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和高丽区别(高句丽与高丽区别)
高句丽与高丽区别
区域不同。
高句丽是横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的政权,
而王氏高丽政权是建立在朝鲜半岛的政权。
高句丽政权建立在我国东北黑龙江支流浑江附近地区的平原上,后来扩展到鸭绿江东部和南部地区,并向图们江地区扩展领土。高句丽政权的首都,刚开始在今天的辽宁省桓仁县、后来迁到吉林省吉安县,最后搬迁到今天的朝鲜首都平壤。在面积最为辽阔的时候,高句丽领土东到日本海,西边到辽河地区,北边在吉林省珲春市,南边到北汉江附近。其领土囊括了今天的朝鲜和中国东北辽宁省、吉林省的部分地区。
王氏高丽政权起家在朝鲜半岛中部和南部,直至14世纪后期占领整个朝鲜半岛。
虽然王氏高丽政权和高句丽都曾拥有平壤这座城市,但由于王氏高丽和高句丽这两个国家的民族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历史学界普遍认为:王氏高丽政权在法统上并非高句丽政权的继承,王氏高丽和高句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两国都曾拥有平壤并不能作为两国在历史上的先后继承关系的证据。
高句丽和高丽有关系吗
一、高句丽和高丽的区别:
1、存在时间
高句丽存在于公元前37年~公元669年这段时间里,在7世纪时被唐王朝所灭;高丽存在于公元918年~1392年,是被权臣李成桂所篡。两者时间差距数百年之久。
2、民族政权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的扶余族在东北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起源于吉林,后来才进入朝鲜半岛发展,文化归属感更接近于中原;高丽是古代韩国人王建所建立的政权,脱离于新罗国,起源于朝鲜半岛南部。两者文化起源不同。
3、民族成份
高句丽的民族成分杂糅了扶余人、契丹、鲜卑、汉人、新罗人(古代韩国人)等多民族;高丽人的主体则是新罗人,民族归属感更倾向于三韩部。两者民族成份不同。
4、版图
高句丽的版图包括了今天的辽宁、吉林部分地区、朝鲜全境、韩国部分地区;高丽的版图包括今天的朝鲜半岛中南部,比高句丽小得多。两者版图不同。
二、高句丽和高丽
1、高句丽
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余人,后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由于高句丽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及韩国、朝鲜,中国及韩国、朝鲜都声称高句丽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
2、高丽
高丽(918年-1392年),又称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公元918年,泰封君主弓裔部下起事,拥立王建为王,935年合并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实现了“三韩一统”。高丽都城为开京(今朝鲜开城)。
国土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朝鲜半岛中南部,11世纪中叶后以千里长城与辽、金为界。西北在12世纪的高丽睿宗时期达到鸭绿江沿岸,东北在高丽末年的恭愍王时期扩张到甲州(今朝鲜甲山郡)、吉州(今朝鲜吉州郡)一线。
3、两者没有继承关系
综合来讲,高句丽是曾经统治过朝鲜半岛北部的中国古代地方政权,而高丽则是朝鲜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王朝。两者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但根本不是同一个国家和民族,完全没有继承关系。
高句丽和高丽是一个朝代吗
你好,高句丽和高丽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国家,虽然名字相似,但其实有很大的区别。
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代国家,存在于公元前37年至668年。它的疆域曾经涵盖了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高句丽的政治制度是以王为中心的君主制,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文化以汉文化和本土文化相结合为特色。
高丽则是10世纪至14世纪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它的疆域包括了现在的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边界地区。高丽的政治制度是以宗室为中心的世袭制,经济以农业和渔业为主,文化以佛教和儒教相融合为特色。
相同之处在于,高句丽和高丽都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的重要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遗产。两个国家都曾经和中国有过往来和交流,对中朝两国的文化和历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句丽与高丽区别在哪
第一,建立高句丽和高丽王朝的民族是完全不同的。
高句丽政权为西汉建昭2年(公元前37年)由扶余人朱蒙建立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的边疆政权,其领土横跨中国东北的部分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
而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政权)是新罗人和百济人为主体组成的高丽人在朝鲜半岛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政权法统来自于统一朝鲜半岛的新罗政权。
根据当代我国学者对高句丽的研究,高句丽人融合了多个民族的血统。高句丽的王室是扶余人,高句丽国内分成5个部落:涓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均由扶余人吞并附近濊貊人聚居地而形成的新部落。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涓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这5个部落的民众和附近濊貊人聚居地的濊貊民众长期共存,互相通婚,逐渐形成了历史概念中的高句丽族主体,再加上部分沃沮民族血统的融入,高句丽的民族来源就更加复杂。当然,说的简单点,高句丽人就是扶余人、濊貊人和一部分沃沮民族的结合。
