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我学习 > 正文内容

细菌内外毒素区别(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2023-05-09 16:06:06自我学习1

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内源热致热原,又称“白细胞致热原”、“内源性热原质”,来自白细胞,可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增高。

细菌及其毒素、病毒、真菌、螺旋体等微生物,免疫反应,某些药物等,统称为外源热。近年来研究证明,发热是外热源通过内热源作用于下丘脑引起的。

细菌内外毒素的相同点

每套20EU。方法:样品稀释40倍,使用0.5EU/ml灵敏度的凝胶法鲎试剂做实验,如果结果是阳性,说明样品的内毒素大于20EU/ml,如果结果是阴性,则样品的内毒素小于20EU/ml。也可以使用定量方法,检测出具体的内毒素的值。

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有哪些图片

植物细菌病:

1、症状:细菌病害症状主要有:①腐烂,由于细菌分泌的果胶酶的分解作用而使受害植物的根、茎、块根、块茎、果实、穗等肥厚多汁器官的细胞解离、组织崩溃腐烂,如白菜软腐病。②坏死。主要发生在叶片和茎杆上,出现各种不同的斑点或枯焦,前者如棉花角斑病,后者如水稻白叶枯病。③萎蔫。因细菌寄生在维管束内堵塞导管或因细菌毒素而引起,如青枯病。④肿瘤。由于细菌刺激,使寄主细胞增生、组织膨大而形成,如癌肿病。⑤黄化矮缩。在木质部寄生的细菌使植株表现黄化、萎缩,如葡萄皮尔氏病、杏叶焦病、苜蓿矮化病、甘蔗矮化病和桃幼果病等。

2、侵染和传播途径:病原细菌可在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病残体、土壤、粪肥、杂草寄主或昆虫体内越冬或越夏,成为下一个生长季的初侵染源,多数细菌病害都能发生再侵染。一般高温、多雨、潮湿天气有利于细菌病害的发生。细菌通过寄主的伤口或气孔、水孔、皮孔等自然孔中侵入;田间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流水、介体昆虫或农事操作等传播。台风、暴雨等不良条件不但易使植物表面产生伤口,而且利于细菌的传播及削弱寄主植物的抗病性,诱发细菌病害流行。有些介体传播细菌病害有一定的专化性,如玉米细菌性萎蔫病由玉米叶□(Chae-tocnema denticulata)传播, 小麦蜜穗病由小麦粒线虫(An□uina tritici)传播。

植物真菌病:

1、症状:常见有霜霉、白粉、白锈、黑粉、锈粉、烟霉、黑痣、霉状物、磨菇状物、棉絮状物、颗粒状物、绳索状物、粘质粒和小黑点等。大的病征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病征的出现与寄主的品种、器官、部位、生育时期、外界环境有密切关系。如不少叶斑病菌一般在寄主生育后期才产生病征,甚至在落叶上才形成小黑点;有的菌核病要在寄主某一特定部位才形成颗粒状的菌核;银叶病要在寄主的死亡部分才长出蘑菇状的产孢结构;根肿病要在肿瘤很深的位置才能观察到病原菌。许多真菌病害在环境条件不适宜时完全不表现病征。真菌病害的症状与病原真菌的分类有密切关系,如白绢病菌在许多不同作物上均造成症状相似的白绢病,霜霉菌产生霜霉状物,黑粉菌产生黑粉状物等。

2、侵染和传播途径:真菌病害的侵染循环类型最多,许多病菌可形成特殊的组织或孢子越冬。在温带,土壤、带病种子、病残组织和果树林木的病枝常是越冬场所;在热带和亚热带,不少病菌不越冬而越夏。冬季生长的寄主在侵染循环中往往起重要作用,有些病菌的分生孢子可越冬,有的病菌终年有危害性。大多数病菌的有性孢子在侵染循环中起初侵染作用,其无性孢子起不断再侵染的作用。在热带、亚热带许多病菌不产生有性阶段,只以无性阶段完成其生活史和侵染循环。田间主要通过气流、水流传播;此外,风、雨、昆虫也可传播真菌病害。但传播真菌病害的昆虫属种与病原真菌属种间绝大多数没有特定关系。真菌的菌丝片段可发育成菌株。真菌可直接侵入寄主表皮,有时导致某些寄生性弱的细菌再侵入,或与其他病原物进行复合侵染,使病症加重

