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内容

paas能做什么(paas的功能有哪些)

2023-06-01 19:50:06云计算1

paas的功能有哪些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是一种云计算服务模型,它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开发平台,包括操作系统、开发语言、库、代码等。PaaS能够自动化应用程序的部署和管理,使得开发团队可以集中精力于应用程序功能而不需关注底层基础设施和运维工作。

PaaS服务通常还提供了自动扩容、负载均衡、备份和恢复等功能,使得开发者可以更快地上线应用程序,并保证了应用程序的高可用性和稳定性。

PaaS服务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IT成本,还能够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高前后端开发效率,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简述paas的三个主要特点

CMDB即配置管理数据库,通过识别、检查、维护IT资源,从而高效管理不断变化的ITIL。CMDB通常被认为是构建其他ITIL的基础而优先考虑, ITIL项目的成败与是否成功建立CMDB有非常大的关系。

CMDB的功能

1)信息整合

将IT设备、服务、甚至是运维人员整合到一个库里,将多个数据源合并至一个视图中,并生成相应的报告,从而大大提高了IT管理与服务水平。

2)自动调和

通过对每个数据源的匹配字段进行对比,保证CMDB中记录的数据没有重复和遗漏,维持CMDB中数据源的完整性,这样就让运维人员的手动操作和现场维护工作降到最低,降低了人员成本。

3)流程支持

CMDB可以为其他IT运维流程提供准确的IT设备和服务的配置信息(包括设备故障、变更、发布的信息等),在这些变更的流程中,可以迅速查询当前设备变更所涉及到IT资源的准确信息,更快找到问题源。

4)应用映射

能够准确了解应用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依存关系,判断变更影响和帮助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请说明paas 的优点和缺点

1.降低底层架构成本:企业需要在IT服务和表现上能够更上一层楼,但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CIO们这两年手上的预算却少的可怜。因此,CIO们希望新鲜的云战略能帮助他们在企业期望和有限的资金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2.扭转80/20比例:许多CIO告诉我他们仍然要在IT维护上花掉预算的70%或80%,而大部分的资金无法用于创新,这种资金陷阱导致许多CEO和CIO们疯狂把IT业务外包出去,但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因此CIO们正期待着云计算这发炮弹能够带来足够的魔法,帮助他们把这个80/20的比例扭转过来。

但讽刺的是,我在上面描述的所有这些美好的东西在我的一位朋友那里变成了云计算的最致命威胁:最大的敌人就是期望过大。因此我们需要回答一个更大的问题:在宣传的背后,云计算究竟是真实可行的,还是只是一些空话?

"云计算可能是互联网以来最重要的事情,但是请记住,互联网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成长为一个大家伙,"Art这样写。"在喧闹的炒作之外,正是那些每年3%的脚踏实地的小幅度增长让互联网厂商获得了成功。"

"云服务显然还没有进入大企业,到目前为止,我还不知道哪家大企业已经应用了云战略,顶多是一些SaaS(以及IaaS和PaaS)应用。"

我同意云计算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不赞同他的20年稳步发展理论,现在是2010年,你无法拿2007、2002或者1996年和它相比,至少我们面临的经济危机是过去 30年里没有的。我认为大多数CIO正在寻找的时间范围是20个月而不是20年,企业对解决和改变企业内部的IT缺点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迫切需要。人们希望云计算可以改变这一切,或者至少能够带来一些可能。

但是,让我们回到Art的观点,看看他是否认同云计算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当然,我们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但我担心的是走过了头。有太多的企业的董事会不停的问CIO们‘你的云计算战略进行得怎么样了',这快要把CIO们逼疯了,他们现在应该做的其实只是观察和学习。不要被新闻炒作和宣传影响到自己,我不喜欢使用Gartner的分析来预测未来,如此高的曲线简直是荒谬的,让我们给它降点温吧。"

