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图如何画(平面图如何画地质产状)
平面图如何画地质产状
1) 爆破:爆破对遗物、遗迹有所损害,不用爆破应该会更稳妥一些,但当时觉得爆破既省时又省力
2)“打格分方、按水平层”: 好处: 记录非常详细,每件化石都有编号。我们只要看标本上的号码,查一下平面图和剖面图,就可以知道这件标本是在哪一层、哪一“方格”里发现
3)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分析某一种脊椎动物的骨、牙齿化石中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就可知道这种动物当时的生活环境,甚至还可以了解到当时该动物是以被子植物还是以裸子植物作为食料来源
4)Desmond Clark带来了非洲露天遗址的发掘方法: 1平方米一个方,每5厘米一个发掘层, 标本保留原地,并在出露最高点标记号,还做指北箭头标记,然后水准仪测量水平经纬坐标和海拔高度,标本出露的长短以及产状的倾向和倾角都要测量,最后绘图照相记录好处: 有利于分析标本的原始埋藏情况。
平面图如何画地质产状线
①方位角表示法(地质常用表示法)。一般记录倾向和倾角 ,如205°∠65°,即倾向为南西205°,倾角65°,其走向则为NW295°或SE115°。
②象限角表示法(水电常用表示法)。走向和倾向,以北N或南S放前面,东E或西W方后面来表示,即北东向,北西向,南东向,南西向。具体示例如:N65°W/SW∠25°,即走向为北偏西65°,倾向南西,倾角为25°。走向、倾向及倾角在地质平面图上可用符号“┠30°”表示,符号中长线方位与走向一致,短线指向与倾向一致,长短线交点应落在测量点位置上,符号旁加注的数字为倾角。
直线产状直线的产状是直线在空间的方位和倾斜程度,直线的产状要素包括倾伏向、倾伏角,及其所在平面上的侧伏向和侧伏角。常见的线状地质体有:枢纽、线理、流线等
平面图如何画地质产状图
一、 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
如果是横穿构造线走向进行综合地质观察时,应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它表示横过构造线方向上地质构造在地表以下的情况,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图件,既要表示出地层,又要表示出构造,还要表示火成岩和其他地质现象以及地形起伏、地物名称以及其他需要表示的综合性内容。绘好路线地质剖面图是地质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必须掌握。
路线信手地质剖面图中的地形起伏轮廓是目估的,但要基本上反映实际情况,各种地质体之间的相对距离也是目测的,应基本正确,各地质体的产状则是实测的,绘图时,应力求准确。
图上内容应包括图名、剖面方向、比例尺(一般要求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致)、地形的轮廓、地层的层序、位置、代号、产状、岩体符号、岩体出露位置、岩性和代号、断层位置、性质、产状、地物名称。
具体绘图步骤如下:
估计路线总长度,选择作图的比例尺,使剖面图的长度尽量控制在记录簿的长度以内,当然,如果路线长,地质内容复杂,剖面可以绘得长一些。 绘地形剖面图,目估水平距离和地形转折点的高差,准确判断山坡坡度、山体大小,初学者易犯的错误是将山坡画陡了。一般山坡不超过30°,更陡的山坡人是难以顺利通过的。
在地形剖面的相应点上按实测的层面和断层面产状,画出各地层分界面及断层面的位置、倾向及倾角,在相应的部位画出岩体的位置和形态。相应层用线条联接以反映褶皱的存在和横剖面的特征。 标注地层、岩体的岩性花纹、断层的动向、地层和岩体的代号、化石产地、取样位置等。 写出图名、比例尺、剖面方向、地物名称、绘制图例符号及其说明,如为习惯用的图例,可以省略 。
从作图技巧方面来说,应注意以下三个“准确”:
①地形剖面图要画准确;
②标志层和重要地质界线的位置要画准确。如断层位置、煤系地层位置、火成岩体位置等;
③岩层产状要画准确,尤其是倾向不能画反,倾角大小要符合实际情况。此外,线条花纹要细致、均匀、美观,字体要工整,各项注记的布局要合理。
二、 绘制野外地质素描图
地质素描是从地质观点出发,运用透视原理和绘画技巧来表达地质现象或地质作用的画幅。野外勾绘的地质素描,通常是在调查观察过程中进行的,往往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般就在自己野外记录本上用铅笔或钢笔画,不可能精工细作,故又称“地质素描草图”。