简述细菌的内毒素与外毒素有何主要区别

革兰氏阴性菌,(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的菌体中存在的毒性物质的总称。是多种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成分,由菌体裂解后释出的毒素,又称之为“热原”。单位Eu/ml。其化学成分有磷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A。内毒素位于细胞壁的最外层、覆盖于细胞壁的黏肽上。各种细菌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较弱,大致相同,可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内毒素耐热而稳定,抗原性弱。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无中和作用,形成抗毒素,经甲醛处理不能成为类毒素。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性的。虽然内毒素紧密地嵌入细胞壁中,但也会不断地向周围环境释放内毒素,这种释放不仅仅是因为细胞的解体和死亡造成的,也会发生在正常细胞生长和分裂过程中。

内毒素不是蛋白质,因此非常耐热。在100℃的高温下加热1小时也不会被破坏,只有在160℃的温度下加热2到4个小时,或用强碱、强酸或强氧化剂加温煮沸30分钟才能破坏它的生物活性。与外毒素不同之处在于:内毒素不能被稀甲醛溶液脱去毒性成为类毒素;把内毒素注射到机体内虽可产生一定量的特异免疫产物(称为抗体),但这种抗体抵消内毒素毒性的作用微弱。

中文名

内毒素

外文名

endotoxin

化学成分

脂多糖

毒性反应

发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休克

存在部位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特性比较

细菌内毒素标准要求小于0.50EU,是0.50EU/ml还是0.50EU/mg,两者意义完全不同。

0.50EU/ml的限值,只能买活性高于0.50EU/ml的鲎试剂;0.50EU/mg的限值,保证鲎试剂灵敏度对应的药品浓度无干扰即可。

使用时如没有特殊要求建议选用0.125EU/ml的鲎试剂,建议选用湛江博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的鲎试剂,我比较过,国内他们的0.125EU/ml鲎试剂是最好的。

细菌内外毒素的区别是什么

外毒素(exotoxin)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毒性较强,可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组织器官,引起特殊病变.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菌体中存在的毒性物质的总称.是多种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成分,由菌体裂解后释出的毒素,又称之为“热原”.毒性较弱,可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有哪些特点

菌苗、疫苗、类毒素、抗毒素都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产物所制造的,用于防治传染病的生物制品。

菌苗是用细菌制成的制品,有两种:一种是将人工培养的致病菌用加热或化学药品杀死后制成的死菌苗,如伤寒菌苗、霍乱菌苗等;另一种是用经处理后毒力已经减低的细菌制成的活菌苗,如仔猪副伤寒菌苗、布鲁氏菌菌苗等。疫苗是由病毒、立克次氏体或螺旋体经过人工培养后制成的制品,与菌苗相似,亦有死活之分。常用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是死疫苗,而鸡传染性支气管疫苗则是活疫苗。类毒素是把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用甲醛处理以除去其毒性,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抗原性),这种除去毒性的外毒素即类毒素。如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抗毒素是一种含有抗体的血清制品。是把类毒素注射给马,使其产生大量抗体,然后采取马血清,将其精制浓缩而成。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等。菌苗、疫苗、类毒素主要用于预防,抗毒素则可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细菌内毒素和外毒素的特点

分 类 种 类 异种抗原 1、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2、细菌外毒素和类毒素;3、 动物免疫血清(具有抗原性和抗体性);4、异嗜性抗原(无种属和亲缘关系 限制) 同种异型抗原 1、血型抗原(ABO血型抗原、Rh血型抗原);2、人类白细胞抗原(组织相容性 抗原) 自身抗原 1、隐蔽的自身抗原;2、修饰或变性的自身抗原;3、自身正常物质 变应原 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 肿瘤抗原 1、肿瘤相关抗原(TAA);2、肿瘤特异性抗原(TSA)

细菌内外毒素有何区别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细菌内毒素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价格与制备方式、纯度等因素有关。因此,一般情况下无法给出具体的定价。

然而,如果按照10000欧元的预算来考虑,可以考虑定制生产相关产品,比如预制细菌内毒素的试剂盒或者纯度较高的标准品等。

根据市场给出的价格,预制的试剂盒一般在二三百元之间,而高纯度的标准品则需要在一千元以上。当然,如果有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的话,还可以自行制备细菌内毒素。总之,根据使用的规模、纯度等不同因素,价格可能会有所差别。

细菌的内外毒素有何不同

外毒素(exotoxin)是细菌毒素的一种。是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对机体有害的毒性物质。

按其对细胞的亲和性及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细胞毒、神经毒及肠毒素三大类。

许多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都能产生外毒素,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外毒素不耐热、不稳定、抗原性强,易被破坏。但毒性作用强,小剂量即可使易感机体死亡,也可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组织器官,引起特殊病变。外毒素也用于制造抗毒素及类毒素,用于疾病治疗及预防。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27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