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inx 前缀(nginx前端)
nginx 前缀
想要搭建个人网站,就需要有单独的服务器,就在阿里云购买了台服务器,选择系统为“Ubuntu 14.04.5 LTS”,并在阿里云买了个域名(域名是为了方便记忆,否则输入ip地址访问网站很不方便),下面就使用Ubuntu系统搭建WordPress个人网站。
安装WordPress运行环境
1.安装Mysql数据库
apt update
apt upgrade
apt install mysql-server
查看mysql是否安装成功:
root@iZ2zeeg42qkecbhciml4pcZ:~# mysql --version
mysql Ver 14.14 Distrib 5.5.62, for debian-linux-gnu (x86_64) using readline 6.3
2.安装PHP
apt-get install software-properties-common
add-apt-repository ppa:ondrej/php
apt update
apt install php7.2
apt install libapache2-mod-php7.2
apt install php7.2-mysql
apt install php7.2-fpm
查看php是否安装成功:
root@iZ2zeeg42qkecbhciml4pcZ:~# php -v
PHP 7.2.16-1+ubuntu14.04.1+deb.sury.org+1 (cli) (built: Mar 7 2019 20:42:24) ( NTS )
Copyright (c) 1997-2018 The PHP Group
Zend Engine v3.2.0, Copyright (c) 1998-2018 Zend Technologies
with Zend OPcache v7.2.16-1+ubuntu14.04.1+deb.sury.org+1, Copyright (c) 1999-2018, by Zend Technologies
3.安装Nginx
install nginx
查看Nginx是否安装成功:
root@iZ2zeeg42qkecbhciml4pcZ:~# nginx -v
nginx version: nginx/1.4.6 (Ubuntu)
重启Nginx后,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阿里云服务器外网IP地址/
service nginx stop
service nginx start
如果图片显示为下图,说明阿里云服务器自动启动了apache2的服务,apache2和nginx都使用80端口,80端口冲突。
关闭apache2的服务
重启php7.2-fpm服务和Nginx服务:
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阿里云服务器外网IP地址/
安装WordPress及其配置
1.Mysql创建数据库和用户:
root@iZ2zeeg42qkecbhciml4pcZ:~# mysql -u root -p
Enter password:
Welcome to the MySQL monitor. Commands end with ; or \g.
Your MySQL connection id is 44
Server version: 5.5.62-0ubuntu0.14.04.1 (Ubuntu)
Copyright (c) 2000, 2018, Oracle and/or its affiliates. All rights reserved.
Oracle is a registered trademark of Oracle Corporation and/or its
affiliates. Other names may be trademarks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Type 'help;' or '\h' for help. Type '\c' to clear the current input statement.
mysql> 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称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0 sec)
mysql> grant all on 数据库名称.* to '用户名'@localhost identified by '用户密码';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mysql> FLUSH PRIVILEGES;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mysql> quit
Bye
root@iZ2zeeg42qkecbhciml4pcZ:~#
2.下载WordPress并安装:
获取WordPress软件:点击此处
将下载的wordpress-5.0.3-
zh_CN.tar.gz
上传到云服务器上安装wordPress:
root@iZ2zeeg42qkecbhciml4pcZ:~# ls
wordpress-5.0.3-zh_CN.tar.gz
root@iZ2zeeg42qkecbhciml4pcZ:~# mv wordpress-5.0.3-zh_CN.tar.gz /var/www/
root@iZ2zeeg42qkecbhciml4pcZ:~# cd /var/www/
root@iZ2zeeg42qkecbhciml4pcZ:/var/www# ls
html wordpress-5.0.3-zh_CN.tar.gz
root@iZ2zeeg42qkecbhciml4pcZ:/var/www# tar -zxvf wordpress-5.0.3-zh_CN.tar.gz
......
