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道paas平台(瑞道广告有限公司)
瑞道广告有限公司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宋代: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2、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宋代:陆游《除夜雪》译文: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3、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唐代:罗隐《雪》译文: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
4、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宋代: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译文: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5、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隋代:杜公瞻《咏同心芙蓉》译文:鲜艳明亮的荷花代表着祥瑞,亭亭玉立站在水中。一根花茎引出翠绿之色,两个花朵分用一片鲜红。
瑞道广告有限公司招聘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译文: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出自唐代罗隐的《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瑞道广告有限公司电话
董氏追远堂是同宗
董氏家谱字辈:士,为,其,基,贤,良,绍,德,方,卜,凤,来,明,盛,瑞,道,发,乾,元,以,光,新,忠,显,同,发,焕,祚,兴,师,世,德,大,宜,昌,永,治,中,万,代,国,回,朝,忆,念,祖,文,德,天,成,宗,永,兴,启,昌,盛
瑞道米业有限公司
粮油行业
我理解“做米业”是从事粮食加工、运输、等方面的行业。粮食制造、运输、保存、采购、财务、人力资源、销售、行政管理等岗位都可以称为“做米业,
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4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湖南粮食集团控股的一家上市公司;全国优秀食品工业企业、中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中国粮油企业100强、中国大米加工企业50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十大企业品牌
瑞道商城
1、瑞组词 :
(1)瑞签、瑞雪、祥瑞、瑞金八景、瑞物、瑞竹、瑞日、瑞福优先、瑞鹧鸪。
(2)仁瑞、花瑞、瑞采、谶瑞、时瑞、瑞颠、贺瑞、瑞兽、秘瑞、昌瑞、乌瑞。
(3)符瑞图、瑞马、瑞鸭、瑞应灾异、瑞穗、瑞鸟、瑞佑、云瑞、瑞霞、瑞芝。
2、瑞,意为古代作为凭信的玉器:瑞玉(诸侯朝见帝王时所执玉器的统称)。
瑞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瑞气祥云 [ ruì qì xiáng yún ]
瑞:祥瑞。天上云气呈现吉兆。旧因以为喜事降临的征兆。
祥云瑞气 [ xiáng yún ruì qì ]
旧时认为天上彩色的云气为吉祥的征兆,故称祥云瑞气。亦作“祥云瑞彩”。
瑞庆大来 [ ruì qìng dà lái ]
意为吉祥的喜事一起涌来。语元结(712~772)《大唐中兴颂》,是称颂唐玄宗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句。
瑞应灾异 [ ruì yìng zāi yì ]
指吉祥和灾祸的征兆。
瑞雪霏霏 [ ruì xuě fēi fēi ]
指预兆丰年的大雪纷飞。
成都市瑞道广告有限公司
瑞霭、瑞金、瑞气、瑞签、瑞霞、瑞香、瑞雪等 拼音: ruì 笔划: 13 部首: 王 五笔: gmdj 组词: 1、瑞霭 ruì'ǎi 吉祥的云气 2、瑞金 Ruìjīn 江西省的县。位于省东南边境,面积2421平方公里,人口45万。境内大部为山区丘陵,以种水稻为主。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 3、瑞气 ruìqì 吉祥之气 霞光瑞气 4、瑞签 ruìqiān 上面写着吉利话的红纸条,在春节期间张贴 5、瑞霞 ruìxiá 吉祥的彩霞 6、瑞香 ruìxiāng 一种常绿灌木,椭圆形叶,有光泽,花淡红色,有香气。供观赏,根皮可入药 7、瑞雪 ruìxuě 应时的好雪 8、瑞雪霏霏 ruìxuě-fēifēi 指预兆丰年的大雪纷飞
瑞道行地产
提起吃羊肉,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不会是羊肉串吧?
