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百科 > 正文内容

什么是菩萨(什么是佛什么是菩萨)

2023-06-17 20:22:06西部百科1

什么是佛什么是菩萨

答:成佛是以菩萨道的修行为基础。因此,菩萨属于因地的修行,而佛是果位的圆满。如果说佛陀的功德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圆满,那么菩萨的功德就是初一到十四的月亮。十地菩萨已接近佛的果位,就如十三、十四的月亮。而初发心菩萨就像初一、初二的月牙那样,只有微弱的光芒。

什么是佛什么是菩萨什么是罗汉

如来佛、观音菩萨。佛和菩萨以及罗汉使者,皆平等

什么是佛什么是菩萨图片

有二点区别

1、二者的含义不同,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菩萨是“菩提萨埵”之略称,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

2、二者的称呼的阶段不同,佛是菩萨最终要达成的境界,只有菩萨修炼得道以后,才能成为佛。菩萨是众生成佛的必经身份,众生要成佛,必须先发大愿心,最主要的有四条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什么叫佛什么叫菩萨

佛是“佛陀耶”的音译,国人喜欢精简故简化只称一个佛字。佛、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属小乘,但求独善其身。“觉他”是菩萨,有慈悲心,自动教化众生,为不请之友。“觉行圆满”是佛。“圆满”非指度生人数,而是由心性上讲的。我们心性有三种烦恼,一为见思烦恼,自觉者见思烦恼断了。觉他者能兼断尘沙,自行化他。还有根本无明,把见思尘沙无明断尽,又断根本无明即圆满成佛。。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 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扩展资料:佛教里有至高的佛陀,有菩萨,也有天神;但是佛教里的至尊的佛却与其他宗教的上帝完全不同。要说明这一点,我想先对“佛”下个简单的定义。通常我们简称释迦牟尼佛为佛。在历史学家的眼光里,释迦牟尼佛是二千五百余年前印度的一位思想家;在佛教徒的心里,释迦牟尼佛是这个世界里佛教的创始人或教主,可是在佛法里,释迦牟尼佛是万万千千,就像安明居士在《论佛》中精辟的点到:“佛为自然,自然为佛。人在佛中,自然成佛。”机智的辩证出了佛就是自然,而自然就是万万千千,包括花草树木,人鬼禽兽,即便纵然是魔,只要放下屠刀,也可成佛。

什么是佛什么是菩萨什么是尊者

释迦摩尼佛的左右是阿难尊者和大迦叶尊者, 阿弥陀佛的左右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释迦摩尼,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古印度思想家,教育家,佛教的奠基人。称号为释迦摩尼佛、乔达摩佛,佛陀,世尊,释尊等。又简称释迦文佛、释迦如来、释迦佛。释迦牟尼出生于今尼泊尔南部的王族家庭,为刹帝利种姓。

您理解的什么是菩萨

1)“佛”,全称“佛陀”,意思是觉悟者。佛教重视人类心灵的进步和觉悟,人们的一切烦恼(苦)都是有因有缘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人和其他众生一样,沉沦于苦迫之中,并不断的生死轮回。惟有断灭贪、嗔、痴的圣人(佛陀、辟支佛、和阿罗汉)才能脱离生死轮回,达到涅槃(清凉寂静之意,即无有烦恼),释迦牟尼就在35岁时成佛,并对众人宣扬他所发现的真理。佛教徒的目的即在于从佛陀的教育(正法)里,看透苦迫和“自我”的真相(缘起法),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成佛,或者成阿罗汉。

2)道教是发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实践方法。

3)区别:

(一)对待生和死的态度 。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二)道教与佛教的最大区别就是,“道曰今生,佛说来世”。

佛说来世,劝世人忍耐,所谓今世作孽,来世偿还,这辈子凄惨,可能下辈子不再受苦,简单地说,它的宗旨是,把希望寄托在来世.

而道教则完全不同,所谓修炼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长生不老,道教讲究今世,信道则信永生,来世的事来世讲,反正今世就要成不灭。

和尚需禁欲,心中只有佛,死后坐化,留舍利,莲花宝座重生;道士的要求则不是那么严,且更实际,有助人的信念,讲究修炼,最后羽化飞升。

(三)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佛教以其悲天悯人的情怀,弃恶杨善的教条,因果轮回的法则还是令人敬佩的,也是佛教的生命力所在对比于伊斯兰和,佛教少了一些野蛮的排他性,多了出世性。佛教更像是一朵娇嫩而精致的莲花。

