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节理和张节理区别(简述张节理与剪节理的区别)
简述张节理与剪节理的区别
区别:
1所受的力不同,产生形状稳定性不同。
2平面粗糙程度不同,开口多少不同。
3张节理比剪节理,平面粗糙,但无擦痕。
4最终得到的形状不同。张节理呈不规则的树枝状。剪节理呈X形状,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
张节理和剪节理的主要区别
张节理和剪节理的区分 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或多次变形叠加,节理往往并不具备前述典型特征。
在鉴别节理力学性质时,首先应选取未受后期改造的节理,并且要综合考虑各种特点;其次,应在大量观察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对比;
第三,结合与节理有关的构造和岩石力学性质进行分析。 由于构造变形作用的递进发展和相应的转化,会发生应力的转向或变化,以致常出现一条节理兼具两类节理的特征或过渡特征,表现为张剪性等等。
有时一条剪节理顺走向转变为一组雁列张节理。
如何区别张节理与剪节理
解理与节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节理是岩石的破裂,按照形成的力学性质可以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解理是矿物晶体的破裂,比如云母具有一组不完全解理,角闪石具有两组解理。
张节理与剪节理的特征
张节理是指主张应力超过岩石的抗张强度,因而在垂直于主张应力的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
一般在挤压和拉伸作用方式下形成的张节理彼此平行排列,而在剪切作用下形成的张节理在平面上呈雁行排列。
张节理面常粗糙不平,一般沿走向及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消失。张节理两壁常张开而不闭合,易为矿物所充填。张节理对石油、天然气的聚集和运移均有很大影响。在上拱作用下形成的张节理,总体常常排列成放射状或同心圆状。在剪切作用下形成的张节理常成雁列状。
张节理和剪节理的异同
一、 填空题 1、地球的圈层构造大致以地表为界,分为内圈层和外圈层。
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2、矿井水的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和老窑水。3、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4、煤矿储量中的“三量”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5、地质年代表,中生代包括白垩纪(K)、侏罗纪(J)、三叠纪(T);古生代包括晚古生代和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包括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早古生代包括志留纪(S)、奥陶纪(O)、寒武纪(∈)。二 名词解释 正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下移动,下盘相对向上移动。逆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上移动,下盘相对向下移动。低温梯度:又称地热增温率,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以 °C/100m表示。含水层:地下岩层空隙中,储存有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流动水,称含水层(带)。隔水层:由不透水岩石构成的岩层,具有阻隔地下水的性能。煤炭储量:赋存在地下具有工业价值的、可供开采利用的煤炭数量。三、简答题 1、矿物岩石节理,解理,裂隙,断裂的区别? 答:解理是指矿物晶体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不同矿物解理的方向数目和解理的完全程度不同,因此,解理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作用力达到或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的连续性完整性受到破坏,在岩层的一定部位和一定方向上产生断裂。岩层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无显著位移的称为节理又称裂隙;有显著位移的称为断层。他们统称为断裂构造。2. 地层接触关系的几种特征? 答:地层之间接触关系有3种。1.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两者连续沉积,没有时间间段。2.平行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但不是连续沉积,有沉积间断。3.角度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斜交,两者时代不连续,岩性和化石变化明显,具有明显凸凹不平剥蚀面。3. 地质年代的划分及对比方法? 答 通过地层对比可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地层的分布规律为找矿打下基础。方法有:根据岩层的生成顺序划分和对比;根据岩层的岩性特征划分和对比;根据岩层中赋存的古生物化石划分和对比;根据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划分和对比;利用放射性同为素测定地质年代。4.井下煤层厚度的变化原因以及对生产的影响? 答:引起煤厚变化的地质因素:原生变化和后生变化。原生变化是指泥炭层堆积过程中,在形成煤层顶板岩层的沉积物覆盖之前,由于各种地质因素影响而引起的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其原因有以下3种:1.地壳不均衡沉降2.沉积环境及沼泽基地不平3.同生冲蚀。