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如何(匈牙利如何获得俄罗斯石油)
匈牙利如何获得俄罗斯石油
塞尔维亚盛产石油
塞尔维亚石油(储量7740万吨),是欧洲重要石油出口国
2019年,全球只有90多个国家生产原油,每天生产80450.6千桶,中东地区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冠军,占比近三分之一,为32.39%;北美洲为亚军,占比23.40%;欧洲为季军,占比17.06%。欧洲主要产油国有俄罗斯、挪威、英国、丹麦 、意大利、罗马尼亚、土耳其、德国、乌克兰等、白俄罗斯、匈牙利、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奥地利等。其中,俄罗斯原油产量,鹤立鸡群,是其他欧洲国家的4倍。
匈牙利石油产量
匈牙利资源:山区森林茂密,有栎树、山毛榉、椴树等;平原有大片草原,发育有肥沃的黑土。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主要矿产资源是铝矾土,蕴藏量居欧洲第三位,此外有少量褐煤、石油、天然气、铀、铁、锰等。森林覆盖率为20.4%。
匈牙利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发达国家,东邻罗马尼亚、乌克兰,南接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西靠奥地利,北连斯洛伐克,边界线全长2246公里。截至2017年1月,全国总人口979.8万人。首都为布达佩斯,官方语言为匈牙利语。
匈牙利怎样
匈牙利为中欧内陆国,属中等发达的工农业国家。
匈牙利面积93030平方公里,人口986万。主体民族为匈牙利人,约占人口的90%,其余为斯洛伐克、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德意志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匈牙利语。66.2%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7.9%信奉基督教新教。
全国划分为首都和19个州,首都布达佩斯。
匈牙利东邻罗马尼亚,南接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和黑山,西与奥地利交界,北毗斯洛伐克,东北同乌克兰为邻;边界线全长2246公里。
二战匈牙利石油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军兵分三路突入苏联(详见巴巴罗萨计划)。苏联在战前虽然从多个渠道获得过战争可能爆发的情报,但很多情报之间是互相矛盾的,具体入侵时间的情报相差非常大,使苏联政府并不知道德国入侵的具体时间,甚至都不知道德国是否会入侵苏联。仅仅在开战前一天,苏联最高统帅部才知道德军的具体进攻时间,但是为时已晚。
在短短10天之内,德军突进苏联600公里。第一天的战斗,苏联红军损失1200架飞机,其中800架还未起飞就被炸毁。希特勒狂言三个月灭亡苏联。
北方战线由德军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两个星期内苏联红军败退450公里,放弃整个波罗的海沿海地区,苏联红军24个师被彻底击溃,20个师损失60%的人员和装备,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很快进抵列宁格勒城下。波罗的海三国的百姓由于早就对苏联的统治有强烈不满,因此在德军入侵之时发起了针对苏联政权的暴动行为,进一步促使了苏联红军的败退。
中部战线是德军突击的重点地区,德军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从格罗德诺和布列斯特要塞方向进攻,通过一个双钳攻势完成了对苏联西部军区(即西方面军)的合围,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沦陷,苏联红军败退350公里,30个师被歼灭,70个师损失50%以上的人员。随后,德中央集团军群又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展开了第二个钳形攻势,由于苏联红军有效地组织了防御,德军进展很慢。但是战役在历经两个月后,德军还是完成了合围,歼灭了苏联红军30万人。
南方战线上由德军伦德施泰特南方集团军群的主要目的在于占领苏联在乌克兰的农业和工业基地,并获得黑海港口作为补给站。当面为苏联基辅特别军区(即西南方面军)和敖德萨军区(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是苏联实力最强的一个军区,
在战争初期,由于苏联红军在兵力和装备上对德军有明显的优势,德军在这个方向的进展最为缓慢。但由于德军的素质此时远在苏联红军之上,因而德军依然长驱直入抵达第聂伯河。由于西方方面军损失过大,西南方面军的右翼暴露又未及时转移。
1941年9月15日,德军中央、南方两个集团军群合作,在基辅战役中将苏联西南方面军主力包围。苏联军队70个师血战10天,苏联红军少数突围,66万余人被歼灭,其中有6万名军官,包括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参谋长图皮科夫中将在内的多位高级将领在突围战中阵亡。希特勒将这次围歼战称为“史上最大的围歼战”。但是随后,在攻击罗斯托夫的战役中,由于主力部队都调往了莫斯科地区,德军遭到了失败。
