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百科 > 正文内容

提喻和转喻区别(提喻和转喻的区别举例)

2023-05-15 13:30:05西部百科1

提喻和转喻的区别举例

1.明喻(simile):一种最简单、最常见的修辞方法,是直接把一物同某种与其有同一性质或特点的另一物进行比较,表明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其基本格式是“A像B”,常用的比喻词有as, like, as if, as though 等。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句式“A is to B, what C is to D.”例如:

Wisdom is to the mind what health is to the body.知识之于精神,一如健康之于肉体。

2.暗喻(metaphor):也是一种比喻,但不用比喻词,有时甚至不用本体只说喻体,或者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描写,因此被称作缩减了的明喻(a compressed simile)。暗喻的格式虽然和明喻不同,但它的作用却与明喻一样,也是把要说明的事物比喻成另外一种具有鲜明的同一特点的事物,从而更形象、更深刻地说明事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

A life without a purpose is a ship without a rudder. 人生无目的,犹如船失舵。

3.拟人(personification):所谓拟人就是把无生命的事物当做有生命的事物来描写,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感情和动作或是把动物人格化。拟人是把人类的特点、特性加于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修辞格。拟人法在英语中用得也很多。运用得好,不仅使语言表达得生动、有力,而且给人以亲切、实在的感受。例如: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事实胜于雄辩。

4. 夸张 (hyperbole):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或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借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或品格,鲜明地表达思想情感的修辞方式。用于描写可以使形象更生动突出,渲染气氛,烘托意境,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英语中夸张修辞格,应用极为频繁。夸张的功能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因而给人强烈印象或警悟、启发。例如:

A thousand years cannot repair a moment’s loss of honor. 一失足成千古恨。

此外,还有转喻、提喻、对偶、排比、双关等等

提喻和转喻的区别举例分析

“洁白如雪”是一个明喻的好例子。

不过这是我已经给予你们的明喻。

作一个丝毫不差的明喻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看看有没有明喻、暗喻、转喻和提喻。

准确点说,是明喻我想他说的都是事实

这本书中使用了很多明喻。

"洁白如雪"是明喻。

提喻和转喻的作用

隐喻—— 基于相似性

:不明示相似性,而是通过暗示方式表明类比意思的比喻方式。例如常见的相貌隐喻说法——瓶口(形似)、江头江尾(位置关系相似)、山腰等;在对现实世界的表达中,要使每一具体事物都有一个相应的语言符号,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得让接受者柔性地凭借语境和已有知识预测所表达的事物,因此常常只要传达一个侧面,通过局部符号化和语境、知识补足,达成对整体对象的把握。因此有了转喻和提喻。

转喻(换喻)—— 基于相关性

:转喻是在空间的邻近、共存关系,时间先后关系,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以材料指制品、以原因指结果、以手段指主体等都是转喻的常见类型。例如货币用材料换喻“布、币”等;“兵”本意指兵器,后来指“军人”;

提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用部分喻指整体,用整体喻指部分,或用属喻指种,用种喻指属。例如以“面孔”代“人”,“笔杆子”代“作家”,“王冠”代王权等。以上观点见于马清华老师《文化语义学》有学者认为是提喻与转喻是从属关系,提喻是转喻的一个分支,提喻没有像隐喻、转喻那样得到重视,定义也很模糊。2011年01期《语言科学》上有陈新仁老师的一篇文章《为提喻正名——认知语义学视角下的提喻与转喻》,解释了两者的不同:Fontanier认为

提喻建立在对事物本身的认识上

,提喻涉及的本体和喻体内在地、天然地同属于同一事物;

转喻建立在对事物的联系的认识上

,转喻涉及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各自分离的事物。典型的提喻与转喻可以这样理解。但提喻与转喻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渐进性的,两个范畴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提喻与转喻各自的范畴成员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

提喻与转喻

“剪子股儿”是一种北京方言的俚语,形容两个物体在交叉的时候十分密合,难以分离。通常用于比喻某些事物或情况非常复杂或难以解决。

具体来说,这个词通常用于形容以下情况:

