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承桩和摩擦桩区别(端承桩和摩擦桩哪个好)
端承桩和摩擦桩哪个好
分别摩擦型和端承型桩,就是看桩底是否入岩,没有入岩就是摩擦桩,入岩就是端承桩
端承桩与摩擦桩区别
1.定义不同:摩擦桩是直接打入软土层中,靠和土地的摩擦来受力;端承桩是通过软土层嵌入基岩层的桩,不用考虑摩擦阻力。
2.在土地中的受力不同:摩擦桩是靠桩尖的阻力和桩身侧面与土地的摩擦力来承担,而端承桩的受力是靠底部桩尖阻力来承担。
端承桩和摩擦桩以哪个控制为主
端承桩和摩擦桩的质量控制主要以以下几个方面为主:
1. 端承桩的质量控制主要以桩基承载力为主,需要进行桩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包括桩的强度、长度、直径、钢筋质量等方面的检查。
2. 摩擦桩的质量控制主要以桩的摩擦力为主,需要进行桩的质量检查和验证,包括桩身的直径、形状、深度、水平位移等方面的检查。
3. 桩基施工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桩基钢筋的质量与数量、混凝土的质量、摩擦力和端承力的测量与验证、桩位和方位的调整和检查等方面。
4. 端承桩和摩擦桩的质量控制还需要进行现场监督和验收,并对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检测和测量,确保桩基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端承桩和摩擦桩的特点
一、定义的区别:
端承型桩,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端阻力分担较多的桩,其桩端一般进入中密以上的砂类、碎石类土层,或位于中等风化、微风化及新鲜基岩顶面。这类桩的侧摩阻力虽属次要,但不可忽略。
端承桩为端承型桩的一种,它是指桩身穿越软弱土层、桩端设置在密实砂类、碎石类土层中或位于中等风化、微风化及未风化硬质岩石顶面,桩顶竖向荷载绝大部分由桩端阻力承受,而桩侧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的桩。
而摩擦型桩,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侧阻力分担荷载较多的桩。一般摩擦型桩的桩端持力层多为较坚实的粘性土、粉土和砂类土,且桩的长径比不是很大。摩擦桩为摩擦型桩的一种,它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绝大部分由桩侧阻力承受,而桩端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的桩。
二、施工中的区别:
桩是靠摩阻力和端阻力来承担桩顶荷载的,摩阻力就是桩在承受桩顶荷载后,桩身产生弹性压缩向下位移,这时在桩身和桩周的岩土之间所产生的摩檫阻力;
端阻力就是桩端(桩底)放在强度比较高的岩土层(也叫地基持力层)上,当桩顶荷载传到桩端以后,由桩端下的岩土层来承担荷载。
由此可见,摩擦桩和端承桩施工中要注意区别:施工端承桩时,不能扰动和破坏桩端土的结构和强度,努力保护桩端土的强度,不要让桩端土被水侵蚀,桩端的虚土和浮渣一定要清理干净,否则桩会产生沉降。
桩端要做得平整或做成台阶状,不能有斜坡,桩端岩石里如果有松动的石块要去掉。施工摩擦桩时,要保护摩阻力和努力提高摩阻力,把桩周的土壁做得粗糙些,不要扰动和破坏桩周土的结构和强度,不要让桩周土被水侵蚀等等。
三、成孔后地质核查的区别:
桩基成孔后要进行地质核查,对照是否和设计地质相符。端承桩在钻进过程中,每2m取一次渣样,在地质变化比较大的地方,每50cm取一次样,作为成孔后的地质核查依据。成孔后地质核查要求每个桥墩的第一根桩均要设计院人员到场,施工单位人员和监理单位人员共同到场进行地质核查,核查内容包括地质情况的变化、渣样的现场确认、入岩的深度(就是进入最后一层岩层的深度),若地质情况与设计相符,并且入岩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则可以进行下一步骤的施工,若不满足以上条件则需要继续钻进或进行设计变更。
每个桥墩只有第一根桩设计院人员到场,剩余桩基施工时只需要施工人员做好记录,监理人员见证,然后将结果送给设计院即可,但要留有影像资料。摩擦桩在钻进过程中,每2m取一次渣样,在地质变化比较大的地方,每50cm取一次样,作为成孔后的地质核查依据,但是摩擦桩每八个桥墩设计院到场一次,进行现场对照,看是否设计与实际相符,若不符合情况则进行设计变更。一般摩擦桩只要地质情况不发生大的变化,就可以按摩擦桩正常施工。
四、清孔后的区别:
在桩基成孔后,将钢筋笼下好,导管安装好,开始进行清孔,清孔后两种桩相同之处为:泥浆比重均为:不大于1.1;含砂率均为:不大于2%;黏度均为:17—20s。但是端承桩和摩擦桩最大的区别就是沉渣厚度,端承桩为:≤5cm;摩擦桩为:≤20cm;端承桩沉渣厚度若过大,则会产生沉降,所以沉渣厚度一定要进行控制,要控制在5cm以内;而摩擦桩组要靠侧阻力承受荷载,所以沉渣厚度稍微大一些没有什么影响,控制在20cm以内就可以了。
以上为端承桩和摩擦桩的区别,只有区别好这两种桩基,才能对桩基施工进行很好的控制,桩基的质量才能有所保证。
端承桩和摩擦桩的优缺点
桩按受力情况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两种
端承桩是穿过软弱土层而达到坚硬土层或岩层上的桩,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岩层阻力承受;施工时以控制贯入度为主,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或桩尖标高可作参考。
摩擦桩完全设置在软弱土层中,将软弱土层挤密实,以提高土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上部结构的荷载由桩尖阻力和桩身侧面与地基土之间的摩擦阻力共同承受,施工时以控制桩尖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可作参考。
端承桩和摩擦桩的作用
摩擦桩和端承桩顾名思义,前者是利用桩身侧面与土之间的摩擦力来平衡上部结构的压力,端承桩则是靠底部的反力来平衡上部结构压力。知道这两点了就很容易明白,摩擦桩主要用于土层,端承桩则用于下部是基岩的地质状况。实际应用中,摩擦桩相对较大、较长、较多。当然,很多时候实际是摩擦端承桩或端承摩擦桩,前者是端承为主,摩擦为辅,后者反之。
端承桩和摩擦桩有什么区别
端承桩和摩擦桩最大的区别就是沉渣厚度,端承桩为≤5cm;摩擦桩为≤20cm。端承桩是端承桩的一种。指桩身穿过软土层,桩端置于密实砂、碎石土层或中风化、微风化、未风化硬岩顶面,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担的桩,桩侧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摩擦桩是一种摩擦桩,即桩顶的竖向荷载大部分由桩侧阻力承担,而桩端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端承桩和摩擦桩怎么区分
1、定义不同:摩擦桩是直接打入软土层中,靠和土地的摩擦来受力;端承桩是通过软土层嵌入基岩层的桩,不用考虑摩擦阻力。
2、在土地中的受力不同:摩擦桩是靠桩尖的阻力和桩身侧面与土地的摩擦力来承担,而端承桩的受力是靠底部桩尖阻力来承担。
端承桩和摩擦桩的区别贯入度
端承桩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作为参考指标; 摩擦桩桩端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作为参考指标。
端承桩是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的桩。它穿过软弱土层,打入深层坚实土壤或基岩的持力层中。打桩时主要控制最后贯入度,入土标高作参考。测量最后贯入度应在桩顶无破坏、锤击无偏心、锤的落距符合规定、桩帽和桩垫正常等情况下进行。
摩擦桩指的是指桩底位于较软的土层内,其轴向荷载由桩侧摩擦阻力和桩底土反力来支承,而桩侧摩擦阻力起主要支承作用的桩。主要用于岩层埋置很深的地基,是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的桩。
端承桩和摩擦桩施工时质量控制有哪些要求
这是由于其在土中受力情况不同。
桩基础根据其在土中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端承桩穿过软弱土层而达到深层坚实土的一种桩,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桩尖阻力来承担;摩擦桩完全设置在软弱土层一定深度的一种桩,上部结构荷载要由桩尖阻力和桩身侧面与土之间的摩擦力共同来承担。
按桩的性状和竖向受力情况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端承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所以摩擦型锤击桩入土深度控制 为什么以标高为主,贯入度为参考.反之则要控制贯入度为主,深度控制(标高)为参考.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