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唐书区别(新唐书和旧唐书哪个更可信)
新唐书和旧唐书哪个更可信
旧唐书 200卷 后晋·刘昫等编 早在后梁、后唐两代,就已经开始了搜集资料、编撰唐史的准备工作。
《旧唐书》的正式编撰始于后晋高祖天福六年(941年),完成于出帝开运二年(945年),历时4年多。最初由宰相赵莹监修,做主持工作,他在组织人员、收集史料和确定体例上,做了大量工作。以后担任宰相的桑维翰、刘昫也相继担任监修。参加具体编写的是张昭远、贾纬、赵熙等9人。在全书最后完成时,正好是刘昫任监修,由他领衔奏上,所以《旧唐书》题为刘昫等撰。《旧唐书》由纪、传、志三部分组成,共有200卷。《新唐书》修成后,《旧唐书》就不再传世。直到明朝嘉靖年间,闻人诠多方搜求,重新刊刻,才又流行于世。到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才正式把新旧唐书并列于正史。新唐书 225卷 宋·欧阳修、宋祁 等编 《新唐书》是由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人编撰的。庆历五年(1045年),宋仁宗下诏开局修《唐书》,至嘉佑五年(1060年)最后完成。全书由纪、志、表、传四部分组成,共225卷。《新唐书》比起《旧唐书》来,确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和优点。首先,《新唐书》的作者对志下了一番功夫,增加了以前各史所没有的《仪卫志》、《兵志》。其他几个志也各增补了新资料,质量多在《旧唐书》之上。新唐书与旧唐书哪个好
是北宋时期的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合编的一部唐史记传体史书
新旧唐书的区别
我们现在讲隋唐,主要的依据就是《旧唐书》、《新唐书》,这两本书都很严谨,甚至文字内容都基本一致。
大家都知道《新唐书》是北宋仁宗时期大文豪欧阳修、宋祁编纂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旧唐书》居然就是那个著名的出卖了燕云十六州的“儿皇帝”,也就是后晋开国之君石敬瑭找人编写的。石敬瑭人品不咋地,但是主持编纂工作的赵莹张昭远确实比较有骨气的文人,所以《旧唐书》的史料价值并不比《新唐书》差。
但是认真比较,新旧唐书最大的差别,就是一个没有《奸臣传》《叛臣传》,而另一个有——估计《旧唐书》没有奸臣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石敬瑭本人就是唐朝的奸臣或者叫叛臣。
新唐书和旧唐书的优缺点
译文:
韦陟字殷卿,京兆万年县人。他的父亲韦安石很晚才有儿子,担任并州司马时才生下韦陟和韦斌,兄弟二人年少时都十分聪敏,和平常孩童很不一样。神龙二年,韦陟才十岁,被授予温王府东阁祭酒一职,多次升迁为秘书太堂丞,有文才,善写隶书,文人秀士已经登门和他交往了。开元初年,父亲去世,韦陟闭门不出八年,和弟弟韦斌互相劝勉鼓励,探究研讨古典文籍,二人都有了盛大的名声。张九龄是当时的文坛宗主,担任中书令,引荐韦陟做中书舍人,当时人们传为美谈。
后来韦陟担任礼部侍郎,喜好结交后辈,尤其是帮他们鉴别文章,即使是后辈文人,没有不熟悉的。先前礼部主管部门选拔人才,都是凭一场考试选出成绩好的进行录取,不能尽显考生才华。韦陟让举人们根据自己擅长的诗文笔法先考核一日,知道了考生的长处后再依照常规形式进行考核,考生的优点没有遗漏,赞美韦陟的声音传播很广。李林甫妒忌他,让他出任襄阳太守,不久转任河东太守,充任河东道采访使。开元十二年来到朝廷考绩,右相杨国忠厌恶他的才华名望,担心他进入台阁任职,于是叫来河东人吴象之,对他说:“你能让人告发韦陟吗?我让你担任御史。”吴象之于是诬告韦陟和御史中丞吉温勾结,想要谋反朝廷,又诱使韦陟的侄子韦元志证实这件事。韦陟因此获罪被贬谪为昭州平乐尉。适逢安禄山谋反,攻陷洛阳,弟弟韦斌被叛贼抓获。杨国忠想构陷韦陟与叛贼勾结,暗地里派人监视他的居所。韦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唐肃宗在灵武登位称帝,下诏让韦陟前去行宫,十分器重他,任命他为御史大夫。杜甫上奏表说房琯有大臣的气度,言辞内容荒诞迂腐,肃宗十分生气,让韦陟审问杜甫。韦陟上奏说:“杜甫上表议论房琯的事情,并未失去谏臣的本份。”皇上因此疏远韦陟。当时官员上朝时班列多有不整齐肃穆的情况,甚至有人在朝廷上吊唁哭泣,于是罢免了韦陟御史大夫一职,改任吏部尚书。因不能禁止宗族之人砍伐墓地柏树获罪,离开朝廷担任绛州刺史。
韦陟早年就有跻身台阁的声望,先后被李林甫、杨国忠排挤。等到中原兵戈四起,天下战事频繁,韦陟经常自认为有经天纬地的才能,却遭到后生毁谤,被君主怀疑,常常郁郁不得志,于是感叹到:“我的道路困厄到这个地步吗?有志向却不能施展,难道不是天命吗?”因为生病死于虢州,享年六十五岁,朝廷追赠他为荆州大都督。
新唐书和旧唐书哪个更可信一些
唐书和新唐书的区别
1.