后生变化是指泥炭层被形成煤层顶板岩层的沉积物覆盖后,以致煤层和含煤岩系形成后,由于各种地质作用的影响而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其原因有3种:1.后生冲蚀2.构造变动引起煤厚变化3.岩浆侵入引起煤厚变化. 对煤矿生产的影响:1.影响采掘部署2.影响回采计划,造成采掘工作被动3.巷道掘进率增高,回采率降低4.降低矿区或采区的服务年限。1, 地温梯度:又称地热增温率。它是指深度每下降100M,温度升高的度数,以C/100M表示。平均地温梯度不超过3度/100M的地区为地温正常区。一个地温梯度只适应于一定深度(20---30KM) 2, 地球的圈层构造:是指地球可大体分成几个连续的,由不同成分和物理状态的物质构成的同心圈层。它反映了地球的组成物质在空间的分布和彼此间的关系,表明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大气层,水圈,地壳,地幔,地核) 3, 地质作用分两大类:一类是由地球内部的能(内能)所产生的地质内营力(地质内动力)引起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另一类是由地球外部的能(外能)所产生地质外营力(地质外动力引起,)外力地质作用。地质作用 凡是由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物质成分、内部结构以及外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4, 岩浆:是地下深处上来的,富含挥发分的高温高压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650-1400℃)。侵入作用:岩浆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运移,并不是都能达到地表,而是在地壳中于不同的深度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从而使岩浆逐渐冷凝结晶,进而转化为固体状态的岩浆岩,这个活动过程就称为侵入作用。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岩浆沿地壳薄弱处溢出或喷出地表的作 5,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下,由一种元素或由一种以上元素化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物理性质和形态特征的自然物质。它们是由化学元素在地壳存在的形式,也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物质基础。6, 石英:晶体呈六方柱无色,含气泡呈乳白色,含杂质时可为紫色,烟黑 透明至半透明;正长石:K[ALSI3O8]晶体厚板状或短柱状,呈肉红色或淡黄色,玻璃光泽,半透明; 7, 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构造的集合体。是构成岩石圈的基本物质。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又分为):以SIO2为分类指标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它是由侵入地壳内的岩浆及喷出地表的熔浆冷凝后形成 的岩石。8, 沉积岩;是先期开成的各种岩石的风化和剥蚀产物,火山喷发的固体碎屑物质及生物的遗体和碎片,在原地或经搬运后沉积下来,通过固结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是外力地质作用的产物。(层理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分布在地壳表层。构造:是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排列关系所反映出的岩石综合特征。沉积岩的典型构造是层理;其次还有层面构造,结核等。(依据成因,成分,结构分类) 9, 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10, 褶曲要素:(核),褶曲的中心:(翼),核部两侧的岩层;(翼角):两翼岩层的倾角:(转折端):褶曲从一翼转到另一翼的过渡部分;(顶和槽):(轴面);(轴和轴迹);(枢纽) 11, 断层构造 :断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并且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断层构造 12, 节理:称为裂隙,是指破裂面两侧岩石块未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其断裂面称为节理面。节理成因分类:(原生节理,次生节理)。力学性质分:(张节理,剪节理)节理的产状分类:(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交节理) 13, 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地应力作用于岩层,当应力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便发生断裂,并发生明显相对位移。14, 断层要素:A 断层面B断层线C断盘D交面线E真断距 落差。15, 断层的野外判识:(1)断层面特征——擦痕、阶步(2)断层破碎带和构造角砾岩 (3)牵引构造(4)地层的重复与缺失(5)构造中断(6)地貌特征 16, 断层类型的确定:确定断层的类型,主要是指确定以两盘相对位移方向为基础的断层分类。可根据下列两点:一,根据断层两盘岩层的新老关系确定,二,根据断层两侧褶曲核部的宽窄变化确定。17, 构造学方法:主要是依据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研究地史。关系分三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18, 以煤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称为煤田地质学。形成条件:一,植物条件,二,自然地理条件,三,气候条件,四,地壳运动条件;工业分析指标:1水分(游离水,化合水,结晶水。主要测游离水含量)2灰分(燃烧后的残渣)3挥发性(900度下加热7分钟发生有机物和矿物的分解,分解出来的气态物质)4固定碳(FC可燃物代号)。