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我学习 > 正文内容

府和州区别(古时候府和州的关系)

2023-05-13 19:06:06自我学习1

古时候府和州的关系

1、指代不同:州是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府是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

2、管辖面积不同:隋唐以后的一个州的面积,通常情况下,大于一个县的面积小于一个省的面积。府指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三百六十里,这是大名府的大小,东至山东东昌府冠县界四十里,西至河南彰德府临漳县界八十里,南至河南开封府仪封县界二百八十里。

3、使用年代不同:州制是隋开皇三年启用的。府制起源于明清时期二级行政区划。

古代府和州有什么区别

明清时期的州府的主要区别在于:明朝的州可以领县,清朝的直隶州领县,但散州不再领县。也就是说,明朝时的地方行政架构是三、四级并行制,以四级为主。而清朝时的行政架构则是三级。

明朝的地方行政架构:

明朝的地方行政架构,一级为省,长官是布政使。明朝取消了元朝时的路,省下辖府及直隶州,均向布正使司负责,这是第二级。第三级是散州及府下辖的县。第四级是散州下辖的县。

清朝的地方行政架构:

主要是沿袭明制,但在散州的配置上有所不同,清朝散州不再辖县。也就是说,清朝的地方行政构架为三级。一级是省。二级是直隶州、府及直隶厅,这其中,直隶厅是一个新的东西,他主要用在新开垦的地区,直隶厅和直隶州及府平行,其地位低于府但高于直隶州,其下属不领县,而直隶州和府是可以领县的。第三级是散厅、散州和县。

古代府和州哪个大

州是汉代兴起的行政机构,或者是重地也会破例设府,但是唐代后期基本是州县两级。一般来讲州比府大,府都归省直辖、陪都才可设府,宋代一般也是以首都或者陪都设府,后来皇帝出行的地方也会设府。

古代的府和州是什么意思

夏商周(分封制):方国、诸侯国。

秦朝(郡县制):郡(相当于省)、县(隶属于郡);每郡平均下辖二百县。

西汉(郡国并行制):郡(侯国与其同级)按级下辖 县—道—邑。

东汉(州制):首创州制行政监察区,在 郡、国之上增设十三刺史分理全国十三 州,中国开始出现 州—郡—县的三级行政区划制度。

三国魏晋南北朝:大致上沿袭东汉 州—郡—县的行政区划制度。

隋朝:改为 州、 县 两级行政区划制。

唐朝(道制):依山川形势划全国为10 道 ,道 下辖 府、州(府州同级), 府 和 州 再分别下领各县。后因增设节度使,成为后期的 道—节度使—府(州)—县制,不过安史之乱后 道 已为虚设,唐末实际上还是三级制。

宋朝(路制):宋初承袭唐制,后改为路制。 路 下为府或州(府虽与州同级,但地位要略高于州),下再领县。宋后期增设军、监两类行政单位,视其辖区大小或归与府州同级,或归与县同级。

元朝(行省制度):行省下辖 路,路 下领 府或州,府和州 下辖 县 。不过后期也出现 直隶府、直隶州,与路并列隶属于行省。

明朝:全国分两京与13布政使司(俗称13省)。两京直隶皇帝,而布政使司(省)下辖府,府下领州,州下领县。(路 一级行政区划在明朝则被完全废除了)

清朝:边疆设置军辖区,内地设省制。省 下辖 府 和 直隶州,府 下领 散州 和 县 。后期增设 直隶厅 其地位低于府,但高于直隶州。变成 府—厅—州—县。

古代的州和府有什么区别

        在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分体系当中州的等级是要比府的等级更加高的,而且州的行政管理面积更大一些,府的行政管理面积更小一些。并且,州是府的上级行政机构。

其实每一个朝代这两个行政区域之间的划分都是有一些区别的。最开始的时候,这样的行政区划分是源于秦朝的。并且这两个行政区都是用来民事处理和军事管理的。

在秦朝的时候,区域的划分其实是最简单的。分为三级,第一级就是中央代表皇权,第二等级就是郡,那么第三等级就代表着县。

然后时间推移到了西汉,西汉的刘邦刚刚建国的时候,也是沿用了秦朝的一个行政区域制度,只不过在这个制度的基础上,加上了第四个等级,这第四个等级就是诸侯国。

时间慢慢来到唐朝,到了唐朝的时候,州和府这两个行政区域才慢慢的开始流行起来。当时唐朝最大的一个行政机构是道,它是可以管理所有的事物的,随后再道的下一级又设立了州,在州的下一级又设立了府。

然后是然后到了宋朝,宋朝的时候对道这一行政制度进行了削弱,在宋朝的时候道这一个机构已经没有拥有很大的权利了,反而是州和府这两个机构的权力越来越大,管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并且还为州和府这两个机构设立了很多特别的官职。

到了元朝的时候,元朝的行政制度是特别的混乱的,所以统治者为了稳固这一局面特地建立了行省制度。并且后来的清朝也一直沿用了这种制度。

古代府和州是什么关系

唐朝的地方官制,一般说安史之乱以前是州(府)、县二级制。唐代的州、县都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管辖大小、户口多少以及发达程度划分不同等级。

唐朝为了便于控制边远的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羁縻府、州作为行政特区,大者称都督府,小者称州。

