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正文内容

lvs和nginx负载均衡区别(nginx lvs haproxy的区别)

2023-06-02 16:20:05教程1

lvs和nginx负载均衡区别

ELB是公有云上的负载均衡设备,底层通过lvs及nginx实现负载均衡,这些我们不关心,我们只要知道他们是负载均衡,为我们业务提供负载分担使用的就好。

SLB:非业界叫法,是我们消费者叫法,实质与ELB类似,不过有这一层SLB,我们业务SRE对业务的把控就更多了些, 对业务的监控数据就更详尽了些。

nginx lvs haproxy的区别

一、单DB架构

  单DB架构一般就是nginx直接upstream请求到后端Tomcat,扩容时基本是增加新的Tomcat实例,然后通过Nginx负载均衡upstream过去,此时数据库还不是瓶颈,但是当访问量达到一定级别后数据库的压力就上来了,单个数据库可能扛不住,可以通过分表分库或者读写分离加缓存来解决。

二、DB+Cache/数据库读写分离架构

   此时通过使用数据库读写分离或者Redis这种缓存来支撑更大的访问量,但是使用缓存会存在与数据库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或者Redis不能直接命中数据库导致数据库压力过大,可以考虑使用Redis的主从或者用一致性哈希算法做分片的Redis集群。使用缓存这种架构,要求应用对数据一致性的要求不是很高。

三、OpenResty+Local Redis+Mysql集群架构

    OpenResty首先通过Lua读取本机Redis缓存,如果命不中,则回源到后端Tomcat集群,后端Tomcat集群再读取Mysql数据库,Redis都是安装到和OpenResty同一台服务器上,OpenResty直接读取本机可以减少网络延时。Redis通过主从方式同步数据。

四、OpenResty+Redis集群+Mysql集群架构

   此时架构与之前架构不同的是,此时我们使用一致性哈希算法实现Redis集群,而不是读取本机Redis,保证其中一台不可用时,只有很少的数据会丢失,防止击穿到数据库。Redis集群分片可以使用Twemproxy如果Tomcat实例很多的话,就要考虑Redis和Mysql链接数问题,因为大部分Redis/Mysql客户端都是通过连接池实现,此时链接数会成为瓶颈,一般方法是通过中间件来减少链接数。

   此时的问题就是Twemproxy实例众多,应用维护、配置困难,需要在这之上做负债均衡,比如,通过LVS/HaProxy实现VIP(虚拟Ip),可以做到切换对应用透明,故障自动转移。还可以通过实现内网DNS来做其负载均衡。

lvs+nginx+keepalived

1、运维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有如下

系统安装、优化、配置:windows,linux,unix,aix

2、自动化开发:shell,python,lua,go

3、编写配置格式:xml,json,yaml

4、服务集群安装、优化、配置:lvs、nginx、apache、zookeeper、kafka、redis、mq、ha、haddoop、keepalived等。

5、运维:git、svn、jenkins、mvn、jira、saltstack、ansible等。

6、监控:zabbix、nagios、cacti、小米open-falcon等

7、安全:openvas、nessus、iptables等

8、虚拟化:kvm,vmware,docker,k8s等

lvs和nginx的优缺点

可以测试一下,haproxy和转发性能要比Nginx要好,但CPU占用要高于Nginx。 我测试过的数据,在相同的测试环境下(Hits per Second), lvs (DR)=

1.6 W , CPU = 25% Nginx = 2 W , CPU = 80% Haproxy =

2.3 W , CPU = 95%

lvs nginx keepalived

从实现方式上来说,高可用可以通过zookeeper、keepalived等实现。 负载均衡可以通过lvs nginx apache f5来实现。 从要解决的问题上来说,高可用为了解决单点故障而产生,负载均衡为了解决高并发而产生。

从关联关系上来说,为了系统架构的健壮性,系统一般会采用负载均衡加高可用的模式,不过两者之间不是相互依赖的,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7.实现高可用可以通过zookeeper、keepalived来实现

lvs+nginx集群部署详解

集群,负载均衡和分布式,虽然是不同的概念,但是彼此之间又有联系。

01. 集群

集群是指有多台服务器,它们做着相同的事情,提供相同的服务区,在调用方看来只有一个服务器对外提供服务,这些服务器组合起来就叫做集群。

我们以代码为例:

最早的时候,我们的业务都写在一个项目中,比如我们做一个网上商城的项目,客户注册、商品浏览及下单、支付、物流全部都在同一个项目中。

但是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多,一台服务器已经不能满足这么大访问量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这个项目部署在多台服务器上,这样就可以让跟多的用户访问我们的网站。

虽然这样看起来,我们网站的负载能力更强了,可以让更多的用户访问我们的网站,但是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网站(服务)的入口会有多个,你不可能要求用户能记住你所有服务器的 IP,也不可能申请多个域名挂在不同的服务器上,这时候就需要用到负载均衡了。

02. 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可以把用户的请求分发到后端的服务器上,就像这样:

这样就变成了统一的入口,然后再做二次分发,将流量按照一定的规则发送到后端的每台服务器上,这个过程就是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有硬件的实现方式,比如 F5,这是一台硬件设备,也有软件的实现方式,比如 Nginx、LVS 等等;

负载均衡策略也有很多,比如轮询法、随机法、随机轮询法、源地址哈希法、最小连接数法、最快响应速度法等等;

另外,在微服务架构中,还有一个概念是“客户端负载均衡”,也就是客户端保存着每台服务器的地址,由客户端自己决定去访问哪台服务器。客户端的负载均衡,通常是要和服务注册发现配合使用的。