Art的评论显得令人信服,而且非常清醒。然而和他所希望的不同,世界各地的CIO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云计算的部署行列中。Art希望管理人员至少坚持观察一段时间,但这无法符合当今的要求,企业不可能耽误一两年的时间来等待新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为什么很大一部分CIO们想急着知道云计算是否可靠,也是他们为什么迫切的需要测试和实验的原因。CIO们不可能"停下来观察和学习。"虽然关于云计算的宣传可能确实言过其实了,而且这也许的确就是云计算的最大缺点,但对于CIO来说,"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大的缺点,这根本就不会是他们所考虑的。

paas包括哪些

PaaS能力体系中,往往包括六大关键技术能力,这分别是分布式技术、应用实例的动态管理、应用隔离与安全技术、应用交互技术、服务能力开放与集成技术以及协同支持。

分布式技术:大数据由于有数据量大,数据密集度高的特点,传统架构往往无法支撑或支撑困难,因此引入了从并行技术到分布式技术(或网格计算)的转变。在这个维度提供了与业务特性无关的分布式技术服务能力,采用大规模集群的分布式技术构建PaaS平台中的各个子系统,从而提高执行效率。

应用实例的动态管理:在PaaS平台中有各种服务组件,这些组件有基础类、有技术类、还有业务类,不论哪种组件都是要为PaaS平台的使用者(开发者或用户)提供一个便捷化操作功能,因此必然需要对原本独立控制的中间件进行封装,给应用开发者提供应用实例的控制接口,支持应用实例的动态增加、删除、启动、停止等操作。(比如将一个独立的Tomcat封装到PaaS平台,增加服务管理功能)

应用隔离与安全技术:这个属于PaaS的核心能力,我们知道PaaS平台的使用者不止一人,也不受限于一种角色的使用者,因此多租户和安全隔离就是PaaS平台应具备的应用场景。每个租户都有自己的计算和存储空间、组件权限和访问控制,这样才能将PaaS打造成为一个任务协同平台,而服务和应用执行环境的安全性正是保障租户基础环境的基石。

应用交互技术:应用隔离技术使得各个应用运行在自己独立的虚拟空间中,然而会导致应用之间的交互收到一定的限制,进一步限制了服务的共享和重用。因此即便租户之间需要隔离,PaaS平台仍然需要在顶级应用层提供交互服务,这样应用才不是孤岛,才能让应用于应用之间联动反馈。

服务能力开放与集成技术:在PaaS服务开放层,主要包括基础资源开放、数据开放、工具开放等能力,这种开放盘活了企业数据资产。开放基础服务能力,同时支持服务能力的不断扩充,保证新服务能力引入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在服务集成方面,PaaS提供了服务A与服务B之间的迭代,有点类似于敏捷过程。

协同支持:PaaS的应用开发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平台承载了大量开发者和使用者,人员角色众多,需要平台方具备综合的协同支持能力,这样PaaS的理念才秉承了云计算的思想——开放、灵活、协作。

这就是PaaS平台应具备的六大关键技术能力。

paas主要功能

云平台是允许开发者们或是将写好的程序放在“云”里运行,或是使用“云”里提供的服务,或二者皆是的平台。至于这种平台的名称,现在我们可以听到不止一种称呼,比如按需平台(on-demand platform)、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等等。但无论称呼它什么,这种新的支持应用的方式有着巨大的潜力。

开发团队在创建一个户内应用(on-premises application,即在机构内运行的应用)时,该应用所需的许多基础都已经事先存在了:操作系统为执行应用和访问存储等提供了基础支持;机构里的其他计算机提供了诸如远程存储之类的服务。

倘若每创建一个户内应用都得首先构建所有这些基础的话,那么恐怕我们今天看到的应用会少很多。

paas的优点

容器即服务,英文全称Container-as-a-Service,简写CaaS,它提供一种上传、运行、扩展以及管理应用程序容器的方法。这类服务全面提供执行这些功能的API或CLI,有些甚至提供GUI或Web门户。这里的容器可以是多种不同类型,包括Docker、LXD以及OpenVZ等等。听起来似乎跟PaaS差不了多少,但二者也有一些区别。下面我们从概念出发,看看二者之间的差异所在。

平台即服务(PaaS),以IaaS为基础构建而成。此外,也有一部分PaaS供应商也开始以CaaS作为服务基础。

从传统意义出发,PaaS解决的是应用程序的托管、打包与分发问题,强调零停机时间部署、自动规模伸缩与负载均衡功能。此外,它还可以集成多种开发人员工具以及运行状态与指标统计信息。PaaS的核心优势之一,在于开发人员可以轻松构建应用程序,而不再分神于应用程序运行所处的具体环境。像Cloud Foundry, Heroku以及Google App Engine等,都属于典型的PaaS供应商。