root@iZ2zeeg42qkecbhciml4pcZ:/var/www# ls
html wordpress wordpress-5.0.3-zh_CN.tar.gz
root@iZ2zeeg42qkecbhciml4pcZ:/var/www# cd wordpress/
root@iZ2zeeg42qkecbhciml4pcZ:/var/www/wordpress# ls
index.php readme.html wp-admin wp-comments-post.php wp-content wp-includes wp-load.php wp-
mail.php
wp-signup.php xmlrpc.phplicense.txt
wp-activate.php wp-blog-header.php wp-config-sample.php wp-cron.php wp-links-opml.php wp-login.php wp-settings.php wp-trackback.phproot@iZ2zeeg42qkecbhciml4pcZ:/var/www/wordpress# mv wp-config-sample.php wp-
config.php
使用vim命令编辑wp-config.php:
vim wp-config.php
修改文件中的数据库配置信息,填写刚才创建的数据库信息:
/** WordPress数据库的名称 */
define('DB_NAME', '数据库名称');
/** MySQL数据库用户名 */
define('DB_USER', '用户名');
/** MySQL数据库密码 */
define('DB_PASSWORD', '数据库密码');
/**
* WordPress数据表前缀。
*
* 如果您有在同一数据库内安装多个WordPress的需求,请为每个WordPress设置
* 不同的数据表前缀。前缀名只能为数字、字母加下划线。
*/
$table_prefix = 'wp_';
在阿里云控制台将域名解析到指定的服务器上:
控制台->域名->解析->添加纪录
配置服务安全组策略,将80(http)端口和443(https)端口开放:
控制台->云服务器ECS->网络和安全->安全组->配置规则
配置80端口:
配置443端口:
配置后查看内容:
编辑Nginx配置文件:/etc/nginx/sites-available/default
client_max_body_size 10m;
server {
listen 80;
listen [::]: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你的域名
root /var/www/wordpress;
index index.php index.html index.htm index.nginx-debian.html;
location / {
# First attempt to serve request as file, then
# as directory, then fall back to displaying a 404.
#try_files $uri $uri/ =404;
try_files $uri $uri/ /index.php?$args;
}
location ~ \.php$ {
# include fastcgi.conf;
include fastcgi_params;
fastcgi_buffer_size 128k;
fastcgi_buffers 32 32k;
#fastcgi_intercept_errors on;
# With php-fpm (or other unix sockets):
fastcgi_pass unix:/var/run/php/php7.2-fpm.sock;
# With php-cgi (or other tcp sockets):
#fastcgi_pass 127.0.0.1:9000;
}
}
重启Nginx后,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阿里云服务器外网IP地址/
service nginx stop
service nginx start
在浏览器中访问自己的域名,查看是否成功:
到此WordPress就安装成功了,你可以自行配制您的网站信息。
nginx前端
前后端分离部署时,服务器A用于部署前端项目,称为前端服务器,服务器B用于部署后端项目,称为后端服务器。后端服务器通过开放API的方式,向前端服务器中的前端项目提供数据或数据操作接口,以此实现前端与后端的衔接。
若受项目的成本限制,将前端项目与后端项目部署在同一服务器上也是可以的,可以通过nginx等反向代理服务器根据访问地址进行分发。
nginx 开头
CentOS定位、查找文件的命令
定位、查找文件的命令
which 从path中找出文件的位置 find 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文件
whereis 找出特定程序的路径 locate 从索引中找出文件位置
1.which命令
语法:
which command
说明:
which命令的作用是,在PATH变量指定的路径中,搜索某个系统命令的位置,并且返回第一个搜索结果。在找到第一个符合条件的程序文件时,就立刻停止搜索,省略其余未搜索目录。也就是说,使用which命令,就可以看到某个系统命令是否存在,以及执行的到底是哪一个位置的命令。
实例:
[root@localhost /]# which ls
alias ls='ls --color=auto'
/bin/ls
[root@localhost /]# which nginx
/usr/bin/nginx
2.whereis命令
语法:
whereis [option] name
说明:
找出特定程序的可执行文件、源代码文件以及manpage的路径。你所提供的name会被先除去前置的路径以及任何.ext形式的扩展名。
whereis 只会在标准的Linux目录中进行搜索。
常用选项
-b
只搜索可执行文件。
-m
只搜索manpage。
-s
只搜索源代码文件。
-B directory
更改或限定搜索可执行的文件的目录。
-M directory
更改或限定搜索manpage的目录。
-S directory
