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是什么(命题是什么意思数学)
命题是什么意思数学
命题是逻辑学中一个最基础的概念,准确描述为,命题是指能够判断对错的一句话。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命题,它必须是一个判断句,而不能是疑问句或者祈使句等等。任何一个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内容组成。根据命题的对错,我们可以把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两类。
数学啥叫命题
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3.真命题:正确的命题,题设成立,结论一定成立。
4.假命题:错误的命题,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
数学什么叫命题
“∧”是且的意思,“∨”是或的意思。
这是数学逻辑符号,连接两个简单命题用的,“∧”是且的意思,相当于集合中的交集,命题P∧Q的真假与P,Q的真假有关,当P,Q全是真命题时,命题P∧Q为真命题,其他都是假命题。
“∨”是或的意思,相当于集合中的并集,命题P∨Q的真假也与P,Q的真假有关,当P,Q全是假命题时,命题P∨Q为假命题,其他都是真命题。
命题到底是指什么
定义:对概念的内涵或语词的意义所做的简要而准确的描述。比如:一个单身汉是一个未婚男子”这个定义中“单身汉”是被定义项,“未婚男子”是定义项。
命题:逻辑学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由系词把主词和宾词联系而成。初中数学中命题的概念为:“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高中教材中定义为:“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 比如: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四:“‘ 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这一正确的命题,还是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 中国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就提出了的。”一说凡陈述句所表达的意义为命题,被断定了的命题为判断。
真命题:逻辑学术语。真值只能取两个值:真或假。真对应判断正确,假对应判断错误。任何命题的真值都是唯一的,称真值为真的命题为真命题。比如: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假命题:条件和结果相矛盾的命题是假命题。比如: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不等于180度。
命题的意思数学
命题一般指的是题目或问题,通常是为了引导求解者进行思考、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活动而提出的。
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命题往往是以符号、语言等形式进行表述的,求解者需要根据所学的规律、公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
而在日常生活中,命题也可以指的是一个观点、主张或问题,需要通过分析事实、数据、逻辑等来进行解答。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正确理解和解答命题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需要不断练习和提高。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熟练掌握命题,正确理解命题的意义和目的,对于提高学科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命题是指什么
描述性命题是指给一段文字描述内容的题目,让应试者按照描述性的题目进行答题。规范性命题是给一个规范性题目,让应试者按照该题目做题。
定义原指对事物做出的明确价值描述。命题是指一个判断陈述的语义实际表达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可以被定义并观察的现象。
什么叫命题数学
命题
(1)初中数学中命题的概念为:“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高中教材中定义为:“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
(2).一般地,在数学中,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3).“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p叫做命题的题设,q叫做命题的结论.
例如: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就是一个命题.
该命题的题设为:同旁内角互补
该命题的结论为:两直线平行
定义
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是运用定义的形式来揭露其本质特征的.
定义是准确地表达数学概念的方式.
如:数据分组后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叫做频数.就是频数的定义.
又如函数、极限的定义等.
高中数学命题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学什么
家长、同学您好,欢迎您迈入高中的校园,进入一个崭新的学习天地。在高中这个领域中,数学的学习与初中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学习内容的不同;二是学习方法上的不同;三是思维方式上的不同。
我首先给您介绍下学习内容上,高中数学要比初中数学不论在知识点的数量上、深度上、难度上、还是知识层面的广度上都要高很多。高中数学至少分为必修5本书和选修5本书。最核心的内容包括:
必修1:(1)集合与函数,包括:子交并补等集合基本运算;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值、分段函数、反函数、轴对称、点对称等一般对称性;(2)基本初等函数,包括: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3)函数应用,包括: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二分法、零点问题等。
