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百科 > 正文内容

炼丹术与炼金术区别(炼丹术和炼金术对当今生活影响)

2023-06-03 03:24:05西部百科1

炼丹术和炼金术对当今生活影响

西方人崇尚炼金术,东方人崇尚炼丹术的原因

1,西方人的炼金术不完全是字面的意思,他们是炼制金属的灵性,不完全是把其他金属炼成金子。炼金术包含灵能,化学,财富等等追求。

2,东方人崇尚炼丹的原因是想成就大道,化羽成仙,追求的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长生不老位列仙班。

3,因为传统文明的区别所以东西方人分别崇尚炼丹术和炼金术。

炼丹和炼金术的区别

1.    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这时人类的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2.    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们,在皇宫、在教堂、在自己的家里、在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中,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贵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籍,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都有不少。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化学史上令我们惊叹的雄浑的一幕。后来,炼丹术、炼金术几经盛衰,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当发挥。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籍,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chemist至今还保留着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这些可以说是化学脱胎于炼金术和制药业的文化遗迹了。 3.    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 4.    定量化学时期,既近代化学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所有这一切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科学相互渗透时期,既现代化学时期。二十世纪初,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蛋白质、酶的结构问题得到逐步的解决。

炼丹术和炼金术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脱离实际的吗

中外各国在大约公元前3世纪—16世纪之间都先后兴起过炼丹术,它是近代化学的前身,也是化学的原始形式。炼金术士们想用廉价的金属为原料,经过化学处理,得到贵重的金属金和银,另外他们也想生产一种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丹。

炼丹术在我国最早可追溯到秦朝,秦始皇嬴政先后派人去海上寻仙人求不死之药,企图长生不老,到了汉帝时,宫廷中就召集了许多炼丹术士从事炼丹,那时的炼丹术士们认为水银和硫磺是极不平凡的,是具有灵气的物质。水银是一种金属,但却是液体状态,而且能溶解各种金属,另外,水银从容器中溅出,总是呈球状,水银容易挥发,见火飞去,跑得无影无踪,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性。

但炼丹术士们发现用硫磺能制服水银,因为水银与硫磺作用生成一种硫化汞,它稳定而不易挥发。这样一来,炼丹术士们又编造出所谓水银为雌性,硫磺为雄性,宣称雌雄交配可得灵丹妙药。因此硫化汞也就成了炼丹术中一种不可少的药剂,硫化汞在那时就称为丹砂,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今天。

炼丹术与炼金术的区别

是英国。

化学工业是人类改造世界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人类便开始使用化学方法来进行制陶、酿造、染色、冶炼、制漆等生产活动,通过这些行为,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伟大征程逐渐开启。而到公元前后,东西方分别开始了炼丹术与炼金术,得益于众多有钱没地方花的贵族投资,以及害怕活的时间长的诸位皇帝以身试毒,人类逐渐掌握了一些最为基本的化学知识。

炼丹术和炼金术对当今生活影响大吗

化学史是一个专业概念,指的是化学的发展进程,最早是在埃及第四世纪的记载里出现的。

1. 化学的萌芽时期

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2. 炼丹和医药化学时期

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制。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而后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籍也相继出现。虽然炼丹家、炼金术士们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们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

3. 燃素化学时期

这个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进行化学变化的理论研究,使化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

4. 定量化学时期

这个时期从1775年到1900年,是近代化学发展的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

炼丹术和炼金术对现代化学的联系

1.    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这时人类的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2.    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们,在皇宫、在教堂、在自己的家里、在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中,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贵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籍,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都有不少.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化学史上令我们惊叹的雄浑的一幕.后来,炼丹术、炼金术几经盛衰,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当发挥.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籍,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chemist至今还保留着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这些可以说是化学脱胎于炼金术和制药业的文化遗迹了.

