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和低烧区别(高烧和低烧哪个更难受)
高烧和低烧哪个更难受
感冒发烧一般都会伴随一些外感疾病的症状,比如打喷嚏流鼻涕,嗓子疼,全身酸痛,咳嗽的一些症状,有的时候还会出现高热,癌症引起的发烧一般都是低烧,伴随进行性的消瘦,而且患病的脏器反射到身体部位时,疼痛的相当严重,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好鉴别的。
高烧与低烧的区别是什么
低烧在37.3°C-38°C区间,高热在39°C-40.9°C区间,在低热的时候,患者很可能不会有特别明显的不舒服,或者仅仅是感到了轻微的怕风、怕冷,或者是轻微的头痛。高热的时候,患者在体温上升期,有可能出现明显的寒战。
高烧和低烧哪个严重
体温在37.4-38℃之间属于低烧,也就是轻度发热。出现不适感,可以口服退烧药物治疗,比如布洛芬,当体温达到39℃以上属于高热。要多喝水,多排尿有利于体温下降,预防高热引起的脱水。如果体温达到41℃以上属于超高热,一定要及时就医,及时对症治疗。
高烧和低烧是矛盾关系吗
高烧以后低烧,有可能是和细菌或者病毒感染有关系,也有可能是和着凉感冒有关。低热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法退热,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和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也可以去医院的内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做相关的检查,确定病因以后再进行治疗。
高烧与低烧
(医患家特约回答: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医生)
正常人一般的体温波动在36-37℃,不同的测量部位(如腋测法、口测法、肛测法等)以及不同的测量工具(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红外线体温计),得出的体温结果会有少许差异,其中以肛温最接近人体的核心温度,最为准确,但测量起来不太方便,临床上还是以水银体温计,采取腋测测量体温,最为多见。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体温针、红外线体温针,以其方便、减少交叉感染,在最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筛查中也广为应用。
临床上一般以口温超过37.3℃认为是发热。当然,体温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容易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有少许波动,如下午体温较早上略高,剧烈运动、体力劳动或者进餐后体温也会略高,女性月经期和妊娠期体温较平时略高,青壮年体温略高于老年人,高温环境对体温也有影响。但总体来说,体温波动不超过1℃。近几个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体温成了一个敏感的话题。那么,体温升高了,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首先,我们知道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是1-14天,多为3-7天。如果一个人在发病前两周内没有任何流行病学史,也没有出现聚集性发病的情况,仅仅是低热(低于38℃),可以暂时居家观察,多饮水,多休息、调整心态,避免焦虑紧张,居家期间如果体温下降,症状好转,可以继续居家观察;如果体温控制不佳,或者出现了高热,或者又出现了其他不舒服的症状,如干咳、乏力、腹泻等等,建议一定到正规医院的发热门诊,由专门的医护进行鉴诊排查。
如果一个人在发病前两周内有流行病学史,或者有聚集性发病的情况,不论出现何种身体不适的症状,即使是低热,也建议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由专门的医务人员进行鉴别诊断,如果疑似,需要做相关的检查,必要时进行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明确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虽然目前国内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但国外确诊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当前形势下,我国除了积极救治国内确诊的病例以外,也要防范国外输入病例对国内的影响,对于从国外回来的人员进行定点隔离是有必要的。因此,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还是不能放松警惕,还是要尽量少出门,少到人多的地方扎堆,少接触其他人,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出门一定记得带上口罩,多锻炼身体,避免心情紧张焦虑。针对国外的输入,国家及各个省市也都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输入病例对国内的影响,做好对输入病例的诊治和安置工作。
高烧和低烧哪个更难受些
高烧和低烧的区别在于低烧是指低烧,低于37.5度,称为低烧。高烧是指高烧。高于40℃时称为高烧。当你发低烧时,你应该多喝水。如果你发高烧,你应该先弄清楚是什么引起高烧。为了加强系统检查,高烧需要用药物如扑热息痛来减轻。注意休息,避免疲劳,熬夜,多喝水,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
高烧和低烧哪个更难受一点
低烧范围37.3°C-38°C,高烧范围39°C-40.9°C区间。在成年人口腔温度正常值在36.3°C-37.2°C区间,当体温超过正常的体温最高限度时被称为发烧。口腔温度在38.1°C-38.9°C区间,属于中度发热。口腔温度超过41°C为超高热。发烧须给予高度重视,持续性发烧应该尽早就医,及早进行全面检查。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