更改或限定搜索源代码文件的目录。
实例:
[root@localhost /]# whereis grep
grep: /bin/grep /usr/share/man/man1p/grep.1p.gz /usr/share/man/man1/grep.1.gz
[root@localhost /]# whereis -b nginx
nginx: /usr/bin/nginx /usr/local/nginx
3.find命令
语法:
find paths expression [action]
说明:
以paths为搜索起点逐层往下找出每一个符合expression条件的文件,并对该文件执行action所代表的动作。expression是搜索条件,它由一个代表匹配项目的选项以及一个代表匹配模式的参数构成。
$ find <指定目录> <指定条件> <指定动作>
- <指定目录>: 所要搜索的目录及其所有子目录。默认为当前目录。
- <指定条件>: 所要搜索的文件的特征。
- <指定动作>: 对搜索结果进行特定的处理。
如果什么参数也不加,find默认搜索当前目录及其子目录,并且不过滤任何结果(也就是返回所有文件),将它们全都显示在屏幕上。
action是处理动作,它有一个代表“处理方式”的选项以及一个操作参数构成。若不指定action,则默认动作是显示出文件名。
常用的搜索条件
-name pattern
-path pattern
-lname pattern
找出名称、路径名称或符号链接的目标匹配pattern模式的文件。pattern可以包含shell的文件名通配符,路径是相对于搜索起点的。
常见处理动作
显示出文件的相对路径(相对于搜索起点)。
-exec cmd /;
执行指定的shell命令。若cmd含有任何shell特殊字符,则他们之前都必须加上/符号,以免shell立刻执行他们。在cmd里,可以用”{}”符号(包括双引号)表示find所找出的文件。
1.按照文件名查找
(1)find / -name httpd.conf #在根目录下查找文件httpd.conf,表示在整个硬盘查找
(2)find /etc -name httpd.conf #在/etc目录下文件httpd.conf
(3)find /etc -name '*srm*' #使用通配符*(0或者任意多个)。表示在/etc目录下查找文件名中含有字符串‘srm’的文件
(4)find . -name 'srm*' #表示当前目录下查找文件名开头是字符串‘srm’的文件
2.按照文件特征查找
(1)find / -amin -10 # 查找在系统中最后10分钟访问的文件(access time)
(2)find / -atime -2 # 查找在系统中最后48小时访问的文件
(3)find / -empty # 查找在系统中为空的文件或者文件夹
(4)find / -group cat # 查找在系统中属于 group为cat的文件
(5)find / -mmin -5 # 查找在系统中最后5分钟里修改过的文件(modify time)
(6)find / -mtime -1 #查找在系统中最后24小时里修改过的文件
(7)find / -user fred #查找在系统中属于fred这个用户的文件
(8)find / -size +10000c #查找出大于10000000字节的文件(c:字节,w:双字,k:KB,M:MB,G:GB)
(9)find / -size -1000k #查找出小于1000KB的文件
3.使用混合查找方式查找文件
参数有: !,-and(-a),-or(-o)。
(1)find /tmp -size +10000c -and -mtime +2 #在/tmp目录下查找大于10000字节并在最后2分钟内修改的文件
(2)find / -user fred -or -user george #在/目录下查找用户是fred或者george的文件文件
(3)find /tmp ! -user panda #在/tmp目录中查找所有不属于panda用户的文件
实例:
[root@localhost /]# find / -name nginx.conf
/www/server/nginx/conf/nginx.conf
/www/server/nginx/src/conf/nginx.conf
[root@localhost /]# find /www/server/nginx/conf -name nginx.conf
/www/server/nginx/conf/nginx.conf
4.locate命令
语法:locate patterns
说明:
locate命令其实是“find -name”的另一种写法,但是要比后者快得多,原因在于它不搜索具体目录,而是搜索一个数据库(/var/lib/locatedb),这个数据库中含有本地所有文件信息。Linux系统自动创建这个数据库,并且每天自动更新一次,所以使用locate命令查不到最新变动过的文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在使用locate之前,先使用updatedb命令,手动更新数据库。
实例:
[root@localhost /]# locate nginx.conf
/www/server/nginx/conf/nginx.conf
/www/server/nginx/conf/nginx.conf.default
/www/server/nginx/src/conf/nginx.conf
5.type命令
说明:
type命令其实不能算查找命令,它是用来区分某个命令到底是由shell自带的,还是由shell外部的独立二进制文件提供的。如果一个命令是外部命令,那么使用-p参数,会显示该命令的路径,相当于which命令。
实例:
[root@localhost /]# type cd
cd is a shell builtin
[root@localhost /]# type ls
ls is aliased to `ls --color=auto'
[root@localhost /]# type grep
grep is /bin/grep
cd是shell的自带命令(build-in)
grep是一个外部命令,并显示该命令的路径。
[root@localhost /]# type -p grep
/bin/grep
加上-p参数后,就相当于which命令。