03. 分布式

如果所有的代码都写在同一个代码包中,随着需求的增多、业务越来越复杂,这个代码包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难维护;以前三五个开发人员就能维护一个项目,现在是三五百个开发人员一起合作开发;功能模块都在一起,一个功能要升级,整个项目就要跟着一起升级;当我们要做另外一个项目的时候,有一些功能就要重复开发...由于以上种种问题,需要我们将项目进行服务化,分布式部署。

集群是多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干相同的事情,那么分布式就是多台机器,每台服务器做不同的事情,它们彼此配合完成工作。

当然不是说使用了分布式之后,就不需要负载均衡了,通常两者是配合使用的。

我将持续分享Java开发、架构设计、程序员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见解,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

负载均衡 lvs nginx

早期的互联网应用,由于用户流量比较小,业务逻辑也比较简单,往往一个单服务器就能满足负载需求。随着现在互联网的流量越来越大,稍微好一点的系统,访问量就非常大了,并且系统功能也越来越复杂,那么单台服务器就算将性能优化得再好,也不能支撑这么大用户量的访问压力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多台机器,设计高性能的集群来应对。负载均衡方案的三种实现策略:

 

  一、多台服务器是如何去均衡流量、如何组成高性能的集群的呢?

  负载均衡(Load Balancer)是指把用户访问的流量,通过「负载均衡器」,根据某种转发的策略,均匀的分发到后端多台服务器上,后端的服务器可以独立的响应和处理请求,从而实现分散负载的效果。负载均衡技术提高了系统的服务能力,增强了应用的可用性。

  二、负载均衡方案有几种?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负载均衡技术方案主要有三种:

  1、基于DNS负载均衡

  2、基于硬件负载均衡

  3、基于软件负载均衡

  三种方案各有优劣,DNS负载均衡可以实现在地域上的流量均衡,硬件负载均衡主要用于大型服务器集群中的负载需求,而软件负载均衡大多是基于机器层面的流量均衡。在实际场景中,这三种是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下面来详细讲讲:

  三、基于DNS负载均衡

  1、基于DNS来做负载均衡其实是一种最简单的实现方案,通过在DNS服务器上做一个简单配置即可

  其原理就是当用户访问域名的时候,会先向DNS服务器去解析域名对应的IP地址,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让DNS服务器根据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返回不同的IP。比如南方的用户就返回我们在广州业务服务器的IP,北方的用户来访问的话,我就返回北京业务服务器所在的IP。

  在这个模式下,用户就相当于实现了按照「就近原则」将请求分流了,既减轻了单个集群的负载压力,也提升了用户的访问速度。

  使用DNS做负载均衡的方案,天然的优势就是配置简单,实现成本非常低,无需额外的开发和维护工作。

  但是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是:当配置修改后,生效不及时。这个是由于DNS的特性导致的,DNS一般会有多级缓存,所以当我们修改了DNS配置之后,由于缓存的原因,会导致IP变更不及时,从而影响负载均衡的效果。

  另外,使用DNS做负载均衡的话,大多是基于地域或者干脆直接做IP轮询,没有更高级的路由策略,所以这也是DNS方案的局限所在。

  2、基于硬件负载均衡

  硬件的负载均衡那就比较牛逼了,比如大名鼎鼎的F5 Network Big-IP,也就是我们常说的F5,它是一个网络设备,你可以简单的理解成类似于网络交换机的东西,完全通过硬件来抗压力,性能是非常的好,每秒能处理的请求数达到百万级,即 几百万/秒 的负载,当然价格也就非常非常贵了,十几万到上百万人民币都有。

  因为这类设备一般用在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流量入口最前端,以及政府、国企等不缺钱企业会去使用。一般的中小公司是不舍得用的。

  采用F5这类硬件做负载均衡的话,主要就是省心省事,买一台就搞定,性能强大,一般的业务不在话下。而且在负载均衡的算法方面还支持很多灵活的策略,同时还具有一些防火墙等安全功能。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一个字:贵。

  3.基于软件负载均衡

  软件负载均衡是指使用软件的方式来分发和均衡流量。软件负载均衡,分为7层协议 和 4层协议。

  网络协议有七层,基于第四层传输层来做流量分发的方案称为4层负载均衡,例如LVS,而基于第七层应用层来做流量分发的称为7层负载均衡,例如Nginx。这两种在性能和灵活性上是有些区别的。

  基于4层的负载均衡性能要高一些,一般能达到 几十万/秒 的处理量,而基于7层的负载均衡处理量一般只在 几万/秒 。

  基于软件的负载均衡的特点也很明显,便宜。在正常的服务器上部署即可,无需额外采购,就是投入一点技术去优化优化即可,因此这种方式是互联网公司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

lvs+nginx

Linux Virtual Server(LVS)是一个开源的高可用性的负载均衡器,可以将多个服务器组合成一个虚拟服务器群,从而实现负载均衡和故障切换。Nginx是一个性能优异的Web服务器和反向代理服务器,可以用于提供HTTP、HTTPS和SMTP等服务。

要通过LVS来扩展多个Nginx,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配置:

在LVS服务器上安装和配置LVS软件。LVS有多种工作模式,例如NAT、DR和TUN等,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式。在配置LVS时,需要指定转发规则和实际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

将多个Nginx服务器添加到实际服务器池中。在LVS服务器上,您需要指定每个实际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并通过LVS软件将请求转发到这些服务器。

在每个Nginx服务器上,配置反向代理服务。在Nginx配置文件中,您需要指定被代理的应用程序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并配置反向代理规则。

确保所有Nginx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具有相同的配置。为了使所有Nginx服务器提供相同的服务,您需要确保它们上面的应用程序具有相同的配置和数据。这通常可以通过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或基于Git的配置管理工具来实现。

通过上述步骤,您可以使用LVS和Nginx来扩展多个Web服务器,并提供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的服务。同时,您还需要确保每个Nginx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具有相同的配置,并保持同步更新,以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75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