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东数西算 > 正文内容

小麦散黑穗病(小麦散黑穗病化学防治方法)

2023-05-15 13:20:07东数西算1

小麦散黑穗病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一是种植抗病品种;二是合理密植,合理施肥。

2.药剂防治一是秋苗发病重的地块,可药剂拌种,方法同小麦散黑穗病;二是在秋季或春季,田间发病率3%~5%时(成株期调查以旗叶到旗叶下2叶计算发病率),每666.7平方米用20%粉锈宁乳油20~3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50~60千克喷雾,或对水10~15千克低容量喷雾。也可用25%病虫灵乳油每666.7平方米50毫升,加水50千克,均匀喷雾。

扩展资料;

白粉病流行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二是适宜的环境条件。一般在小麦密度偏大、施氮肥过量的情况下,麦株旺长,植株衰弱,田间湿度大或者发生了倒伏的麦田,发病往往较重。该病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出现发病中心,4月中旬后随气温逐渐回升,病株率迅速增加,在适宜的条件下导致大流行

小麦散黑穗病化学防治方法

每100公斤小麦种子可选用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5克,或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有效成分3-4克等药剂进行种子拌种或包衣。

苯醚甲环唑可以处理小麦种子,药剂能进入种子内部,对种传病害及土传病害均有效。用3%悬浮种衣剂拌种包衣,每100千克麦种用3%悬浮种衣剂的量为:小麦散黑穗病用200--400毫升,小麦腥黑穗病用67--100毫升,小麦矮腥黑穗病用133--400毫升,小麦根腐病、纹枯病、颖枯病用200毫升,小麦全蚀病、白粉病用1000毫升,大麦条纹病、根腐叶斑病、网斑病用100--200毫升。

小麦散黑穗病病原

预防小麦散黑穗病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药剂处理

50%和穗安可湿性粉剂、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量的0.2%拌种均能收到良好效果。上述处理后的种子和包衣剂混合然后拌种,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有些药剂在拌种时注意不要超过规定量,以免发生药害。

二、物理消毒

温汤浸种:

(1)变温浸种: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4—6小时使菌丝萌动,在49 ℃的水中浸1分钟,然后在52—54的水中10分钟。此方法防治效果较好,但需严格掌握温度,且操作较繁,大面积推广应用不太方便。

(2)恒温浸种:将种子于44—46℃水中浸3小时,然后捞出,冷却并晾干备用。恒温浸种比较安全,并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将发病率降低到0.5%以下,便于大面积处理。

生理杀菌处理:用生石灰和消石灰0.5公斤,加清水50公斤,可浸麦种30—50公斤,水温在20℃时浸3—4天,25℃时浸2—3天,35℃时只需1天。浸完后晾干播种。此方法操作简便,取材容易,效力也很高,明显优于温汤浸种。在浸种过程中,麦种不易不过多,以种子厚度2尺为宜,以防底部种子发热霉变。

三、石灰水浸种的菌丝作用,是一种生理杀菌。种子在无氧的情况下,产生乙酸或乙醛,杀死潜伏在种子内部的菌丝体。在处理过程中,石灰只起防腐作用,与杀死种子内潜伏的病菌并无关系。

四、繁殖无病种子:在良种场或种子繁殖基地繁殖无病种子。种田距离大田至少在100米以外,所用种子,必须经过严格的处理,保证全部无病。做好无病种子的繁殖工作是防治此病的根本措施,可以免去种子处理的繁重工作。

五、选育抗病品种:小麦散黑穗病菌生理小种变异速度较为缓慢,小麦对散黑穗病抗性是单基因显性遗传,抗原也丰富,有利于抗原品种的选育。在选育抗病品种中,可以利用病菌不能进入胚内,或进入胚内但在分生组织发育上有差异,以及闭花授粉避病的特点进行选育工作。

