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陶和熏染区别(熏陶和薰陶的区别用法)
熏陶和薰陶的区别用法
陶毓敏的读音为táo yù mín。其中,“陶”字的发音为táo,第一声,意为“陶瓷”之陶;“毓”字的发音为yù,第四声,意为“生育”之毓;“敏”字的发音为mín,第二声,意为“机敏”之敏。陶毓敏是一位知名的中国企业家和慈善家,是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华为公司CEO和董事长。他的成功故事和创业经验在中国的商业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启示。
熏陶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从小的品行和习惯受某些人或事物的影响的意思。
“幼”,读音为yòu,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幼”的基本含义为年纪小,初出生的,如幼儿、幼虫;引申含义为小孩儿,如幼教、幼师。
在日常使用中,“幼”也常做动词,表示爱护。
“幼”,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字由“力”、“幺”构成,表示力量微小。本义为“年少”,后来陆续在商朝金文时代、楚系简帛时代、秦系简牍时代、秦朝小篆时代中发现,“幼”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时代演变而来。
熏陶和薰陶的区别用法一样吗
1、屡教不改: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2、玉琢成器:琢:雕。玉石只有经过雕琢,才能成器物。比喻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有成就。
3、春风中坐:像置身于春风中一样。比喻良师的教诲。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
4、画荻教子: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5、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6、易子而教: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7、讽一劝百: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8、嘉言善状: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同“嘉言善行”。
9、循循诱人:犹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
10、不可教训: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11、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12、因材施教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13、徙宅之贤:相传孟轲的母亲为了教育好他,三次迁居,改变环境。形容母教贤明。
14、换骨脱胎: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15、嘉言懿行:嘉、懿: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16、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17、比屋可封: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18、刑期无刑: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19、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20、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21、懿言嘉行:懿:美好;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22、脱骨换胎:道教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23、曾子杀彘:彘:猪。曾子杀猪。比喻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
24、蒙以养正: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25、生聚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26、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27、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28、化及冥顽:冥顽:愚昧。教化普及到愚昧无知的人,使他们受到教育。形容教化普及,世风良好。
29、相夫教子:相:辅佐,扶助。辅佐丈夫,教育孩子。
30、以法为教: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31、脱胎换骨: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32、渐仁摩义:渐:浸润;摩:磨砺。用仁义感化教育百姓。
33、神道设教: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34、乐育人材:育:培育。喜欢培育人材。用以赞颂学校或教育工作者。
35、东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36、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37、反面教员: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38、孟母三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39、教导有方: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40、不言之化:化:教化。不通过语言进行教育而收到的感化作用。
41、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42、洒扫应对: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43、化民成俗:化:教育,感化;俗:风俗习惯。教育感化民众,使之形成良好文明的风俗习惯。
44、磨昏抉聩:抉:撬开;聩:糊涂。启发教育愚昧糊涂的人。
45、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46、不言之教:教:教育。不以语言为主而进行的教育。指以身作则起到的教育作用。
47、累教不改: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
48、嘉言善行: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49、教无常师: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50、市井之徒: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51、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52、科班出身: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53、有伤风化:伤:妨碍、败坏;风化:风俗教化。败坏、损害社会的风俗和教化。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
54、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55、弦歌之声:弹琴和唱歌吟诗的声音。古时学校重视音乐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学活动。
熏陶是什么意思熏陶
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比如:在父母的熏陶下,他从小喜爱音乐。出处自梁启超 《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略传》:“﹝ 达尔文 ﹞为教师亨士罗 所器重,受其熏陶,慨然有立伟功于学界之志。”
熏,这里指用言语、行动逐渐影响、说服人。出自《汉书·杜钦传》“欲以熏轑天下。”陶,意思陶冶、化育。出自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文王能陶冶天下之士。”
熏陶和熏染的区别用法
影响因为熏陶和影响都是指通过外界的力量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作用。但是熏陶更强调的是通过示范、感化等渐进的方式影响人的思想,而影响则更广泛,包括各种因素对于人的实际行为和思考的影响。除了熏陶和影响,还有很多其他的近义词和同义词,比如感染、导向、引导等。这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使用方式,但都表达了对人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了解这些词语的区别对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和理解别人的意思都很有帮助。
熏陶的熏
【xūn】:
熏陶、熏蒸、熏风、熏染、熏制、熏沐、炉熏、熏透、熏香、烟熏、熏笼、熏子、南熏、熏熏、熏心、熏习、熏天、熏然、熏人、熏炙、熏池、兰熏、熏修、熏育、熏陆、熏耳、三熏、熏莸、熏目、熏灼、熏夕、熏虫、熏裳、含熏、熏晦、斋熏、熏粥、熏血、五熏、沐熏、熏禅、熏烘、熏赫、熏弦、熏烝、熏辛、濯熏、熏戒、熏蒿、熏戗、余熏、浸熏、染熏、熏凿、熏服、熏炽、熏剔、熏豁、熏腾、熏浸、熏鬻、燎熏、熏穴、熏祓、熏膏、熏裛、马熏、熏篝、袿熏、熏轑;
【xùn】:熏着
熏陶的陶如何解释
熏陶的陶是二声。第二个音
薰陶是什么意思?
指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又为解决办法正在讨论、商量中的意思。
引用解释
1.造酒的发酵过程。亦借指造酒。《后汉书·吕布传》:“ 布 禁酒而卿等醖酿,为欲因酒共谋 布 邪?”《元史·世祖纪七》:“以时雨霑足,稍弛酒禁,民之衰疾饮药者,官为醖酿量给之。”
2.泛指类似发酵制造的过程。 元 胡祗遹 《阳春曲·春景》曲:“残花醖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薰陶》:“花露者,摘取花瓣入甑,醖酿而成者也。”
3.比喻涵育、薰陶。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道也者,所以陶冶百氏,范铸二仪,胎胞万类,醖酿彝伦者也。” 清 龚自珍 《题王子梅盗诗图》诗:“菁英贵醖酿,芜蔓宜抉剔。”
薰陶和熏陶是什么意思
这些词可以代替教育,原因是它们也描述了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传递和培养过程,但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时,它们可能更加精准或更加贴切。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教学:老师的教学方法很生动有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 培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学育:学育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4. 训练: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
5. 导育:家长的导育方式不同,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和行为习惯。
6. 教化:这部电影通过故事教化观众珍惜时间,感悟人生。
7. 传授:老师们将更多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8. 育人:家长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9. 带教:新员工入职后,需要有经验的老员工带教一段时间,熟悉工作流程。
10. 培训:公司经常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