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和起诉区别(起诉和公诉的区别)
起诉和公诉的区别
公诉和开庭不一样。
公诉是指提起刑事公诉,与提起刑事自诉不同,公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后,决定向法院提起公诉的诉讼活动,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权,由检察院行使。
开庭是指案件开庭审理,既有刑事案件开庭,也有民事、行政案件开庭。开庭是在法院进行由法官或合议庭主导的诉讼活动。
起诉与公诉之间的区别
起诉书、起诉状从一般意义上说没有区别,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呼而已。但在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在刑事诉讼中称为起诉书,在民事诉讼中则称为起诉状。如:《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可见还是有所区别的。
起诉人和公诉人的区别
公诉人是指不用当事人来直接提起诉讼,而是由国家司法机关提起诉讼,在中国主要由人民检察院的司法人员来担任,也就是说,在人民检察院担任诉讼的人,就是公诉人。引 审查起诉,出庭支持公诉,进行诉讼监督是检察机关公诉部门的基本职能;公诉工作,既是一门充满斗争艺术的检察官工作,更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门面工作;公诉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检察机关的形象代言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公诉人,就要争做“学习型、敬业型、实干型”地公诉人。
起诉和公诉的区别是什么
起诉,就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对所提起的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
反诉,是指在已经提起的诉讼中,被告针对与原诉有联系的行为,提起独立诉讼请求的行为。被告提出反诉后,原告提起的诉讼为本诉。反诉和本诉同时存在,可合并审理,但应分别审查、判处。在合并审理的诉讼中,除第三人外,每一方当事人,既是原告,又是被告,既享有原、被告的权利,又承担原、被告的义务。除了民事案件、商事案件中的被告有权提起反诉外,刑事自诉案件中的被告人也有权提起反诉。公诉,是指对于刑事案件,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请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起诉。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不是诉讼当事人,但属于诉讼参与人。自诉,是指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要求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自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上诉,是指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内,依法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的活动。申诉,是指公民或法人,认为对某一问题的处理结果不正确,而向国家的有关机关申述理由,请求重新处理的行为。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认为确有错误,提请人民法院再审判的活动。它是人民检察院监督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起诉书和公诉词区别
起诉书是正式交给法院的,在法院审理时由检察官宣读的文件。
起诉意见书,是侦查机关对案件侦查终结后,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或本院公诉部门移送审查起诉时制作的一种法律文书。(定义) 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对案件侦查终结后,认为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依照法律规定制作的、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或本院公诉部门移送审查时制作的书面文件。起诉意见书是法律应用写作中常用的文种。 公诉意见书是国家公诉人在法庭审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当庭发表的揭露和指控被告人的发言,现在称为公诉意见书,即过去所说的公诉词。公诉意见书是在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被告人提出起诉书的基础上,全面地揭露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证实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分析犯罪行为的性质、后果和对社会的危害,阐明为什么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对检察院提起的起诉进行补充和阐发,从而进一步在事实上、证据上、法律上揭露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起诉和公诉的区别在哪里
1、主体不同,立案的主体是人民检察院的侦监科,起诉的主体是是由人民检察院公诉科;
2、在案件中所处的阶段不同。批捕是侦查机关在立案侦查后,对案件的基本事实有了一定的了解,认为犯罪嫌疑人符合逮捕的条件与有逮捕的必要的,就会把案件移送到检察院侦监科申请逮捕犯罪嫌疑人,经检察院侦监科审查批捕后再移送回侦查机关继续侦查;审查起诉是侦查机关对案件侦查终结后移送到检察院公诉科请公诉科提起公诉,检察院公诉科就对这些案卷进行审查。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