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区别(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区别在哪里?)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区别在哪里?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1、本质不同 法治思维本质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人治思维是将公共事务管理的良善与否寄托于个别贤人,遇贤则良,遇不贤则废,结果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摆脱不了历史“周期律”的控制,不可能有持续的良善之治。
2、方式不同 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 人治思维则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统治者个人的意志或者感情进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随、朝令夕改,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3、依据不同 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它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
4、要求不同 法治思维无论是决策、执行,还是解决矛盾、推动发展、深化改革,都要不断审视行政行为的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程序是否合法,自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人治思维则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虽然有时也强调集思广益进行治理或作出决定,但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加以限制。
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区别集中体现在哪里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1)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2)培养法治思维,须抛弃人治思维。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在依据上,法治思维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
②在方式上,法治思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而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③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思维而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
④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在于什么
1、意义不同。
法制一词通常是指一国的法律和制度,是立法、执法和守法的总称。在这个意义上,任何国家有法律和制度,就有法制。
法治是指一种治国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它是相对于“人治”这个治国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而言的。
2、方式不同。
法治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采用什么原则和方法对国家进行治理和统治。
法制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法治”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在哪些方面
法治,是依据法律行事,而人治是根据人的主观意断行事。法治带有更多的平等性,人治则有很多的人为因素,不能做到人人平等。但是完全依据法律生硬执法也是不行的,所以现在我们国家适应依法治国及以德治国共用,而使得判罚更加公平公正。
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区别有哪些?
其一,两者都是在强调依法治国,可出发点不同。
法家之“法”虽然指依法治国,但法家的核心政治思想中,还有“术”和“势”,在法家的政治思想中,还是讲求“人治”,“法”也局限为统治者的统治方法。冯友兰先生也论述过这一问题,他说:“因此,如果对‘法家’望文生义,以为法家便是主张法学,这便错了。法家的主张,用现代语言来说,乃是一套组织领导的理论和方法。法家之法实施的结果,是产生一个专制独裁的国家。”
而现在我们所讲的依法治国,是“法制”,是与人治相对的。法治之法实施的效果是诞生一个民主自由的法治国家。
其二,两者虽然都是在讲述法治,但达到的目的不同。
法家之“法”,核心的目的主要还是围绕治国平天下,是用于治理国家的方式方法,在法家的思想中看来,法是用于维护国家的武器,国家远高于个人,而国家属于君主。在这种价值观的诱导下,法家之法维护的是君主的个人利益。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以保护高居于个人头顶的国家、君主为目的。因为法家的法,主要保护国家利益,所以法家之法以公法为主,法律的制定主要是用以解决政府如何顺利地对下级政权机关、社会和民众实施管理,称之为政令更加准确。
而我们现在所讲的法制之“法”制定的核心,是为了给社会成员提供一套维护正当权益的机制之外。
其三,虽然都制定了法律,但两者的来源和产生程序都不相同。
法家之“法”来源自人为构建,是由统治集团制定,然后交由民众来遵守,是统治者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当统治者的意志通过立法程序转化为法律之时,代表的是有限阶层的利益,这与法治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而法制之法是非建构性的,法律是进化而非设计的产物,而且这种进化的过程乃是一种竞争和试错的过程,因此任何社会中盛行的传统和规则系统都是这一进化过程的结果。
其四,两者都有成文法律,但它们保护的对象和约束的对象不同。
前面讲到,法家之法是由统治阶级制定的,由被统治阶级来执行,是用来稳固统治者权力地位和约束民众的。《史记》有谓:“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法家所说的法,作为君主治理国家的方式方法,无一例外地认为给予最高统治者以毫无限制的治权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因此法家之法绝对没有约束君权的内容,单方面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而不维护被统治者利益。被统治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就必定经常轻慢和违反法家制定出的法律,统治者想要“法”得以实施,就必须依靠强大的武力。于是法家之法造就了两千多年来的极权国家。
法制之法,是被发现而并非被制定,它阐述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划定行为边界,让利益冲突在公序良俗的框架内得到解决,这些内容在被制定成法律之前,已经在社会成员之间发挥着作用,制定成法律之后,也很容易得到公众的认可,每个公民都会自觉地维护法律,法律在履行过程中虽然也会用到武力,但会被严格约束和限制住。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不一样,有区别,意义与侧重点不同。
法治与法制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实行法治需要有完备的法律制度,两者都强调了静态的法律制度以及将这种静态的法律制度运用到社会生活当中的过程。
区别在于,法制相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治则相对于人治;法制的内涵是指法律及相关制度,法治的内涵则相对于人治的治国理论、原则和方法。两者最大的不同表现在,法制的概念不包含价值;而法治包含了价值内涵,强调了人民主权。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有什么区别?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法治思维的特征:
一、法律至上。
指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规则治理与治理相辅相成。法治本身也是通过程序制定出来,反映民众期望,符合民众利益,体现了共同信念,共同理想,故法治应当受到尊重遵从。行为和公民行为都应在法治框架下进行,法不阿贵,法不阿权,法律是平衡器。
无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还是社团组织、中介机构和公民个人在做决策、解决问题时,都要遵从法律、依法办事,如违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二、科学立法。
指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机关的权力与责任。换言之,立法机关在符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对必须由法律进行调整的社会关系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并形成法律规范的活动。
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全民守法,构建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立法,体现良法之治。只有良法之治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效力。
三、严格执法。
它包含权由法定,权责相等,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说细一点,无权不执法,标准要一样,不能放松,不能走样,要严厉,要公平,要公正,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凭好恶执法,不凭关系执法,不凭人情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如随意执法,则会秩序混乱,就等于人治。
四、公正,或称公正。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不付诸于实践,即使写在纸上,也形同虚设。公正指弘扬法治,惩恶扬善,匡正压邪,要公开,要公平,要公正,无罪推定,罪由法定,罪行相当,公正裁判,禁止刑讯供这些现代法治原则,也是公正的重要标志。
当然公正,还靠做支撑。不公永远是之源。
五、保障人权。
以人为本,保护人权,实则是保障公民个人人权,规范公权,有效防止的侵害。人权的本质特征是自由与平等相统一。
这人权有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之分。前者指公民的生命、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通信、宗教等诸方面的自由与平等权;后者指种族平等权,民族平等权、自决权、发展权、环境权。法治必然要以保护人权作为重要内容,才能成为法治与非法的重要标志。
六、全民守法。
守法是全民的责任,也是全民的福祉。全民守法是对人体地位的尊重,也是实现公民权利的保障。守法是应尽的义务,是的有力保证。是权利的使用,但必须依法进行。非法不受法律保护。全民守法是当家作主依法治理的必然要求,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长治久安意义重大。
全民守法是当家作主依法治理的必然要求,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长治久安意义重大。
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它包括公民平等的政治权、平等的经济权、平等的受教育权、平等的劳动休息权、男女平等权、违法平等地受到追究,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