nginx怎么增加前缀路径
日志对于统计排错来说非常有利的。本文总结了nginx日志相关的配置如access_log、log_format、open_log_file_cache、log_not_found、log_subrequest、rewrite_log、error_log。
nginx有一个非常灵活的日志记录模式。每个级别的配置可以有各自独立的访问日志。日志格式通过log_format命令来定义。ngx_http_log_module是用来定义请求日志格式的。
1. access_log指令
语法: access_log path [format [buffer=size [flush=time]]];
access_log path format gzip[=level] [buffer=size] [flush=time];
access_log syslog:server=address[,parameter=value] [format];
access_log off;
默认值: access_log logs/access.log combined;
配置段: http, server, location, if in location, limit_except
gzip压缩等级。
buffer设置内存缓存区大小。
flush保存在缓存区中的最长时间。
不记录日志:access_log off;
使用默认combined格式记录日志:access_log logs/access.log 或 access_log logs/access.log combined;
2. log_format指令
语法: log_format name string …;
默认值: log_format combined “…”;
配置段: http
name表示格式名称,string表示等义的格式。log_format有一个默认的无需设置的combined日志格式,相当于apache的combined日志格式,如下所示:
log_format combined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
' "$request" $status $body_bytes_sent '
' "$http_referer" "$http_user_agent" ';
log_formatcombined'$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
' "$request" $status $body_bytes_sent '
' "$http_referer" "$http_user_agent" ';
如果nginx位于负载均衡器,squid,nginx反向代理之后,web服务器无法直接获取到客户端真实的IP地址了。 $remote_addr获取反向代理的IP地址。反向代理服务器在转发请求的http头信息中,可以增加X-Forwarded-For信息,用来记录 客户端IP地址和客户端请求的服务器地址。PS: 获取用户真实IP 参见http://www.ttlsa.com/html/2235.html如下所示:
log_format porxy '$http_x_forwarded_fo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
' "$request" $status $body_bytes_sent '
' "$http_referer" "$http_user_agent" ';
log_formatporxy'$http_x_forwarded_fo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
' "$request" $status $body_bytes_sent '
' "$http_referer" "$http_user_agent" ';
日志格式允许包含的变量注释如下:
$remote_addr, $http_x_forwarded_for 记录客户端IP地址
$remote_user 记录客户端用户名称
$request 记录请求的URL和HTTP协议
$status 记录请求状态
$body_bytes_sent 发送给客户端的字节数,不包括响应头的大小; 该变量与Apache模块mod_log_config里的“%B”参数兼容。
$bytes_sent 发送给客户端的总字节数。
$connection 连接的序列号。
$connection_requests 当前通过一个连接获得的请求数量。
$msec 日志写入时间。单位为秒,精度是毫秒。
$pipe 如果请求是通过HTTP流水线(pipelined)发送,pipe值为“p”,否则为“.”。
$http_referer 记录从哪个页面链接访问过来的
$http_user_agent 记录客户端浏览器相关信息
$request_length 请求的长度(包括请求行,请求头和请求正文)。
$request_time 请求处理时间,单位为秒,精度毫秒; 从读入客户端的第一个字节开始,直到把最后一个字符发送给客户端后进行日志写入为止。
$time_iso8601 ISO8601标准格式下的本地时间。
$time_local 通用日志格式下的本地时间。
$remote_addr,$http_x_forwarded_for记录客户端IP地址
$remote_user记录客户端用户名称
$request记录请求的URL和HTTP协议
$status记录请求状态
$body_bytes_sent发送给客户端的字节数,不包括响应头的大小;该变量与Apache模块mod_log_config里的“%B”参数兼容。
$bytes_sent发送给客户端的总字节数。
$connection连接的序列号。
$connection_requests当前通过一个连接获得的请求数量。
$msec日志写入时间。单位为秒,精度是毫秒。
$pipe如果请求是通过HTTP流水线(pipelined)发送,pipe值为“p”,否则为“.”。
$http_referer记录从哪个页面链接访问过来的
$http_user_agent记录客户端浏览器相关信息
$request_length请求的长度(包括请求行,请求头和请求正文)。
$request_time请求处理时间,单位为秒,精度毫秒;从读入客户端的第一个字节开始,直到把最后一个字符发送给客户端后进行日志写入为止。
