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百科 > 正文内容

风马旗和经幡区别(风马旗和经幡区别大吗)

2023-05-31 09:00:05西部百科1

风马旗和经幡区别大吗

经幡是五块蓝白红绿黄色的星火无字幡条和一块单色镶边的主幡方块布,上面印有佛陀教言和鸟兽图案,这些幡条布分别系挂在柳树枝杆上,成为经幡。这种经幡在古城拉萨的民居楼顶上随处可见。

经幡作为福运升腾的象征物每年都要换新。换新的日子不能随意选择,它是根据藏族历算,选择在藏历新年初一过后某一个良辰吉日。这一天早上,全院的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楼顶上,举行一次隆重而欢乐的插经幡仪式,藏语里这个仪式称为“托随”,意为祭神祈福仪式。

风马旗的作用及功德

擦擦一词的来源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源于古代印度中、北部方言,藏语对梵语的音译,至今在中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省(自治区)藏区还沿用;其二,源于制作擦擦时发出的音响,为拟声字;其三,藏语"萨"或"洽"就是土,至今通用的"擦擦",本应该做"萨擦"或"洽擦",即泥擦,似乎更接近原初。

总之,擦擦是指一种用凹型模具捺入软泥等材质、压制成型脱范而出的模制小型佛像、塔。绝大多数擦擦是由一、二件模具压制成型脱范而出的,是为常例;亦不排除变例,即由几件模具在同一块泥上,经多次压制成型的一种特大型的擦擦。此种擦擦尺寸较大,存世量较少。

根据"擦擦"一词的第一种来源说,即古印度中北部的方言,意思是"复制",指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藏地发现的早期印度风格的擦擦多由红色陶土塑成,边缘不规整,胎泥外溢,图案以神降塔、吉祥塔和菩提塔居多,且大都印有般若经咒。此后,藏地自身也开始制作擦擦,内容、题材逐渐增多,藏文的六字真言由藏文转写的梵文经咒取代。大约在13世纪以后,随着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传播,藏式擦擦又传入杭州、北京等地。汉地及以往书面语称之为"模制泥佛像" 或"拓模泥像"等。

原初,擦擦一词仅用来表示佛塔,后来才衍生出佛像。大者盈尺,小不足半寸。以浮雕为多,圆雕为少,塔擦除外。藏地原习惯专称浮雕者为擦擦,汉地及以往书面用语称"模印泥佛"、"脱模泥佛",东北、内蒙俗称"板儿佛"、"佛瓦",北京一带习种"泥饽饽"。此外还有"泥塔模"、"泥塔婆"等等,称谓极杂乱,总之诸称谓均为"擦擦"的各种说法。如今,凡是用凹型模具磕制的泥质小佛像、塔,不论浮雕或圆雕,只要属于藏传佛教系列,均以擦擦称谓一概而论,似已约定俗成。

藏传佛教僧俗制作擦擦的目的在于积攒善业功德,并将其视作消灾祈福的圣物,多用于佛像及佛塔的装藏。有些则直接置于寺庙,修习的岩窟或"擦康","门塘" 内,还有的堆放在山顶和路口的马尼堆处,与风马旗、玛尼石刻和经幡在一起,受到信众的顶礼膜拜。除以上的供奉方式外,还流行将擦擦安放于随身佩带的嘎乌之内,以便随时随地观想礼赞。此外,过去西藏地方政府四品以上的官员,还把盛有擦擦的嘎乌戴在发髻中,以作为官位等级的标志。

擦擦从工艺上可分为单面模具制作的浮雕和双面模具制作的圆雕。形制大致有两类:一是塔形,其上有佛像及各种变相;二是砖形,印有佛像和经咒。在色彩上又分为素泥、设色、泥金或二者兼具,此外尚有风干与火焙之别。从成分上看,擦擦的类别也较多。一般是用最普遍的泥土,考究的则用阿嘎土或掺有香灰、纸浆的泥土制成;另一种是用泥质药浆或藏药炮制而成的"药擦"。除此之外,还有将自己的上师、父母及亲友的骨灰,遗物与土混合制成的擦擦,以期消除罪业,或者表示将身体供奉于佛,类似唐代的"善业泥"。

擦擦是从古印度石板塔腹内置放圣物的风俗演变而来的藏传佛教艺术品,其题材大多为诸佛、菩萨等造像和佛塔、经咒。诸题材制作成的擦擦均符合最基本的藏传佛教仪轨。被藏传佛教僧俗视禳灾祈福的宗教圣物,不可亵渎。