在德军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包围之后,完全无力占领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为了稳定侧翼,发起了对提赫文的进攻,但是却遭到溃败。因此,德军对列宁格勒采取了封锁战术。由于苏联红军迅速在与德军的对峙中拥有了兵力上的巨大优势,德军不得不在北方战线采取了被动的守势。同时,芬兰由于不愿意攻占除了冬季战争中被苏联割去的卡累利阿地峡以外的苏联地区,芬军一直都没有进攻列宁格勒。
为了使德军得不到占领区的物资,斯大林采用了当年国内战争时的方法。斯大林于1941年11月17日令苏联红军实行焦土抗战,用大炮、火箭炮,并出动空军摧毁前沿阵地道路两旁40—60公里纵深地区的居民点,组织小分队,放火烧毁村庄、城市,而这些地方并无德国人。人民流离失所,数百万人死亡,苏联人民又蒙受一次灾难。
1941年9月30日,德军集中74个师约100万人,在1700辆坦克,11000门火炮支援下,发起意在夺取莫斯科的攻势,即台风计划(莫斯科会战)。战役的第一阶段以德军在维亚济马地区歼灭苏联红军60余万人的全面胜利而结束。随后德军迅速占领了莫斯科外围,摧毁了数道苏联防线。苏联在危急时刻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工业转移计划,转移的设备、物资超过100万节车皮,同时从西伯利亚、中亚、远东地区调来了25万的精锐预备队,以朱可夫大将为核心重组了西方面军的部队和防线,组织大量妇女修筑防御工事,并派出大量携带炸药和地雷的工兵分队破坏德军后勤补给线。
此时苏联严酷的冬季已经降临,德军作战部队和后勤补给受到了极大限制,由于德国军队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导致大量的士兵冻死冻伤,许多武器也无法使用。苏联红军对德军进行了殊死抵抗,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和名言,比如“苏联虽大,但已无路可退,背后就是莫斯科”。
1941年11月7日,在德国迫近莫斯科之时,苏联依然按时组织了红场阅兵,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阅兵之一,受阅部队在阅兵结束后直接开赴前线。
1941年12月6日,苏联发起反击,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200-300公里,莫斯科会战以苏联胜利而结束,德军损失了50多万人和大量的技术装备,这也是不可一世的德国陆军在二战中第一次受到重大损失,希特勒“三个月灭亡苏联”的狂言彻底破灭。莫斯科局势得以稳定。
1941年冬天,苏联红军在各条战线上发动冬季攻势。在南部,苏联红军越过刻赤海峡,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在北部,苏联红军试图解列宁格勒的围并且歼灭包围列宁格勒的德军和收复迭米扬斯克。但是由于苏联红军的训练拙劣,准备仓促不足,指挥失当,这两个方向的攻势均以失败告终,苏联红军损失巨大。
1942年5月,苏联又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起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试图收复哈尔科夫,但被德军分割包围后歼灭。同时,曼施泰因指挥的德军席卷克里木半岛,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并在刻赤战役中将红军彻底击溃。最终,苏联红军的冬季攻势以失败告终。
转折点
成功击退了苏联红军的冬季攻势后,德军认为占领莫斯科十分困难,因此转变进攻重点,改为向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展开进攻。进攻初期,德军先在哈尔科夫歼灭了苏联红军200余万人,并迅速南下,席卷整个高加索地区。但是,由于苏联红军在前一年的大溃败中吸取了足够的教训,德军没能在高加索地区大规模歼灭苏联红军,苏联红军虽然无法抵挡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但是得以保全力量。
随后,为掩护南下高加索的德军(为了获取巴库油田的石油),德军意图占领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随之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与苏联红军旷日持久的大会战(即斯大林格勒战役)
德军在战役开始前对斯大林格勒展开了大规模轰炸,把城区炸成了一片废墟,但事实上这是在给自己添麻烦,因为被轰炸后的斯大林格勒是一片废墟,公路自然也被废墟堵上,因此德国的坦克很难在满是废墟的城区里作战,甚至连行驶都是问题。战役主要在斯大林格勒城内和接近地展开,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甚至每一堆废墟都要反复争夺,进展往往按米来统计,战斗极为残酷和血腥,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在300万人以上,苏联红军坚强的抵抗,使德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而此时苏联上百万的预备队已经在两侧聚集,于1942年末在德军两侧发动钳形攻势并包围了德军330万部队,并于1943年2月2日将其全部歼灭。苏联红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大部,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以及配属的大量技术分队和支援部队被歼灭,双方损失始终没有精确统计,一般认为德军损失在85-100万人左右,苏联损失更大一些。