小麦散黑穗病俗称黑疸、灰包等。

症状:主要危害穗部,茎和叶等部分也可发生。穗部受害形成一包黑粉,外部包有一层浅灰色薄膜,随后表皮破裂,黑粉散出,最后残留一条弯曲的穗轴。有时穗的上部有少数健全小穗,下部变为黑粉。在大多数情况下,病株主杆及分蘖全部抽出病穗,但有时部分分蘖未受到病菌的危害而生长正常。茎部受害在田间不易看到,病部多发生在邻近穗轴的基部,孢子堆成疱状和条纹状,灰黑色。叶部受害,症状多出现在叶片的基部,其症状类似于茎部,发生也很少。散黑穗病菌侵染小麦后,除外部表现典型的症状外,其内部组织也发生变化,使细胞增大,气孔增大且数目增多,叶肉栅栏组织变得紧密,细胞变短。

小麦散黑穗病病原图片

黑粉菌目此目真菌的首要特征是形成大量黑色粉状的冬孢子。黑粉菌的冬孢子习惯上称为厚垣孢子,但它与其它真菌的厚垣孢子有本质上的不同,它是有性结合而产生的双核菌丝所形成的孢子,它萌发产生原菌丝和小孢子,即担子和担孢子,而其它真菌中产生的厚垣孢子是一种无性孢子或休眠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形成营养菌丝体。在生成形式上也有区别,黑粉菌在发育循环中有规律地形成厚垣孢子,其数量很大,肉眼可看到独特的黑粉状物,而其它真菌在某些条件下由菌丝的部分细胞变成厚垣孢子管,一般零散产生,肉眼看不到。

黑粉菌的小孢子是单核单倍的,萌发产生的芽管或者不能侵染寄主,或者虽能侵入寄主但也不能进一步扩展引起病害,只有双核化的菌丝才有侵染致病的能力。双核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不同小孢子间先行芽管联合或菌丝联合,从而形成双核菌丝,如小麦腥黑穗病;一是不同小孢子萌发侵入寄主后,在寄主组织内两个单核菌丝结合而形成双核菌丝,如玉米黑粉病菌。双核菌丝在寄主体内的扩展有系统侵染和局部侵染两种方式。小麦腥黑穗、秆黑粉、大麦坚黑穗、谷子和高梁的多种黑穗病及玉米丝黑穗等病害,其病菌从幼苗基部侵入后系统蔓延到寄主生长点,待穗分化后,菌丝体才迅速发育,大量产生厚垣孢子,破坏穗部,形成黑穗,这叫作系统侵染。在玉米黑粉病中,病菌能侵入地上各部幼嫩组织,但只在局部扩展,形成厚垣孢子。水稻粒黑粉病菌由花器侵入,只在局部扩展,产生厚垣孢子,造成粒黑粉,这叫作局部侵染。

黑粉菌有50多属,近千种,都是高等植物的寄生菌,所致病害,造成黑穗的叫黑穗病,危害其它部分的叫黑粉病。黑粉菌寄生性很强,在自然界中并不能长期腐生生存下去,只不过有些黑粉菌的小孢子可以在腐殖质或粪肥汁液中进行芽殖,有些黑粉菌较易进行人工培养,因而通常把它们归于兼性寄生菌,而不算是专性寄生菌。它们的寄主大部分集中于禾本科,所以成为粮食生产的大敌。此外,莎草科、十字花科、百合科、毛茛科中也有不少寄主。

小麦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区别

得病了

小麦散黑穗病是小麦黑粉病的一种,主要危害小麦穗部,发病时病菌在穗部形成明显的黑色粉状物包裹小麦多个小穗。在风雨的作用下,黑粉随风飘散、滴溅,进行传播。小麦成熟后,病菌寄生在小麦种子里等待第二年发病。若在田块中发现小麦散黑穗病穗,要及时摘除并销毁,否则病穗在脱粒等收储环节会污染其他健康籽粒种子。