《旧唐书》和《新唐书》的区别:《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增写兵志、选举志和仪卫志,在正史中是第一次,为《宋史》以后诸史所沿袭。兵志简略记载唐代军事制度及其变化。选举志主要记载唐代官吏的来源、学校科举和官吏铨选、考核等方面的内容。
2.
《旧唐书》编撰比较粗疏,但保存了大量原始的历史资料。由于长期没有印本,书中存在不少残缺和相互歧异之处;《旧唐书》在如实保存了非常详细的史料方面,文笔也
新唐书和旧唐书哪个更可信一点
正史是以帝王传记为纲领并且由宫廷史官记录的有别于民间野史的中国史书,也就是所谓官方版本。
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正史不一定就是历史真相,但比野史更可靠,也更具权威性 。毕竟会受到当时政局的影响, 对于前朝的事情也许是写实。 但对于当朝的事情是不可能完全写实的 ,总会带有一些偏袒的意味,在内容上也许会有所省略。如果内容在皇帝看来过于“偏激”, 这本书也不要想会留存下来。
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 ,野史部分内容正好可以补充正史所残缺的 。毕竟有些野史是写民间故事的, 大多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 ,其中影射了许多当时社会的背景一类。
《春秋》是儒家的经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历史,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这些虽然严格意思上不算正史,对对于历史来时也是极其重要的。
新唐书和旧唐书的相同之处
新唐书与旧唐书的区别?
1、时间和作者不同
《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新唐书》成书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旧唐书》是五代十国后晋刘昫、张昭远等撰写。《新唐书》是北宋宋祁欧阳修等人撰写,宋仁宗嘉佑五年全书完成。
3、卷数不同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
4、内容不同
《新唐书》增写兵志、选举志和仪卫志,在正史中是第一次,为《宋史》以后诸史所沿袭。兵志简略记载唐代军事制度及其变化。选举志主要记载唐代官吏的来源、学校科举和官吏铨选、考核等方面的内容。
《旧唐书》编撰比较粗疏 ,但保存了大量原始的历史资料。由于长期没有印本,书中存在不少残缺和相互歧异之处。
5、意义不同
《旧唐书》在如实保存了非常详细的史料方面,文笔也很有特色。对唐朝和邻国日本、朝鲜、印度的关系史方面记载也较为详细。
其分量比起别的同类正史来要多得多,史实也较可靠。它保存了丰富的史料,记事比较详细,便于读者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具体情况,因而受到重视。
《新唐书》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自司马迁创纪、表、志、传体史书后,魏晋至五代,修史者志、表缺略,至《新唐书》始又恢复了这种体例的完整性。以后各朝史书,多循此制。
侧重点的不同在于:
《旧唐书》侧重于保存唐朝的第一手史料,记事比较详细,便于读者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具体情况。
《新唐书》向《春秋》学习,侧重于书法和求简,字数不到《旧唐书》本纪的三分之一,但新增了《旧唐书》所没有的《仪卫志》、《选举志》和《兵志》。系统地论述了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保存了我国军事制度和用人制度的许多宝贵史料。
《新唐书》《旧唐书》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
新唐书和旧唐书是正史吗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 《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是中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
新唐书和旧唐书可信度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料内容的年限跨度是周代到五代十国,而在这段时间内的历朝均有自己的传记体史书,譬如《三国志》《晋书》《旧唐书》等等。不同的史书记载同一朝代的历史,内容存在有差别的可能性,《三国志》等史书内容的可信度必然比《资治通鉴》更高。
通常来说,最了解旧朝历史的史官肯定是随之而来的新朝史官,比如最了解三国历史的史官肯定是晋代的史官,而非唐、宋的史官。
唐、宋的史官要了解三国的历史,只能通过传下来的史书、文物、墓葬等事物。所以,后人没有将《资治通鉴》列入正史。
再就是《资治通鉴》的内容兼有历史与大量司马光个人的政治评说与解读,并不是一部纯粹的史书。
史书只是负责记录历史,人物、时代的功过是非则应当由后人评说,而非史书的作者。
这应该也是后人没有将《资治通鉴》纳入正史的一个原因。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