古代州和府谁大

济宁州,明初为济宁府,洪武十八年降为兖州府所辖散州,领本辖(原府治任城县)及嘉祥、巨野、郓城三县。

东平州,元为东平路,明初为东平府,洪武七年降为济宁府所辖散州,后属兖州府,领本辖(原府治须城县)及阳谷、东阿、平阴、寿张、汶上等五县。

府与州哪个大

清朝的州和府是同一个级别,彼此间地位相等。

州和府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一种,而且古今中外各有差异。例如清朝的州和府是中国的一级行政单位,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省。

州是中国先秦时代的地理区域划分单位,西汉以后开始作为行政区划。三皇五帝时代(公元前2607-2110年,参见“三皇五帝年表”,下同)即有九州,即彼时将天下分为九个“州”。现代演变成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

古代府和州的区别

府和州是中国传统行政区划的两种形式,其区别如下:

1. 历史渊源:府和州都是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形式,但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而州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汉朝。

2. 行政级别:在中国历史上,府的行政级别一般高于州,即府更大一级。府下辖州,州下辖县,县下辖乡镇,是中国传统的行政区划等级。

3. 管理范围:府和州的管理范围都比较广泛,一般是以地理区域为单位进行管理。不过,在不同历史时期,府和州的管理范围有所不同。

4. 名称:府和州的名称起源不同,府的名称来自于古代官署的名称,如京兆府、徐州等;而州的名称则来源于历史上的州郡制度,如广州、川州等。

总之,府和州都是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形式,其区别主要在于历史渊源、行政级别、管理范围和名称等方面。现在,中国已经使用了新的行政区划,府和州已不再使用。

府和州有什么区别

清代的行政区划自上而下分为省、府、州、县四级,这是最通俗的说法。但要仔细分析起来,要比这个更加详细。清代地方区划的主要特点,就是分为“一般行政区”和“特别行政区”,下面就仔细介绍一下这两者的不同情况。

一般行政区

一般行政区通称为“直省”。清初,划分全国为十八行省,计: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陕西、甘肃、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不过,省的划分经历了两次变化:一是康熙三年(1664年),分湖广为湖北、湖南二省;分江南为江苏、安徽二省。经过这次改变,才有了十八省之治。二是光绪年间的变化,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光绪十一年,台湾建省,光绪三十三年,东北地区建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全国共为二十三省。

按清制,各行省下设府,与府同级的有直属于布政使司的直隶厅和直隶州;府属的行政单位为县,与县同级的有一般散州和一般散厅。“厅”原非固定的行政单位,由于知府的佐贰官同知、通判多分驻某一地方,遂逐渐以其办事处所“厅”为固定的行政单位。“州”一般是因地而特设。按《清光绪会典》卷四记载:全国共设府一百八十五、直隶厅三十四、直隶州七十三、散厅八十七、属州一百四十五、县一千三百十四。

清代地方省、府、州、县,均按照等级划分。各行省,按户口之多寡、幅员之广狭等条件划为三等,即大省、中省、小省。比如直隶、山东等属于大省、安徽、江西属于中省、甘肃、贵州属于小省。因为有等级之分,所以各省规定的赋税额度不同,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比如科举考试录取的数量也是按省分配,生员大省一百名、中省七十名、小省五十名。

各府、州、县的等级,是以户口、冲要分大小。顺治十二年正月谕称:“知府乃吏治之本,其最要者,如:直隶之真、保、河间,江南之江宁、淮、扬、苏、松、镇,浙江之杭、嘉、湖、绍,山东之济南、青、兖,山西之太原、平阳,河南之开封、彰德,陕西之西安、延安,江西之南昌、吉安,湖广之武昌、荆、襄,福建之福州、泉州,共三十府,或政事殷繁,或地方扼要,著在京各衙门满汉堂官三品以上及在外督抚,各举才能兼优堪任知府者一人具奏,吏部再加察议,奏请定夺,以备三十处知府之用。”

顺治这道谕旨钦定三十府为上等,并让吏部依地方繁、简,将府、州、县分为三等,所用之官员也分为三等。此后,划分的标准又有所变动,以“冲”、“繁”、“疲”、“难”四字定各省府、州、县缺。

特别行政区

清代划定的特别行政区有三类:

其一,清代以北京为首都,京畿地区设顺天府,领五州、十九县;以盛京为陪都(亦称留都),除设盛京将军及盛京五部、内务府外,设奉天府,领二府、四厅、五州十四县。

其二,清尊崇东北地区为“龙兴之地”,另外,其入关前即是以八旗制度为行政管理体制,因而以东北地区为特别区,以原来的集聚地即明代各卫为基础建立各城置八旗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等领各地。盛京将军辖十五城,吉林将军辖十七城,黑龙江将军辖七城,又分各边门及打牲处、游牧处之特别管理处。

其三,各少数民族地区。清设少数民族区有五:内蒙古地区,辖科尔沁等二十四部共四十九旗,及察哈尔游牧八旗。外蒙古地区,辖喀尔喀部八十三旗,杜尔伯等部三十一旗。新疆地区,设伊犁将军,辖惠宁、惠远、乌鲁木齐、库尔喀喇乌苏、吐鲁番、巴里坤、古城、哈密、阿克苏、库车等城。青海地区,设八旗驻防大臣,辖青海蒙古五部二十九旗,青海和硕特部二十一旗等,并设有西宁镇、道。西藏地区,以驻藏大臣统领前后藏,以达赖驻拉萨、班禅驻日喀则,并设有各边营。

此外,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的少数民族集居区,另划定府、州、县以土官治之。值得说明的是,在各省下属还有道这一级,因道大多为专管某一领域的官员,严谨地说不算是地方行政区划,也就不列其中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39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