$time_iso8601ISO8601标准格式下的本地时间。
$time_local通用日志格式下的本地时间。
[warning]发送给客户端的响应头拥有“sent_http_”前缀。 比如$sent_http_content_range。[/warning]
实例如下:
http {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
'"$gzip_ratio" $request_time $bytes_sent $request_length';
log_format srcache_log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request_time $bytes_sent $request_length '
'[$upstream_response_time] [$srcache_fetch_status] [$srcache_store_status] [$srcache_expire]';
open_log_file_cache max=1000 inactive=60s;
server {
server_name ~^(www\.)?(.+)$;
access_log logs/$2-access.log main;
error_log logs/$2-error.log;
location /srcache {
access_log logs/access-srcache.log srcache_log;
}
}
}
http{
log_formatmain'$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
'"$gzip_ratio" $request_time $bytes_sent $request_length';
log_formatsrcache_log'$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request_time $bytes_sent $request_length '
'[$upstream_response_time] [$srcache_fetch_status] [$srcache_store_status] [$srcache_expire]';
open_log_file_cachemax=1000inactive=60s;
server{
server_name~^(www\.)?(.+)$;
access_loglogs/$2-access.logmain;
error_loglogs/$2-error.log;
location/srcache{
access_loglogs/access-srcache.logsrcache_log;
}
}
}
3. open_log_file_cache指令
语法: open_log_file_cache max=N [inactive=time] [min_uses=N] [valid=time];
open_log_file_cache off;
默认值: open_log_file_cache off;
配置段: http, server, location
对于每一条日志记录,都将是先打开文件,再写入日志,然后关闭。可以使用open_log_file_cache来设置日志文件缓存(默认是off),格式如下:
参数注释如下:
max:设置缓存中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量,如果缓存被占满,采用LRU算法将描述符关闭。
inactive:设置存活时间,默认是10s
min_uses:设置在inactive时间段内,日志文件最少使用多少次后,该日志文件描述符记入缓存中,默认是1次
valid:设置检查频率,默认60s
off:禁用缓存
实例如下:
open_log_file_cache max=1000 inactive=20s valid=1m min_uses=2;
1
open_log_file_cachemax=1000inactive=20svalid=1mmin_uses=2;
4. log_not_found指令
语法: log_not_found on | off;
默认值: log_not_found on;
配置段: http, server, location
是否在error_log中记录不存在的错误。默认是。
5. log_subrequest指令
语法: log_subrequest on | off;
默认值: log_subrequest off;
配置段: http, server, location
是否在access_log中记录子请求的访问日志。默认不记录。
6. rewrite_log指令
由ngx_http_rewrite_module模块提供的。用来记录重写日志的。对于调试重写规则建议开启。 Nginx重写规则指南
语法: rewrite_log on | off;
默认值: rewrite_log off;
配置段: http, server, location, if
启用时将在error log中记录notice级别的重写日志。
7. error_log指令
语法: error_log file | stderr | syslog:server=address[,parameter=value] [debug | info | notice | warn | error | crit | alert | emerg];
默认值: error_log logs/error.log error;
配置段: main, http, server, location
配置错误日志。
nginx 前置
Tomcat支持负载平衡。当有多台Tomcat实例协同工作,实现负载平衡时,需要引入一个前置的负载均衡服务器,与后面的这些Tomcat连接并由它完成请求转化和调度。
这个负载均衡服务目前比较流行的,也是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是使用nginx,通过简单配置即可完成。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nginx 后缀
linux常用命令有哪些?
