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内容

对联和春联区别(对联和春联一样吗?)

2023-06-06 09:25:05生活资讯1

对联和春联一样吗?

楹联和对联的区别:

一、使用场所不同。

1、楹联用于殿堂。

2、对联使用范围广泛,场合没有限制。

二、内容不同。

1、楹联内容限于政论、处世、哲理、家训等。

2、对联除上述内容外,可涉及各个领域。

三、保存时间不同。

1、楹联为旧时贴在庙宇、寺院,殿堂的楹柱上的对联,一般为刻制,可长期存在。

2、对联根据不同气氛而做,如:婚联,寿联,新春联等等,多为纸质,不会保留很长时间。

四、格式要求不同。

1、楹联有概括,说明,颂功等作用,质量要求更高,且对扙必须工整。

2、对联格式相对宽松。

楹联和对联的联系:

对联是楹联的俗称,两者都是讲究对仗(不仅仅“对偶”)的语句;楹联一定是对联,而且现在已泛指对联;基于本义,对联不一定是楹联,因为楹联必须是挂出或贴出的(但现在两者已经通用);诗词中的对仗语句不能称为楹联,只能称为对联。

对联和春联一样吗怎么读

  (美妙)的春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一位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宾主之间联句对答。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地说:“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前几年我曾到北方去,带去一个上联,竟然没有人对得上来。”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你出了什么句子,竟让对方对不出来?”他的友人就顺口念出了上联: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是他们觉得不屑于回答,才表示不会对的!”这位友人不解地问:“那么,下联应该怎么对呢?”纪晓岚脱口而出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这位友人听了,不仅寻得了下联,还十分佩服纪晓岚的才智超群。这副“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的对联做到了平仄相调,达到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的艺术效果。

对联春联有什么区别

楹联和对联的区别:

一、使用场所不同。

1、楹联用于殿堂。

2、对联使用范围广泛,场合没有限制。

二、内容不同。

1、楹联内容限于政论、处世、哲理、家训等。

2、对联除上述内容外,可涉及各个领域。

三、保存时间不同。

1、楹联为旧时贴在庙宇、寺院,殿堂的楹柱上的对联,一般为刻制,可长期存在。

2、对联根据不同气氛而做,如:婚联,寿联,新春联等等,多为纸质,不会保留很长时间。

四、格式要求不同。

1、楹联有概括,说明,颂功等作用,质量要求更高,且对扙必须工整。

2、对联格式相对宽松。

楹联和对联的联系:

对联是楹联的俗称,两者都是讲究对仗(不仅仅“对偶”)的语句;楹联一定是对联,而且现在已泛指对联;基于本义,对联不一定是楹联,因为楹联必须是挂出或贴出的(但现在两者已经通用);诗词中的对仗语句不能称为楹联,只能称为对联。

春联和对联是一个东西吗

对联的分类、规范与创作方法对联的分类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

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

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

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发达,对联的科目将会更多,更为齐全和完善。对联的规范与创作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平仄亦要求严格,本书将根据对联的规范,讲述与解析创作方法,供学撰联者参考。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

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三、汉语四声与对联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

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

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

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

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

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

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

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一般说来,平声字音平和,有较长的尾音。仄声字尾音短促,或者无尾音。近代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首先肯定了释真空对于古汉语四声的分析是正确的。半农先生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补充,他说:“平声平去,曲折最少,习称为平衡调。上去两声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应为非平衡调。入声最短,称促调。”半农先生的论述,简单而明了。张世禄先生更为简要地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声是长音步所在,仄声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长与短的区别。笔者还认为,古汉语四声,除了有长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读音高低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以:“东董冻笃”为例,从平声起,音阶逐渐升高,至去声达到顶峰,亦即第三声读音最高。入声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简捷。简言之: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上列散论,只是一般方法,读者可在学习和实践中再行验证。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4.必须知道: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傍……略举数例如下:(1)“看”作平声:日用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4)“教”作仄声:粉笔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满园桃李生机鬯,化雨春风次第开。(5)“为”作平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6)“为”作仄声:本为汉王建大功,未将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绝终烹狗,悔不淮阴坐钓终。四、对联的词组结构对联除要求押韵和对仗外,词组和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如:摇红;涤翠。(单组,二字结构)谦受益;满招损。(单组,三字结构)知足常乐;能忍自安。(单组,四字结构)栀放同心结;莲开并蒂花。(单组,五字结构)丛桂一枝香满;昆山片玉连城。(复组,六字结构)春江桃叶莺啼湿;夜雨梅花蝶梦寒。(复组,七字结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复组,八字结构)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复组,九字结构)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复组,十字结构)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复组,十一字结构)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复组,十二字结构)对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与“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在谋篇布局对联词组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联的词组结构必须相同,这亦是对联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五、对联的起句规则对联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两种规则,与律诗相同,对联的第二个字为“仄”声的称为仄起,第二字为“平”声即为平起。如:五言联仄起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对联和春联一样吗为什么

区分在于指向不同,意思不同等,对联是指流传千年的文字对仗的字联,比如说门厅两侧,亭台楼阁上的对联,而春联是指春节书写的纸质对联

对联和春联是一样的吗

“一副对联”正确;“一幅对联”是错误的说法。

“一副对联”,”副”代表两个,和“双”近义。对联分上联和下联,所以叫“一副对联”。一般来说,一副是常常含有左右关系的两个,比如说:一副耳环,一副手镯等。

“幅”和“副”都是形声字,声旁相同,读音接近;但它们的形旁不同,意义也不一样。

一、“副”字的本义。在《说文解字》中,“副”最初是动词,本义是用刀剖开。古人把借据或契约写在竹片上,用刀从当中剖开一分为二,租借双方各持一半,还债时双方合成以后数字确凿,方可两清。

所以,“副”字做量词时,必须具备成双成套的特性。比如对联因为有上联和下联,是成双的,所以要用“副”;又如手套,因为有左手和右手,也是成双的,要用“副”;还有象棋、扑克等,因为是成组的,也要用“副”。

二、“幅”,“幅”本来的意思是指纺织品的宽度,就是门幅,所以它有单张的、平面的特点。“幅”字做量词时,主要用于布帛、呢绒、字画等,比如一幅书法、两幅国画。

扩展资料:

一、与:副“连用的词语:

1)一副草药

2)一副扑克牌

3)一副拐杖

4)一副麻将

5)一副三角板

6)一副眼镜

7)一副象棋

8)一副嘴脸

9)一副铠甲

10)一副不锈钢拉手

二、与“幅”连用的词语:

1)一幅油画

2)一幅水彩画

3)一幅名作

4)一幅画

5)一幅画面

6)一幅对联

7)一幅书画

8)一幅字画

9)一幅图画

10)一幅水墨画

11)一幅乡村画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82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