1 、地质素描的优越性
地质素描比地质摄影优点多。地质素描除了不受天气、镜头取景范围、近景与远景的限制和比较经济等优点外,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分析某种地质现象,认为哪些特征应当强调,哪些附属物或近旁的草木对这些特征有所干扰而应当排除时,若采用照像的办法,忠实于客观景物的复制,就会主次不分,不能突出地质内容,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若采用素描技术处理,则完全可以根据观察者的需要,对各种地质现象特征和附近的景物有所取舍,该突出哪些,该精简哪些,都任凭自己的运笔予以描绘和体现。事实表明,一份地质调查报告,如果能充分运用地质素描,既有助于揭示和说明问题的现象本质,又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文字叙述,做到简明扼要、文图并茂,效果更佳
2、地质素描的基本步骤
选定素描对象的范围,确定景物在画框内的位置。 安排主要对象和次要对象的大小比例及其相对位置关系,并在图框内勾画出其范围。 勾画景物(或地质体)的轮廓线。主要是抓住外形轮廓,如山脊、陡崖、河床、阶地、层面、断层之类。勾画时先近后远,近处画得细致、清晰、浓重,远处画得粗略、轻淡、隐约。尽量符合透视原理来运笔。 在轮廓线勾画就绪的基础上,加阴影线。
这一步骤主要是掌握景物形象的立体感,使其逼真如实。 适当画些背景或衬托物,用以美化画面。 为了清楚地表达画面的内容,可在景物(或地质体)附近标上必要的文字,如村庄、地层年代符号或其他符号等。 最后写上图名、地名、方位、测量数据、比例尺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3、地质素描的种类
地质素描按其内容,最常见的有下列几种类型:
地层素描。素描对象是地层,表示地层层位关系、地层特征等,如地层剖面素描图。 地质构造素描。主要对象是褶皱、断层、节理及其他构造地质现象。对它们的素描应分别注意这些地方。
褶皱素描:在素描动笔前,应首先琢磨哪一层可作为“标志层”和这个“标志层”的岩性特征以及如何表达的素描技法。到素描时,对“标志层”可着重描绘,以求褶皱形态充分显示出来。
断层素描:跟褶皱一样,应先找出它的“标志层”,以此判断断层两盘的相对动向,确定断层类型。
节理素描:素描时主要应把几组不同方向的节理表现清楚,注意各组间的交角大小和各组节理的宽度大小符合实际和透视原理。
地貌素描:地貌素描是一类视野颇大的素描,从地质角度考虑,主要是表现地貌特征与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的关系,或表现风化、水流侵蚀、冰川、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在野外所见到的典型地质现象,小的如一块标本或一个露头上的原生沉积构造、次生的构造变形(断层和褶皱)、剥蚀风化的现象;大的如一个山头甚至许多山头范围内的地质构造特征或内外动力地质现象(如冰蚀地形、河谷阶地、火山口地貌)等,均可用地质素描图表示之。素描图就是绘画,其原理就是绘画的原理,不过,地质素描则要考虑地质的内容,反映出地质构造形态的特征。
地质素描类似于照相,但照相是纯直观的反映,而地质素描则可突出地质内容的重点,作者可以有所取舍。照相需要条件,地质素描则可随时进行。因而地质工作者应当学习地质素描的方法,作为进行地质调查的手段。
三、绘制地层剖面示意图
1 、 地层剖面示意图内容
地层剖面示意图是表示地层在野外暴露的实际情况的概略性图件。用于路线地质工作之中。它是在勾绘出地形轮廓的剖面上进一步反映出某一或某些地层的产状、分层、岩性、化石产出部位、地层厚度以及接触关系等地层的特征。
地层剖面示意图的地形剖面和地层分层的厚度是目估的而非实际测量,这是它与地层实测剖面图的主要区别。
2 、 绘图步骤
(1) 确定剖面方向,一般均要求与地层走向线垂直。
(2) 选定比例尺,使绘出的剖面图不致过长或过短,同时又能满足表示各分层的需要。如实际剖面长,地层分层内容多而复杂时,剖面图要长一些,相反则短一些。一般地,一张图尽量控制在记录簿的长度以内,对于绘图和阅读都是比较方便的。如果实际剖面长度是 30m ,其分层厚度是数米以上时,则可用l:200或1:300的比例尺作图。 按选取的剖面方向和比例尺勾绘地形轮廓,地形的高低起伏要符合实际情况。 将地层及其分层的界线按该地层的真倾角数值用直线画在地形剖面相应点之下方,这时,从图上就可量出各地层及其分层的真厚度,注意检查图上反映出的厚度与目估的实际厚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须找出绘图中的问题所在,加以修正。用各种通用的花纹和代号表示各地层及分层的岩性、接触关系和时代,并标记出化石产出部位、地层产状。 标出图名、图例、比例尺、方向及剖面图上地物的名称。