而CaaS提供一种轻松快捷的容器部署方式。它还能够保证全面完善的可移植性,确保容器能够在几乎任何位置上运行。CaaS还提供用于容器乃至容器集群的配置及管理功能。

从表面上看,CaaS与PaaS好像没什么不同。二者都管理着应用程序的部署与托管任务,而且基本功能也区别不大。PaaS的不少优势,都可以通过使用容器镜像加容器注册表的方式实现。此外,Kubernetes能够帮助用户滚动部署并实现负载均衡与自动规模伸缩。典型的CaaS解决方案包括Google Kubernetes Engine (GKE)与Azure Container Service。

paas的作用

云服务”现在已经快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词了。如果你不知道PaaS, IaaS 和SaaS的区别,那么也没啥,因为很多人确实不知道。

云计算的三种服务模式:IaaS,PaaS和SaaS

“云”其实是互联网的一个隐喻,“云计算”其实就是使用互联网来接入存储或者运行在远程服务器端的应用,数据,或者服务。

任何一个使用基于互联网的方法来计算,存储和开发的公司,都可以从技术上叫做从事云的公司。然而,不是所有的云公司都一样。不是所有人都是CTO,所以有时候看到云技术背后的一些词可能会比较头疼。

云也是分层的

任何一个在互联网上提供其服务的公司都可以叫做云计算公司。其实云计算分几层的,分别是Infrastructure(基础设施)-as-a-Service,Platform(平台)-as-a-Service,Software(软件)-as-a-Service。基础设施在最下端,平台在中间,软件在顶端。别的一些“软”的层可以在这些层上面添加。

第一层叫做IaaS,有时候也叫做Hardware-as-a-Service,几年前如果你想在办公室或者公司的网站上运行一些企业应用,你需要去买服务器,或者别的高昂的硬件来控制本地应用,让你的业务运行起来。

但是现在有IaaS,你可以将硬件外包到别的地方去。IaaS公司会提供场外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硬件,你可以租用。节省了维护成本和办公场地,公司可以在任何时候利用这些硬件来运行其应用。

一些大的IaaS公司包括Amazon, Microsoft, VMWare, Rackspace和Red Hat.不过这些公司又都有自己的专长,比如Amazon和微软给你提供的不只是IaaS,他们还会将其计算能力出租给你来host你的网站。

PaaS: 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

第二层就是所谓的PaaS,某些时候也叫做中间件。你公司所有的开发都可以在这一层进行,节省了时间和资源。

PaaS公司在网上提供各种开发和分发应用的解决方案,比如虚拟服务器和操作系统。这节省了你在硬件上的费用,也让分散的工作室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容易。网页应用管理,应用设计,应用虚拟主机,存储,安全以及应用开发协作工具等。

一些大的PaaS提供者有Google App Engine,Microsoft Azure,Force.com,Heroku,Engine Yard。最近兴起的公司有AppFog, Mendix 和 Standing Cloud

SaaS: 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第三层也就是所谓SaaS。这一层是和你的生活每天接触的一层,大多是通过网页浏览器来接入。任何一个远程服务器上的应用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运行,就是SaaS了。

你消费的服务完全是从网页如Netflix, MOG, Google Apps, Box.net, Dropbox或者苹果的iCloud那里进入这些分类。尽管这些网页服务是用作商务和娱乐或者两者都有,但这也算是云技术的一部分。

一些用作商务的SaaS应用包括Citrix的GoToMeeting,Cisco的WebEx,Salesforce的CRM,ADP,Workday和SuccessFactors。

Iaas和Paas之间的比较

PaaS的主要作用是将一个开发和运行平台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而IaaS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虚拟机或者其他资源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接下来,将在七个方面对PaaS和IaaS进行比较:

开发环境:PaaS基本都会给开发者提供一整套包括IDE在内的开发和测试环境,而IaaS方面用户主要还是沿用之前比较熟悉那套开发环境,但是因为之前那套开发环境在和云的整合方面比较欠缺,所以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