烤羊肉串。来源:《人生一串》
羊肉串只是最普遍的吃羊方式之一,中国人吃羊的方法有很多。四千多年前,羊被我国先民驯化,成为“马牛羊、鸡犬豚”的六畜之一。
《说文解字》中,对于“美”的解释为“甘也,从羊从大”,即“大美为羊”;形容味道的“鲜”字,即“鱼羊为鲜”。羊肉在中国古人心中是吉祥的象征和绝佳的味道。“我请您吃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在传统相声贯口《报菜名》里,羊也是出现在第一位,由此可见羊在餐桌上的地位。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都有本地特产的羊种,山羊广泛分布在全国,绵羊则是在北方地区较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同一只羊,吃法和吃的部位各不相同,毫不夸张地说,不同地域的中国人能将一只羊“从头到尾”用不同的方法食用净尽。
从“头”谈起羊头肉
羊头肉是传统的北京小吃,晚清民国便不乏有挑担背筐的小贩走街串巷、吆喝叫卖。孔子有言“不时不食”,吃羊头肉也讲求时令,早年间,不到立冬时节是吃不到的,卖羊头肉的小贩都会带一盏油灯,油灯灯罩雪亮,不仅可以照路,也以此表明身份。
羊头肉由于贴近头骨,脂肪少、肉量也少,但正是这前脸儿最耐嚼。当叫卖声起,胡同里便排起长队,小贩挥舞着宽大的弯刀,将一劈两半的两个羊脸子上的肉细细片下,这一手极讲究功夫,羊脸肉不仅要轻薄如纸,还要每片都带着皮,小贩竹筐或推车上的大牛犄角里装的是花椒和细盐末,在片好的羊头肉上撒出盐花,羊头肉洁白细嫩、柔韧耐嚼、咸香浓郁,清末《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这样一首竹枝词称赞羊头肉——
“十月燕京冷朔风,羊头上市味无穷。盐花洒得如雪飞,薄薄切成与纸同。”
羊头肉示意。来源:网络
羊头肉这一制法,便是北京有名的“白水羊头”,其用羊考究,多选用白毛羊头,多一根黑毛都不用,将羊头耳鼻洗刷干净,羊舌抻出,从舌根洗刷到舌尖方算简单处理完毕,接着将羊头依老嫩程度不同一一下水,注意火候,分别捞出沥水。调料也极为讲究,大盐、丁香、大料等炒至焦黄碾碎,用细箩过筛,放入特制牛角内防止跑味。有时天气太冷,羊头肉挂着冰碴,蘸着椒盐吃,清冽醒脑,再喝上几两烧刀子,如同寒冬裹上羊皮袄,从头到脚的暖和。
囊括精华的涮羊肉
白水羊头毕竟是地方小吃,要提起南北通行的吃羊方法,涮羊肉准能排的上号,而涮羊肉所用的部位,也是一只羊的精华所在。
铜锅涮羊肉。来源:网络
因为牛羊肉腥膻不同,传统的涮羊肉讲究泾渭分明,必是羊肉、羊腰、羊肝等下到一锅,绝不与牛肉混合。锅中也没有太多的调料,除了葱姜末、冬菇口蘑外便是白水一泓,老饕们会要求伙计将卤鸡冻备好下锅,来提升汤的鲜味,小伙计对于懂行的吃主,更是礼敬有加。
北京的涮羊肉大多用张家口外的大尾巴肥羊,这些绵羊夏天赶到草原养膘,再往平津两地赶回,一路饮清泉、食茂草,腥膻味退去大半。切羊肉的师傅多为河北等地的名厨礼聘而来,即使是大饭馆,也很少用机器切割羊肉,因为那样会是羊肉细碎,丧失口感。
涮羊肉中所用羊的部位多是精华,如“黄瓜条”(羊腿与羊臀之间,包裹股骨,状如黄瓜,肉质细嫩)、“上脑”(脊背与脖颈相连处,肥瘦相间)、“三叉儿”(羊腿上部,因其纹路呈“Y”状称为三叉儿,前后腿分称小三叉儿和大三叉儿,多是嫩肉)、“磨裆”(羊尾之下,两条后腿相磨之处,与黄瓜条相连,偏瘦,有薄筋),每一部位片法不同,高手运刀,上下翻飞,平铺卷筒各有不同,形成了涮羊肉中的一门文化。
