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教和截教区别(阐教和截教的由来)
阐教和截教的由来
话说《封神演义》中提及的截教,为虚构宗教。在小说中是以通天教主为主的派系,是三教中势力最大的派别,享有“有教无类,万仙来朝”之美誉。
门人弟子多为兽禽异物修炼得道而化形,故此常被阐教、人道称为不够正宗: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
在未封神之前,截教和阐教应都属于仙这一族群,封神时于其中挑出仙道不全者任命为神。
截教掌教教主为通天教主,座下亲传弟子为: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赵公明、三霄娘娘(云霄仙子、琼霄仙子、碧霄仙子)、除亲传弟子外另有乌云仙、金箍仙等随侍七仙;三代弟子如闻仲、余元、火灵圣母、余德;四代弟子如余化、胡雷、吉立、余庆。 外门弟子不计其数,有名讳者的就有二百多个,出名者如九龙岛四圣、魔家四将、十天君、火德星君罗宣、瘟神吕岳、石矶娘娘等等,分为东海海岛和在商为官两大部分。
另外像罗睺计都、左辅右弼、九曜、二十八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几乎都是截教门下。
阐教和截教人物关系图
还有道教
《封神演义》里面有三个教,元始天尊为教主的阐教,太上老君为教主的道教,通天教主的截教。主要斗争是阐教和截教围绕武王伐纣展开的,最终截教惨败,门下弟子伤亡惨重,没死的也被西方教浑水摸鱼收走了,就连通天教主都被师父鸿钧老祖关了禁闭,到现在没有放出来。阐教险胜,但也伤亡惨重,元始天尊从此退居幕后,整日讲经谈阐。道教坐收渔翁之利,把两教残余弟子收归麾下,赚的盆满钵满。
阐教和截教是什么意思
不存在,现实中没有阐教和截教。
阐教是小说《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所创立之教派,阐教一代弟子有南极仙翁,燃灯道人,云中子等福德高深之仙,二代弟子有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太乙真人、灵宝大法师、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十二金仙。
截教是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一个教派,为虚构宗教。在小说中是以通天教主为主的派系,是三教中势力最大的派别,享有有教无类,万仙来朝之美誉。
阐教和截教怎么读音
阐教就是元始天尊建立的教派,截教就是通天教主建立的教派,两者教义不同,但是本是一脉。
阐教和截教的由来简介
截教和阐教的区别是教主不同、教义不同、传承不同。
1、教主不同
截教:截教教主为通天教主,座下四大内门首席弟子: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另有乌云仙、金箍仙等随侍七仙;三代弟子如闻仲、余元、火灵圣母;四代弟子如余化、胡雷、吉立、余庆。
阐教:阐教掌教大老爷为老子,教主为元始天尊,网传副教主为燃灯道人,门下早期大弟子是南极仙翁,另有福德之仙云中子。
2、教义不同
截教:截教教义为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万物都有一线生机。讲究有教无类,凡有向道之心皆可入教,为万物截取一线生机。
阐教:阐教教义是顺天而行,阐述天道。将万物分三六九等,依才教化。
3、传承不同
截教:截教传人比较随意,虽然也传金丹大道,但更多的是传那种属于“术”的道法。
阐教:阐教不轻易传人,传的都是自我精气神的修炼方法。
阐教和截教的由来和意义
截教的弟子是有教无类,一视同仁,精怪也可以称为截教弟子。而阐教比较看重出身。
阐教和截教的教义不同,所以截教和阐教的招徒方式也不一样;阐教自视为“盘古正宗”,所以招徒只招人族,而且还实行所谓的精英教育,也就是说,天赋不够的,就别来了。那截教呢?截教认为众生万物皆有灵,没有孰优孰劣,都有截取那一线生机的资格,所以截教招收弟子只看机缘;所以截教门下,人族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也因此,阐教仙人常嘲笑截教: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
阐教和截教的教义
阐教:《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所创立之教派。一代弟子有南极仙翁,燃灯道人,云中子;二代弟子有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等;三代弟子中著名者如杨戬、哪吒、金吒、雷震子等。
截教:为虚构宗教,在《封神演义》中是以通天教主为主的派系,是三教中势力最大的派别,享有“有教无类,万仙来朝”之美誉。
门人弟子多为兽禽异物修炼得道而化形,故此常被截教、人道称为不够正宗。
阐教和截教的祖师是谁
孙悟空是截教。孙悟空出自《西游记》,该书描写的是取经路上的故事,而取经任务是由如来佛祖交给观音菩萨,目的是为了修好生者的罪业并学习佛法,因此可以判断孙悟空是属于佛家门派。而阐教和截教则是道家门派,旨在向人们传授道教的思想和方法。综上所述,孙悟空不是阐教。除了孙悟空,西游记中还涉及到其他一些修行者,例如唐僧、猪八戒和沙悟净等,他们都是为了修好生者的罪业并学习佛法而前往取经。通过对西游记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中的佛教和道教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和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
阐教和截教各有哪些人
阐教和截教本是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统辖的,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是同门师兄弟,本来关系非常和睦,只因为姜子牙下山受元始天尊之命辅佐武王伐纣,而闻太师是截教中人,他在辅佐殷纣王,就是因为他们两个挑起的争端,闻太师请同门相助辅佐纣王,姜子牙也请同门出山帮助攻打闻太师,就这样两脚慢慢的起了纷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