支持的应用:因为IaaS主要是提供虚拟机,而且普通的虚拟机能支持多种操作系统,所以IaaS支持的应用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但如果要让一个应用能跑在某个PaaS平台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不仅需要确保这个应用是基于这个平台所支持的语言,而且也要确保这个应用只能调用这个平台所支持的API,如果这个应用调用了平台所不支持的API,那么就需要对这个应用进行修改。

开放标准:虽然很多IaaS平台都存在一定的私有功能,但是由于OVF等协议的存在,使得IaaS在跨平台和避免被供应商锁定这两面是稳步前进的。而PaaS平台的情况则不容乐观,因为不论是Google的App Engine,还是Salesforce的Force.com都存在一定的私有API。

可伸缩性:PaaS平台会自动调整资源来帮助运行于其上的应用更好地应对突发流量。而IaaS平台则需要开发人员手动对资源进行调整才能应对。

整合率和经济性: PaaS平台整合率是非常高,比如PaaS的代表Google App Engine能在一台服务器上承载成千上万的应用,而普通的IaaS平台的整合率最多也不会超过100,而且普遍在10左右,使得IaaS的经济性不如PaaS。

计费和监管:因为PaaS平台在计费和监管这两方面不仅达到了IaaS平台所能企及的操作系统层面,比如,CPU和内存的使用量等,而且还能做到应用层面,比如,应用的反应时间(Response Time)或者应用所消耗的事务多少等,这将提高计费和管理的精确性。

学习难度:因为在IaaS上面开发和管理应用和现有的方式比较接近,而PaaS上面开发则有可能需要学一门新的语言或者新的框架,所以IaaS学习难度更低。

未来的PK

在当今云计算环境当中,IaaS是非常主流的,无论是Amazon EC2还是Linode或者Joyent等,都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随着Google的App Engine,Salesforce的Force.com还是微软的Windows Azure等PaaS平台的推出,使得PaaS也开始崭露头角。谈到这两者的未来,特别是这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我个人认为,短期而言,因为IaaS模式在支持的应用和学习难度这两方面的优势,使得IaaS将会在短期之内会成为开发者的首选,但是从长期而言,因为PaaS模式的高整合率所带来经济型使得如果PaaS能解决诸如通用性和支持的应用等方面的挑战,它将会替代IaaS成为开发者的“新宠”。

paas的具体应用

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是一种云计算服务模型,提供开发人员构建、测试和部署应用程序所需的平台和工具,而无需关注底层基础设施。它类似于租用一个已经配置好的开发环境,使开发人员能够专注于应用程序的开发而不必担心基础设施的细节。

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是一种云计算服务模型,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和使用这些应用程序,而无需自己安装和维护软件。简而言之,SaaS 是一种“即用即有”的软件交付模式,用户只需使用云端的应用程序,而不必担心软件的安装、升级和维护。

这两种模型的区别在于PaaS更侧重于开发人员的需求,提供开发工具和平台,而SaaS则更注重终端用户的需求,提供已经构建好的应用程序。它们都为企业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降低了技术复杂性的优势,使企业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

paas的本质

1、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号称万物互联,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经20 余年,持续面临发展瓶颈:相对于应用来说,“联网”问题更需要解决,无线连接技术标准无法统一,NB-IoT、LoRa、ECGSM、eMTC 等各自为营。除了硬件“绑定”不同的协议,软件生态建设更是建设维艰。大规模物联网数据的产生后,随之而来的数据安全问题一直处在迷雾之中。

2、整个物联网产业包含八大环节:

芯片

传感器

无线模组

网络运营

平台服务

系统及软件

智能硬件

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

 

3、物联网产业链条介绍:

 (1)芯片提供商:物联网的大脑;

  低功耗、高可靠性的半导体芯片是物联网几乎所有环节都必不可少的关键部件之一。依据芯片功能的不同,物联网产业中所需芯片既包括集成在传感器、无线模组中实现特定功能的芯片,也包括嵌入在终端设备中提供 “大脑”功能的嵌入式微处理器。传统的国际半导体巨头,如ARM、英特尔、高通、飞思卡尔等;国内主要厂商包括:华为海思、展讯、北京君正、华天科技等。

  (2)传感器供应商:塑造物联网的五官;