斯大林格勒战役与同时期发生的阿拉曼战役、中途岛海战胜利,构成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严格的说,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战役,无论是双方投入的力量、持续的时间以及损失情况,均远远无法与斯大林格勒战役相比,过去有些历史学教科书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有一定道理的,这里综合东西方的观点)。
在歼灭德军第6集团军后,苏联红军乘胜紧逼罗斯托夫,在高加索的德军后撤,苏军并迅速夺回了高加索地区。但是,由于苏联红军过分展开,在其进攻哈尔科夫时(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遭到曼施坦因的反攻,进攻部队被击溃,德军得以稳固自斯大林格勒失败以来不断后退的战线。此时,在前线形成了库尔斯克突出部,德军希望能够利用这个突出部歼灭苏联红军主力部队以夺回战场主动权。
1943年7月5日晨,库尔斯克决战打响,但在苏军准备充分的防御阵地面前,德军的进攻步履维艰,12日,双方在库尔斯克南部奥博场方向的普罗霍洛夫卡发生坦克大会战,以帝国师为首的德军装甲部队和以近卫第五坦克军为首的苏军装甲部队发生的遭遇战,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虽然苏军损失高于德军,但德军始终无法推进,随着苏军在奥廖尔附近的进攻和盟军登录西西里,德军被迫终止了进攻,退回到了出发阵地,8月23日,苏军收复哈尔科夫,库尔斯克战役以苏军胜利而结束。
至此,德军再也没有在苏德战场上发动过战略进攻,而是转向了战略防守,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可谓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此时苏联经济已经完全转入战时轨道,生产了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同时根据《租借法案》获得了来自美英等同盟国大量援助,军事力量有了很大提高。而德国本土由于美英两国规模越来越大的战略轰炸而遍地废墟,工业生产能力大幅下降,又在北非战场惨败,其仆从国也开始有了反战、反德的倾向,德国已经越来越没有能力与苏联抗衡了。
苏联红军反攻
随着德国在库尔斯克战役的失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被迫后撤,越过了第聂伯河,同时实施“焦土政策”,这使得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村庄变为了废墟,庄稼也被德军烧毁。
此后,苏联红军相继发动了10次大型反击战役(史称十次斯大林突击),将德军完全赶出了苏联国土。之后,苏联红军横扫东南欧,在盟军于1944年6月6日发动诺曼底登陆后,德军不得不从东线调出大量部队以守卫西线,苏联红军更加势不可挡,并且相继攻占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
1945年4月16日苏联红军在渡过奥得河之后开始了进攻柏林的战役,4月21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市区,25日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27日突入市中心,30日苏联红军的三名士兵将苏维埃的红旗插在了柏林国会大厦的楼顶,同一天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自杀。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苏联也获得了苏德战争的最后胜利。
匈牙利矿产
盟友有俄罗斯和中国
塞尔维亚共和国简称塞尔维亚,位于巴尔干半岛中北部,东北与罗马尼亚,东部与保加利亚,东南与北马其顿,南部与阿尔巴尼亚,西南与黑山,西部与波黑,西北与克罗地亚,北部与匈牙利相连。塞尔维亚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经其境内,塞尔维亚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其主要矿产资源有褐煤、石油和天然气,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5%,森林面积占29.1%,水力资源丰富。
匈牙利如何获得俄罗斯石油储量
从俄罗斯到西方的管道共有7条。
一、“北溪”管道(也称“北溪1号”管道),设计输送能力550亿立方米/年,为此前俄罗斯唯一一条直通欧洲的管道。(“北溪2号”是属于在建管道,建成就意味着海底管道对欧输送量达到80%)
二、经乌克兰中转的“兄弟”“联盟”管道。“兄弟”管道将俄罗斯天然气输至斯洛伐克、捷克、德国、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等国。“联盟”管道输至德国、法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土耳其等国。(北溪前主要的渠道,占对欧供气总量的80%以上,后不断降低权重,2020年左右只占三分之一)
三、经白俄罗斯、波兰中转的“北极光”“亚马尔—欧洲”管道。“北极光”管道将俄罗斯天然气输至乌克兰、立陶宛等国,年输送能力为460亿立方米。“亚马尔—欧洲”管道最终输至德国,年输送能力为330亿立方米。
