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内容

心字怎么读(箬字怎么读)

2023-06-18 00:22:17生活资讯1

箬字怎么读

一、竹字头加若是一个“箬”字。

“箬”的读音是:ruò

二、箬的基本释义:

1、竹笋壳。如:箬壳(笋壳;笋皮)。

2、竹名。即箬竹。竹叶及箨似芦荻。如:箬竹。

3、箬叶,箬竹的叶子。如:箬篷(用箬叶编的船篷);箬篓(用箬竹编的篓);箬包船(一种头部尖狭,船顶上包有穹形箬篷以蔽烈日、雨雪的船);箬粽(用箬竹叶包的粽子)。

三、常用的词组:

箬帽:用箬竹的篾和叶子制成的帽子,用来遮日避雨。

箬字怎么拼

拼 音 ruò 部 首 竹笔 画 14五 行 木五 笔 TADK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一种竹子,叶大而宽,可编竹笠,又可用来包棕子:~竹。

~笠。

~帽。

~席。

2.箬竹的叶子。

3.笋皮��

箬怎么读?

[ 枧 ]拼音:jiǎn繁体:梘部首:木部首笔划:4字意五行:木简体笔划:8台湾笔划:未知康熙笔划:11拼音输入:jian五笔输入:SMQN吉凶寓意:凶笔顺:横竖撇捺竖折撇折

中文名枧拼 音jiǎn繁 体梘吉凶寓意凶部 首木

详细解释

(1)

jiǎn 形声。字从木,从见,见亦声。“见”意为“让人看到”、“在明处”。“木”指引水的木槽。“木”与“见”联合起来表示“露天而建的引水木槽”。本义:悬架在地面上的引水木槽。

(2)

同“笕”。引水的竹、木管子 [conduit]

溪面只消横一枧,水从空里过如飞。――宋·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3)

[方]∶指肥皂 [soap]。如:香枧

(4)

碱的美称。闽粤南洋一带风俗方言把碱粽称为枧粽或枧水粽。

(梘)

jiǎn ㄐㄧㄢˇ

(1)

同“笕”。

(2)

栓。

(3)

棺衣。

(4)

肥皂:番~。香~。

郑码:FLR,U:67A7,GBK:E8C5

笔画数:8,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2535

康熙字典解释

【辰集中】【木字部】 康熙笔划:11 部外笔划:7

解释不详。

ruò

(1) ㄖㄨㄛˋ

(2) 一种竹子,叶大而宽,可编竹笠,又可用来包棕子:~竹.~笠.~帽.~席.

(3) 箬竹的叶子.

(4) 笋皮.

(5) 郑码:MEGJ,U:7BAC,GBK:F3E8

(6) 笔画数:14,部首:?,笔顺编号:31431412213251

详细注解

--------------------------------------------------------------------------------

ruò

〔名〕

(1) 竹笋壳 [skin of bamboo shoots]

箬,楚谓竹皮曰箬.——《说文》

(2) 又如:箬壳(笋壳;笋皮)

(3) 竹名.即箬竹.竹叶及箨似芦荻 [indocalamus].如:箬竹

(4) 箬叶,箬竹的叶子 [indocalamus leaf]

中轩敞者为舱,蒻篷覆之.——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箬篷(用箬叶编的船篷);箬篓(用箬竹编的篓);箬包船(一种头部尖狭,船顶上包有穹形箬篷以蔽烈日、雨雪的船);箬粽(用箬竹叶包的粽子)

常用词组

--------------------------------------------------------------------------------

箬帽

ruòmào

[broad-rimmed hat made of bamboo splints][方] 用箬竹的篾和叶子制成的帽子,用来遮日避雨,"蓑衣箬"

箬竹:

是竹子的一种,茎高三四尺,中空,节显著,叶子宽而大,秋季叶子的边缘变成白颜色,叶子可以编制成器物或竹笠,亦可包粽子.

箬读音组词

shǐ zhì dǔ xíng

志的拼音zhì,组词如下:

1、志同道合[zhì tóng dào hé]

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明归有光《题仕履重光册》:“大司寇箬(ruò)溪顾公、大司空南坦刘公,方与石翁为湖南社会,志同道合,其称许之固宜。”

2、众志成城[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也说众心成城。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3、专心致志[zhuān xīn zhì zhì]

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孟子·告子上》:“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致:尽,极。志:志向,志趣。

箬箖怎么读

竺 竻 竿 竽 笈 竾 笃 笄 笕 笔 笑 笏 笫 笊 笋 笓 笆

笴 笺 笸 筇 笨 笼 笪 笛 笙 笮 符 笱 笠 笥 第 笰 笾 笯 笤 笳 笞

筀 筐 等 策 筑 筘 筚 筒 筛 筌 答 筈 筅 筵 筋 笋 笿 筏 筝 筊 笔

筹 筭 筠 筮 筻 策 筢 笕 筲 筯 签 筱 筰 筦 筷 筞 简 筩 节

箧 箐 箦 箸 箕 箍 箨 箝 箣 箬 箬 笺 箑 箎 算 箅 个 箘 箩 札 棰 箙 箔 管 惌 箜 箪 箒 箓 箫箧 范 箱 箴 篑 篅 篁 箯 篌 箲 篇 箭 篓 箷 篆