1. 路径和显示的命令:
cd
pwd
ls
ls -l 可以缩写为ll,该命令是用来查看指定目录下对象的详细属性的。
2. 文件、文件夹相关的操作命令:
·mkdir 创建文件夹。
·rmdir 删除空的文件夹的,基本被淘汰。
·rm
·touch 创建一个空的文件。
基本格式:touch 文件名
示例: touch test.txt
表示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空文件,叫test.txt
touch /opt/test.txt
表示在/opt目录下创建一个空文件,叫test.txt
3·vim 可以缩写为vi,该命令是用来创建或者编辑一个文件的。
基本格式:vi 文件名
注意事项:
·vi只能针对文件来进行操作,如果vi的对象是一个已经存在的文件夹,则最终无法保存所编辑的内容。
·vi中鼠标是没有任何用的,光标的移动是通过上下左右方向键,回车键和PageDown、PageUp等来实现的。
3. 常用的vi子命令有:
:q 退出,适用于没有对文档进行任何修改的情况下。
:q! 强制退出不保存。
:wq 退出并且保存。
:wq!文件名 强制退出,并且将当前内容另存到指定的文件中。
dd 删除光标所在的整行
x 删除光标所在的字符
gg 移动光标到整个文档的最后一行
:N N是正整数,表示将光标移动到指定的行。
4.·编辑模式:在该模式下,所有键盘的输入都是纯粹的字符串,相当于在记事本中输入一样。
5.模式的切换和对应的特征:
命令模式下, 按i或者a或者s都可以切换到编辑模式。
一般来说,编辑模式就是vi界面的左下角出现“--insert--”这样的提示串。
编辑模式下,按ESC键就可以切换到命令模式。
6. 常见问题:linux下文件名和文件夹名能否重复?后缀名是否有用?
·不论是windows还是linux,同一个目录下,是不允许出现同名的对象。
·在linux下,文件的后缀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般来说,后缀名只是用来起到标识作用,当然,后缀名除了标识作用,一定程度上也考虑了和windows的兼容性。
·cp 用来实现复制粘贴操作。
基本语法格式:
格式1:
cp 源对象 目标对象
表示将源对象复制粘贴为目标对象。
示例:
cp a.txt d.txt
表示将当前目录下的a.txt复制到当前目录下,重命名为d.txt。
·mv 该命令是用来实现剪切粘贴的操作。
该命令的语法格式和cp命令基本一致。
·ln 该命令是用来创建链接对象的。
在linux中,链接分为硬链接和软链接。
默认创建的是硬链接。
-s 该属性表示创建的是软链接。
·文件内容的查看:
常用的命令有:
cat
more
less
head
Tail
常见的退出方式:
·CTRL+C 强制中止当前正在执行的命令。
·ESC
·Q
·QUIT
·EXIT
对象的查找:
find:
基本格式:
find 查找范围 参数 参数值
示例:
find / -name a.txt
表示在根目录下查找名字叫a.txt的对象。
文本内容、字符串的查找:
grep 该命令是支持正则表达式方式,在指定对象中查找符合条件的字符串或者行的。
基本格式:
grep [参数] [正则表达式] 对象
示例:
grep "a" a.txt
表示输出a.txt中所有包含字符a的行。
·ls 查看命令
基本格式:ls [对象]
表示查看对象或者对象下的所有对象的信息。
重要属性:
-l
查看详细属性
权限相关的命令:
在linux系统中,存在用户和用户组的概念。
·useradd 用来添加用户
示例:useradd test1
表示添加一个新的用户,叫test1.
·passwd 用来修改指定用户的密码
示例:passwd test1
通过交互式的方式来修改test1的密码
PS:如果passwd后不跟用户名,则表示修改的是当前登录的用户的密码。
在linux中,用户配置信息都是记录在系统文件/etc/passwd中的。
·userdel 用来删除用户
建议使用属性-r。
·groupadd 添加用户组
·groupdel 删除用户组
权限:
在linux中,用户对于对象的权限有三种:分别为
r 可读
w 可写
x 可执行
chmod 直接修改对象的权限,即直接修改这9个字符。
基本格式:
chmod 权限表达式 对象名 [-R]
·权限表达式,在linux中,权限的表示方式有两种:
·字符:
rwx 可读可写可执行
u 表示所有者
g 表示所属组
o 表示其它人
= 表示赋值
+ 表示加权限
- 表示减少权限。
例子:chmod u=rw a.txt
表示将a.txt的所有者的权限修改为可读可写。
其他操作:
·history 显示历史输入命令
!N N表示历史命令的编号
该命令表示执行历史命令列表中的第N条命令。
·clear 清理屏幕的输出。
·TAB键 是用来补全路径或者文件名的。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