3.    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

4.    定量化学时期,既近代化学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所有这一切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科学相互渗透时期,既现代化学时期.二十世纪初,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蛋白质、酶的结构问题得到逐步的解决

炼丹术和炼金术对当今生活影响有哪些

几百万年以前,人类过着极其原始和简单的生活,他们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吃的是生肉和野果,住的是洞穴或地窝子,那时的人类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界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

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至少在距今50万年以前,可以找到人类持续用火的证据,在北京猿人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经火烧过的动物骨骼化石。有了火,原始人从此就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吃烤熟的食物有利于增进人类的健康和智力,火的使用本身就是人类生存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北京周口店也因此闻名全世界。后来,人们又学会了摩擦生火和钻木取火,这样的技术使火成为可以随身携带的东西。人类学会了驾驭火,意味着化学的序幕正在拉开。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便通过使用火、制造陶器、冶炼金属和提取染料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远离了原始单调的生活方式,逐步进入到了文明社会。在这个进程中,化学活动始终伴随着人类前进的步伐。

可以说,自始至终,化学都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密切相关。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都是化学技术的应用。正是这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人类文明的历程中,化学的起源和发展来源于人类生活和生存的需要。在从最初的制陶、金属冶炼、本草药物、金丹术,到纸的发明、火药的应用及几乎一切手工业作坊的建立中,都可以体会到化学的起源和发展与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

大约5000-10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已会制作陶器,3000多年前的商朝已有了高度精美的青铜器,造纸和火药同样是化学史上的伟大发明。在中国,纸发明以前,人们常用竹木筒或帛做书写材料,书写的不便可想而知。据说汉武帝时期,东方朔的一个奏本就用了3000片竹筒,派了两个人才抬到宫里,而丝帛的价格又太昂贵,非一般人所能用得起。从中可见纸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了。

2

当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的时候,统治阶级对物质享受的要求随之提高,在那个时代,皇帝和贵族是追逐时尚和奢侈的主体。他们的欲望不外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希望拥有更多的财富,那是他们享乐的物质基础;其次,当他们拥有了巨大的财富以后,就希望永远地享用下去。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似乎也是个自然而然的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六国,这意味着他从此拥有了天下,财富对他来说不再是个问题。唯一困扰他老人家的就是如何能够长生不老。因此,寻求长生不老药就成为当时社会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其实是统治者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这样的大事毫无疑问要列入皇帝的议事日程中。这才有了徐福的故事和对神仙幻境的向往。那时候的秦朝皇宫里就有一大帮方士(炼丹家)日日夜夜为统治者炼制丹砂,即所谓的长生不老药。

欧洲大陆和阿拉伯世界的炼金术士也在丹炉旁孜孜不倦地工作着,他们的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点石成金,即用人工方法制造黄金。他们认为,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把铜、铅、锡、铁等贱金属转变为金、银等贵金属。希腊的炼金术士就把铜、铅、锡、铁熔化成一种合金,然后把它放入多硫化钙溶液中浸泡。于是,在合金表面便形成了一层硫化锡,它的颜色酷似黄金。今天,我们也把金黄色的硫化锡叫做金粉,它可用作古建筑的金色涂料。而当时的炼金术士误以为“黄金”已经炼成了。

实际上,颜色的变化仅仅是一种表象,并不意味着黄金真的就可以这样炼成。“点石成金”从来都是一个古老而充满魅力的神话。虽然如此,他们长年辛勤的劳作并非都付诸东流。那些不畏艰辛、长年累月置身在被毒气和烟尘笼罩的简陋的丹炉旁工作的人就是早期的化学家,他们成天专心致志地探索着的,其实是化学科学的奥秘,那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工作场所就是最早的化学实验室了。

他们为化学学科的创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也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总结出了一些化学反应的规律。在那个过程中,他们发明了蒸馏器、熔化炉、加热锅、烧杯及过滤装置等。他们还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制造出很多治病的药、有用的合金或别的东西。他们把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整理成文,就成为后来的著作。那时候,他们创造了许多技术名词。正是这些理论、实验方法、仪器以及著作,奠定了化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基础。按今天的标准看,他们的行为是有些荒谬,但在历史的层面上,他们是早期开拓化学科学的先驱。

3

在序言中,简要回顾一下历史是有必要的。在对化学历程的追溯中,我们发现,从古至今,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化学也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萌芽时期。远古时代,人类社会有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这些工艺主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漫长时间摸索出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但化学从那时就开始萌芽了,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2)金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们,在皇宫、在教堂、在自己的家里、在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中,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贵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记载、总结炼丹术和炼金术的书籍,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以及后来的欧洲大陆都有很多。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化学知识,人们也知道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在化学发展史上,这是非常重要的时期。