1、股市:形容股票价格的上升和下跌呈现交叉状态,难以判断市场走势。

2、棋局:形容围棋中两个棋手的局面呈现互相纠缠、难以分胜负的状态。

3、人际关系:形容人际关系错综复杂、难以理清。

总之,“剪子股儿”是一个形象生动的俚语,表达了事物或情况的复杂性和难以解决性。

大多数亚文化群喜欢从其常接触的语言吸取词汇,赋予新义,有些则借自外语,很少自行构词的。因之俚语的形成,一如其他词汇的变形、换义,采用隐喻、明喻、民间词源、语音改变、语义扩大、缩小语义、截短法、缩略词、褒义化、贬义化、转喻、提喻、夸张、外来语及为防禁忌而使用委婉(特殊)说法等。

俚语已成为幽默大师及新闻记者所必需的工具,运用得当,可使语言别开生面,推陈出新。语言学家及其他社会科学家因俚语可以反映文化概况而详加研究。

提喻法和转喻法的区别

蓝领是转喻,指从事半体力劳动者!

提喻和转喻的区别与联系

转喻(Metonymy)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段。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转喻又称换喻,借喻或借代。 I am reading Lu Hsun.我在读鲁迅的作品。(用Lu Hsun鲁迅,表示Lu Hsun's works鲁迅的作品)

隐喻: 进行隐藏的比较的这样一种修辞手段。隐喻又称暗喻。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 隐喻就是把未知的东西变换成已知的术语进行传播的方式。例如,“轿车甲虫般地前行”这个隐喻就假定,我们不知道轿车怎么运动,但我们的确知道甲虫匆匆穿过地面的行进模样。这个隐喻即把甲虫的特征变换成了轿车的特征。

换喻: 反映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的比喻,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转喻(Metonymy)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段。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转喻又称换喻,借喻或借代。 I am reading Lu Hsun.我在读鲁迅的作品。(用Lu Hsun鲁迅,表示Lu Hsun's works鲁迅的作品)

隐喻和转喻是两种传播意义的基本模式。他坚决主张,隐喻模式具有诗的特征。它也具有广告的特征,其间想象从已知的文化神话里产生,而神话的特征经过转换便赋予了未知的产品。野性的西部成为一种牌子的香烟的隐喻,旧金山的明媚阳光成为一种牌子的化妆品的隐喻。

换喻又名转喻,一种,一个词或词组被另一个与之有紧密联系的词或词组替换的修辞方法;反映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的比喻,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可以分为3种:a.结果替代原因 b.使用者替代使用对象 c.实质替代形式例:如用华盛顿代替美国,或用剑代替军事力量,对面来了三个“红领巾”(以红领巾指代少先队员)

提喻(Synecdoche),并不是中文词汇。 但相当于就是借代,指代。提喻是不直接说某一事物的名称,而是借事物的本身所呈现的各种对应的现象来表现该事物的这样一种修辞手段。提喻又称举偶法。提喻与换喻(借代)不同,换喻主要借助于密切的关系与联想,而提喻则是借助于部分相似。

提喻(借代,指代)大致归纳为四种情况:a.部分和全体互代;b.以材料代替事物;c.抽象和具体互代;d.以个体代替整个类。

例如:

1.Outside,(there is) a sea of faces.外面街上,是人的海洋。(以人体的局部代全体,即以faces 表示people)

2.Have you any coppers?你有钱吗?(以材料代事物,即以copper铜喻指coin money铜币)

3.They share the same roof.他们住在一起。(以部分代全体,即用roof屋顶,表示house屋子、住宅)

4.He is the Newton of this century.他是本世纪的牛顿。(以个体代整个类,用Newton表示scientist科学家)

5.Ye see/ The steel ye tempered glance on ye.看,你们铸的剑在把你们看管!(以材料代事物,用steel钢,喻指sword剑)

6.It was reported that China won the volleyball match.椐报载:在这次排球赛中,中国队赢了。(以国家名称China代该国球队the Chinese Volleyball Team)

7.Life was a wearing to him.生活令他感到厌倦。(以抽象代具体,即用wearing喻指a wearing thing令人厌倦的事情)

