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百科 > 正文内容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区别(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区别是什么)

2023-05-21 07:18:08西部百科1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区别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序数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是两种经济学中常用的效用理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如下:

区别:

1. 序数效用论是指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是可以排出顺序的,即消费者能够比较出自己对商品的喜好程度高低,但无法量化。而基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示和度量,即用数值来表示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满意程度。

2. 另一个区别是,基数效用论假设人们对同一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即随着消费量的增加,商品的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而序数效用论则没有这一假设。

联系:

1. 序数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都是为了解释消费者的行为而产生的理论。它们都认为消费者的偏好是一种心理状态,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2. 序数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都可以用来解释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和价格消费曲线。在序数效用论中,需求曲线是由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程度和价格的影响而形成的;在基数效用论中,需求曲线是由消费者对商品边际效用的变化和价格的影响而形成的。

3. 最后,序数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无法完全解释消费者的行为。因此,经济学家们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通常采用两种效用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以更加准确地解释消费者的行为。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区别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本质区别是基数效用论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用基数 ,也就是用 1 , 2, 3, 4 等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

序数效应论是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是无法知道效用的绝对数值的,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 因此 ,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序数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最主要的区别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就形成了两种效用理论,即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方法,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的。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1)区别: 

①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所获得的效用值。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②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即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作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

 ③均衡条件的表达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表达式为MU i /P i =λ序数效用论则表达为MRS XY =MU X /MU Y =P X /P Y 。 ④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故效用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而序数效用论表示效用作为一种主观的感受是无法用基数来衡量其大小的故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 

(2)联系: 

①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②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做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化效用的过程。 

③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④他们推导的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区别是什么意思

一、假设不同 1、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所获得的效用值。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

2、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所获得的 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仅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二、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 1、基数效用论使用 MU 即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作为工具。

2、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 三、均衡条件的表达不同 1、基数效用论使用的表达式为是 MU i /P i =λ 2、序数效用论则表达为 MRSxy=MUx/MU Y =P X /P Y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关系是什么

根据基数效用论可知,不同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与不同商品的价格之比相等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满足这一条件的商品数量组合才有可能是最优的组合。而根据序数效用论可知,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商品数量组合点恰好是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预算约束线相切的切点。 在该切点上,边际替代率恰好等于预算约束线斜率的绝对值。 由于前者即为不同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而后者即为不同商品的价格之比,因此边际替代率与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相等,实际上就等同于不同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与不同商品的价格之比相等,这与基数效用论所得到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恰好一致。 因此序数效用论分析的结论与基数效用论分析的结论是一致的。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区别是什么呢

所谓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只是西方经济学家在计算效用时所采用的不同方法而已。

基数效用是假定物品的效用可以用某种计量单位来计算其数值大小,并可以算出总的结果。比如消费者消费甲商品(比如一个苹果)的效用是2个效用单位,消费乙商品(如一个鸡蛋)是4个效用单位,消费丙商品(如一筒牛奶)是6个效用单位,就可以得出丙商品的效用是甲的3倍,也可以得到12的总效用。在每一个单项的消费中,由于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总效用最终也是递减的,以至于成为负数。

序数效用论是假定物品的效用无法用某种计量单位来计算,而只能比较其大小。序数效用论认为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依靠个人的主观心理感受来计算效用,也可以完成效用在不同消费者之间的比较。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工具是代数方法——无差异曲线。

实际上,这两种方法各有特点,但最终的结论都是在消费者均衡点上,两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其价格之比,与边际效用理论一致。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有何不同

不同之外在于:

1,假设不同。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快乐的指标,是可用基数度量和比较的。而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仅仅是描述消费者偏好的一种方式,无须要求以基数度量之,只能以序数表示。

2,效用函数形式虽然相同,但含义不同,基数效用论的U指的是可以以基数计量的效用,序数效用论的U则指效用指数。

3,与基数效用论不同,序数效用论通过无差异曲线的分析得出结论。

4,消费者均衡条件形式不同。基数效用论的消费均衡条件是MU1/P1=MU2/P2=a,即每一单位货币所购买到的任何商量的边际效用相等,并且都等于这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序数效用论下消费者均衡条件是MRS=P1/P2,即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量价格比率。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本质区别

  两者都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完善。两者用的研究方法也不相同。前者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后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基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欲望——消费的动机;满足——消费的结果;效用——满足程度的度量。

  效用——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衡量消费效果的综合指标。

  效用概念有两个特点:1、是中性的

  2、具有主观性。效用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

  二、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例如,消费者消费了巧克力与唱片,他从中得到的效用是无法衡量,也无法加总求和的,更不能用基数来表示,但他可以比较从消费这两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如果他认为消费l块巧克力所带来的效用大于消费唱片所带来的效用,那么就叫一块巧克力的效用是第一,唱片的效用是第二。

  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序数效用论用消费者偏好的高低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该理论建立在以下假定上:

  1、 完备性,即指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

  2、 可传递性,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连贯一致的。若A大于B,B大于C,则A大于C。

  3、 不充分满足性,即消费者认为商品数量总是多一些好。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区别和联系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区别是基数效用论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用基数 ,也就是用 1 , 2, 3, 4 等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序数效应论是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是无法知道效用的绝对数值的,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 因此 ,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序数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关系: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二者采用不同的方法,但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的。

基数效用论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基数效用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

序数效用论是消费者无法知道效用的绝对数值,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序数效用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

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就形成了两种效用理论,即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19世纪的经济学家们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可以用基数,就是用1,2,3,4,…这些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如同长度毒重量等概念一样。20世纪30年代以来,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是无法知道效用的绝对数值的,两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因此提出了序数效用理论,就是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

是分析消费者行为,基数效用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效用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的。

基数效用论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

序数效用论是消费者无法知道效用的绝对数值,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

想全面掌握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查看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关系。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5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