初来乍到的食客看到眼花缭乱的部位名称就头晕脑胀了,而老饕们却心如明镜,食罢还会要求将铜锅的清汤锅底倒入碗中,以此抻练大饭馆里的小伙计道行如何,可谓师傅会做、食客会吃、伙计有活。
羊排代表手把肉
西餐当中,有一道主菜的煎羊排,对于会吃的中国人民来说,羊排的做法更多,因为羊排是羊肋骨及周围的肉,肥瘦相夹,成菜后肥而不腻,属于比较贵重的部位,比如西北手把羊肉。
从大兴安岭到天山南北,手把肉在蒙古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间都是流行的吃法,以内蒙古和宁夏最具代表性。选用草原上的绵羊,以羯羊(去势的公羊)为佳,这样的羊膻气更小。羊排和脖颈是最适宜做手把肉的部位,顾名思义,手把肉是用手把着来吃,这两个部位适合手抓。
草原人民杀羊技术高超,先用刀子在羊胸口划开手掌大小的十字,把手伸进羊的胸腔,在背脊处找到动脉,迅速掐断,有时也用手抓紧羊的嘴巴使其头部直立向上,使其窒息,缩短死亡的时间。汪曾祺对此技十分赞叹:“蒙古人杀羊真是神速,不是用刀子捅死的,是掐断羊的主动脉。羊挣扎都不挣扎,就死了。”
用小刀割着吃的手把肉。来源:网络
“出了内蒙不吃羊”,内蒙古以烤全羊闻名天下,这恐怕也与“手把肉”的名字有关,似乎这样豪爽的吃法符合草原人民的性格。实际上,手把肉在白水煮好盛在盘中,是拿小刀切着吃的,草原人民刀法精湛,不管是孩童还是老翁,不管羊骨头是什么形状,都可以剃得一根肉丝都不剩。
传统的手把肉白水熬煮,吃的时候也不蘸料,顶多备一碗盐水蘸着,而今各地的手把肉延续了传统做法,也照顾各地食客的习惯进行二次加工,将其细细切好, 除了盐也有孜然、韭菜花等调料。天山南北的手把肉也很有名,切割肉块更精细,拌面来吃,别有一番风味。吃遍南北的汪曾祺给了手把肉一个极高评价——
“在我一生中吃过的各种做法的羊肉中,我以为手把羊肉第一。如果要我给它一个评语,我将毫不犹豫地说:无与伦比!”
大有来头羊蝎子
在羊的诸多部位中,羊蝎子是最有特点的。羊颈部到尾部的脊椎骨,因为呈大“Y” 形,和一只张牙舞爪的蝎子相似而得名。这一部位富含钙质、骨肉相连,既能吃到滑嫩的脊肉,还能吮吸骨髓。在北方,绵羊的羊蝎子多用来做羊蝎子火锅,在南方则一般用来红烧或煨制。
香辣羊蝎子。PAOPAOANFANG/摄影,来源/图虫·创意
羊蝎子在中国南北盛行,很多城市中都能看到男女戴着手套食用羊脊骨,其实这种吃法大有来头,最有名的“羊蝎子爱好者”便是苏东坡。
苏轼因反对熙丰变法遭排斥,之后的仕途颇不顺利。元祐九年,五十多岁的苏轼被贬到广东惠州,当时的惠州民生凋敝、偏僻蛮荒,加上苏轼自己财物不继,要靠苏辙和当地太守的周济度日,甚至到了“典衣作重阳”“落英亦可餐”的地步。即便如此,苏轼仍保持乐观,一边古法酿酒、自耕蔬菜、收获草药,另一方面在吃上细细研究,羊脊骨的新做法也被他发现。
羊蝎子火锅。来源:网络
宋朝羊肉珍贵,加上惠州偏僻,集市每天只杀一只羊。羊肉又不能与当地富户高官争抢,只能买下羊脊骨。但苏轼已经十分满意,他将羊脊骨带回家中煮熟,在上面涂薄酒、撒些盐再放入炉中炙烤,发现酥香无比,甚至可以和螃蟹媲美,每隔三五日就要吃上一次。在给苏辙的信中,苏轼得意地普及自己发明的吃法,并调侃弟弟吃羊肉虽多,但这种吃法恐怕不了解:
“子由(苏辙)三年堂庖,所饱刍豢灭齿而不得骨,欺复知此味哉?”
