那就越来越不规范。另外,在每一种题型的做题方法的讲解时老师肯定也会讲到这种题目的规范性答案。所以要把这些都记在脑海里。
总之,阅读是一项非常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是综合素养的一种集中体现。真要让自己又快又好的做好阅读,还是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我的回答完毕,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希望得到你的关注、点赞、评论、分享!
小学语文如何提高
1 提高小学语文成绩是可能的。2 增强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可以通过多读书、多练习阅读理解题等方式提高阅读能力。3 此外,还可以注重词汇积累和语法练习,通过背诵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来丰富词汇量,同时要多写作业,多写文章来锻炼语法和表达能力。另外,多听老师的讲解,认真听课也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
语文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深入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苦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切实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努力使教学有新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注意感情的培养,以情激趣;培养学生广泛的好奇心;通过美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可以采用设疑法,以此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悬念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关切的心情,就像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使关切的心情变成学习的兴趣。感染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深入发掘课文蕴含的感情,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吸引学生从而产生兴趣。激励法,心理学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诱导法,就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诱导,把学生其它方面的兴趣吸引到语文学习上来。
二、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相结合。
(一)、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赵景瑞:《探索语文教学的真谛》)教材中的课文篇数虽然有限,但却是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例有许多是大师级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属于经典作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经得起吟咏和品味;教材中还有一些极具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作品,这些作品则能让学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凭借它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凭借它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凭借它可以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凭借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上好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1、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
“语感”是学生语文素养中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当一个人在听话时,能通过快速的感知体验,比较准确地把握对方言语的主旨要点,体会到言语中蕴含的感情,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这就说明他有较强的语感;阅读一篇文章,能准确捕捉到文章的意旨,也说明有着很强的语感。一个人如有很强的语感,说话时方能做到得体自然,写文章时才能做到准确达意。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能力的高低,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审美能力的高低。把语感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思想亮点,是一线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与基础任务,还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语感培养的方法有:1、联系生活,获得语感。生活体验是一种非言语实践,它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的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语感培养就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学生要多接触生活、多观察、多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中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践,回忆生活经历,唤起有关表象,进行有关联想和想象,从中体味言语所构成的情景,领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获得准确的语感。如,我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充分利用体验朗读,培养学生语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体内容以后,我启发说:“同学们,《月光曲》的谱写过程是多么感人啊!快读一读,把文中的‘贝多芬’换成‘我’,边读边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尽情地表达出来!”学生们好奇地捧起课本,如饥似渴地朗读起来。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文本,真正把自己和文本的人物融为一体,细腻的情感如涓涓细流汩汩涌出。当读到“盲姑娘渴望亲耳听到贝多芬的演奏,却又怕哥哥难过,安慰哥哥:‘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一段时,有的同学动情地说:“多么善良的姑娘啊,她是那么通情达理、善解人意。”有的学生说:“真没想到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上,依然有人那么喜欢我的音乐。她虽然穷,但我一定要满足她的愿望,亲自为弹奏。一曲。”当学生读到“贝多芬……推开门……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时,震惊地说:“是她吗?这就是那位善良的姑娘吗?那断断续续的琴声是出自她的手吗?她真是身强志坚啊!—这不正反映了贝多芬对盲姑娘的同情、关爱,反映了盲姑娘坚强、善良的品性吗?
