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模块(什么是模块的独立性?设计中为什么要保证模块的独立性?)
什么是模块的独立性?设计中为什么要保证模块的独立性?
耦合原理指的是能量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的过程。具体来说,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者是电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
耦合主要分为非直接耦合、数据耦合、标记耦合、控制耦合、外部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
耦合的强度主要依赖于四个因素,分别是:一个模块对另一个模块的调用、一个模块向另一个模块传递的数据量、一个模块施加到另一个模块的控制的多少、模块之间接口的复杂程度。
模块之间的联系越多,耦合性越强,同时独立性越差。所以降低耦合性,就可以提高独立性。
模块的独立性原则是什么
增量和迭代是软件开发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的区别如下:
1.增量开发:增量开发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的开发和测试都是独立的,可以分批次进行开发和交付。每个增量交付后,都可以得到一个可用的系统版本。增量开发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得到一个可用的系统版本,同时每个增量都可以进行测试和反馈,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2.迭代开发:迭代开发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个迭代阶段,每个迭代阶段都是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每个迭代阶段完成后,都可以得到一个可用的系统版本。迭代开发的优点是可以让开发团队更好地掌握需求变化,同时每个迭代都可以进行评估和调整,可以不断优化和完善系统。
总的来说,增量开发和迭代开发都是一种逐步构建系统的方法,增量开发更注重每个模块的独立性和可用性,迭代开发更注重每个阶段的完整性和可控性。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模块的独立性要求什么内聚
产品耦合主要描述模块之间的关系, 内聚主要描述模块内部。模块的粒度可大可小, 可以是函数, 类, 功能块等等。
模块之间存在依赖, 导致改动可能会互相影响, 关系越紧密, 耦合越强, 模块独立性越差。
比如模块A直接操作了模块B中数据, 则视为强耦合, 若A只是通过数据与模块B交互, 则视为弱耦合。
独立的模块便于扩展, 维护, 写单元测试, 如果模块之间重重依赖, 会极大降低开发效率。
模块独立性好的模块具有什么特点
常用的启发式规则:
1、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
2、模块规模应该适中。
3、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都应适当。
4、模块的作用域应该在控制域内。
5、力争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
6、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
7、模块功能应该可以预测,避免过多限制。
启发式技术是基于特征值扫描技术上的升级,与传统反病毒特征值扫描技术相比,优点在于对未知病毒的防御。是特征值识别技术质的飞跃。启发式评估是专家评审法的一种,选用具有可用性知识或选用具有和被测试系统相关专业知识的“专家”。
什么是模块独立性?模块独立有何优点?
相对独立性是指一事物相对于另一事物而言,既受其决定,同时又对其又反作用的影响的关系。
相对独立的意思是:相比较来说,是独立的。因为任何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有参照物的。
模块独立的意义
是指税收电算化中的模块内部各部分联系的紧密程度。聚合度说明了模块的独立程度,聚合度越高,模块独立性越强。聚合度与模块所完成的功能以及与所使用的数据密切相关。
因此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应该把系统功能分析清楚,作到按功能划分模块,以使模块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模块独立性从哪些方面考虑,其分类是什么
面向对象通过封装,将对象封装成不同的类实现模块独立性
模块独立性为什么很重要?