今天的我们在享用羊蝎子时,能否想到,千年前的苏轼某一刻也在认真地炙烤羊脊骨呢?对于美食的热爱,使得我们与古人产生了穿越千年的共鸣。
南北迥异做羊腩
羊腩这一部位在羊的下腹,适合熬煮,其做法也带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北方的豪迈,南方的隽秀在对同一部位的烹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关中平原接近牧区,自古以来,陕西各镇就是草原与中原牛羊交易的重要市场,如今西安的东羊市、西羊市等地名仍带有浓重的历史痕迹。陕西人吃羊历史悠久,外省人民对陕西羊肉的第一印象是羊肉泡馍,这几乎成为西北食羊的代名词,但一些人认为,羊肉泡馍更多是吃馍,能代表西北和陕菜水平的烹羊做法,是渭南地区的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主选羊腩部位,以陕西渭南地区的大荔、澄城、蒲城最为有名
在中国,以羊腩部位主打羊肉汤的菜品不在少数,山东单县、四川简阳、苏州的藏书羊肉都以羊汤闻名天下。
乳白色浓郁的羊汤入口,在冬日里如此暖胃。水盆羊肉不同在于其先将羊骨置于清水锅中大火炖煮,后长时间文火慢煮,以至汤清澈见底。新鲜的花椒下水,更多了几分羊汤鲜香,因此又有“六月鲜”的美誉。正宗的水盆羊肉中只有羊肉和汤,并无粉丝,因其会吸水泡发,影响水盆羊肉的口感和观感。食客将酥脆的烧饼撕在汤中,更多了几分平日饮食中的仪式感。
从广袤的大西北启程,翻越名山大川,直抵南海之滨的“五羊城”广州。民间常开玩笑:“广东人两条腿的除了人,四条腿的除了桌椅什么都吃。”与北方不同,在广东,羊腩在粤菜名厨们的精心调制下,成为滋补的名菜——羊腩煲。
广府名菜羊腩煲。来源:网络
广东物产丰富,本地的徐闻山羊和海南的东山羊,成为吃羊首选。但羊肉腥膻味重,广东人口味清淡,为了祛除膻味,生羊腩先用冷水浸洗并腌制,使其充分吸收,再将羊腩爆香,加入酱料文火慢煮,甘蔗、陈皮等多达二十余种的香料辅料除膻。老饕们不会在羊腩煲上桌时就迫不及待地掀盖,而是会耐心地等上一盏茶的时间,使羊腩入味,皮更富弹性,两指宽的羊腩沾上白腐乳更鲜,煲底是萝卜与腐竹,将汤汁精华收入其中。
冬日里,三五好友围坐在一起打煲,是广东人对生活热爱的不二写照。
麻辣羊蹄。摄影/图瑞,来源/图虫·创意
羊腿瘦多肥少,肌肉纤维纵横,肉质紧实,适合炭烤。各地流行的吃法是将羊腿肉切好串成羊肉串,或者直接用炭火将整只羊腿进行烧烤。人们对羊腿的关注使得其紧邻的一个部位常被忽略——羊蹄。羊蹄比较廉价,易被忽视,该部位老韧,适合扒、卤、烤等长时间的做法,其富含丰富的胶原蛋白,是厨师眼中的上好原料。
新疆人民对吃羊大有心得,羊蹄更是有独特的做法。胡辣羊蹄不仅是新疆饭馆的必点菜,更是各地农贸市场和夜市里的明星小吃。
胡辣羊蹄吃起来。来源:网络
夜幕降临,新疆各地的街道掌灯苏醒,升腾的烟火与嘈杂的人声中,夜市独有的香气逸散开来,勾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的食欲。
各摊位会提早将羊蹄去壳、刮净细毛,以八角、茴香、大量辣椒作为辛香料进行卤制,各家香料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风味。卤制好的羊蹄是半成品,随着人流的增多,羊蹄会摆到台面上,进行二次调味。大量的辣椒与香料下锅,再次对羊蹄进行焖煮,食客们驻足观望,调料鲜亮的红色与翻滚而出的辣椒香气让他们食指大动,在视觉与嗅觉上享受刺激,手中抓起一根软滑筋道的胡辣羊蹄,趁热撕咬,羊油与辣椒、卤汁在口中混合,舌尖上下翻转,无比的舒爽与畅快,此时再配上新疆特产、后劲十足的乌苏啤酒,西北大地的粗犷豪迈在这一刻得到充分展现。
出神入化拔丝羊尾
烤全羊代表着北方的豪爽,新疆、甘肃、内蒙古都有自己的烤制特点。然而,内蒙古人民在细节上的操作也完全不输其他省份,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出神入化的拔丝羊尾。一般动物的尾巴都没多少肉,主要用来煲汤,但羊尾巴好大一块,说肉不是肉,说油不是油,但是比肉香,比油美。
汪曾祺曾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一家小馆中吃过这道菜,其精妙的做法甚至让吃遍大江南北的汪老赞不绝口:
“(拔丝羊尾)外面有一层薄薄的脆壳,咬破了,里面好像什么也没有,一包清水,羊尾油已经化了。这东西只宜供佛,人不能吃,因为太好吃了!”