风马经幡什么寓意

风马

原唱

郑钧

自由的奔跑,在梦中的世界

永远不停息,出生并死去

甘露在流淌,从地下到天堂

空行在细语,慈悲的月光

世界的心跳,是孩子们在欢笑

无声的祈祷,是经幡在风中飘

如火 般的风马,唱诵着解脱的莲花

如火 般的风马,把痛苦欢乐都尽情抛洒

平等的拥抱,丑陋与美丽

贪恋已放下,从此再无牵挂

寂静中绽放,把悲歌且欢唱

追逐的一切,如晨露如电光

世界的心跳,是孩子们在欢笑

无声的祈祷,是经幡在风中飘

风马旗和经幡区别大吗视频

寓意是藏民为祈祷全家一年平安和外出顺利。风马纸就是用五色的方块纸印上马和经文的也叫“隆达”,每年新年伊始到此挂经幡,经过这里的人就撒五色风马纸。方法是用风力飘动经幡、飘飞风马纸即可。

风马旗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习俗。藏族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和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雍仲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遗俗。这些方形、角形、条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门首、绳索、族幢、树枝上,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境界。

风马旗和经幡区别大吗图片

318最后一个垭口叫:米拉山

川藏线最后一个垭口米拉山,为什么人人避之不及,318川藏线上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有米拉山(海拔5013米)和东达山(海拔5130米)。越过米拉山便是拉萨,所以米拉山更为大家所知。

米拉山因其高大雄奇而成为此地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山口处的牦牛石雕像是米拉山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大山之魂,雕像旁挂着大片壮观的风马旗,地上遍布着抛洒的印有经文的龙达纸,被风吹得发出沙沙的声响,让人顿生敬意。在这里可以为亲人挂上祈福的经幡,在苍茫之巅为心爱的人祈福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儿。

风马 经幡

          “风马”是藏语的“撒隆达”也被称之为“经幡”或“祈愿幡”,是藏族象雄文化的古老传统,传达了人们对自然界和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礼赞和祈祷

歌曲歌词:

         自由的奔跑,在梦中的世界永远不停息出生并死去,甘露在流淌从地下到天堂,空行在细语,慈悲的月光,世界的心跳,是孩子们在欢笑,无声的祈祷是经幡在风中飘。

          如火 般的风马,唱诵着解脱的莲花,如火 般的风马,把痛苦欢乐都尽情抛洒,平等的拥抱,丑陋与美丽贪恋已放下,从此再无牵挂,寂静中绽放,把悲歌且欢唱,追逐的一切如晨露如电光世界的心跳,是孩子们在欢笑,无声的祈祷是经幡在风中飘;

          如火 般的风马,唱诵着解脱的莲花

,如火 般的风马,把痛苦欢乐都尽情抛洒,如火 般的风马,唱诵着解脱的莲花

如火 般的风马,把痛苦欢乐都尽情抛洒,如火 般的风马,是狂放不羁的莲花,如火 般的风马,把痛苦欢乐都尽情抛洒

有关经幡风马的诗句

风马 - 郑钧词:郑钧曲:郑钧自由的奔跑在梦中的世界永远不停息出生并死去甘露在流淌从地下到天堂空行在细语慈悲的月光世界的心跳是孩子们在欢笑无声的祈祷是经幡在风中飘如火 般的风马唱诵着解脱的莲花如火 般的风马把痛苦欢乐都尽情抛洒平等的拥抱丑陋与美丽贪恋已放下从此再无牵挂寂静中绽放把悲歌且欢唱追逐的一切如晨露如电光世界的心跳是孩子们在欢笑无声的祈祷是经幡在风中飘如火 般的风马唱诵着解脱的莲花如火 般的风马把痛苦欢乐都尽情抛洒如火 般的风马唱诵着解脱的莲花如火 般的风马把痛苦欢乐都尽情抛洒如火 般的风马是狂放不羁的莲花如火 般的风马把痛苦欢乐都尽情抛洒

风马旗和经幡有什么区别

风马旗,又叫经幡。风马旗是青藏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风马旗的挂法

那个彩色布条叫经幡。藏语音译叫“隆达”,翻成汉语叫经幡,又叫“风马旗”,是西藏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什么叫风马旗

也是一种祈祷,向山神祈祷好运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7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