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与小雅区别(大雅与小雅区别是什么)
大雅与小雅区别是什么
“雅”即“正”,指的是朝廷正乐,即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大雅”和“小雅”,与后世的大曲、小曲类似。
“大雅”是西周时代作品,大部分是叙述周的祖先重要史迹和武功,其中保存了我国最早的一些史诗。《诗经》中,“大雅”计三十一篇。“小雅”的大部分是周室衰微以后的政治讽谕诗,出自贵族文人之手,其中有揭露和讽刺黑暗现实翻成分,其余属于歌谣,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人民的同情。《诗经》中,“小雅”计七十四篇。
我国第一诗歌总集,后来称做《诗经》(计305篇)。按作品性质和乐调不同,分为“风”(计160篇)、“雅”(计105篇)、“颂”(计40篇)三类。“风”指“国风”,即各国土乐;“雅”是周王畿乐歌,分“大雅”和“小雅”;“颂”是朝廷祭祀鬼神赞美功德的乐歌,其乐调较风、雅为缓。
小雅和大雅的区别
《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
《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
大雅和小雅的区别是什么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赋:排比、对仗、对偶比:比喻、拟人兴:托物言志、运用意象
大雅与小雅哪一种诗性更浓
《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贵族文人)宫廷(宴飨,朝会)乐歌,共105篇。《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大雅、小雅
《诗经·大雅》:《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共三十一篇。《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也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泛指学识渊博的人;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
《诗经·小雅》:是《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诗经》:
约成书于春秋时期,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重要的注本有《毛诗正义》、宋朱熹的《诗集传》、清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清陈奂的《诗毛氏传疏》、今人程俊英的《诗经释注》[1] 、今人余冠英的《诗经选译》等。
现今流传本有三百一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后来为方便,就称作“诗三百”。孔门弟子中,子夏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他传诗。到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而如今世上只剩外传10卷。至于当今世上流传的诗经,则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的毛诗。
大雅和小雅
采薇选自小雅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全诗六章,每章八句。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
大雅和小雅是什么
1 描写的对象不同。《大雅》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功绩;《小雅》则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对时政世风、战争、婚姻的描述。
二是题材不同。《大雅》大部分是作于西周前期,《小雅》则是西周初期到末期。
大雅和小雅指的是什么
1、描写的对象不同。《大雅》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小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
2、体裁不同:《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
3、创作者和创作时间不同。《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小雅》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