——汪曾祺《五味·手把肉》
蛋清羊尾。来源:网络
如今拔丝羊尾这道名菜难觅踪迹,随着中国人普遍的生活水平提高,羊尾也很少入菜了,不过今天各地仍有以羊尾挂名的菜,大部分因形状相似得名,如四川的糖粘羊尾、北京的炸羊尾,前者主料是猪肉,后者经过了改良,将馅料从羊尾改成了红豆沙。
三晋情怀羊杂割
一只羊可以从头吃到尾,也可以由外吃到内。羊内脏与边角均可入肴,羊脑可做成麻婆羊脑花等重口味菜肴,而其他下水便是羊杂,京津的水爆肚、通行全国各地的羊杂汤便是其中代表。对山西人来说,吃一碗羊杂割,就好比北京人喝豆汁儿、西安人吃泡馍、南京人吃鸭一个道理,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天性一样。
爆炒羊杂羊肚。摄影/昙华碎梦,来源/图虫·创意
据传山西人吃羊杂割始于元朝,蒙古人吃羊只吃肉,弃下水,由三晋入中原时,当地人将羊下水拾回烹饪,味道鲜美,由此流传开来。羊杂割以内脏切片,加上血、土豆、粉条炖成汤食,因下水中羊血管、肚、肠、肺一类内脏形状如丝,吃的时候要割断,因而得名。早年间的羊杂割都是街边摊,大锅大桶架在火上熬煮,桶边油亮的条凳上挤满食客,粗瓷大碗里,脆生的羊杂、红火的辣汤、雪白的粉条冒着热气,就着干面饼,与周围人谈天说地,吃的就是这样一个氛围。如今三晋的羊杂割基本都已从街边搬进屋里,无论是朔州还是太原、大同还是临汾,杂割店在每一座山西的城市中都广泛存在,在各地美食街拔地而起时,杂割店里浓烈的杂割味和粗瓷碗是山西食客心中的情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羊的品种不断改进,羊的做法也在不同地域不断翻新,从内蒙古的烤全羊到广东的羊腩煲,从北京的爆肚到新疆的面肺子、米肠子。随着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人们对羊肉的部位、口感的要求也在提高,当然,看来看去,吃遍南北,自己家的羊肉做法和相关的传说、典故都会给异乡游子浓烈的自豪感,正所谓“人间至味是清欢”。
相信现在天虽尚寒,但看官们胃已向暖。
参考文献:汪曾祺《手把肉》唐鲁孙《唐鲁孙谈吃》唐鲁孙《故园情》唐鲁孙《天下味》聂晓成《万千回忆都不如一碗人间烟火》李治国《羊肉的饕餮史:羊蝎子之父苏东坡》
END
瑞道传媒公司
意思是: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 《雪》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译文 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 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注释 ⑴尽:全。道:讲,说。丰年瑞:瑞雪兆丰年。⑵若何:如何,怎么样。⑶宜:应该。赏析 题目是“雪”,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绝句长于抒情而拙于议论,五绝篇幅极狭,尤忌议论。作者偏用其短,看来是有意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 瑞雪兆丰年。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就颇值得深思。“尽道”二字,语含讥讽。联系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瑞”者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雪的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议论,他们也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尽道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使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这些诗句对“事若何”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它好象当头一闷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哑口无言。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