小麦散黑穗病图片

小麦穗上的小黑点是小麦黑穗病。

小麦黑穗病,分散黑穗和腥黑穗两种,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在小麦穗部。

发生原因:

散黑穗发病原因主要是在小麦开花期高温,细雨和多雾容易发生。

腥黑穗发病原因主要是冬小麦播种过晚、春小麦播种过早,播种时气温低幼芽出土缓慢易发病,播种过深也容易发病:

主要症状:

病株矮小,分蘖增多,病穗短,初为灰绿色,后为灰黄色。

防治办法:

防治方法:

在加强植物检疫的基础上,采取农业措施与种子处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植物检疫对于小麦腥黑穗病,严格执行检疫检验制度,认真搞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重病田(病株率达0.6%以上)必须销毁或焚烧处理,轻病田(病株率06%以下)及时拔除病株,禁止留作种用,不从病区调运种子。

2.种子处理

(1)种子消毒:①石灰水消毒:用1%石灰水50千克浸麦种25–30千克,防治效果较好。浸种时间因气温不同而异,气温35℃时浸种1天,30℃时1–2天,25℃时2天,20℃时3天,15℃时6天。浸种后滤出推平晾干,随即播种或贮备用。③温汤浸种:将麦种浸在4–46℃温水内维持3小时,然后捞出,冷却并晾干;也可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46小时使菌丝萌动,在49℃的水中浸1分钟,然后在52–54℃的水中浸10分钟。

2)药剂拌种或包衣: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克拌麦种100千克,或用6%成唑醇(立克秀)悬浮种衣剂50毫升,加水3升左右包衣100千克麦种,或用05%烯唑醇悬浮种衣剂按1:70药种比包衣,对多种小麦黑穗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还可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0~300毫升,加水1–1.6千克混匀,包衣100千克麦种,对小麦矮腥黑穗病具有特效。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和2.5%略菌悬浮种衣剂各200毫升,包衣麦种100千克,可兼治小麦黑穗病和雪霉雪腐病。

3.农业措施

(1)选用无病种子:利用品种的抗(耐)病性,因地制宜选用本地区适宜的抗(耐)病品种

(2)合理轮作倒茬:小麦腥黑穗病发生区应实行与油菜、马铃薯、甘薯、棉花、花生、烟草、蔬菜等作物4–5年的轮作,才能收到较好的防效。

(3)提高播种质量,减少病菌侵染机会:适时播种,冬小麦不宜过迟播种,春小麦不宜过早播种。播种深度适宜,不宜过深或覆土过厚。

4)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逆性:土壤不宜过湿或过干,冬小麦提倡在秋季播种时,基施长效碳酸氢铵,也可施用少量硫酸铵、氯化铵等作种肥,促苗健壮,增强抗逆性。

(5)及时拔除田间病株,病穗集中烧毁,减轻下年度种子带菌程度。

(6)收获时如有黑穗病或黑粉病应及时清洗衣机具表面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消毒处理,避免带菌种子留作种用。

或另外防治方法如下

药剂拌种:用磷酸二氢钾+三唑酮拌种,或用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戊唑醇拌种。

药剂防治:提前喷施昆仑风套餐预防,发病初期用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植物挑战王喷施一亩地。

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治

小麦全蚀病 选用二异战进行土用毒,每面500克药剂拌20公所细土均匀撒施。再用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00-300毫升对水1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搅拌均匀堆闷3小时;或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有效成份)拌种堆网6小时后,晾干后播种。

小麦黑穗病、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 主要选用100亿枯草芽胞杆菌50克或1000亿枯草芽胞杆菌20-30克拌麦种15公斤,实施绿色防控有效解决纹枯病、根腐病基基腐病危害。常规化学药剂选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30毫升对水100-150毫升,拌麦种10-15公斤,搅拌均匀堆网3小时,晾干后播种;或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60毫升对水2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堆网6小时,晾干后播种。

