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如何(拿破仑如何失败的原因)
拿破仑如何失败的原因
对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胜利者威灵顿公爵认为,拿破仑采取战略上的进攻,是其失败的主因,拿破仑应等待联军侵入法国,时日一久必因粮食缺乏而自行崩溃。不知道他如此说,动机何在,联军会自行崩溃吗?在1814年侵入法国的联军也没有崩溃啊!
而在联军第一批集结65万人,还有30万军队将在秋天到达,总数有百万之众的情况下,法军仓促之下,仅组织了28.4万人的正规军,力量如此悬殊。拿破仑变防御为进攻,以图各个击破敌军、掌握主动权的计划是非常出色的,也是有可能成功的。
拿破仑自己对科兰库尔说:是由于格鲁西未能及时增援,而骑兵又被击溃,以致惨败,内伊行动也不够积极、机智。他的话是比较符合实情的,但也是侧重于人事方面的分析。
试着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失败有如下原因:
一、军队素质差,指挥员缺乏
尽管拿破仑任命名将达武元帅为陆军部长,在2个月内组织了28.4万军队,且部队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个部队毕竟是仓促组建,缺乏训练,枪械、弹药、马匹也十分缺乏。部队的高、中级指挥员更是缺乏,以至格鲁西这样的平庸之辈也要独当一面。
法军在滑铁卢决战时,进攻被迫采用师纵队,每营成三列横队,每师则形成正面200人,纵深24-27列的庞大方阵,行动笨拙。
二、没有及时歼灭普军
拿破仑计划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普英军,法军先于滑铁卢决战前两天的6月16日,在里尼击溃布吕歇尔的普军。但因1军团迷路,没有及时赶到战场,6军团又距离过远,调动太迟,致使里尼之战成为击溃战,而不是预想的歼灭战。
拿破仑也没有在16日黄昏组织追击普军,而是在第二天派出格鲁西元帅率3.4万人追击。但为时已晚,格鲁西根本没有找到普军,反而浪费了大量兵力,却使普军最后与英军会合,参加了滑铁卢的战斗。
三、兵力分散,调动不及
拿破仑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但此役却奇怪的一开始就分散使用兵力。
在里尼之战时,拿破仑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却派出内伊大军迂回普军右翼,结果内伊突遇英军2万,即放弃迂回围歼普军的任务,被次要敌人牵制,后仅迟缓的派出1军团,也没能到达战场。
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鲁西带领去追击去向不明的普军,致使该部脱离战场。
四、法军将领的不称职
内伊元帅尽管在滑铁卢表现了非凡的勇气,但其指挥是不力的。在里尼迂回时,不分主次,与2万英军纠缠,致使8万普军未被歼灭。
格鲁西元帅更是昏庸,其在滑铁卢以3.4万兵力,无所事事。听到滑铁卢炮声,却以没接到命令为由不回援。其部下4军团司令吉拉尔将军一再力谏,都被其拒绝。
而作为总参谋长的苏尔特元帅,也是不称职的。第一次担任此职的苏尔特,尽管于18日晨及时的提醒了拿破仑调回格鲁西部,也有一些好的建议,但其参谋部的组织却是千疮百孔。法军在里尼、滑铁卢一再不知敌情。在里尼,参谋部竟不知普军右翼远处有2万英军,在内伊被牵制时,也没有及时命令其以主力投入主战场。而6军团竟因驻地远,调动迟,而未能赶到。在滑铁卢,参谋部既不知普军来援,也不知格鲁西的去向。
在滑铁卢战役中,法军表现了极大的勇气,却因种种原因遭到惨败,拿破仑的政治生命、军事生涯就此终结
拿破仑走向失败的原因
击败拿破仑的人名叫阿瑟·韦尔斯利,也就是著名的威灵顿公爵。当时身为英国陆军元帅的威灵顿公爵带领反法联军共计约12万人,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与法军决战,拿破仑投入兵力约七万人,拿破仑虽然雄才大略,但是滑铁卢之战却是指挥失误,又错用了大将,最终导致战争失败,数万法军被俘,法兰西第一帝国也宣告结束。威灵顿公爵亲手把拿破仑·波拿巴从神坛上拉了下来。
拿破仑怎么失败的
拿破仑-波拿巴上台执政到1815年滑铁卢战役期间法国与其敌国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拿破仑战争以失败告终。原因:1.莫斯科严寒的气候2.俄国人坚壁清野的方针3.反法同盟的建立,使得他在欧洲处于孤立4.战争的性质由保家为国的正义性质变成了侵略性质5.穷兵黩武孤军深入,本身就犯了兵家之大忌6.两次关键战役的失败,尤其是滑铁卢之败.7.在海上他组织的法西舰队,曾被纳尔逊重创.丧失了制海权.拿破仑战争具有双重性质,既有明显的反对外国武装干涉、保卫大革命基本成果的性质,又有强烈的侵略扩张性质。1810年以前所进行的战争,其主导方面是反干涉,因而本质上是欧洲两种社会制度的交锋。它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进一步摧毁了封建旧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传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但他后期所进行的战争,就主要表现为侵略性。他侵犯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掠夺各国人民的财产,招致各国人民的反抗。
2.欧洲大陆各封建君主国同法国作战,主要是为了扑灭法国革命,重建封建秩序;而英国干涉法国革命则是过去两国间商业战争的继续,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企图消灭自己的竞争对手。