平面地质图怎么画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工程地质柱状图、原位测试成果表、土工试验成果表,另外还有波速、地脉动测试的成果图表等。
地质平面图画剖面图
肯定不一样!素描图和剖面图是两码事,素描图着重表现黑白灰关系、质感等问题;剖面图重点解析地质的构造问题。
地质平面图判读
地勘报告剖面图怎么看?当结构设计人员拿到工程地勘报告的时候,就要学会看里面的剖面图,并且充分了解其中的含义。一般来说,地勘报告是比较复杂难懂的,所以要尽可能的看懂关键性的东西,无关紧要的就可以忽略。
地勘报告剖面图怎么看:
1、如何阅读勘察报告
(1)直接看结束语和建议中的持力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地基类型以及基础砌筑标高。
(2)地基承载力一般以千帕kPa为单位,1kPa=1kN/m2。
(3)从持力层土质提供的承载力特征值大小可以初步判断土质的好坏。一般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80kPa的为好土,低于180kPa的可认为土质不好。
(4)回填土的承载力一般为60~80。一些层数低矮的丙丁类建筑,例如单层砖房住宅、单层大门、荷载比较小的临时建筑(构筑)物,基础可以落在回填土上。
(5)看基础砌筑标高即确定埋深。基础尽量浅埋。基础不得埋在冻土深度范围内,否则基础会受到冰反复胀缩的破坏性影响。"基础的冰冻深度和±0.000的绝对标高"两项一般要求明确写在结构总说明中。
2、结合钻探点号看懂地质剖面图及确定基础埋置标高
设计人员第一步应该以报告中建议的最高埋深为起点,用铅笔画一条水平线从左向右贯穿剖面图,看看此水平线是否绝大部分落在报告建议的持力层土质标号层范围之内。
1.如果此水平线完全落在该范围之内,则建议标高适合作为基础埋置标高。
2.如果此水平线绝大部分落在该范围之内,小部分(小于5%)落在该范围之外(落在不大有利的土质上),这时本着基础宜浅埋的经济原则,判定建议标高适合作为基础埋置标高,但日后与勘察单位一起验槽时,要共同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这局部的不利土层。一般的处理措施是局部换填或是局部清掉,视具体情况加豆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替换。
3.此水平线绝大部分落在该范围之外,则建议标高不适合作为基础埋置标高,须进一步降低该标高。
3、重点看结语或建议中对饱和软土的液化判别
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即饱和软土,但不包括黄土)在地震强度的作用下的液化判别其重要性已经上升为抗震规范中的强条。一般来说,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在强震时不会发生整体倾覆,即使遇上罕遇地震,建筑一般也是坍塌而不是倾覆。但对液化地基上的建筑倾斜或是倾倒却是很可能的,这是因为平时地基土中的水分同土"紧密团结"为一体,与土共同承托支持整个建筑物的重量,这时土中的水分是有利的。而当地震时,地基土会被震实下沉而水会漂上来,基础原来是坐落在坚实的基础上,而此时却落脚在含水量急剧增大的地基上,类似漂浮在水上。泡了水的地基土承载力会大幅丧失,于是建筑物会整体倾斜甚至倾倒。
4、重点看两个水位--历年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和抗浮水位
历年最高水位--一般设计地下构件如地下混凝土外墙配筋时,要使用这个水位来计算外墙受到的水压力。抗浮水位--一般比历年最高水位低一些。设计人员看到一些地下层数较多而地上层数不多的工程,有可能不满足抗浮要求时,应要求勘察单位提供准确的抗浮水位。要根据工程经验,具体分析报告中可能不合理的水位,及时与勘察单位沟通,最终要求勘察单位提供真实、科学、合理的抗浮水位数据,作为设计的正确依据。
5、特别扫读结语或建议中定性的预警语句,并且必要时将其写进基础说明