四、穿越黑海抵达土耳其的“蓝溪”“土耳其溪”管道。“蓝溪”年输送能力为160亿立方米。“土耳其溪”包含对土耳其和经土向东南欧输送的两条管道,年输送能力为315亿立方米。
匈牙利石油公司
匈牙利能源资源较为贫乏。煤炭方面,虽该国拥有一定的煤炭资源赋存,但以褐煤为主。截至2020年年底,匈牙利煤炭总探明储量约为29.09亿吨,位列欧洲第8位,占全球煤炭资源总探明储量的0.3%。
与煤炭相比,该国油气资源更为匮乏。2020年,匈牙利石油产量为43.12拍焦耳,基本与十年前持平。天然气则严重依赖进口,产量从1995年的176.20拍焦耳降至2020年的60.84拍焦耳。
匈牙利 俄罗斯
匈奴的语言有两说,人种也有两说但无论是N说还是Q说,匈奴基本都是北亚黄种民族(尽管裹挟有些许白人部落)。可以参考今天的雅库特人。
如果匈奴的核心是N,那他们有一定可能和匈人是同源民族(但并不意味着二者是继承关系),同属于乌古尔突厥(Oghuric turks)。但是由于匈人位于东欧,所以匈人肯定不是北亚人种,而是黄白混血人种。
有的俄罗斯学者认为,俄罗斯的楚瓦什人是就是匈人的后裔。匈牙利人是东北欧原生游牧民族-乌拉尔人(Uralics)中的一个民族。乌拉尔人是两万年前一支黄种人(N系)进入东欧后的产物。
乌拉尔人又分为三种,广义的芬人(芬兰-卡累利阿-爱沙尼亚),乌戈尔人(匈牙利)和萨摩耶德人(涅涅茨)。
芬人、乌戈尔人其父系保留较多N类型Y染色体,但母系完全是白人,因为两万年来大量与白人融合。更要命的是,随着匈牙利人深入中欧与日耳曼、斯拉夫融合,如今匈牙利人别说母系,就连父系都已经很少有黄种人的痕迹,玩玩全全成了如假包换的白人,也只有姓名顺序这种细碎的文化来证明其祖先了。
匈牙利有石油吗
地铁是英国发明的,地铁最早是英国的一名律师叫查尔斯·皮尔逊,在1843年设计并且投资建设了世界上最早的大都会地铁。该地铁的动力是向当时的英国铁路公司所租借的一辆蒸汽机车,因此查尔斯·皮尔逊也被称之为是世界地铁之父。在19世纪中期,伦敦比世界上其他的城市发展的速度都要快很多,在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新屋、商店以及办公楼、工厂等,大量的劳动力涌进来,让这里的街道显得特别拥挤,因此就急需一种更好的运输工具。于是查尔斯·皮尔逊就认为应该要建造地下的铁路, 1843年他向议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是一直到1863年才总算建成开通。
这条世界上最早的地下铁路,虽然仅仅全路程只有6.5千米,但是这条铁路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主要是因为该铁路正式开通之后,第1年的运载客流量就达到了950万人次。而之后很多别的国家一些城市也开始效仿伦敦,建造这种地下的铁路。最早的地下铁路使用的是“挖-盖”的方式来建造,也就是先挖掘深沟,然后再封盖上面。到1890年建造真正的管状铁道,使用的是液压冲头可以快速的钻通泥土就能够建成。铁路这种新的运输方式的出现,可以说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当然这也成为了都市快速发展的一个标志。
匈牙利 饿
你好,希望能帮到你!
整理好了10个关于匈奴的名言!
1、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释义】: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
2、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曹植《白马篇》
【释义】: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3、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释义】: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
4、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释义】: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5、桀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释义】:桀犬吠尧,古来之理,别让匈奴千秋笑话我们。
6、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王维《陇西行》
【释义】:这是西北都护府的军使,他传来了加急的军书,报告匈奴的军队已经包围了我大唐的西域重镇酒泉。
7、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李白《白马篇》
【释义】:叱咤风云经百战,匈奴如鼠尽奔逃。
8、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李白《战城南》
【释义】:要知道匈奴是以杀戮为职业的,就像我们种庄稼一样。在他们领域中的旷野里,自古以来就只能见到白骨和黄沙。
9、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李白《塞上曲》
【释义】:由于大汉无灭匈奴之计策,至使匈奴进犯至渭桥。
10、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四首》
【释义】:誓死要横扫匈奴个个都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