模块是指一个独立的、可重复使用的软件部件,它具有特定的功能和界面。模块化设计是现代软件工程中的重要思想,通过模块化可以将程序的不同功能分离出来,从而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拓展性和代码复用率。
模块化的好处主要体现在降低了程序的复杂度,使得程序员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修改代码。
另外,模块化也增强了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为模块的设计和编写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会对其他模块造成影响。
最后,模块化也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因为每个人可以分别负责不同的模块,从而提高了开发效率。总之,模块是软件工程中基本的组成单位,是软件设计和编写的核心。
模块独立性的基本要求
面向对象(OOP)的基本特征 面向对象技术是目前流行的系统设计开发技术,它包括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所不能解决的代码重用问题。 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抽象: 抽象就是忽略一个主题中与当前目标无关的那些方面,以便更充分地注意与当前目标有关的方面。抽象并不打算了解全部问题,而只是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暂时不用部分细节。比如,我们要设计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考察学生这个对象时,我们只关心他的班级、学号、成绩等,而不用去关心他的身高、体重这些信息。抽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程抽象,二是数据抽象。过程抽象是指任何一个明确定义功能的操作都可被使用者看作单个的实体看待,尽管这个操作实际上可能由一系列更低级的操作来完成。数据抽象定义了数据类型和施加于该类型对象上的操作,并限定了对象的值只能通过使用这些操作修改和观察。2.继承: 继承是一种联结类的层次模型,并且允许和鼓励类的重用,它提供了一种明确表述共性的方法。对象的一个新类可以从现有的类中派生,这个过程称为类继承。新类继承了原始类的特性,新类称为原始类的派生类(子类),而原始类称为新类的基类(父类)。派生类可以从它的基类那里继承方法和实例变量,并且类可以修改或增加新的方法使之更适合特殊的需要。这也体现了大自然中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继承性很好的解决了软件的可重用性问题。比如说,所有的Windows应用程序都有一个窗口,它们可以看作都是从一个窗口类派生出来的。但是有的应用程序用于文字处理,有的应用程序用于绘图,这是由于派生出了不同的子类,各个子类添加了不同的特性。3.封装: 封装是面向对象的特征之一,是对象和类概念的主要特性。封装是把过程和数据包围起来,对数据的访问只能通过已定义的界面。面向对象计算始于这个基本概念,即现实世界可以被描绘成一系列完全自治、封装的对象,这些对象通过一个受保护的接口访问其他对象。一旦定义了一个对象的特性,则有必要决定这些特性的可见性,即哪些特性对外部世界是可见的,哪些特性用于表示内部状态。在这个阶段定义对象的接口。通常,应禁止直接访问一个对象的实际表示,而应通过操作接口访问对象,这称为信息隐藏。事实上,信息隐藏是用户对封装性的认识,封装则为信息隐藏提供支持。封装保证了模块具有较好的独立性,使得程序维护修改较为容易。对应用程序的修改仅限于类的内部,因而可以将应用程序修改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4. 多态性: 多态性是指允许不同类的对象对同一消息作出响应。比如同样的加法,把两个时间加在一起和把两个整数加在一起肯定完全不同。又比如,同样的选择编辑-粘贴操作,在字处理程序和绘图程序中有不同的效果。多态性包括参数化多态性和包含多态性。多态性语言具有灵活、抽象、行为共享、代码共享的优势,很好的解决了应用程序函数同名问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具有许多优点: 1、开发时间短,效率高,可靠性高,所开发的程序更强壮。由于面向对象编程的可重用性,可以在应用程序中大量采用成熟的类库,从而缩短了开发时间。2、应用程序更易于维护、更新和升级。继承和封装使得应用程序的修改带来的影响更加局部化。
模块的独立性是指
隔离型和非隔离型是指在电气系统中,电源和负载之间是否有隔离。具体区别如下:1. 隔离型电源和非隔离型电源的结构不同。
隔离型电源有两个独立的绕组,一个是输入绕组,一个是输出绕组,它们之间有电气隔离。非隔离型电源则只有一个绕组。
2. 隔离型电源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由于隔离型电源中输入和输出之间有电气隔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不会出现触电等危险情况。而非隔离型电源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 非隔离型电源更加经济。
由于非隔离型电源只有一个绕组,因此其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加低廉。而隔离型电源则由于需要两个独立的绕组,因此成本相对较高。
4. 隔离型电源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
隔离型电源中输入和输出之间有电气隔离,因此能够有效地隔离干扰信号,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而非隔离型电源则容易受到干扰信号的影响,抗干扰能力较差。
总的来说,隔离型电源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但成本相对较高;而非隔离型电源则更加经济,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抗干扰能力较差。选择哪种类型的电源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要求来决定。
什么是模块和模块的独立性
系统集成的对象和类是不同的,二者有不同的职责和作用。
对象和类在面向对象编程中是很重要的概念。
系统集成对象和类是不同的概念,其区别主要在于:1. 对象是内存中的实例,有独立的状态和行为,可以对其进行操作和调用。
2. 类是一种模板或蓝图,用来定义某种类型的对象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和行为。
系统集成的对象主要是指实现某些功能的组件对象,如实现一个图像编辑器的对象就可以是画笔、画板、图形等,这些对象都有各自的属性和方法,通过组合使用可以实现一个完整的图像编辑功能。
而系统集成的类则是指在实现这些组件对象时所用到的类,包括了这些对象的共同属性和方法的定义。
在系统集成中,对象和类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对象的灵活性和独立性使其可以承担更细节的任务,类的结构化和可重用性则为对象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基础。
因此,在系统集成中,对象和类的选择和组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虑和调整,以实现系统的最佳性能和效果。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