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我学习 > 正文内容

执行是什么意思(监外执行是什么意思)

2023-05-18 05:50:09自我学习1

监外执行是什么意思

监外执行是指,由法院以判决、裁定等形式批准,将服刑人员转移至家庭、单位或其它机构进行服刑的一种管理形式。

它主要包括居家监外执行和就业监外执行两大类型,旨在让服刑人员在父母、亲友的教育和监督下,合法就业、自谋生路,遵守社会道德准则,重新回归社会。

监外执行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监外执行是指对于已经被判刑并被送入监狱的罪犯,经过法律程序判定符合条件后,由司法机关决定在一定期限内到指定场所居住,接受指定的管理和监督,继续执行剩余刑期的执行方式。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刑满前一定期限内:罪犯应当是刑期剩余不超过一定期限,通常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罪犯。

2. 适合社会化执行:罪犯在监狱中表现良好,具备适合社会化执行的条件,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3. 无逃跑和再犯危险:罪犯在监狱中没有逃跑、纪律违反和再犯的行为,没有危害社会的风险,不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危害。

4. 有固定住所和生计来源:罪犯应当有固定的住所和生计来源,能够保证生活和工作的稳定性。

5. 配合监督管理:罪犯应当配合监督管理,接受监督机关的监督和管理,如随时接受监管人员的监督检查、报到、接受教育等。

6. 不存在其他不适合监外执行的情形:如涉及国家安全、涉及特定行业、职业或涉及其他社会危害等。

总之,监外执行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和程序,确保罪犯在社会化执行过程中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同时也是对罪犯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的一种人性化和法治化的体现。

监外执行是什么意思执行什么流程

办理监外执行的流程如下:

1、对具备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人民法院判决时,可直接决定。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制作《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载明罪犯基本情况、判决确定的罪名和刑罚、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原因、依据等内容,并抄送人民检察院和罪犯居住地的公安机关。

2、在判决、裁定执行过程中,对具备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由监狱提出书面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批准。

在看守所、拘役所服刑的罪犯需要暂予监外执行的,应由看守所或拘役所提出书面意见,报主管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审查决定。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当将批准的决定抄送人民检察院。

3、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予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

犯罪监外执行是什么意思

对罪犯收监执行刑罚必须具备的法定要求。根据我国监狱法的规定,收监条件是:

①必须是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罪犯。

②不具有应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定情况。

③必须具有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罪犯结案登记表等法律文书。监狱没有收到上述文件的,不得收监;上述文件不齐全或者记载有误,可能导致错误收监的,不予收监。

三年监外执行是什么意思

监外执行通常都是被判处了三年有期徒刑,缓期执行或者是保外就医,但是这些都是需要有担保人或者是需要缴纳一定的担保费用的,三年有期徒刑的监外执行费用大约是在一万元左右吧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47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