历史上,炼丹术和炼金术几经盛衰,也越来越多地暴露了它荒诞的一面。因此,到了后期,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当发挥。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籍,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单词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后者意为炼金术,可见化学与炼金术之间的渊源有多么深了。chemist至今还保留着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语言文字上的这种衍生关系可说是化学脱胎于炼金术和制药业的文化遗迹了。

3)从1650年到1775年的100多年间,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了大量的感性知识,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这种观点能解释当时的很多事实,在当时的化学界,“燃素说”盛行一时,这是这一时期化学的特点。

4)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推翻了“燃素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所有这一切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近代化学时期。

5)20世纪初,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之间找到了更多的共同语言,这一理论解决了许多悬而未决的化学结构问题。另一方面,化学又向生命科学渗透,解决了蛋白质、酶等生命物质的结构。此时,化学和其他科学的相互渗透和交叉更加突出,这一切工作开创了现代化学时期。

4

在16、17世纪,中国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1856年,英国传教士韦廉臣在《格物探原》一书中提到了化学,这是“化学”首次在中国出现并开始使用。该书以清晰明快的笔调,概括地介绍了近代化学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对化学发展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化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人类的思维方式,还涉及到了化学家的治学态度、思维艺术和研究方法,是一本很有价值和启蒙意义的著作。

在近代化学发展史上,以波义耳为代表的一些化学家提出了元素概念,波义耳的元素概念虽然与今天的元素概念还有差距,但在当时却是最先进的。他认为,不应该单纯把化学看作是一种制造金属、药物等物质的经验性技艺,而应把它看成是一门科学。因此,以波义耳为代表的那些人就是最先把化学确立为科学的人。我们在追溯化学发展史的时候,不应该忘记了他们。这样的人还有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和分子学说的创立者阿佛加德罗。从那以后,化学就由宏观领域进入到了微观领域,对化学的研究也就进入到了原子和分子的层次上。

19世纪末,物理学上出现的三大发现(即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打开了原子和原子核内部结构的大门,揭露了微观世界更深层次的奥秘。等到热力学理论引入化学以后,利用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概念,就可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并将平衡态和非平衡态进行关联,物理化学的创立把理论化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基于量子力学建立的化学键理论着重于分子中原子间结合方式的研究,这一理论使人类进一步了解了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能的关系,极大地促进了化学与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

5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化学领域的每项成就,都是那一群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他们执著奉献的结果。几千年来,他们或许会淡出我们的视野,但他们所创造的业绩却没有被湮没。他们是创造历史的真正的无名英雄。我在书中提到的只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更多的英雄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甚至还在我们的想象之外。因此,让我在这里以崇敬的心情向他们无私的奉献和默默的创造表示心中最真诚的敬意。

因为他们在创造之路上勤奋好学、不畏艰险,因为他们百折不回、勇于实践,还因为他们在不断的否定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创新的精神。这正应了哲学家马克思的那句话:“只有那些在崎岖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科学的顶峰。”他们的事迹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知识的进化和思维的启发,还有一种力量的支撑、精神的鞭策和创造的信念。

今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和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提高,随着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明确,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多年来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实践证明,要使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最主要的是必须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融会在教学的各环节。

《化学与人类文明》以人类进化的宏大空间为背景,以化学发展的典型事件为主线,展现了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近代文明社会化学的发展历程。书中主要论述了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及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涉及到化学科学近期的部分成果,旨在强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

炼丹术和炼金术对当今生活影响的区别

炼丹术又称炼金术。中国炼丹术的发明源于古代神话传说中长生不老的观念,如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便飞奔到月宫,成为月中仙子。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古人究竟吃什么仙丹以求长生,但根据史书的记载和现代高科技的分析。这些药物应该是未经制炼的矿物和植物。

我国的炼丹活动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到了东汉。随着道教的兴起,炼丹的风气日益深入民间。著名炼丹家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中积累了大量的炼丹经验,被后世认为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涉及炼丹术的著作。而我国炼丹术的鼎盛时期是晋唐时期,其中著名的医家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人都生活在这个时代。

