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态和保护色区别(拟态与保护色)
拟态与保护色
可以这样理解:保护色是从色彩上与自然相近,以隐藏、掩护自己,避免天敌的发现、捕食,如螳螂、蚱蜢的体色;警戒色与保护色相反,是一些有别于环境的鲜艳色彩,通常是“危险”的象征,用来警示天敌不要靠近,如毒蘑菇的色彩、一些有毒昆虫体色等。保护是隐藏,警戒是突出、警示。拟态与保护色相似,不过是通过体态、颜色(更强调体态)来达到隐藏自己的目的,如竹节虫、枯叶蝶等。
拟态保护色警戒色都是什么
拟态是生物模拟其他生物的形态特征,使其适应外界环境;警戒色是生物用鲜艳的颜色伪装自己,让其他生物恐惧;保护色是生物的颜色与环境接近,使其不易被天敌发现或在捕食时不易被猎物发现。这都是生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环境的形态。
拟态与保护色的区别
拟态,指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它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叫拟态或称生物学拟态。 保护色是指动物把体表的颜色改变为与周围环境相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很多动物有保护色,类似蜥蜴的变色能力,还有不少动物进化为与环境相似的皮毛。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就是靠保护色避过敌人,在生存竞争当中保存自己的,颜色变化最多样化的还属于海洋生物。 二者的区别是:拟态是模拟周围环境中的形态,而保护色则是尽量使自身与周围环境中的颜色一致。
拟态保护色警戒色体现生物与环境咋么样的关系
生物对于环境首先是要适应,所谓适者生存,环境可以选择生物,生物可影响环境,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其一,生物对于环境首先是要适应,所谓适者生存,如恐龙因为气候变冷没有食物所以灭绝了,如今的很多生物种类因为人类的活动,其赖以生存的家园受到影响,种类也在大幅减少。
其二,环境可以选择生物。如,北方的树木要有抗寒冷的因子,沙漠的植物要有蒸发量小的叶片。
其三,生物可影响环境,一是地球上大气中最早出现的氧气就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随着水体内低等植物藻类排放氧气量的增加,于是才有了形形色色的高等动物(以呼吸氧气异化作用为主要能源获得方式)。由于人类的活动加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造成了全球的气候升温变暖即温室效应,另外还有地球上的臭氧层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和破坏。
其四,生物和环境只有和谐相处并保持生物多样性,两者才能稳定处于一个平衡态,这也是目前我们所倡导的和谐、低碳的目标。
拟态保护色警戒色这三种的动物有哪些
保护色:
指动物的外形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
比如说北极熊,豹子,青蛙,变色龙。
保护色改变的只是颜色。
拟态:
指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是周围环境从而获得好处(保护自己啊觅食啊什么的)
比如说枯叶蝶,竹节虫。
拟态改变的不仅仅是颜色,还有形态。但是一般是静止状态才起作用,比如枯叶蝶飞起来就不像枯叶子了。
警戒色:
指某些有毒的啊气味难闻的动物鲜艳的颜色和刺之类的东西。
比如说毒蛾,夹竹桃。
容易被发现,就是为了给误食者警告,保护自己。
(有些动物会模仿有毒生物的形态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这也是拟态。)
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王蛇是拟态,模拟有毒的蛇的体色螳螂体色是绿色的,自然是一种保护色了,但有些也是拟态,螳螂也有多种的蝗虫春天是绿色,秋天变黄,自然是拟态了,也是一种保护色变色龙不用说肯定是拟态啦青蛙是用保护色,但它也有拟态,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化学拟态竹节虫长得像竹子,是拟态,但通体绿色,也是保护色至于警戒色,蜜蜂的黄黑色就是一种警戒色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