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层交换机和2层交换机区别(3层交换机和2层交换机区别在哪)
3层交换机和2层交换机区别在哪
三层交换机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第三层,并不是指交换机有三层东西。三层交换机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
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为这目的服务的,能够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对于数据包转发等规律性的过程由硬件高速实现,而像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确定等功能,由软件实现。
三层交换机和二层的区别
一、PC1的网段与路由器相同,所以PC1可以直接访问路由器。
二、三层交换机与二层交换机连接的端口设置为10.10.10.5,与PC2连接的端口设置为172.1.1.1,路由地址转换设置将10.10.10.0网段地址转换到172.1.1.0,网关是10.10.10.5。
三层交换机与二层交换机比较具有哪些优点
没有一层交换机器 ,一层就是物理层 , 以太网里 物理层的设备最常见的就是 集线器,也就是 HUB 二层交换机 ,是靠 数据帧的 帧头转发数据的,就是普通的交换机 三层交换机 是 可以依靠 IP 包的 包头 转发数据,具有转发IP包速度快,背宽高,隔离广播域的优点,就是我们经常用的 三层交换机.
三层和二层交换机
其实这里的二层和三层一般是指TCP/IP五层模型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以太网交换机,根据mac地址转发三层交换工作在网络层,根据ip地址转发
三层交换机和二层交换机区别
一、主体不同
1、二层VLAN:是一个基于网桥技术的多端口第二层网络设备,为数据帧从一个端口到另一个任意端口的转发提供了低时延、低开销的通路。
2、三层VLAN: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工作在OSI网络标准模型的第三层。
二、功能不同
1、二层VLAN: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2、三层VLAN: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为这目的服务的,能够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
三、特点不同
1、二层VLAN:含有专门用于处理数据包转发的ASIC 芯片,因此转发速度可以做到非常快。由于各个厂家采用ASIC不同,直接影响产品性能。
2、三层VLAN:对于数据包转发等规律性的过程由硬件高速实现,而像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确定等功能,由软件实现。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三层交换机和两层交换机
千兆交换机,没有1层,只有2层跟3层的。这里的层是指的OSI7层模型中的哪一层。
二层:指的是数据链路层,也就是数据交换层,普通的交换机都是二层。三层:指的是网络层,就是路由层,路由器就是这个层。说白一点,普通二层交换机只有数据交换能力;三层交换机有路由功能,既能当交换机,也能当路由。
三层交换机和二层交换机哪个好
二层交换机只有二层的功能,实现一个广播域内的主机间的通信。在OSI七层里,这个设备就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三层交换机就是在有二层的功能上通过添加一个路由模块,实在三层的路由转发功能。也就是三层交换机可以同时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上。
不过三层交换机在路由的性能方面肯定没有真正的路由器性能好的。
3层交换机和2层交换机区别在哪里
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的区别是
1、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2、三层交换机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为这目的服务的,能够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对于数据包转发等规律性的过程由硬件高速实现,而像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确定等功能,由软件实现。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3层交换机和2层交换机区别在哪儿
一、三者分别是:
一层交换机是指工作于OSI模型的第1层(物理层)只支持物理层协议的交换机(例如电话程控交换机);
二层交换机是指工作于OSI模型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支持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交换机(例如以太网交换机);
三层交换机是指工作在OSI网络标准模型的第3层(网络层)支持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及网络层协议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例如某些带路由功能的交换机);
二、主要区别与联系:
1、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二层交换机的工作流程:
(1) 由于交换机对多数端口的数据进行同时交换,这就要求具有很宽的交换总线带宽,如果二层交换机有N个端口,每个端口的带宽是M,交换机总线带宽超过N×M,那么这交换机就可以实现线速交换;
(2) 学习端口连接的机器的MAC地址,写入地址表,地址表的大小(一般两种表示方式:一为BUFFER RAM,一为MAC表项数值),地址表大小影响交换机的接入容量;
(3) 还有一个就是二层交换机一般都含有专门用于处理数据包转发的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因此转发速度可以做到非常快。由于各个厂家采用ASIC不同,直接影响产品性能。
2、三层交换机属于网络层设备,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为这目的服务的,能够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
工作流程:
使用IP的设备A——三层交换机——使用IP的设备B;
(1)比如A要给B发送数据,已知目的IP,那么A就用子网掩码取得网络地址,判断目的IP是否与自己在同一网段;
(2)如果在同一网段,但不知道转发数据所需的MAC地址,A就发送一个ARP请求,B返回其MAC地址,A用此MAC封装数据包并发送给交换机,交换机起用二层交换模块,查找MAC地址表,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三层交换机 二层交换机 区别
二层交换机工作于OSI模型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故而称为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三层交换机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为这目的服务的,能够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对于数据包转发等规律性的过程由硬件高速实现,而像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确定等功能,由软件实现。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传统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既可实现网络路由功能,又可根据不同网络状况做到最优网络性能。
二层交换技术从网桥发展到VLAN(虚拟局域网),在局域网建设和改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第二层交换技术是工作在OSI七层网络模型中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它按照所接收到数据包的目的MAC地址来进行转发,对于网络层或者高层协议来说是透明的。
它不处理网络层的IP地址,不处理高层协议的诸如TCP、UDP的端口地址,它只需要数据包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数据交换是靠硬件来实现的,其速度相当快,这是二层交换的一个显著的优点。但是,它不能处理不同IP子网之间的数据交换。传统的路由器可以处理大量的跨越IP子网的数据包,但是它的转发效率比二层低,因此要想利用二层转发效率高这一优点,又要处理三层IP数据包,三层交换技术就诞生了。
三层交换(也称多层交换技术,或IP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