在唐代,炼丹术在晋唐的基础上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挥”,几乎历代皇帝都热衷于炼丹,而这些皇帝们则非中毒即死于“长生不老丹”。据记载,仅在唐代,服丹身亡的皇帝就有唐太宗、宪宗、穆宗、敬宗和晚唐的武宗、宣宗等六位,而中毒的皇帝还不算。

炼丹炉上有所好,下有甚焉。皇帝们几乎个个都崇信炼丹术,王公贵族都效仿去炼丹服药,许多名士文人也都尝试着炼丹。李白、自居易等也不例外。炼丹服药成了唐代上层社会的时髦风尚。白居易在晚年曾著诗:

退之(韩愈)服硫黄,一病讫不痊;

微之(元稹)炼秋石,未栏身溘然;

杜子(杜牧)得丹诀,终日断腥膻;

崔君(崔元亮)夸药力,经冬不衣棉;

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

这首诗向我们说明了唐代大名士们炼丹服药的后果,而热衷于炼丹的白居易晚年也因此而感到茫然若失。

而另一方面,炼丹家们在炼丹中也创造出了伟大的发明,其中尤以火药最为瞩目,火药的发明是在意外的失败事故中取得的。由于许多化学物质在一起煅烧经常会引起丹房失火,这样的意外事故却使唐代的炼丹家们注意到:硫、硝、炭三种物质可以构成“火药”。而后在大约晚唐时期,这一“配方”由炼丹家转入军事家手中,从而就发明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色火药,这对我国军事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古代炼丹的方法有两种,即火法和水法。所谓火法,主要是带有冶金性质的无水加热法。所谓水法,主要是把金石药溶解成为液体。

根据晋代炼丹家葛洪的《抱朴子》和比较晚的炼丹著作记载,火法炼丹主要包括煅(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干燥物质的加热)、炙(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馏)、飞(又叫升,就是升华)、伏(加热使药物变性)等方法。炼丹术最早的研究材料是丹砂,就是红色硫化汞,这种炼丹术用的就是火法。红色硫化汞一经加热就会分解出水银(汞),水银和硫黄化合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加热使之升华,就又恢复成红色硫化汞的原状。红色硫化汞有天然和人造的两种,天然产的就是丹砂(湖南辰州产的叫辰砂),人造的称之为银朱或灵砂。可以说人造红色硫化汞是人类最早用化学合成法制成的产品之一,这是炼丹术在化学上的一大成就。

火法炼丹的另一重大成就,是制备单质砷。我国是世界最早制备单质砷的国家,比公元13世纪日耳曼的炼金家制取砷早900年。

水法炼丹处理药物的方法主要包括化(溶解,有时也指熔化)、淋(用水溶解出固体物的一部分)、封(封闭反应物质,长期静置或埋于地下)、煮(在大量水中加热)、熬(有水的长时间高温加热)、养(长时间低温加热)、酿(长时间静置在潮湿或含有碳酸气的空气中)、点(用少量药剂使大量物质发生变化)、浇(倾出溶液,让它冷却)、渍(用冷水从容器外部降温)以及过滤、再结晶等方法。

用水法制备药物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醋和硝石。按照近代化学的观点来看,炼丹家们把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统一起来运用到了炼丹过程中,可以说这在化学史上是一种创造,就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也不失为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水法炼丹的另一发现,是水溶液中的金属置换作用,但是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对于这种现象炼丹家们还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这一发现后来在冶金方面得到了发展。成为湿法冶金的起源。从现代科学认识水平上来看。古代炼丹家们的做法有些“愚蠢”,但从历史的观点来看他们,我们应该肯定他们所做出的功绩,因为在这些“蠢事”的后面。他们推动了我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如:在唐代制作的用以补蛀牙的“银膏”,一直延用至今。

炼丹家们的指导思想是唯心的。他们无法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但是炼丹的实践却使炼丹家们接触到了更多的自然现象。从而提高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认识。可以说炼丹术也是一种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提高和改进了古代的化学实验技术,而且在化学理论方面也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为了帝王的个人私欲而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工作,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也提出了一种可贵的思维方式:“物质之间可以用人工的方法互相转变”,这也使得在中国起源的炼丹术成为欧洲近代化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炼丹术与什么关系密切

1、造纸术:

到了西汉时期,一个叫蔡伦的宦官,不断的实验,改进了造纸的技术,使纸的成本大大降低,这就使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方便了,促进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