煤变质因素:温度,压力,时间。19, 宏观煤岩成分:煤的宏观煤岩成分是指用肉眼或放大镜能够区别和辨认的组成煤的基本单元,它们与组成岩石的矿物相当。腐杆煤的宏观煤岩万分包括镱煤,亮煤,暗煤和丝炭四种。20, 宏观煤岩的类型:以光泽强度,成分比例和组合情况。1光亮型煤,2半光亮型煤3半暗淡型煤4暗淡型煤; 21, 煤层的结构:煤层中含有其它岩石夹层(称为夹石层,夹矸层或矸石层)的情况。分为不含量夹石层的简单结构,含有夹石层的复杂结构。22.煤层厚度及其变化原因:答:引起煤厚变化的地质因素:原生变化和后生变化。原生变化是指泥炭层堆积过程中,在形成煤层顶板岩层的沉积物覆盖之前,由于各种地质因素影响而引起的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其原因有以下3种:1.地壳不均衡沉降2.沉积环境及沼泽基地不平3.同生冲蚀。后生变化是指泥炭层被形成煤层顶板岩层的沉积物覆盖后,以致煤层和含煤岩系形成后,由于各种地质作用的影响而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其原因有3种:1.后生冲蚀2.构造变动引起煤厚变化3.岩浆侵入引起煤厚变化. 对煤矿生产的影响:1.影响采掘部署2.影响回采计划,造成采掘工作被动3.巷道掘进率增高,回采率降低4.降低矿区或采区的服务年限。23.含煤岩系的概念:含煤岩系又称含量煤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含量煤地层或煤系等。它是在一定时期内,形成 的具有成因联系且连续沉积的一套含量有煤层的沉积岩系。特征是含有煤层。24,煤田的划分:由于成煤条件的差异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成聚煤作用在时间上,空间上发育的不平衡,从而出面成煤的分区现象。地质条件,成煤时代,含量煤岩系和聚煤作用,以及地理位置,分六区:(华北石炭二又叠纪聚煤区,2华南二叠聚煤区3东北侏罗纪聚煤区4西北侏罗纪聚煤区5西藏滇西中生代及后三纪聚煤区6台湾第三纪聚煤区) 25,矿井充水水源: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和老窑水 26,勘探手段:地质填图,坑探工程,钻探索工程,及地球物理勘探,四种。27,井下判断断层存在和寻找断失翼煤层的方法:1煤,岩层的层位对比分析法2断层面构造特征法3经验类推法4作图分析法5生产勘探法。28煤炭储量分类:可采储量,工业储量,设计损失量。就是煤矿中说的三量。29,地球的圈层构造大致以地表为界,分为内圈层和外圈层。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这是去年的考试题...........希望对你有用.....给分吧...我在帮你向同学找点去.....张节理与剪节理特征与区别
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张节理有时呈不规则树枝状,各种网络状,有时也追踪X型节理形成锯齿状张节理,单列或共轭雁列式张节理,有时也呈放射状或同心状组合形式。
张节理和剪节理的特征
始于距今5300万年前的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使盆地全面抬升变为侵蚀区。在几千万年的抬升过程中,由于差异升降,齐云山地区的抬升幅度高于周边地区,相对高出100~300米。抬升过程中形成 的断裂、节理,构成了齐云山丹霞地貌的展布格局;近水平的地层产状和岩性的明显差异,为平台、崖洞等丹霞地貌景观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伴随地壳抬升,流水和重力作用是齐云山丹霞地貌景观形成的直接因素。其中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显著,地面流水对岩层冲刷侵蚀,首先沿垂向张节理发育形成冲沟,流水继续冲刷侵蚀,冲沟加宽加深便形成沟谷。如“五老峰”景观,流水沿北西向冲刷形成沟谷,沿北东向冲刷形成一组冲沟,形成五峰并列的奇观。沟谷边缘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张性节理崩落,形成峭壁,相对高差数十至数百米,最高峭壁达300米,如“紫霄壁”、“真仙洞府”等。岩石在自身重力负荷作用下,向沟谷倾斜沿节理面拉开一道很深的裂隙而形成奇特的“一线地”景观,岩石崩落形成丹壁,岩石崩塌形成造型地貌。流水的下蚀和地壳的抬升共同作用使沟谷演变为幽深狭谷,如“楠木谷”。
地形地貌新安江发源地及上游地区位于黄山山脉与白际山脉之间,包括休宁、屯溪、歙县、绩溪的全部或一部。盆谷由盆底平原(休歙(徽州)盆地、绩溪盆地)、台地和盆缘丘陵、低山地貌类型组成。盆底是长期发育的断陷带,随着断陷中心不断向北迁移和扩大,盆谷的规模日益增加,东部最宽处20~25公里,西部最宽达12~18公里。新安江主支流流经其中,形成了宽广的平原。平原后缘有狭长台地,平原上散落一些由紫红色砂岩、粉砂岩组成的浑圆状低丘。盆缘由丘陵、低山组成,海拔分别为300~400米,500~600米,坡度陡峻,25°~30°左右。多由千枚岩、片岩和板岩等组成。率水源头六股尖:在休宁县五城镇西42公里,冯村乡境内。东段为近东西走向,而西段则转为南西向。长6公里,宽3公里。海拔1629.8米,为县内最高峰,比高1200米。山势峻峭,切割破碎,山脊线上兀立六座尖削高峰,坡度陡急,大都在35°以上。由变质砂岩、板岩、片岩等组成。植被覆盖率76%,盛产松、杉、竹和茶叶。山溪性河流水力资源丰富。气候特点该区处于北亚热带,是省内水热带最优越的区域。
张节理和剪节理的区别
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劈理、断层三类。
节理定义:节理是指断裂面俩侧岩石没有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根据节理形成的力学性质,可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俩类
断层定义:断层是指断裂面俩侧的岩石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劈理的定义:劈理是指变形岩石中能使岩石沿一定方向劈开成无数薄片的面状构造。其基本构造特征表现为岩石内部发育有由劈理域和微劈石域相间排列而成的域构造。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