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丹书铁券(丹书铁券真的能免死吗)
什么是丹书铁券
不是,柴进的丹书铁券是由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给他祖上颁发的
丹书铁券真的能免死吗
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其中的“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契”,即皇帝与功臣、重臣之间信守的凭证。“丹书、铁契、金匮、石室”,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将皇帝与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写在“铁券”上,装进金匮藏于用石建成的宗庙内,以示郑重和保证“铁券”安全。然而,最早的“铁券”并无免罪和免死等特权,仅作为一种加官晋爵封侯的凭证。获赐铁券的功臣及其子孙中,不乏获罪甚至被处死的人。
北魏时期,孝文帝经常为宗亲、近臣颁授铁券,甚至还出现了大臣向皇帝乞求铁券,以作护身之符的现象;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为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皆赐予“铁券”,连一些宠宦、宦官也有获得“铁券”的。而且,从隋代起,“铁券”上的丹砂填字渐渐改为用金填字,故后世又将其称为“金书铁券”。唐代最著名的“钱镠铁券”,是乾宁四年(897年)唐昭宗颁赐给吴越国王钱镠的,现仍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丹书铁券”有了免死的权限,最早在南北朝时期。早期铁券免死次数大多在3次以下。从北魏至唐代,免死次数不断增加,唐代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子孙甚至可以凭铁券免死1至3次。
宋代时,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后周柴家手中谋得皇位,为了安抚民心,下旨厚待柴氏子孙,赐柴氏“丹书铁券”,即使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刑。家喻户晓的小说《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小旋风”柴进家的“丹书铁券”,确实有其历史依据。
到了明代,铁券制度进一步完善,明太祖朱元璋从法律上规范了“丹书铁券”的颁授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明代金书铁券分为七等,其中公爵分为一等,侯爵分为二等,伯爵分为三等。各等铁券大小不一,最大的公爵一等铁券高一尺,宽一尺六寸五分。其他各等铁券大体是每等在高和宽两方面都递减五分。最小的伯爵二等铁券高七寸,宽一尺二寸五分。所有的铁券都是一式两件,一件授予获赐者,另一件藏于内府。在需要查验时,只要将它们放在一起,便可真伪立辨。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34人获公爵、侯爵封号,并被赐予“金书铁券”。明成祖朱棣即位时,帮助他夺取皇位的“靖难”功臣邱福等26人也都被赐予铁券。
明末,崇祯皇帝还曾给大宦官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颁赐铁券。
与唐代的铁券相比,明代金书铁券的券文已有明显变化。一是谋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二是免死的次数较少,子孙不免死。
清代,“丹书铁券”制度方被废止
什么是丹书铁券?
得到丹书铁券的功臣,大多数最后都没有得到善终,都死在了朱元璋手上。
朱元璋做皇帝也没多久,他就一口气送出34块丹书铁券,最后得善终的仅有两人。
丹书铁券 知乎
丹书铁券:是古代帝王赏赐给有功之臣的一种特殊待遇,能享受这种待遇的基本上都是开国元勋或者在帮新皇帝争夺皇位立了大功的人,传说有丹书铁券的人只要不谋反那就可以不受律法约束。
朱元璋确实收回了开国功臣们的丹书铁券但是丹书铁券在历朝历代都有,朱棣也给靖难功臣颁发过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百科
顺治皇帝赐予的
顺治皇帝在山里和侍卫走散了,迷了路,山里有位农民不顾妻子的反对,把家里唯一的一头驴送给了顺治。顺治回宫后想着农民恩德,派人送给农民大量钱财,又送了一块免死牌,赐其三代免死。没想到那位朴实的农民的后代,利用这块牌子,勾结官府,拐卖良家妇女,卖官鬻爵。最终康熙下令斩了他
什么是丹书铁券,有何作用
免死牌的正式名称叫“铁券”,是一块带有铭文的铁牌子,外形如弧状的瓦片。
有的铁券铭文用朱砂填充,字体为红色,所以叫“丹书铁券”;
有的铁券铭文用黄金填充,所以叫“金书铁券”;
还有的铁券本身就为黄金材质,因此有了“免死金牌”的说法。
古代的铁券一般一式两份,一份放在太庙或宫中,一份发给受赐人。
使用时,两份铁券能契合在一起,表明铁券的真实性。
铁券制度草创于西汉。
汉高祖刘邦是草莽出身,靠着众多老哥们的奋力辅佐才夺取了天下。当了皇帝后,刘邦给这些建国功勋许诺了许多特权,镌刻在铁券上,然后放在金盒子里,藏于宗庙中。
《汉书·高帝纪》记载:“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这是史书对铁券最早的记载。
文中,铁券被称为“铁契”。
“契”即契约,有盟誓承诺的作用。
所以,汉初的铁券本质是皇帝对功臣做出的盟誓承诺,相当于功臣的“荣誉证书”或“优待证”。
然而,汉朝铁券的各种优待中,并无免死的内容,也起不到免死护身的作用。
司马迁曾做过统计,汉初封的功臣有一百多个,到了汉武帝太初年间,这些功臣的后代就剩下五个还被“封侯”,其余都“殒命亡国”了。可见,汉朝铁券根本就无法免死。
丹书铁券是指什么
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颁授“丹书铁券”的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
什么叫丹书铁券
铁券镌刻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记载被赐者对朝廷的功勋业绩;三、皇帝给被赐者的特权,如免死等;四、皇帝的誓言。按朝延的有关法律,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
铁券上的文字在汉时用丹砂填字,称做“丹书铁契”,即“铁券丹书”。
唐以后铁卷不是丹书而是嵌金,《辍耕录》记载唐赐吴越王钱镠的铁卷,形状宛如瓦,高尺余,阔三尺许,卷词黄金镶嵌。誓词有所封的爵衔,官职及受封的功绩等,另刻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明代铁卷依照唐制,不过“所谓免死,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然免后革爵革薪,不许仍故封,但贷其命耳”(明沈德符《野荻编》)。
丹书铁券真的有用吗
免死牌,在古代的正规名称叫“金书铁券”或称“丹书铁券”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民间所称的“免死牌”,在古代的正规名称叫“金书铁券”或称“丹书铁券”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唐以后铁卷不是丹书而是嵌金,《辍耕录》记载唐赐吴越王钱镠的铁卷,形状宛如瓦,高尺余,阔三尺许,卷词黄金镶嵌。誓词有所封的爵衔,官职及受封的功绩等,另刻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丹书铁券谁用过
水浒传中柴进的丹书铁券不灵因为李逵打死了了高唐州的太守高廉的妻舅得罪了高廉,而高廉是奸贼高俅的堂弟,仗着高俅撑腰无法无天,高廉想只要杀了柴进不被外人知道就不会出问题!所以高廉有恃无恐的说丹书铁券是假的,直接抓了柴进,并要杀死他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