高句丽人是扶余人、濊貊人和一部分沃沮民族的结合,而王氏高丽的民族高丽人,其民族来源就比高句丽人的来源相对复杂了。一般认为,王建建立王氏高丽政权后,居住在朝鲜半岛的部分高句丽人、百济人和新罗人逐渐形成了朝鲜半岛上相对统一的民族——高丽族,但在高丽族形成的漫长过程中,少部分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回回人和畏兀尔人也来到高丽居住,最后或多或少的融入高丽民族当中。
高丽蒙古战争结束后,高丽人的民族意识逐渐清晰起来,而这个融入部分高句丽人、大部分百济人和新罗人,以及少部分少部分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回回人和畏兀尔人血统的高丽人,就是现代朝鲜族的最早直接前身。
高句丽与高丽区别是什么
东征高句丽,杨广与李世民都输了,但他们取得的成果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第一,从战争损耗上看,杨广远超过李世民。前者动用百万大军,耗费无数人力财力,最终拖垮了隋朝;后者只动用了区区十几万人,阵亡不过两千,为唐朝消灭高句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二者取得的战果不同。杨广一征高丽时,仅在辽东城下就被拖了整整三个月,后来杨广又派宇文述绕过辽东直趋平壤,结果中了高丽人的诱敌深入之计,最后全军覆没。李世民却在东征中先后攻克玄菟、辽东、白岩、卑沙等十座城池,斩获四万敌军首级,击溃了高延寿的十五万大军,削弱了高丽军队的有生力量,撤军后还迁入中原七万高丽居民。
高句丽和高丽有什么关系
高句丽和高丽不是一个概念。高句丽是隋唐时期中国东北的一个地方政权,统治范围包括现在中国的东北,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一部分和朝鲜半岛北部一部分,后来被唐朝灭掉,高丽只是后来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割据国家,二者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唯一的联系就是高丽部分领土曾经是高句丽的领土。
高句丽和高丽
开宗明义,高句丽和现代的韩国没有关系。高句丽是指公元前37年到公元668年,由古代民族扶余人在中国的辽东地区所建的政权。当时这一地区有三股势力,高句丽占据辽东大部分地区与朝鲜半岛北部地区。
其次就是百济占据的朝鲜半岛西南部,再者就是占据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韩国所认为的高丽国,就是继承自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政权,与高句丽没有关系。只不过高句丽接连被隋唐打,其中的一部分去了朝鲜半岛,成为半岛民族的组成之一。
但是从韩国人乱认祖宗的动机上来说,高句丽比古代半岛历史上的任何王朝都强大,当高句丽的传人比较有面子而已,于是传着传着就深信不疑了
高句丽和高丽是一个国家吗
隋唐时期用兵的对象叫高句丽,不是高丽,当时的朝鲜半岛有三国,分别是北部的高句丽和南部的百济、新罗。高丽存在于918年-1392年,版图相当于整个朝鲜半岛。
历史上,隋唐两个王朝都征讨过高句丽。到了唐武德年间,高句丽曾向唐称臣朝贡。但到了后来,在新罗、百济遣使纳贡的时候,高句丽却闭道路,阻碍两国朝贡。 原来经过隋末唐初的修养,高句丽国力逐渐恢复,又野心膨胀起来,打算干涉朝鲜半岛其它两国与唐的联系。后来,, 高句丽联合百济攻打新罗,以至于整个东北地区都不安宁。 唐太宗为平衡各藩国势力,加强对辽东的控制,打掉高句丽时任统治者盖苏文无视大唐傲慢的锐气。 在调和不成的情况下,于贞观十八年(644 年)御驾亲征。本以为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东北地区的领土问题,但直到贞观二十三年(649 年)太宗病逝,也未能征服高丽。
高句丽和高丽有啥区别
1.高句丽是中国的。
2、高句丽从西汉时代就出现在我国东北,一直到唐朝才灭亡,存在了705年。高句丽的地盘主要包括辽宁,吉林,还有朝鲜北部地区。
3、高句丽人的首都一直都在吉林集安市,过了424年,才迁移到平壤。从古代看,高句丽几次迁都,地址其实都是我国境内,也就是汉四郡,包括,玄菟、辽东、乐浪等郡。一直到918年,平壤才归入朝鲜。
4、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故称高句丽。注意,高句丽国是因为建国的地方,当时的辽宁新宾县叫高句丽县才因地名得国名,与后来朝鲜的高丽完全没有关系。
5、所以,《册府元龟·帝王部·亲征二》记载其“旧中国之有”、“九瀛大定,唯此一隅”,无疑反映着唐太宗视高句丽地区为中国的传统疆域,实现对高句丽的统一是完成”九瀛大定“的最后一项使命,这也是隋唐两朝不惜倾全国之力完成统一高句丽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句丽和高丽是一样的吗
高句丽据史料记录是东北古代民族,应是满族的祖先。但朝鲜和南韩史学家说高句丽是朝鲜族。下面我们把朝韩和中国的观点看一下。
朝韩观点,高句丽为扶余人所建。而扶余人是朝鲜人的主要来源之一。高句丽(卒本扶余)和百济(南扶余)都是扶余国的延续。高句丽被灭之后,其主要居民成为新罗和渤海国居民。而渤海国在被契丹灭之后,其居民大多迁移到王氏高丽。(注:战争中军队与平民是不同的。新罗灭高句丽后,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平民大多是留在朝鲜半岛的。)在王氏高丽建立以前,新罗贵族弓裔曾要复兴高句丽并建立后高句丽。可见新罗人和王氏高丽人都认为他们与高句丽属同一民族的不同分支,并都用高丽命名自己的王朝。
中国观点扶余人构成了高句丽及百济的王室。而高句丽下层则包括了当时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多个不同部族实体。与韩半岛南部的三韩部落差异很大。至于,渤海国居民“大多”被迁移到王氏高丽的断言则并非历史事实。渤海国民留在当地及掠入契丹并融入中国的人口数远大于逃入王氏高丽的人口。中国学者已写有多篇论文论述这一问题。
在过去的很长时期里,由于中国学术界对高句丽的历史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而将高句丽与三韩人王建公元918年建立的高丽王朝混淆,也正因此,使高句丽被不少中国学者误认为是韩国古代国家。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学者对高句丽历史研究的深入,中国史学界意识到了这一严重历史判断错误。为纠正这一错误,现在中国史学界已出版了大量有关高句丽的历史专著。如刘子敏先生的《高句丽历史研究》、耿铁华先生的《中国高句丽史》、马大正等先生的《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杨军先生的《高句丽民族与国家的形成和演变》等等。
在中国史学界,“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建立的王国,与位于现在韩半岛上的王氏高丽(建立于公元918年)是两个除了名称,在主体民族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区别的国家”的历史观点已成为共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