  传感器本质是一种检测装置,是用于采集各类信息并转换为特定信号的器件,可以采集身份标识、压力、温度、湿度、光线、声音、气味等信息。常用的传感器可分为物理类传感器、化学类传感器、生物类传感器三大类。传感器行业目前主要由美国、日本、德国的几家龙头公司主导,而我国传感器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汉威电子、歌尔股份、高德红外、耐威科技、华工科技、远望谷等。

  (3)无线模组厂商:实现联网和定位的关键

  无线模组可以分为通信模组和定位模组两大类。常见的局域网技术有WiFi、蓝牙、ZigBee等,常见的广域网技术主要有工作于授权频段的2/3/4G、NB-IoT和非授权频段的LoRa、SigFox、等技术,不同的通信对应不同的通信模组。目前,在无线模组方面,国外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包括Telit、SierraWireless等。国内厂商也比较成熟,能够提供完整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华为、中兴通讯、环旭电子、移远通信、芯讯通、中移物联网公司等。

  (4)网络运营商:掌控物联网的通道;

  网络运营商是目前物联网产业链中最成熟的环节。物联网的网络是指各种通信网与互联网形成的融合网络,包括蜂窝网、局域自组网、专网等,因此涉及到通信设备、通信网络、SIM制造等。物联网很大程度上可以复用现有的电信运营商网络,如有线宽带网、2/3/4G移动网络等,是目前国内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因此这个环节将聚焦三大电信运营商和与之紧密相关的SIM卡制造商,如东信和平、恒宝股份、天喻信息等。

  (5)平台服务商:完善物联网的有效管理;

  物联网平台作为设备汇聚、应用服务、数据分析的重要环节,既要向下实现对终端的“管、控、营”,还要向上为应用开发、服务及系统集成提供PaaS服务。根据平台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设备管理平台、连接管理平台和应用开发平台3种类型。国外平台层厂商有Jasper、Wylessy等。国内的物联网平台企业主要存在三类厂商,一是三大电信运营商,其主要从搭建连接理平台方面入手;二是BAT、京东等互联网厂商,其利用各自的传统优势,主要搭建设备管理和应用开发平台;三是在各自细分领域的平台厂商,如宜通世纪、和而泰、上海庆科。

  (6)系统及软件开发商:打造物联网的动脉;

  物联网的系统及软件一般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可以让物联网设备有效运行。其中,操作系统(OS)是管理和控制物联网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其它应用软件都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正常运行。目前,发布物联网操作系统的主要是一些IT厂商,如谷歌、微软、苹果、华为、阿里等。应用软件开发主要集中在车联网、智能家居、终端安全等通用性较强的领域,如盛路通信、海尔、启明星辰等。

  (7)智能硬件厂商:提供物联网的终端承载;

  智能硬件是指集成了传感器件和通信功能,可接入物联网并实现特定功能或服务的设备。按照面向的购买客户来划分,可分为2B和2C类。2B类包括表计类,如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智能电表、工业监控检测仪表等,车载前装类,工业设备及公共服务监测设备等;2C类主要指消费电子,如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终端生产企业相对集中的2B类厂商有三川智慧、新天科技、汉威电子。

  (8)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提供商:物联网应用落地的实施者;

  系统集成是根据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或子系统的要求,把多种产品和技术验明并接入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的过程。目前主流的系统集成做法有设备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集成两大类。面对物联网的复杂应用环境和众多不同领域的设备,系统集成商可以帮助客户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統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问題,确保客户得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目前国内相关的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提供商包括华为、中兴、远望谷、汉威电子等。

4、总结

无论是备受关注的芯片之争,还是正式发放商用牌照的5G技术,都是物联网行业里的关键命题。此外,从各个环节的其他相关技术角度看,人工智能、 云计算、边缘计算等焦点技术也跟物联网联系紧密。从应用场景看,智慧交通、城市大脑、智慧医疗等也都与物联网话题息息相关。从“内在智能”到“外在使能”和通讯网络最终实现互联互通,都充满了技术突破和产业颠覆的可能。

资本和产业共同驱动着技术加速创新,物联网的话题下,充满着无限可能。巨头纷纷布局,创业公司摩拳擦掌,底层技术持续突破,应用生态慢慢浮出水面。如今,我们正处于物联网大爆发的零界点。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73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