篝 笃 篢 筑 篥 篚 篮 篡 筚 篷 篘 筛 篦 篪 篠 簑 篙 篰 篱 篛

彗 箦 篿 簌 簧 簕 簒 簻 篓 篾 篾 篹 篼 簃 簖 簆 簏 簇 籙 簋

簪 竂 簠 簪 簟 箪 篑 簩 簰 簦 籆 简 簸 籀 籁 簹 虡 签 簿 籣 帘 箫

籍 筹 籋 蓝 纂 籑 籖 籐 箨 籁 籧 籙 笼 籝 籑 签 籣 笾 簖 篱 箩 籯,......

还有很多字,打不出来

箬字怎么读拼音

ruò第四声

“若”,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ruò,rě,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若”的基本含义为如果,假如,如若果、倘若;引申含义为如,像,如旁若无人、安之若素。

在古文中,“若”通“偌”,表示这么、那么。

箬字什么意思

〈名〉

竹笋壳

箬,楚谓竹皮曰箬。——《说文》

又如:箬壳(笋壳;笋皮)

竹名。即箬竹。竹叶及箨似芦荻 。

如:箬竹

箬叶,箬竹的叶子

中轩敞者为舱,蒻篷覆之。——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箬篷(用箬叶编的船篷);箬篓(用箬竹编的篓);箬包船(一种头部尖狭,船顶上包有穹形箬篷以蔽烈日、雨雪的船);箬粽(用箬竹叶包的粽子)

箬(ruò),一种竹子,叶大而宽,可编竹笠,又可用来包粽子,常见词语,如:箬竹、箬笠、箬帽、箬席等。

箬字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箬字相关词组

箬帽箬竹箬篰箭箬箁箬箬壳青箬黄箬箬篷箬下下箬箬篓箬笠箬笼

箬怎么读什么意思

青箬笠绿蓑衣,搭在湖面水汽微。这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其中的发音为:

青(qīng)箬(zhuō)笠(lì) 绿(lǜ)蓑(suō)衣(yī),dā(dā) zài(zài) hú(hú) miàn(miàn) shuǐ(shuǐ) qì(qì) wēi(wēi)。

注意到箬和笠的发音都是轻声,即不用重读,其他的音节都要用平仄来念。

箸字怎么读

苕帚:扫地的工具,洛阳城内大部分人使用的这个玩意儿一般都来自“北窑村”,“烧瓦盆儿、扎苕帚”乃这个村的传统强项。细心的朋友都能看出来,我写的这个“苕”字是草字头,一般字典上的规范是“笤”竹字头。这就是南、北方的差别啦,北方扎这个工具使用的是“秆草”高粱秆,南方使用的是竹子。目前洛阳大街上清扫工使用的都是竹子做的,洛阳人区分的很明显叫它:苕 sháo 帚。小的苕帚是家庭使用叫它:苕帚tiáo chu。发音不同,物品就有变化。

还有一个厨房使用的刷子,洛阳叫它:炊炊儿,是简化的叫法,这个就不够规范,严格讲应该叫:炊帚,又称饭帚,是做饭不可缺少的关键用具。做面食,如包子、馒头、饺子等的时候,用来扫面的工具。也可以用来洗锅。在山东,河北方言里,帚一般发(shu)或(zhu)音。在北方其他一些地方发(chu)音,洛阳也是这个发音。一般用高粱糜子制成,也有用棕丝,竹条,塑料制作的。刷锅时也可用晒干后的丝瓜瓤代替。

帚:是扫除尘土、垃圾的用具。是一种象形文字,甲骨文字形象扫帚形。帚。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建造堤坝,(在水泥等建材未发明之前)加固河岸,采用的一种人工水利建筑材料构件--这个与我们今天说的苕帚关系不大。

苕帚和笤箸,发音是一样的,说的也是一样的工具,怎么写都成,但人家字典上解析的是“笤箸”,那就按照字典上写吧,也没必要较劲。

箬这是什么字

竹子头底下加弱读作“篛”ruo第四声。基本字义:竹皮,楚谓竹皮曰篛。俗称为“笋壳”。篛竹的叶子。

康熙字典:《集韻》日灼切,音弱。同若,或作篛。又筍名,筍篛,竹也。

“篛”组词:篛篷,黄篛,篛帽等等。

“篛”淘汰汉字,在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国发【2013】23号)中已没有这个字。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91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