报告中的预警语句如"施工时应注意,在降水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影响相邻建筑物。建议对本楼沉降变形进行长期观测。""严禁扰动基地持力层土……"等等,一定要重点标识出来,并将他们写入基础说明中,这样做是为了突出矛盾,告诫自己这些地方日后挖土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结构自身问题,另一方面也加深施工单位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如"持力层以下埋藏有砂层,且有承压水的条件下,施工时应注意不宜钎探,以免造成涌砂,降低地基承载力和加大基础沉降量"这样的警告,如果设计人员不写在图纸中,施工单位不可能钎探时注意,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6、特别扫读结语或建议中场地类别、场地类型、覆盖层厚度和地面下15m范围内平均剪切波速
一般报告中结束语处的第2条会交待地面以下15m范围内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平均值,并根据此数值判定拟建场地土的软硬类型,并结合拟建场地的覆盖层厚度,进一步判定拟建场地的场地类别。
剪切波速实质上就是剪切波竖向垂直穿越各个土层的速度,一般来说,土层土质越硬,穿越速度就越快。
7、次要看的东西
好土下是否存在不良工程地质中的局部软弱下卧层。存在局部软弱下卧层在实际工程中比较少见。如果有,则进行局部软弱下卧层验算。
地质平面图要素
地质钻孔部面图随所处地域不同有所变化:山西从地表开始首先是石灰岩然后是泥质页岩、黄沙岩、煤炭、石灰岩。
平面地质图的构造类型
(1)直接看结束语和建议中的持力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地基类型以及基础砌筑标高。
(2)地基承载力一般以千帕kPa为单位,1kPa=1kN/m2。
(3)从持力层土质提供的承载力特征值大小可以初步判断土质的好坏。一般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80kPa的为好土,低于180kPa的可认为土质不好。
(4)回填土的承载力一般为60~80。一些层数低矮的丙丁类建筑,例如单层砖房住宅、单层大门、荷载比较小的临时建筑(构筑)物,基础可以落在回填土上。
(5)看基础砌筑标高即确定埋深。基础尽量浅埋。基础不得埋在冻土深度范围内,否则基础会受到冰反复胀缩的破坏性影响。"基础的冰冻深度和±0.000的绝对标高"两项一般要求明确写在结构总说明中。
2、结合钻探点号看懂地质剖面图及确定基础埋置标高
设计人员第一步应该以报告中建议的最高埋深为起点,用铅笔画一条水平线从左向右贯穿剖面图,看看此水平线是否绝大部分落在报告建议的持力层土质标号层范围之内。
1.如果此水平线完全落在该范围之内,则建议标高适合作为基础埋置标高。
2.如果此水平线绝大部分落在该范围之内,小部分(小于5%)落在该范围之外(落在不大有利的土质上),这时本着基础宜浅埋的经济原则,判定建议标高适合作为基础埋置标高,但日后与勘察单位一起验槽时,要共同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这局部的不利土层。一般的处理措施是局部换填或是局部清掉,视具体情况加豆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替换。
3.此水平线绝大部分落在该范围之外,则建议标高不适合作为基础埋置标高,须进一步降低该标高。
3、重点看结语或建议中对饱和软土的液化判别
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即饱和软土,但不包括黄土)在地震强度的作用下的液化判别其重要性已经上升为抗震规范中的强条。一般来说,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在强震时不会发生整体倾覆,即使遇上罕遇地震,建筑一般也是坍塌而不是倾覆。但对液化地基上的建筑倾斜或是倾倒却是很可能的,这是因为平时地基土中的水分同土"紧密团结"为一体,与土共同承托支持整个建筑物的重量,这时土中的水分是有利的。而当地震时,地基土会被震实下沉而水会漂上来,基础原来是坐落在坚实的基础上,而此时却落脚在含水量急剧增大的地基上,类似漂浮在水上。泡了水的地基土承载力会大幅丧失,于是建筑物会整体倾斜甚至倾倒。
4、重点看两个水位--历年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和抗浮水位