必修2:(1)空间几何体基本结构,包括:柱、锥、台、球等;三视图、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2)点、直线、平面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包括: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间的平行、垂直的判定及性质;(3)直线与方程,包括: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5个基本方程、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直线的交点与夹角、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等;(4)圆与方程,包括: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必修3:(1)算法初步,包括:算法与程序框图和基本算法语句等;三视图、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2)统计,包括:随机抽样、样本估计、变量间的相关关系;(3)概率,包括:随机事件的概率、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必修4:(1)三角函数,包括:任意角的函数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性质、正弦函数y=Asin(ωx+φ)的特性、图像的平移与翻转等;(2)平面向量,包括: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点积等;(3)三角恒等变换,包括: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展开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倍角公式、半角公式、辅助角公式等。
必修5:(1)三角形,包括: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等;(2)数列,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的前n项和等;(3)不等式,包括:一元二次不等式、线性规划、基本不等式等。
选修2-1:(1)常用逻辑语句,包括:命题、充分与必要条件、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等;(2)圆锥曲线与方程,包括:椭圆、双曲线与抛物线;(3)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包括:空间向量运算、立体几何的向量法、线面夹角与二面角的计算等。
选修2-2:(1)导数,包括:导数与单调性、用导数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定积分等;(2)推理与证明,包括:推理与演绎、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3)复数,包括:复数的概念与代数四则运算、复数的模长与共轭、复平面上点的几何性质等。
选修2-3:(1)计数原理,包括: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排列与组合、二项式定理;(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包括: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二项分布、正态分布、期望与方差;(3)统计案例,包括:回归分析与独立检验。
选修4-4:(1)参数方程,包括:直线的参数方程与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2)极坐标,包括:极坐标系、直线与圆的极坐标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重点是含绝对值不等式和柯西不等式。
二、学习方法:简单地说就是:
(1)课前预习,由于高中数学的内容较多,并且要求在2年内都要讲完,升高三的暑假就进入全面复习阶段,所以平时的教学进度是非常快的,课前充分的预习相关的概念、公式、例题等,课上就能够更好的跟上老师的节奏,不至于课上听得一头雾水。
(2)课上听讲,要用心去听老师讲的关键内容,动脑思考,认真做笔记,充分利用好课堂的45分钟时间,提高课堂的效率。
(3)课后复习,及时的巩固理解,更深入的分析与总结,才能更好的熟练掌握,达到融汇贯通的效果。
三样全做到是上策,做到两样是中策,仅做到一样是下策,一样都没做到只能是下下策,回天乏术了。
三、思维方式:高中数学的学习切忌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要重视基础,不可盲目只崇拜做题,一定要深刻的理解基本概念和典型方法。高中数学一定要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因为无论是函数还是方程都有几何图象与之对应,很多题目至少都可以从这两个维度去思考解决,高考七成以上的题目多少都与图有关,做图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去分析解决问题。要重视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方法经验总结,要多思考,要善于总结规律特点,要思考这道题我从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为什么之前没做对、错在哪里,这样才能精进,才能学通数学、学好数学!
愿高中数学能给你带来快乐!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命题是啥意思
1、含义在数学中,一般把判断某一件事情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命题是指一个判断(陈述)的语义(实际表达的概念)。定义,原指对事物做出的明确价值描述。相当于数学上的对未知数的设定赋值,比如“设某未知数为已知字母x以便于简化计算,”对某个命名的词汇赋与一定的意义或形象,则有利于交流中的识别及认同。
2、作用命题:用于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一般地,在数学中,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定义:用于对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确切表述。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种差+属”定义,即把某一概念包含在它的属概念中,并揭示它与同一个属概念下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扩展资料:命题的分类:1、原命题:一个命题的本身称之为原命题,如:若x>1,则f(x)=(x-1)^2单调递增。2、逆命题: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颠倒的新命题,如:若f(x)=(x-1)^2单调递增,则x>1。
3、否命题: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全否定的新命题,但不改变条件和结论的顺序,如:若x
数学中命题的意思
命题的定义为能够陈述明确意义并具有真假性的声明或说法,其表达的意思可以判断为真或假。命题是逻辑学和数学推理的基础,通过命题可以进行推断、证明和推理。因为命题具有明确的意义,所以它能够被用于传递信息、解决问题和进行数学推导。命题的真假性可以通过推理或实验验证来确定,因此它在科学研究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科学家可以提出一个假设(即命题),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其真假性。
命题是什么?
