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与霸道区别(王道和霸道的概念)
王道和霸道的概念
帝道:天子垂拱而治,地上神国王道:意识形态治国,贤人政治霸道:政制与权谋治国,专家政治
王道与霸道的区别主要在于有无规则
“王道”表示君主以德服人,而“霸道”则表示君主属以武力镇压人。“王道”与“霸道”的区别就在一个仁字。民生问题的解决,是君主施行仁政的关键。
1、孟子思想中的的“王道”与“霸道”
孟子尊崇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在孔子“仁”的基础上,提出了“性善论”。性善论中有一个比较突出的观点,就是孟子认为人先天拥有恻隐之心,即人先天就有“不忍人之痛”的同情心,于是,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孟子将其性善论的思想放在治国理政上做了上进一步作出推理,他说:
“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也就是说,孟子认为,君主施行爱人之仁的仁政,可善治天下。基于此,孟子提出了“王道”。所谓王道,就是以仁义为基础去施行仁政。
与此同时,孟子针对“王道”,也提出了何谓“霸道”。
“霸道”与“王道”是相对立的。“王道”讲求以德服人,“霸道”则讲求以武服人。
当然,以德服人当属心服口服,那么以德服人的君主自然不会惹百姓抱怨,继而能够国泰民安。“以武服人”就不一样,这属于一种由上到下的强制性、被动性的压制。谁天生喜欢被压制呢?同时,谁又能保证永远可以站在压制他人的那一方呢?所以孟子认为“霸道”之以武服人十分危险,一个君主以“霸道”治国,那么在他的治理下,暴动和战争时时刻刻都在酝酿中。
所以,孟子认为,一位明君,需要施行“王道”,而非霸道。
2、施行王道即施行仁政,施行仁政的关键在于解决民生问题
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孟子认为,百姓的是否能够安居乐业,与君主是否能够解决百姓的民生问题息息相关。
因为我国古代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农耕,所以,孟子想到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就是要给百姓土地。在《孟子》一书中,记录着孟子这样一段话: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也就是说,孟子觉得,一个施行仁政的君主,首先要解决百姓的民生问题,让老百姓有土地,能够养活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这样,百姓便会有“恒心”,然后安居乐业。
君主要给土地百姓是肯定的,但是分配土地亦是个问题,基于此,孟子提出了“井田制”。
3、孟子的井田制:分清各自土地归属边界,以此避免战争与纠纷
孟子认为君主施行“仁政”要保障民生,保障民生要给予百姓土地,给予百姓土地就要注意土地分配问题,于是孟子提出了井田制。
什么是井田制呢?从其土地分配制度上来看,大概就是九百亩田地按照“井”字排列,八户人家每家一百亩,中间的那一百亩地就属国家公田,公田由八户人家共同耕种。
但是井田制的意义并不在分配法则上,而在于孟子在井田制中强调“经界”的观念,说通俗一些,就是孟子十分强调土地归属边界的清晰明了。
王道和霸道的概念区别
王道是充满正义的道属优,霸道是无所不为恶贯满盈属劣
王道和霸道的概念是什么
“王道”和“霸道”的区别有:指代不同、侧重点不同、引证用法不同。
一、指代不同。
1、王道:我国古代政治哲学中指君主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
例句:朝廷一旦有了计较利害的心思,就不属于王道。
2、霸道:我国古代政治哲学中指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的政策。
例句:有钱的人总是横行霸道。
二、侧重点不同。
1、王道:侧重于表示征服思想的一个过程。
例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才是王道。
2、霸道:侧重于表示压制思想的一个过程。
例句:旧社会,贪官污吏横行霸道,老百姓苦不堪言。
三、引证用法不同。
1、王道:鲁迅《且介亭杂文集·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在中国,其实是彻底的未曾有过王道。”
例句:好的内容是必需的,但是普遍意义上“内容就是王道”的说法可能有点过了。
2、霸道:老舍《龙须沟》:“真霸道的,咱们不轻易放过去。”
例句:霸权主义者的霸道行为令人愤慨。
王道与霸道的区别
王道: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
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所谓王道,实际上就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处理一切问题的时候,按照当时通行的人情和社会道德标准,在不违背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前提下,所采取的某种态度和行动。反之,如果不顾一切,依靠权势,蛮横逞强,颐指气使,巧取豪夺,就是所谓霸道了。但是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去,古人的所谓王道和霸道,从本质上说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在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实行王道和实行霸道,结果可以完全相同;而赞成王道的人和赞成霸道的人,虽然有时分为两派,甚至互相攻击,各不相让,然而,有时是同一种人,甚至是同一个人,忽而提倡王道,忽而又提倡霸道。
帝道:即是以上古圣王(尧舜禹汤)的方式治理天下。
帝道、王道、霸道在记载中同时出现的例子是:
“(商鞅)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语公以王道而未人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王道和霸道的辨析
含义不同。王道就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处理一切问题的时候,按照当时通行的人情和社会,道德标准,在不违背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前提下,所采取的某种态度和行动;
霸道是指蛮横不讲理;
人道是以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自由等为原则的人事或为人之道。
王道和霸道的概念一样吗
王道: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
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所谓王道,实际上就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处理一切问题的时候,按照当时通行的人情和社会道德标准,在不违背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前提下,所采取的某种态度和行动。反之,如果不顾一切,依靠权势,蛮横逞强,颐指气使,巧取豪夺,就是所谓霸道了。但是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去,古人的所谓王道和霸道,从本质上说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在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实行王道和实行霸道,结果可以完全相同;而赞成王道的人和赞成霸道的人,虽然有时分为两派,甚至互相攻击,各不相让,然而,有时是同一种人,甚至是同一个人,忽而提倡王道,忽而又提倡霸道
王道和霸道的利弊
王道: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
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所谓王道,实际上就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处理一切问题的时候,按照当时通行的人情和社会道德标准,在不违背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前提下,所采取的某种态度和行动。反之,如果不顾一切,依靠权势,蛮横逞强,颐指气使,巧取豪夺,就是所谓霸道了。但是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去,古人的所谓王道和霸道,从本质上说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在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实行王道和实行霸道,结果可以完全相同;而赞成王道的人和赞成霸道的人,虽然有时分为两派,甚至互相攻击,各不相让,然而,有时是同一种人,甚至是同一个人,忽而提倡王道,忽而又提倡霸道。
帝道:即是以上古圣王(尧舜禹汤)的方式治理天下。
帝道、王道、霸道在记载中同时出现的例子是:
“(商鞅)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语公以王道而未人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王道和霸道哪个厉害
王道、霸道、诡道和孔孟之道都是不同的哲学思想和行为准则。王道是指尊重社会秩序和法律,以正义和公正为首要原则,力求达到和平与和谐。
霸道则强调强大的实力和权威,通过强势和威慑来支配他人,追求自己的利益。
诡道则是指夹带私心、欺骗和暴力等手段来达成目的,不择手段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孔孟之道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主张以仁爱为核心价值观,强调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重要性,通过自我修养和道德实践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这四种思想和行为准则各有优劣,但孔孟之道是最符合人性本真、能带来真正和谐与进步的道路。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