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百科 > 正文内容

什么是姓氏(氏与姓的关系)

2023-07-03 07:42:19西部百科1

什么是姓氏的问题被大多数小伙伴提问,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什么是姓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以职业、技艺为姓氏有哪些?
  2. 中国的姓氏有哪些,为什么叫百家姓,是从什么时候留传下来的?
  3. 古人是怎么礼貌的问别人姓氏、名和字?

以职业、技艺为姓氏有哪些?

司马、司徒、司空、司寇、史、理、钱、宗、帅等是以官职为姓的。

以司马为例,与城同出一姓,其远祖为颛顼的曾孙重、黎。周代重封重、黎之后于程(约在河南省洛阳市东),以程为姓。周宣王时,有程伯休父出任司马,后人遂以司马为氏。司马迁、司马懿、司马光皆为其后代。

屠、陶、甄、卜、巫等是以职业为姓的。

在夏商周时代,这些人属于低级贵族,不得风土,但可称姓,当时称作“百工”,后人即以从事的职业为姓。

中国的姓氏有哪些,为什么叫百家姓,是从什么时候留传下来的?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大概说一下所谓的“姓氏”,最早的“姓”,是统一大家祖宗的形式;“氏”,是区别子孙后代的形式。简单的说,“姓”源于母系社会;“氏”出自部落首长,有“姓别婚姻,氏别贵贱”之作用。秦汉以后“姓氏”合二为一。如今的姓氏是从上古时代最初的姜,姬,姚,嬴,姒,妘,妊,妫八大姓的发展起来的,其中经历了直接或间接的演变延伸,今天应该有上万或者更多的姓氏了。出自北宋时代的《百家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百家姓之“百”取之无限的数字意义,《百家姓》的书面上包括复姓也就五六百个。记录了五六百个姓氏的《百家姓》除了作为工具书的查找姓氏作用外,也是古代社会幼儿教育书。《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坊间合称“三百千”。这三本书又叫“三家村”,是我国传统儿童教育最早的读物。据老漁知道的,至少在民国时期我国私塾教育的课本还继续包括了《百家姓》。所以说《百家姓》从北宋开始能流传至今,作为授受教育的课本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图片来自网络


什么是姓氏(氏与姓的关系)









《百家姓》最早是宋人编纂的儿童识字课本,通篇四五百个姓,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开头。“赵”姓为何多列榜首呢?因为宋朝皇帝姓赵。“钱”姓又为何能居次席呢?并不是钱姓人多势众,而是因为编纂者生活在吴越国,吴越国国王姓钱。五代时"十国"之一吴越国的建国者,吴越国王钱具美,852年生,壬申。

朱元璋当上皇帝,开创大明江山,他下令重编《百家姓》。编者如法炮制出《皇明千家姓》,通篇以“朱”姓当头:“朱姓天运,富有万方”,总计有2168个姓。

到了清朝,康熙皇帝是满族人,他也下旨再编《御制百家姓》(只收汉姓)。这一回榜首换成了“孔”姓:“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通篇是浓浓的崇儒尊孔的气息。

中华姓氏到底有多少?至今的统计都不十分精确。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袁义达、杜若甫编著的《中华姓氏大词典》,共载有一万二千多个。但这仅是抽样调查的结果。近来又有学者指出,中华姓氏有二万二千多个。

中国姓氏数量非常多,当然相对于我国的人口而已,其实不多,总体上而言,我国有近2万个姓氏。

1.我国人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还有4字姓多个。如果加上少数民族的姓氏,4字姓2000个,五字姓500个,六字姓100个,还有七字、八字、九字姓,十字姓——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以及17字姓——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

我国汉族加上少数民族,单姓7000个左右,复姓和多字姓一共9000个左右。而日本1亿多人,居然有20万个姓氏!

我国先秦的时候,是姓氏大发展的事情,这时候的姓氏还是非常多。那时候,姓氏开始分化,很多同姓的人,因为迁徙,而开始产生新的姓氏,比如赵姓贵族迁到邯郸之后,就以邯郸为姓氏。齐国人居住在即墨城的就叫即墨氏,等等。也就是说,很多以地名为姓氏的。

地名有大地名和小地名,像即墨、邯郸都是大地名。而小地名就是指东郭、西郭、南郭、北郭,东门、西门、南门、北门,东里、西里、中里、南里、北里等等。

还有以官职为姓氏的,如上官,司马,司空,司徒,中行等。

春秋战国时期,一开始只有贵族有姓氏,故而叫百姓,也就是说那时候的百姓指的是贵族——分封制的贵族。

后来,我国建立了封建帝制社会,而分封制贵族就逐渐消失了,百姓也开始转而指广大的人民群众——老百姓了。

2.我国《百家姓》是从北宋时开始流传的。因为北宋皇帝姓赵,所以才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将赵姓排在第一位。

《百家姓》中并不是只有100个姓氏,而是500个左右。最初是收集姓氏411个,后来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


欢迎关注、评论、转发,HK君和你一起读历史、地理和军事!

姓氏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从炎、黄帝时期就有姓氏文化。甚至更久远。中国姓氏大概有1000多个姓氏,单字姓、复姓、以及多字组成的姓氏。古代虽有百家姓之说,但是百家是很多的意思,并非刚好百家。就像佛教常讲的八万四千,并不是刚好八万四千。

赵、钱、孙、李,周、武、郑、王这些耳熟能详常见的姓氏大家并不陌生,但也有一些生僻的姓氏,我们也许闻所未闻过。

如单姓“蓝”的,就很少,也不知其代表的涵意……如此,姓氏文化里有很深的学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的研究。为传承中华文化做贡献。

代代相传!……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文献记载的姓氏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

中国姓氏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距今已有6000余年。

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该书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因赵为宋朝国姓,故百家姓以赵开头: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写法,按韵编排,每句四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习和记忆,因此流传极广,至今仍是妇孺皆知。在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古人是怎么礼貌的问别人姓氏、名和字?

古代询问姓名的敬词:尊姓、贵姓、台甫、大名、尊讳、芳名、台篆、雅篆等。

对一般人的尊称: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丈人、阁下、长者、台端、孺人、大人、兄台等等。

古代人在跟其他人对话的时候是绝对不会直呼其名的,直呼名字是非常没有礼貌的。

古人相见称字、称号、称官职、称籍贯,绝对不直呼对方的名。古人非常看重自己的“名”,名是父亲给取的,特别珍贵。

称字。

在称呼朋友时,古人会表现出谦卑的品质,称其(如字板桥):若称板桥为“燮”(郑板桥的名字叫郑燮),其为大不敬。

称其板桥,为亲密谦卑品质表现。

古书记载:称亲人为之辈分,称友人为之关系,称上人为之地位,称搿人为之熟悉。

这足以说明:古人叫他人时上叫旦叮测顾爻该诧双超晶其字。

所以在介绍古人时一定会在他名字的后面加上他的字是什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什么是姓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什么是姓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98563.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什么是仁(什么是仁者的最高标准)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