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和链球菌区别(副猪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怎么治)
副猪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怎么治
对健康的小猪是可以打疫苗的,对已经发病的猪不能打疫苗,注重治疗,一般选择青霉素连用一周。同时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继发感染。
猪副猪和链球菌的区别
地方流行性,各种猪均易感。症状为高热稽留,废食、跛行、呼吸困难。皮肤有瘀斑,神经症状明显,病程短,死亡快。防治药物:抗菌消炎类药物。
副猪链球菌区别
治疗原则,首先选择对猪链球菌敏感的抗菌药物。
可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抗菌药。
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对猪链球菌敏感。
同时,可按不同病型进行对症治疗。
淋巴结脓肿型,待脓肿成熟后,及时切开,排除脓汁,用3%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液冲洗后,涂以碘酊。
对败血症型及脑膜脑炎型,应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青霉素和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和青霉素等联合应用都有良好效果。
副猪链球菌啥症状
猪的链球菌用什么药?
猪链球菌在近几年来发病呈现上升的趋势,不论是规模化猪场还农村散养户都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猪朋友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对于猪链球菌防控,不仅仅需要使用敏感药物,更要结合饲养管理和病毒性原发病进行综合防控。
那么,猪链球菌病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疾病?猪的链球菌该怎样哪些药物治疗?
猪链球菌病的病原是链球菌,该病是不仅会感染猪,还会感染多种动物,也会引起人出现脑膜炎,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猪链球菌的急性病例多为败血症和脑膜炎, 而慢性病例则为关节炎、化脓性淋巴结炎等。
为什么猪链球菌发病率高、难以控制?
第一、多混合感染,很少单一感染。
猪链球菌病常与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瘟等疾病发生混合感染。尤其是其中的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
这使得链球菌病十分复杂,无形中加大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难度。
第二、猪蓝耳病与链球菌有着密切关系。
猪蓝耳病特别容易继发感染猪链球菌病。
链球菌在蓝耳病感染的情况下,会引起链球菌激活,甚至导致发病。
如果猪场蓝耳病比较活跃,链球菌的发病率将明显上升。
第三、链球菌长期、顽固的在猪场存在。
猪链球菌一旦进入猪场就很难除掉,而且慢性链球菌病很难完全治愈。
链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严重,尤其是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的耐药性是比较严重的。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筛选出敏感药物。
而且正常剂量的常规抗生素难以将链球菌完全治愈。
第四、猪的各年龄段、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各个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尤其是在3~12周龄仔猪。
尤其在断奶、混群时特别容易出现链球菌病。
该病多发于高温潮湿的季节。
第五、应激因素会诱使发病。
圈舍卫生差,温度低,湿度大,通风不畅,饲养密度大等因素会诱使链球菌发病。
链球菌是可以通过口、鼻、皮肤伤口而传染的。
尤其是仔猪因剪牙、阉割、断脐、注射引起伤口感染和消毒不严格的情况下。
猪链球菌该怎样治疗?
加强观察健康情况:对于发病猪要及时发现,并且要隔离治疗,以防病情恶化和传染其他猪只。
脓肿性链球菌:先用鱼石脂软膏涂抹脓包,待脓肿成熟变软后,用手术刀切开,排除脓汁,然后彻底冲洗消毒。
败血症型、关节炎型:大剂量使用头孢噻呋、磺胺间甲氧嘧啶、沙拉沙星等敏感抗生素肌肉注射治疗,配合地塞米松。一天要治疗2次,连续用药3天。
脑炎性:采用凉水浇头部或耳尖放血的方式,减低颅内压。使用磺胺嘧啶、头孢噻呋钠、呋塞米、甘露醇治疗脑炎。
猪链球菌病该如何预防?
第一、饲养管理
保持圈舍适宜温度湿度,适度通风,定期彻底消毒,降低饲养密度,减少断奶、转群等应激。
清除产床、水嘴、料槽上各种尖锐类物品,以免划伤猪只,而感染链球菌。
一旦出现因猪群打架、咬耳等一些外伤,立即可以用碘酊消毒。
新生仔猪在剪牙、断尾、断脐、阉割时一定要对创口进行严格用碘酊消毒。
第二、疫苗免疫
母猪、仔猪要科学免疫猪瘟疫苗、伪狂犬疫苗等基础性疫苗。
同时也要做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等防控。
也可以在仔猪断奶前免疫链球菌疫苗,但由于链球菌血清型众多,而且各个血清学之间交叉保护比较差。因此,链球菌疫苗的实际防控效果一般。
第三、药物保健
仔猪可以在剪牙、断尾、断脐、阉割时做头孢喹肟三针保健,大大减少链球菌的发病率。
同时在断奶、混群时,在饲料中磺胺间甲氧嘧啶、复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敏感抗生素。
母猪围产期也要做抗生素保健,以预防母猪将链球菌传播给仔猪。
《猪易知》将为养猪朋友分布养猪消息、非瘟进展、市场行情、猪病分析,欢迎养猪朋友关注,谢谢!!!
