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我学习 > 正文内容

冷热加工区别(冷热加工的区别在于加工后是否留下加工硬化)

2023-07-08 18:00:06自我学习1

冷热加工的区别在于加工后是否留下加工硬化

1、化学成分方面:碳,含碳量是钢能够提高硬度的物质基础,含碳量越高,可能达到的硬度也越高。

2、基体组织方面:马氏体是钢的各类组织中硬度最高的组织,其次是贝氏体、珠光体、奥氏体、铁素体。而且马氏体中过饱和固溶的碳越高,则硬度也越高。

3、合金元素方面:碳化物形成元素越多,形成的碳化物也越多,硬度也就高。

4、晶粒方面:组织越细,硬度越高。

5、冷热加工状态:有加工硬化、弥散强化、沉淀硬化等等均能够提高硬度。

冷热加工的区别在于加工后是否存在

热轧板,机械性能远不及冷加工,也次于锻造加工,但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

冷轧板由于有一定程度的加工硬化,韧性低,但能达到较好的屈强比,用来冷弯弹簧片等零件,同时由于屈服点较靠近抗拉强度,所以使用过程中对危险没有预见性。

冷板是热板经过冷轧得到的,由于材质相同机械性能基本一样,就是表面质量之类的会有所区别。

冷热加工的区别在于加工后是否留下加工硬化工艺

桑拿中的干磨就是直接用手给你按摩,而水磨则是用精油等液体帮助按摩。

桑拿(Sauna),又称芬兰浴,是指在封闭房间内用蒸气对人体进行理疗的过程。通常桑拿室内温度可以达到60℃以上。桑拿起源于芬兰,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利用对全身反复干蒸冲洗的冷热刺激,使血管反复扩张及收缩,能增强血管弹性、预防血管硬化的效果。

桑拿浴是种既具时尚又能保健的休闲方式,一身透汗之后全身放松疲劳尽消,所以不少工作紧张的人士颇好此道。然而医学专家警告说,频繁出入桑拿却可能成为男子不育症的元凶。在桑拿浴的发源地芬兰,男子不育症的发生率就相当高,这和当地人爱洗桑拿不无关系。

请说明冷热加工的区别

钢材随着时间的延长,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时效。经时效处理的钢筋,其屈服点、抗拉极限提高,塑性和韧性降低。

由于溶于α-fe晶格中的氮和氧等原子,以fe4n与feo的形式析出并向缺陷处移动和聚集。当钢材冷加工塑性变形后,或受动载的反复振动,都会促进氮、氧原子的移动和聚集,加速时效的发展,使晶格畸变加剧,阻碍晶粒发生滑移,增加了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在常温下,将钢材进行机械加工,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提高其屈服强度的过程称为冷加工。冷加工后的钢材,其屈服点提高而抗拉强度基本不变,塑性和韧性相应降低,弹性模量也有所降低。

钢材在冷加工变形时,由于晶粒间已产生滑移,晶粒形状改变。同时在滑移区域,晶粒破碎,晶格歪扭,从而对继续滑移造成阻力,要使它重新产生滑移就必须增加外力,这就意味着屈服强度有所提高,但由于减少了可以利用的滑移面,故钢的塑性降低。另外,在塑性变形中产生了内应力,钢材的弹性模量降低。

冷热加工的区别在于加工后是否留下加工硬化的痕迹

桑拿,又称芬兰浴,是指在封闭房间内用蒸气对人体进行理疗的过程。通常桑拿室内温度可以达到60℃以上。利用对全身反复干蒸冲洗的冷热刺激,使血管反复扩张及收缩,能增强血管弹性、预防血管硬化的效果。

桑拿浴的起源,说法不一,但是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起源于古罗马。古罗马人出于强身健体之目的,用木炭和火山石取热量健身,这就是现代桑拿的雏形。

冷热加工都会产生加工硬化

不会的,如果退火时出现了裂纹那也是在退火之前拉伸加工时或原材料自身所产生的。

拉伸会导致材料发生加工硬化,使材料内部在冷加工后保留相当大的内应力,退火的过程就是去除内应力的过程,内应力消除后,材料会发生塑性变形,其趋势是向未拉伸前的状态回归,回缩的量与拉伸残余应力大小有关,应该进行相关的冷热变形试验,摸清楚退火后的变形规律,在拉伸时预留这个余量,保证退火后零件尺寸符合要求。

什么是冷热加工

金属的冷热加工的分界线是金属的再结晶温度,高于则是热加工,低于则是冷加工。

这与金属的成分和组织结构都有关系。金属过热度是指比理论熔点高的温度。比如某金属的熔点是1200,金属的温度是1220,那么金属的过热度是20度。这个概念通常在铸造中使用。过热度的另一个概念是比最佳工艺制定的温度高的温度。这个概念通常在热处理中使用。

冷热加工的分界线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

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热带沙漠气候

18.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①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23.森林

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世界上的铁矿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

25.各大洲人口

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26.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

第一种是科技移民,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

28.城市人口

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30.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

32.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亚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3.东亚国家

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34.东亚人口

东亚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

35.日本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

36.日本的经济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37.东南亚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8.东南亚居民与经济

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39.南亚

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印度半岛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占据。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盛产黄麻。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41.中亚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亚洲陆。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