3.战争以拿破仑失败而结束,它反映了当时的力量对比关系。在欧洲大陆,封建势力在总体上仍大于资本主义势力;在英法对抗中,英国的力量强于法国。同时,拿破仑对占领地的经济掠夺和军事统治,激发了各国的民族主义,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
拿破仑四面树敌,欧洲大陆的老牌国家一起对付他。
拿破仑最终失败的原因
1.拿破仑在对外战争中大肆掠夺被征服国家的人民,抢劫财富,强征“血税”,力图把被占领国变成法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欧洲各国受到严重的压迫,从而引发了反拿破仑侵略的民族解放斗争;
2.在帝国后期,连年的战争给国内各阶层带来了灾难,农业衰落,工人失业,与海外的贸易被截断。帝国的社会基础日益缩小。长期战争使法国国民怨声载道;
3.拿破仑在反封建方面很不彻底:拉拢任用了一批波旁王朝的旧官吏;力图使帝国制度与封建制度相协调;恢复了贵族称号和等级制度,实行分封制,从而为封建王朝复辟铺平了道路;皇帝分封自己的亲戚为国王;
4.实行独裁统治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支柱,但在帝国后期,法国的军事力量严重削弱,特别是侵俄战争遭到惨败,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拿破仑失败的自身原因
拿破仑的事业却是短命的。从1804年拿破仑黄袍加身到1814年第一次退位,前后不过十年,尽管有后来的重返欧洲东山再起,百日王朝在第七次反法联盟的夹击下土崩瓦解。在我看来,拿破仑既然有这样的雄才伟略,那么他的帝国应该会生存的更为长久一些,可是为什么只有10来年?拿破仑凭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个人坚定的信念,四次击溃反法联盟,成为欧洲的大陆霸主。但是他太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而看低了别国的力量,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国王在他眼里都是昏庸无能之辈。这样的心理给他带来了短暂的胜利,但同时也加速了拿破仑帝国的灭亡。爱慕虚荣以及对权力的无限追求促使他进行一场巨大的赌博,这正是拿破仑帝国辉煌的转折点——进攻俄国。没人敢面对面地和拿破仑对抗,俄国人也不外如此,但是他们善于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环境——寒冷,以及为了胜利不惜一切的精神——在拿破仑进入莫斯科后火烧莫斯科,所以拿破仑伐俄失败归咎于自己的野心和恶劣的环境。另外拿破仑帝国的辉煌似乎可以归功于他一人,因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每一次的战役,拿破仑都精心计划很少出错,可惜难看到部下的智慧。
如果跃上权力巅峰的拿破仑能够稍清醒一些,而不是那么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兴许他的帝国能够生存的更久一些。如果他不实行欧洲大陆封锁政策——一项对谁都没有好处的专横之举。<BR>在这个地球上没有常胜将军,没有从未遭受失败的人。不管会取得多么巨大或者微不足道的成绩,失败永远比成功是一件正常的事。
拿破仑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数百年来人云众说,有人称他为:“救世主”,也有人称他为“强盗”。但不论怎样评价他,他是一代名将,这是数百年来人们一致的观点。作为一代名将,拿破仑不仅谱写了自己一生的辉煌,也谱写了法兰西的辉煌。他为历史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
他是一位个子非常矮小的科西嘉青年。但凭着“舍我其谁”的自信,身经百战,东征埃及,驰骋欧洲,终于从一个小小的少尉一跃登上了法国第一执政和法兰西皇帝的圣位。他就是──拿破仑.波拿巴!
尽管因为过分的雄心勃勃,过分的任性偏激,他遭受了失败,但是拿破仑在管理国家、唤起民众、统领军队方面的伟大与卓越是无与伦比的、超群脱凡的。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所创造的业绩的永恒与深厚影响,而且在于他在创造这些业绩中投入的是无法比拟的神奇雄伟的巨大力量。人们曾经这样评述过他:“这个最终把无数人的向往与思念引向圣赫勒那群岛的人,必将永远立于人类历史上英名永存者的最前列。”
拿破仑失败的三个原因
在拿破仑战争后期,其战争的性质逐渐由自卫转向了侵略扩张,连年的战争使得法国越来越多的成年男性因战争而死亡,而人民所负担的税收也越来越重,这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同时,拿破仑一方面给被征服的地区灌输“自由,民主”的大革命思想,另一方面又在这些地区横征暴敛,引起了人民的反抗,拿破仑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镇压起义中去,相应地投入战场的兵力就减少了。
拿破仑拥有极强的军事天赋,但他在取得一系列胜利之后逐渐变得刚愎自用,身边被一群溜须拍马之人环绕,自以为无敌,野心膨胀,一心要让整个欧洲臣服于他的脚下,发动了侵俄战争,但在战役中又不好好指挥,在博罗季诺战役中甚至不用任何战术,直接扑向俄军正面,导致没有歼灭俄军,为之后俄军的反攻埋下了伏笔。战争一失败,全欧洲立刻群起而攻之,拿破仑因此而失败。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