造纸术的发明为当时欧洲蓬勃发展的教育、政治、商业等方面的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指南针:

指南针在航海上应用,导致了以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这打大大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是我国先民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的,它的诞生直接促进了航海大发展。

3、火药:

火药到了南宋,能工巧匠们设计了突火枪,才真正意义上的把火药用到了军事上,其后很多年这种技术传到了欧洲,在欧洲才真正的进行了发展,设计制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最接近现代的枪。

火药的发明和使用,尤其是用在军事上,使冷兵器时代迅速的结束,真正的推进了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在欧洲城市市民反对封建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4、活字印刷:

印刷术能够大量的印刷相同内容的读物,这些装订起来,就形成了很多本,更加方便快捷的使东西方进行文化的交流,推动历史、文明的发展功不可没。

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改变了原来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接受较高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

扩展资料:

1、造纸术:

汉代蔡伦发明的,发明家蔡伦当过官吏,大约在公元105年他把纸的样品呈献给当时的 皇帝。有关蔡伦发明纸的记载出现在汉 朝正式的史书中。

2、印刷术:

宋代徽州人。在唐代发明 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宋仁宗庆历年间 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3、指南针:

是张衡所发明,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 家、文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利用 水力推动运转的大型天文仪器“水运浑象”和世界上第一台预测地震的仪 器“候风地动仪”。相传他还制造过 指南车、记里鼓车等,因其机械制造水 平很高,被尊称为“木圣”。

4、火药:

是杜诗东汉机械工程家。公元31 年发明水排,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 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

按时间顺序是指南针、造纸术、火 药、印刷术。

炼丹与炼金术

炼丹术约起于战国中期,秦汉以后开始盛行,两宋以后,道教提倡修炼内丹(即气功),“丹鼎派”风行一时而排斥外丹术;直到明末,外丹火炼法逐步衰落而让位给“本草学”。道家外丹黄白术在中国盛行了近两千年。我国著名的化学史专家袁翰青先生认为:炼丹术是近代化擎的先驱,它所用的实验器具和药物则成为化学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物质准备。虽然道家外丹黄白术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道家金丹家顽强不息的实践和探索活动,客观上却刺激、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纵观整个世界化学发展史,正如在西方,在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化学在炼金术的原始形式中出现了”一样,在东方,道家外丹黄白术则孕育了中国灿烂的古代化学,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就是最初在唐代道家金丹家“伏火”实验中孕育出来的,在北宋时期率先应用于战争之中。而道家外丹黄白术中的金丹思想在中国古代化学思想史上则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有关道家外丹黄白术对中国古代化学思想的贡献,可参阅今人盖建民著《道教科学思想发凡》等相关书籍。

  炼丹是古人为追求“长生”而炼制丹药的方术。丹即指丹砂或称硫化汞,是硫与汞(水银)的无机化合物,因呈红色,陶弘景故谓“丹砂即朱砂也。”丹砂与草木不同,不但烧而不烬,而且“烧之愈久,变化愈妙。”丹砂化汞所生成的水银属于金属物质,但却呈液体状态,具有金属的光泽而又不同于五金(金、银、铜、铁、锡)的“形质顽狠,至性沉滞。”。

  由于丹砂的药理效用及其理化性能,古代炼丹家将其作为炼丹的主要材料。其形体圆转流动,易于挥发,古人感到十分神奇,进而选择其他金石药物来和液体汞(水银),按照一定配方彼此混合烧炼,并反复进行还原和氧化反应的实验,以炼就“九转还丹”或称“九还金丹”。这是人类最早的化学反应产物。在古代,它被认为是具有神奇效用的长生不死之药。成书于秦汉之际最古本的“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将五金、三黄、乒石等40多味药物分别列为上、中、下三品,指出其分等级的标准是:“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天、神仙,……”其中丹砂被列为炼丹的上品第一,是古代炼丹术最早选择的重要药物材料。炼丹家将丹砂加热后分解出汞(水银),进而又发现汞(水银)与硫化合生成黑色硫化汞,再经加热使其升华,就又恢复到红色硫化汞的原状。丹砂炼汞和汞、硫化合而还丹砂,实际上是属于化学的还原和氧化反应。晋人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说:“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炼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草木亦远矣,故能令人长生。”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76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