转喻和提喻有什么区别

夸张是英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其特点是故意言过其实以取得特殊的修辞效果.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夸张辞格的语用类型、语用特点、语用功能和语用前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夸张的翻译要注意英汉语言的语用差异并根据不同的语境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以期取得特殊的修辞效果.  夸张是英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 它是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形象或表达对象的某种性质、程度,用以强调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抒发作者强烈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的修辞方式. 所以夸张多重在情感的抒发,不重在客观事实的记录,  人们不能按字面意义去理解所夸大的事物,但这并不等于有失真实或不要真实,而是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以事实为根据,有意识地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合情合理的渲染,来加深读者的印象,唤起读者的想象. 本文将从夸张的语用类型、语用特点、语用功能和语用前提等方面对夸张辞格进行语用分析并在英汉语用对比的基础上探讨夸张辞格的翻译方法.  1  夸张的语用类型  按英语夸张的表现形式可以把夸张分为直接夸张和融合夸张;而根据夸张的性质和语用特点,  又可以把夸张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1. 直接夸张:就是不借助于其他修辞方式而直接突出、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某些特征所表现出来的夸张. 如:  ⑴Hamlet : I loved Ophelia : forty thousand brotherscould not , with all their quantity of love , make up mysum. (Shakespeare : Hamlet)  此例句中直接用数字进行夸张. 无论是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人们常常用数字进行渲染将被描述的事物夸大或缩小到极端的程度,使其更生动,  更形象,更具感染力.  2. 融合夸张:就是借助于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方式表现出来的夸张. 两种或两种以上修辞格融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收到更为显着的艺术效果.  ⑵A man with a mouth like a mastiff , a brow like amountain and eyes like burning anthracite -that wasDan’l Webster in his prime. (S. V. Benet : The Deviland Daniel Webster)  这里的a mouth like a mastiff , a brow like a mountain and eyes like burning anthracite 是借助于明喻表现出来的夸张,把韦伯斯特的面部特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幅鲜活奇特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⒊扩大夸张:就是把事物的数量、特征、性质、程度、形象、作用等故意向大、多、快、高、长、远、强等方面进行伸展夸大,是夸张中最常见的一类. 例如:  ⑶So I asked her politely to handle the RSVP inwhatever manner she wished , as long as the essence ofthe message was that we wouldn’t show unless hell frozeover. (Erich Segal : Love Story)  此例中的“unless hell froze over”是夸张之辞,通过让地狱封冻这样的夸张说法来说明“我”铁了心决不去赴宴.  ⒋缩小夸张:与扩大夸张相反,就是把事物的特征、性质、程度、形象、作用等,故意往小、少、慢、矮、短、弱等方面进行收敛缩小. 例如:  ⑷“What is money after all !”said Mr. Dombeybacking his chair a little , that he might the better gaze insheer amazement at the presumptuous atom that propounded such an inquiry. (Charles Dickens : Dombey and Son) 此例中作者把董贝先生的儿子说成是the presumptuous atom(傲气十足的芝麻大的小人) ,即是缩小夸张的方法,极言其小以突出他所提出的问题大. (www.harmonylink.com)  ⒌超前夸张: 即在两件事情中,故意把本来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  ⑸This drug gives instantaneous relief . 这药药到病除.  这里的“病除”被提前到与“服药”同时了,这样夸张渲染,更突出了药效之好.  

提喻与转喻的区别

1、定义不同:

提喻:用局部代替全体或全体代替局部;用属代替种或种代替属;用具体代替抽象或抽象代替具体的修辞手法叫做提喻。

转喻:用某一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事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叫做转喻或借代。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2、用法不同:

提喻:所用的词指代该词所属的同类整体,或者所包含的组成部分,如种类与该种类的成员。比如,体育报道中常用国名指代球队(所属关系——整体代所属部分),或者用bread指代food(种类关系——bread是food的一种)。

转喻:所用的词指代该词义所含的特定功能范围。比如:ear指代hearing、taste指代gourmet或cooking。

3、根本特点不同:

提喻:利用人体部位指代整体。比如: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两个脑袋总比一个脑袋强。用人体部位“头”指代整体“人”。

转喻:利用人体部位指代其功能或特点。比如:We are all ears.我们洗耳恭听。用“耳朵”指代“听”的功能。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43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