历年最高水位--一般设计地下构件如地下混凝土外墙配筋时,要使用这个水位来计算外墙受到的水压力。抗浮水位--一般比历年最高水位低一些。设计人员看到一些地下层数较多而地上层数不多的工程,有可能不满足抗浮要求时,应要求勘察单位提供准确的抗浮水位。要根据工程经验,具体分析报告中可能不合理的水位,及时与勘察单位沟通,最终要求勘察单位提供真实、科学、合理的抗浮水位数据,作为设计的正确依据。
5、特别扫读结语或建议中定性的预警语句,并且必要时将其写进基础说明
报告中的预警语句如"施工时应注意,在降水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影响相邻建筑物。建议对本楼沉降变形进行长期观测。""严禁扰动基地持力层土……"等等,一定要重点标识出来,并将他们写入基础说明中,这样做是为了突出矛盾,告诫自己这些地方日后挖土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结构自身问题,另一方面也加深施工单位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如"持力层以下埋藏有砂层,且有承压水的条件下,施工时应注意不宜钎探,以免造成涌砂,降低地基承载力和加大基础沉降量"这样的警告,如果设计人员不写在图纸中,施工单位不可能钎探时注意,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6、特别扫读结语或建议中场地类别、场地类型、覆盖层厚度和地面下15m范围内平均剪切波速
一般报告中结束语处的第2条会交待地面以下15m范围内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平均值,并根据此数值判定拟建场地土的软硬类型,并结合拟建场地的覆盖层厚度,进一步判定拟建场地的场地类别。
剪切波速实质上就是剪切波竖向垂直穿越各个土层的速度,一般来说,土层土质越硬,穿越速度就越快。
7、次要看的东西
好土下是否存在不良工程地质中的局部软弱下卧层。存在局部软弱下卧层在实际工程中比较少见。如果有,则进行局部软弱下卧层验算。
地质平面图的绘制步骤有哪些?
根据剖面图、素描图的方位和岩层的产状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具体就是:如果产状是顺方位的,就向方位方向画(一般是方向都向右),反之,则向左画。换句话说,以剖面图方位方向为Y轴做一个坐标系,如果岩层倾向落在1、4象限,那么就向右画(剖面方位方向)。反之若落在23象限,则向左画(方位反方向)
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及柱状图各自反映了哪些内容?
1、地形图
用规定的图式符号表示地物,用等高线表示地形起伏,根据设定的比例,用特定的方法投影的平面图件。
地形图是地面地形、地物空间位置的实际反映。地表地形指山峰、洼地等;地物指地面天然或人工形成的各种固定物体,如河流、道路、森林等。
地质工作中、地形图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基础图件,是野外工作的向导、原始地质资料和最终成果的重要载体,正确使用地形图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知识,也是作为一名合作的地质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功。
需要强调的是:地形图是重要的国家机密图件,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法规依法使用,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地质图
用规定的颜色、花纹、符号,按一定的比例尺将某地的地质现象(包括地层、岩性、岩体、地质构造、矿产、物化探异常等)投影到平面图或地形图上所构成的图件。
地质图是反映地表地质现象的图件。
分类:根据反映的地质内容不同分为普通地质图和专用地质图。常用地质图的形式有平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
地质平面图产状表示方法
三点法求产状
2.原理: (1)在同一倾斜岩层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连 线上可以找到一点,其高程与中间点的高程相 同,连接二点就可以得到倾斜岩层的走向线; (2)过最高点或最低点作一走向线,由于知 道两走向线之间的距离和高差,从而就可以求 出倾斜岩层的产状。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