命题
1、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2、“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逻辑联结词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包括:或、且、非。
(1)或
1、用联结词“或”把p与q联结起来称为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或q”。
2、命题p∨q的真假的判定:一真必真
p q p∨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2)且
1、用联结词“且”把p与q联结起来称为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且q”。
2、命题p∧q的真假的判定:一假必假
p q p∧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假
(3)非
1、对于一个命题p如果仅将它的结论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读作“非p”。
2、命题┐p的真假的判定:真假相对
p ┐p
真 假
假 真
《几何原本》命题(特指)
特指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中的被证明的命题,如下列48个命题:
1. 在一个已知有限直线上作一个等边三角形。
2. 由一个已知点(作为端点)作一线段等於已知线段。
3. 已知两条不相等的线段,试由大的上边截取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另外一条。
4.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分别等于两边,而且这些相等的线段所夹的角相等,那么,它们的底边等于底边,三角形全等于三角形,而且其余的角等于其余的角,即那等边所对的角。
5. 在等腰三角形中,两底角彼此相等;并且,若向下延长两腰,则在底以下的两角也彼此相等。
6. 如果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角彼此相等,则等角所对的边也彼此相等。
7. 在已知线段上(从它的两个端点)作出相交於一点的二线段,则不可能在该线段(从它的两个端点)的同侧作出相交于另一点的另二条线段,使得作出的二线段分别等于前面二线段。即每个交点到相同端点的线段相等。
8.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个有两边分别等于另一个的两边,并且一个的底等于另一个的底,则夹在等边中间的角也相等。
9. 二等分一个己知直线角。
10. 二等分已知有限直线。
11. 由已知直线上一已知点作一直线和已知直线成直角。
12. 由已知无限直线外一已知点作该直线的垂线。
13. 一条直线和另一条直线所交成的邻角,或者是两个直角或者它们等于两个直角的和。
14. 如果过任意直线上点有两条直线不在这一直线的同侧,且和直线所成邻角和等于二直角,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直线上。
15. 如果两直线相交,则它们交成的对顶角相等。
16. 在任意的三角形中,若延长一边,则外角大於任何一个内对角。
17. 在任何三角形中,任何两角之和小於两直角。
18. 在任何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
19. 在任何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
20. 在任何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1. 如果由三角形的一条边的两个端点作相交于三角形内的两条线段,由交点到两端点的线段的和小于三角形其余两边的和。但是,其夹角大于三角形的顶角。
22. 试由分别等于已知三条线段的三条线段作一个三角形:在这样的三条已知线段中,任二条线段之和必须大于另外一条线段。
23. 在已知直线和它上面一点,作一个直线角等于己知直线角。
24. 如果两个三角形中,一个的两条边分别与另一个的两条边相等,且一个的夹角大于另一个的夹角,则夹角大的所对的边也较大。
25. 如果在两个三角形中,一个的两条边分别等于另一个的两条边,则第三边较大的所对的角也较大。
26. 如果在两个三角形中,一个的两个角分别等于另一个的两个角,而且一边等于另一个的一边。即或者这边是等角的夹边,或者是等角的对边。则它们的其他的边也等于其他的边,且其他的角也等于其他的角。
27. 如果一直线和两直线相交所成的错角彼此相等,则这二直线互相平行。
28. 如果一直线和二直线相交所成的同位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的和等于二直角,则二直线互相平行。
29. 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直线相交,则所成的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且同旁内角的和等于二直角。
30. 一些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则它们也互相平行。
31. 过一已知点作一直线平行於已知直线。
32. 在任意三角形中,如果延长一边,则外角等于二内对角的和,而且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二直角。
33. 在同一方向(分别)连接相等且平行的线段(的端点),它们自身也相等且平行。
34. 在平行四边形面片中,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且对角线二等分其面片。
35. 在同底上且在相同两平行线之间的平行四边形彼此相等。
36. 在等底上且在相同二平行线之间的平行四边形彼此相等。
37. 在同底上且在相同二平行线之间的三角形彼此相等。
38. 在等底上且在相同二平行线之间的三角形彼此相等。
39. 在同底上且在底的同一侧的相等三角形必在相同二平行线之间。
40. 等底且在底的同侧的相等三角形也在相同二平行线之间。
41. 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既同底又在二平行线之间,则平行四边形是这个三角形的二倍。
42. 用已知直线角作平行四边形,使它等于已知三角形。
43. 在任何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两边的平行四边形的补形彼此相等。
44. 用已知线段及已知直线角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它等于已知三角形。
45. 用一个已知直线角作一平行四边形使它等于已知直线形。
46. 在已知线段上作一个正方形。
47. 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所对的边上的正方形等于夹直角两边上正方形的和。
48. 如果在一个三角形中,一边上的正方形等于这个三角形另外两边上正方形的和,则夹在后两边之间的角是直角。
定理是经过受逻辑限制的证明为真的叙述。一般来说,在数学中,只有重要或有趣的陈述才叫定理。证明定理是数学的中心活动。
相信为真但未被证明的数学叙述为猜想,当它经过证明后便是定理。它是定理的来源,但并非唯一来源。一个从其他定理引伸出来的数学叙述可以不经过成为猜想的过程,成为定理。
如上所述,定理需要某些逻辑框架,继而形成一套公理(公理系统)。同时,一个推理的过程,容许从公理中引出新定理和其他之前发现的定理。
在命题逻辑,所有已证明的叙述都称为定理。
从命题的题设出发,经过逐步推理,来判断命题的结论是否正确的过程,叫做证明。
要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就是证明凡符合题设的所有情况,都能得出结论。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说明命题不能成立。证明一个命题,一般步骤如下:
(1)按照题意画出图形;
(2)分清命题的条件的结论,结合徒刑,在“已知”一项中写出题设,在“求证”一项中写出结论;
(3)在“证明”一项中,写出全部推理过程。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