副猪和链球菌怎么治疗
1.对发病的仔猪要早发现、早治疗。抗菌消炎可用青霉素160万单位,链霉素 500毫克混合肌肉注射,2次/天,连用5天。注意不应间断,防止病情的复发。
2.隔离发病猪,严重者淘汰,病死猪应深埋;急宰猪或宰后发现可疑病变猪,应做高温无害化处理;对发病较轻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筛选药物。试验研究表明,采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配合磺胺增效剂效果更好。但是,首次剂量要加倍,保持2~3天,注意防止间断后复发。对皮肤有脓者可采用外科手术切开,排脓,用高锰酸钾水清创、消毒。
副猪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怎么治疗好
应立即采取封锁、隔离等措施,然后对病猪或可疑者采用药物防治,全场用10%生石灰乳或2%烧碱进行大消毒。 一,链球菌感染隔离预防; 1,隔离病猪,清除传染源屠宰后发现可疑病猪的猪胴体,经高温处理后方可食用。除去猪舍内的尖锐物体。2,免疫预防:疫区(场)在60日龄首次免疫接种猪链球菌病氢氧化铝胶苗,以后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不论大小猪一律肌肉或皮下注射5毫升,浓缩菌苗注射3毫升,注射后21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约6个月。猪链球菌弱毒菌苗,每头猪肌肉或皮下注射1毫升,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六个月。3,药物预防:猪场发生本病后,如果暂时买不到菌苗,可用药物预防以防治本病的发生。每吨饲料中加入四环素125克,连喂4—6周。 二,链球菌感染治疗; 将病猪隔离,按不同病型进行相应治疗。 1,对淋巴结脓肿,待脓肿成熟(变软后)及时切开,排除脓汁,用30%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冲洗后,涂以碘酊。 2,对败血症型或脑膜炎型,应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青霉素每头每次40—100万单位,每天肌注2—4次,庆大霉素1—2毫克/每公斤体重,每日肌注2次。也可用乙酰环丙沙星治疗,2.5—10毫克/每公斤体重,每隔12小时注射一次,连用3天,能迅速改善症状,疗效明显优于青霉素。
副猪链球菌传染吗
猪链球菌自然感染部位是猪的上呼吸道(特别是扁桃体和鼻腔)、消化道和生殖道。
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均有病原菌。病猪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死猪、内脏及废弃物,以及污染的饲料、饮水和运输工具等器物是本病传播的重要原因。该病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以及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病猪或带菌猪与健康猪接触,病死猪处置不当,或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和运输工具等均可引起猪只大批发病而造成流行。副猪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怎么治疗最好
猪链球菌有强传染性,不但会传染给小猪,还有可能传染给人的。
猪链球菌是具有荚膜的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可根据其细胞壁抗原成分将其大致归类为兰氏分群(Lancefieldgroup D)D群链球菌。根据其荚膜抗原(CPS)的不同,猪链球菌被分为35(1~34型,1/2型)种血清型,其中1,2,7,9型是猪的致病菌。猪链球菌的定植部位为猪的上呼吸道,尤其是扁桃体和鼻腔。部分血清型的猪链球菌具有致病性,主要通过伤口感染。
猪链球菌的自然感染部位是猪的上呼吸道(特别是扁桃体和鼻腔)、生殖道和消化道。猪在各种动物中易感性较高。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但败血症型和脑膜脑炎型多见于仔猪,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多见于中猪。病猪、I临床康复猪和健康猪均可带菌,当健康猪群引入带菌猪后,由于互相接触,病菌可通过口、鼻、皮肤伤口而传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5~11月发病较多,多发于养猪密集地区,呈地方性流行。有皮肤损伤、蹄底磨损、去势、脐带感染等外伤病史的猪易发生该病,潜伏期1~3天或稍长,哺乳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中猪次之,大猪较少。在人的感染中,猪链球菌常导致化脓性脑炎,除此之外,心内膜炎、蜂窝组织炎、腹膜炎、横纹肌溶解、关节炎、肺炎、葡萄膜炎和眼内炎等病例也见报道。
预防措施
做好消毒、清除传染源病猪隔离治疗,带菌母猪尽可能淘汰。污染的用具和环境用3%来苏儿液等消毒液彻底消毒。急宰猪或宰后发现可疑病变的猪胴体,经高温处理后方可食用。
保持环境卫生、消除感染因素经常打扫猪圈内外卫生,防止猪圈和饲槽上有尖锐物体刺伤猪体。新生的仔猪,应立即无菌结扎脐带,并用碘酊消毒。
做好菌苗预防接种 由于猪链球菌血清型较多,不同菌苗对不同血清型猪链球菌感染无交叉保护力或交叉保护力较小。预防用疫苗最好选择相同血清型菌苗。菌苗最好用弱毒活菌苗,因为细胞免疫在抵抗猪链球菌感染中发挥着很大作用。
药物预防猪场或周围发生本病后,如果暂时买不到菌苗,可用药物添加于饲料中用于预防,以控制本病的发生。
人员防护猪链球菌病感染人主要通过接触病死猪。生猪饲养人员和屠宰加工人员是本病易感人群。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饲养人员要多注意个人防护,有外伤时应尽量避免接触病猪,发现病猪要及时通知兽医诊疗。屠宰加工人员在屠宰生猪时,应防止个人受伤。一旦受伤应立即处理伤口,经清洗消毒后,使用抗菌素预防治疗。注意不食用病死猪,购买的猪肉在分割时,应使用生熟分开案板,并充分煮熟后食用。
副猪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怎么治疗
最好不要,应为疫苗之间会相互干扰,降低相互之间的免疫效果,其实在时间完全够用,每种疫苗至少间隔5天,如果时间确实比较紧的话,也可以在两边分开注射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