2、诵读体味,形成语感。要养成反复诵读,潜心揣摩的习惯。要在充分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当今语言学习缺乏充分的朗读训练,朗读的时间,次数太少,这正是学生语感能力弱的症结所在。因此要多读典范课文,对精彩段落,精粹诗文一定要熟读成诵,潜心揣摩。要把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然后让学生说说读课文后的体会,如果体会不深刻,再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作者的情趣意旨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通过诵读揣摩,得其意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那么,熟读成诵的文章,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个潜滋暗长,积少成多,由感到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样,良好的言语习惯养成了,语言修养加强了,语感也就具备了。
(二)、辅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面和量都做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广泛地涉猎书籍报刊,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随着网络的普及,还要鼓励学生上网浏览。一个小学毕业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往往需要课外阅读的配合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作为知识的运用和技能和检验。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显而易见,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读写能力,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1、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每课书教完后,我都要找来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为学生扩展阅读,让他们扩大阅读量。让学生有新的感受、新的体验,除此之外,还上网查阅资料,为学生扩大阅读量。曾下载文章《安徒生童话》、《汤姆索亚历险记》、小学生生优秀作文。通过多读,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也使学生的思想逐渐变得深邃了。
2、 多读多背,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讲过,他二十年代在北大读书时,教他们莎士比亚的一位外国教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如果不懂,还要读。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翁戏词的妙处了。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叶圣陶先生多次重申“要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在他的《精读指导举隅》一文中,力推“吟诵”。正如诗圣杜甫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教学中,注意多读书。在教《百合花》一文中,为了体会通讯员的性格特征,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表现通讯员性格特征的语句,学生找到后,反复朗读体会通讯员的性格特征,体会描写好在哪,以后怎样借鉴写法,也写出这样精彩的作品。由于注意朗读和体会,学生明确了写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三、开展语文活动,厚实文化积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早已提出:“虽有佳肴,弗知其味;虽有至道,弗知真善。”无论何种版本的教材,无不关注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让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语文知识的积累只有通过具体的活动得以实现,活动是厚实学生文化底蕴的必要途径之一,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的。
1、每日一句的积累,古诗名句、歇后语、成语典故,名言名句作为课堂检验的重头戏,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发现了汉字里蕴含的审美价值,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情。
2、不定时的举行朗诵会,有诗朗诵,经典文本的朗诵,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诗的语言,音调和押韵,念起来给人以极大的快感”。结合课文新课标,精选优秀古诗文作品,每次分组举行,汲及写景、立志、惜时、做人等方面,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并要求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见解,此活动增加了积累,锻练了语文,陶冶了性情培养了审美能力和性趣,增加了文化更深的认识。
3、每日的一句,全班同学都参与“我喜欢的名句”活动,每天由一位同学将喜欢的名句写在相应的专栏里,其余的同学可以写也可以为自己选择,将自己喜欢的名句放到摘抄本,日记或作业本的封面,通过这项活动,使同学们从平淡的文学世界走向了心中的殿堂,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写作语文,学生的作品逐渐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4、开展阅读文学经典子籍活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也是厚实学生文化底蕴的必由途径。经典在不同的时期,意义不同。特别是我国历精典子籍,处在青少年时期要应该作为学习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四书》《史记》《公羊传》等,作为教师的我们每一次阅读都是第一次接触一个世界,如同现实中接受新鲜的经验一样,许多年以后,也许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读过的书,可是它已经把种子留在了我们身上,它可以持续地在我们身上起作用。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不仅仅是看重书中的情节,更应该是书中所涉及的文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俗语书:“读一部好书,做完美人生”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在教的过程中确没能更好的去引导学生。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习惯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语文习惯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种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规范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
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主要采用这样一些有效的做法:建立教学常规,在教学之初用一段时间,重点建立教学常规,为学生规定一定的学习语文的规矩,如语文课上怎样读书,怎样提问,怎样回答……每个老师制定的项目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教给学习方法,强化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先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再加以强化训练,例如,培养预习的习惯,教师在指导预习的步骤和方法,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达到自动的程度,这样,预习的习惯就养成了。严格要求,坚持不懈,良好的语文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起来的,不良的语文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的,因此需要时间严格要求,作坚持不懈的努力。
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自发展,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以活动促使学生去认真阅读积极研究,积累营养,学生才不至于“陷入与文化根基断裂的危险”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我国的经典子籍以及我们的国文,扶着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力争让学生对我们的民族语言有深厚的感情,读书有鉴别,学语文有“灵气”写文章有个性,如果语文教师能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底子”也就能放飞学生明天的梦想。当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就会落到实处,语文教学改革才会有光明的前景。但愿语文学习成为老师和学生普遍感到快乐和轻松的事情,因为学生有了坚实的语文素养和自由宽广的语文学习空间。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