42.西亚与北非

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43.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

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5.西亚和北非

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46.畜牧业与农业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8.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全境90%以上是沙漠,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注入地中海。过去,长绒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

49.非洲

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北经红海。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东非大裂谷是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形成的。动物主要以斑马、羚羊、长颈鹿、狮和豹子为主。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

50.非洲居民与经济

整个经济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51.南非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亚。临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采和机械制造工业中心。

52.欧洲

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海岸线十分曲折。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亚平宁和马尔干三个大半岛。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为主,波德的平原、西欧平原。气候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冬季比较温和,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莱茵河流经德国鲁尔工业区,也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

53.欧洲居民

欧洲西部居民以白种人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低的。

54.英国

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北爱尔兰岛东北部。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目前商船吨位仍居世界前列。

55.法国

法国是欧洲西部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所产的葡萄酒世界闻名。

56.德国

德国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家。北部是北德平原,中部是山地,南部有高原和草地。德国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建立要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础上。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区。德国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国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莱茵河是德国的“黄金水道”。

57.欧洲东部和北亚东部

欧洲东部和北亚欧洲东部是指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到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以。

58.北美

是一些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西部高山区,东部高原、山地区,中部平原区有中央大平原。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北美大部分区属于北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北美所占的范围最广。

60.美国

美国本土有48个州,位于北美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国的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美国面积为93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

美国的农业生产可分为可抑制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等主要农业带。

加利福尼亚洲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旧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硅谷”是新兴的电子工业中心。

61.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北部,包括三个地理区域,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的最窄处。安第斯山被称叫做“南美洲的脊梁”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秘鲁附近的海洋,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阿根廷出口的牛肉,占世界第一位。

冷热加工的区别在于加工后是否留下加工硬化过程

1、加工环境不同。

冷加工在低温中对食物进行加工;热加工在高温中对食物进行加工。

2、生产成本不同。

冷加工的成本比热加工的成本要高。

3、杀菌方式不同。

冷加工是指通过不加热的方式杀死细菌;而热加工是通过高温的方式杀死细菌。扩展资料一、食品加工的分类制品加工、调味品加工、水果制品加工、酒类加工、淀粉及其制品加工、膨化食品加工、糖果制品加工、饮料加工、休闲小食品、水产品加工、禽蛋制品加工、面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豆制品加工、米制品加工、薯制品加工、蔬菜制品加工、综合加工技术。

二、冷冻干燥是原料在真空条件下,水分由冻结的冰晶体直接升华成水蒸气而被脱除的一种干燥方法。

它能有效地防止热敏感物质的氧化变质,防止产品表面硬化,增强复水性,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原有品质。

该技术现已广泛使用于速冻食品的生产。三、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简称冻干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食品加工技术,可最大限度地保留产品的色、香、味、形和营养成分,包装后可在常温下五年不变质。

复水后又好似鲜品。

该技术设备可加工任何食品和药品。升华脱水后即成为冻干食品。

冷热加工的界限

冷变形:温度低于回复温度,变形过程只有加工硬化无回复和再结晶。

热变形:温度在再结晶温度以上,变形产生的加工硬化被再结晶抵消,变形后具有再结晶等轴晶粒组织,而无加工硬化痕迹当然不一样了。金属热变性加工时,金属材料已达到材料的屈服点,发生了塑性变形。而冷加工变形是由于加工过程中打破原金属内部的力的平衡,造成应力的释放,使原力的平衡遭到破坏,而产生的变形。这种变形没有达到金属材料本身的屈服点。

冷加工与热加工的区别,对材料的性能影响一样吗?

冷压力加工:低于材料再结晶温度的压力加工;

热压力加工:高于材料再结晶温度的压力加工。

热加工对组织的影响:

热加工是在奥氏体状态下进行的,通过变形度、变形温度和时间及冷却速度影响热加工后奥氏体的晶粒大小,从而影响其组织和性能。

亚共析钢:通过热加工可以得到更加均匀和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

共析钢:可以通过热加工得到细片状珠光体组织。

过共析钢:可以使网状的二次渗碳体和珠光体组织转变为二次渗碳体均匀分布在细片状珠光体基体上的组织。

热加工对性能的影响:

通过热加工可以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并可以消除钢锭中的某些缺陷,如将疏松和气泡焊合,粗大柱状晶打碎,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同时热加工还可以使钢中的夹杂物沿变形方向分布形成流线,使钢的力学性能呈现各向异性。

冷加工对组织的影响:

冷加工过程中,铁素体晶粒被拉长(拉伸时)或压扁(压缩时),当变形量很大时,晶粒被拉长或压扁为细条状或纤维状。随着钢中渗碳体含量的增多,会对铁素体变形起到阻碍作用。含碳量越多,阻碍变形的作用愈显著。

如压共析钢当拉伸变形度达到50%时,铁素体明显被拉长,而珠光体仍未变形。在共析钢中,若渗碳体以层片状分布于铁素体中,渗碳片越细,阻碍作用越大。若渗碳体呈球状分布时,阻碍作用比片状小。在过共析钢中渗碳体呈网状,对变形阻力更大。

冷加工对性能的影响:

冷加工可以对金属材料起到加工硬化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材料具有各项异性。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900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