(四)命本源应该来自易经及等中。在小乘佛法里,四分律规定,佛教弟子,无论在家还是出家,不能算命、卜卦、风水等等。,佛陀在也是规定不能做这些的,被称为邪命。但是佛法在中国,有中国的特色,中国人向来信命,易经本来就是从占卜而来,所以就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中国的几千年的文化,实际就是周易文化,因为在四书五经之中,易经为群经之首。

佛法有云,只要是劝信众生一心向善,一切法皆是佛法,善人用恶法,恶法亦善,恶人用善法,善法亦恶。有易经的时候,还没有道教呢,所以道士把易经归为自己的学说,是有些盗窃思想意识的,至于太极图和阴阳鱼,都是道家的运用了易经的思想。从总体来说,易经既不是佛家,也不是道家,儒家思想发展了易经,可以说,易经从某种程度来说,更接近儒家,历代大儒为易经做注的比比皆是,比如,宋代的朱熹、王安石、三国的虞翻、汉代的董仲舒、近代的俞樾、等等国文化的源头

(五)佛是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所以佛是觉悟的意思.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他不能使我们上天堂,也不能判我们入地狱.佛是一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换句话说,佛就是一个自己已经觉悟了,而且进一步帮助其他的人也能够觉悟,而这种自觉和觉他的工作,已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而和尚是佛教中修佛的代表人物.我们通常所熟知的佛有.如来佛.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包括

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东汉时形成,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道教的名称来源,一是起于古代之神道,二是起于,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其哲学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源. 道教求成仙,求长生之道.道士是道教修道的代表人物.我们通常所熟知道教人物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八仙及黄帝 老子,庄子等等.等等.

两种不同的信仰,现在却被混淆的厉害,遇上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事就和尚.道士一起请,殊不知他们是代表两种完全不同的宗教,这些都是吴承恩撰写的小说《西游记》惹的祸,这部神魔小说把东方道教的仙和西方佛教的佛结集在一起"演出",使很多的民众把两个宗教混淆在了一块.虽然两个宗教都是本着引导人们向善的,但我们不应该就此把"宗教自由"变成"自由宗教"吧!?

佛菩萨指的是什么

父母是彿菩萨是指父母心地善良乐助人

你理解什么是菩萨

其实,人家观音在宋元明清时期许多作品中早就成佛了!

元代著名的杂剧《西游记》中就写道:

小官虞世南。奉观音佛法旨,荐陈玄奘于朝。

木叉云)我非凡人,乃观音佛上足徒弟木叉的便是。这马亦非凡马,乃南海火龙三太子。

(行者云)不知这妖魔何等样物,小娘子说道,他则怕二郎细犬。俺同见观音佛,着二郎来救俺师父去来。

无论是凡人虞世南,还是观音的弟子木叉,抑或是孙悟空孙行者,他们都是称呼观音为观音佛!

在明朝著名的《四游记·南游记》故事中,观音同样是佛,略有不同的是众人都叫她南海佛母!

且看原文:早到南海,见了观音佛母。龙王拜问。

文殊、普贤二人正坐之间,忽报观音佛母至。文殊、普贤接入参拜礼毕。

山成拜别了圣母,驾起祥云,直到南海,观音佛母正在葡萄岩上打坐。

《南游记》说的是著名的马王爷、王灵官得道成仙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文殊、普贤还是菩萨,观音却已经证道成佛,坐了佛母。文殊普贤见了观音,一样要行参拜礼。

在清朝著名的神话故事《白蛇传··雷峰塔传奇》中,观音同样已经成佛。

原文中白素贞去盗仙草被抓了,白莺童子奉命去救,她道:师兄,不可伤他的命,是这孽畜应有此厄。弟奉南海佛祖佛旨而来,恐怕师兄不知运数,害了他命。

那么,观音为什么被称作菩萨,而不是佛?

许多人说是因为观音大慈大悲,为普度众生因此不愿成佛。这个理由也太鸡汤了!

成佛与普度众生有冲突吗?如来佛祖怎么办?

最重要的原因,是《西游记》影响力太大了!绝大多数读者都不是佛教徒,许多人都是从《西游记》原著、影视剧、动画片等等地方了解观音,了解到观音“菩萨”!

中国的四大名著创造了许多神,武圣关羽是一个。孙悟空、二郎神、哪吒、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弥勒等等许多佛道神仙,大都因为《西游记》而广为人知。

什么是佛,什么是菩萨

佛家讲不二,就是众生平等的意思。所以,佛也好,菩萨也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区别不过是,菩萨是发了大愿的

什么是菩萨?

形象不同

佛:满头小发结(佛螺髻发),也有例外:地藏王菩萨和弥勒佛有光头形象,佛比较偏男性

菩萨:通常头上戴着帽子或头巾,比较偏女性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91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