小麦散黑穗病症状

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水稻稻粒黑粉病,水稻稻粒黑粉病也被称为黑穗病、稻墨黑穗病、乌米谷等。发生时期主要在水稻扬花至乳熟期,主要危害稻粒,如果大面积发生,减产是肯定的,严重的甚至直接绝收。

从外观看患病的植株,也很容易发现症状,一般情况下,稻粒呈污绿色或污黄色,用手拨开后,内部有黑粉状物,严重的,整粒都是黑色的,并且用手搓,呈粉状。

1、购买种子要注意,如果是陈种就不要买,可主要购买抗病性强的品种。

2、播种时进行拌种,包衣后的种子,能预防很多常见的病害。

3、实行轮作,比如和玉米、大豆等轮作。

4、氮肥施用不要过多,也不要偏施,多种元素都要用到。

5、如果在发病前期,可选用三唑酮、多菌灵、井岗霉素等。

小麦散黑穗病病害循环

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

苯醚甲环唑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具有杀菌谱广,内吸性强,安全性高,价格便宜等优点,不但能有效防治小麦的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散黑穗病等土传病害,还可兼防小麦的散黑穗病、腥黑穗病、颖枯病、雪腐病等病害,尤其是对小麦全蚀病、散黑穗病等病害特效。

小麦散黑穗病病状类型

小麦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白粉病:又称小麦白粉病,是小麦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发生于春、夏季节,病原菌为白粉菌。病叶上出现白色粉末状的菌丝和孢子,严重的会导致叶片早衰、凋萎和小麦产量下降。

2.条锈病:是小麦上另一种常见的病害,由条锈菌引起。病叶上出现红褐色的条锈状斑点,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萎、萎缩,甚至整株植株死亡。

3.赤霉病:也称小麦赤霉病,由赤霉菌引起。病叶上出现暗红色、暗紫色的菌丝和孢子,叶片出现叶斑,叶尖枯黄、卷曲,严重时可导致小麦成熟期提前、产量下降。

4.叶枯病:是小麦上的一种真菌病害,由小麦叶枯菌引起。病叶上出现灰白色的孢子和菌丝,叶片出现枯黄、枯褐、脱水和卷曲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整株植株死亡。

小麦散黑穗病冬孢子形态图

玉米身上长的乌霉,也叫玉米黑粉菌、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

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孢子堆的小大、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3-15cm,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黑粉菌从幼苗到成株各个器官都能感病,凡具有分生能力的任何地上部幼嫩组织,如气生根、叶片、茎秆、雄穗、雌穗等都可以被侵染发病,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瘤状物。瘤状物是因病菌代谢产物的刺激而肿大形成的菌瘿,它外面包有由寄主表皮组织所形成的薄膜,初为白色或浅紫色,逐渐变成灰色,后期变黑灰色。菌瘿成熟后,外膜破裂散出大量黑粉(即冬孢子)。

这种玉米乌霉是一种非常有益的真菌,这种真菌的营养价值比玉米本身还高。该真菌幼嫩时可以食用,也有生食,有甜味,炒食另有风味。将这些乌霉外面黑色的一层打开之后,就可以见到里面米白色的肉质,也就是食用部分。不仅吃起来的口感比玉米本身还好,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现如今很受人们的欢迎,经济价值比玉米还高。

经常食用可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和胃肠道溃疡,并能助消化和通便。在培养液中含有谷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等16种氨基酸。此菌可加工药用,将新鲜的孢子堆摘下或将老熟后的收集(孢子粉)炼蜜丸,备用。其性寒、味甘,利肝脏益肝胃和解毒作用。又治神精衰弱,小儿疳积。该菌还产生黑粉菌酸,作香料工业中合成麝香类的原料。其菌液对小白鼠肉瘤有抑制作用。另生产一种异生长素,吲哚乙酸,能刺激高等植物生长。

话外,玉米乌霉(玉米黑粉菌病)不是玉米丝黑穗病,更不是什么黄曲霉菌感染。不要张冠李戴。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43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