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百科 > 正文内容

朱泥和红泥区别图片(红朱泥是什么泥料)

2023-07-26 16:00:12西部百科1

红朱泥是什么泥料

说来话长,简单地说:朱泥原矿石就象鸡蛋一样,从里到外分四层,最外一层和紫泥原矿颜色想近,第二层和是红色,第三层是桔色,最里面是黄色(就是石黄),出来是大红色、还是玫红色、桔红色主要看这几层矿石的含量。

黄金朱泥也分为两种效果,一种是原矿制泥,这样泥因分子互相渗透,质地感觉融洽,金砂隐现,金色内敛。

另一种是调砂,后加入石黄。这样泥没经常中和,质地感觉醒目,金砂显现!金光锋芒。通过这些你可以判断是原矿还是调砂。不知道这样回答你满意否?

红朱泥是什么泥料做的

1.颜色不同,大红袍可归于朱泥紫砂,朱泥壶的泥料颜色是黄色的,烧出来却是红色的,而大红袍的泥料颜色天然就是红色,烧出来的红要比朱泥壶更加妖艳,朱泥壶有泥中贵族之称,大红袍是朱泥中的极品;

2.特征上不同,大红袍紫砂壶的洁净度较高,泥的断面有结实沉重感,将壶盖与壶体口拿出触碰时,可听到铿镪之金属声,用手指弹扣,能听到声音清脆,音有共振;

3.从材质上不同,大红袍泥胚含有少许原矿颗粒,冲淋热水后颜色变化极大,呈现红中带紫,平时养壶易现包浆之美,红润艳丽;

4.泥性上不同,大红袍的产地因含砂量低、泥性娇,成型工艺难度也高,其张力较低,收缩比例几乎达紫泥系的三倍,制作时泥性不易掌握,烧成后质感绵密、紧实细致,具有泥中极品之称。

朱泥红泥紫泥区别图片

区别不算大 表现在壶表之上,明针越好、内部颜色越深,明针差的地方,红的厚度就比较多,如果把破碎的残片重新烧制,这断面黑色的表面又会变红。

朱泥紫砂壶的断面

而颜色差异的大小取决于该泥料含铁氧化物的多少,紫泥、红泥含铁量多,尤其是朱泥,紫砂的断面的颜色一定是内深外浅。而像绿泥类、段泥类的紫砂壶,由于铁氧化物的含量很低,所以里外的色差会比较小。

红朱泥是什么泥料做成的

底槽青泥料。泥料总体分为三大系,紫泥,红泥,本山绿泥。一切泥料离不开这三个主系泥料,清水泥属于紫泥类别,朱泥属于红泥类别,而底槽清和段泥是共生矿。

底槽青泥料是当前最好的紫泥。

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数厘米厚,位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

段泥原矿目前非常稀贵,现在宜兴制壶人开始用本山绿泥加紫泥来人工调配,形成非自然段泥料。

扩展资料

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合分析,紫砂泥属于粒土--石英云母系,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因此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为多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一起的泥料)。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红泥朱泥区别

它们的区别如下3点:

1.朱泥是属于紫砂红泥中的一种泥料,也是红泥中的精品泥料,因为朱泥中的含铁量较高,是具有高价值的类别。底槽青泥料虽然处于紫泥中的最底层,但质量佳,备受历代陶人推崇。

2.朱泥是属于含砂量低砂性弱,换言之,也就是属于“娇贵”的泥料,成型难度也高,成品率仅为7成。底槽青的泥性则是属于质地纯、性质细腻特点的泥料,成色稳重。

3.朱泥紫砂壶,比较适合用来才红袍台湾的高山茶,福建的铁观音以及轻发酵的乌龙茶类,而且香气较为浓郁的青茶,而底槽青紫砂壶的话,适合冲泡的茶类较为的广泛,从普洱茶、绿茶、红茶到花茶等等,都可用于冲泡。

原矿红朱泥

朱泥松石俗称“红泥”,也有人称为“石黄”,产于陶土“嫩泥”矿内,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

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

朱泥松石原矿呈金黄色或浅黄绿色的红泥,明代称之为“石黄泥”,清代称为“朱泥”。其氧化铁含量较其他紫砂泥高,原矿深埋于宜兴丁山镇赵庄山嫩泥矿层底部,成泥后称朱泥。用热水冲淋朱泥壶,立展娇嫩的鲜红色,氤氲中有紫光游移。朱泥因含砂量低、泥性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成品率较低,因此常用来制作小型器物。

朱泥和红泥哪个贵

朱泥壶是紫砂壶中的精品,泥料属于红泥系,具有娇而不含沙且呈油脂状的特质,可分为赵庄朱泥、小煤窑朱泥和黄龙山朱泥三种。

大红袍是朱泥中的极品泥料,非常稀有珍贵。其泥料精细温润,手感柔滑,容易泡养。但由于泥料极其罕见,一吨朱泥才能出几斤大红袍,再加上可塑性差、成型难、报废率高,烧制难度大,所以小品大红袍的成品率仅有六成,中大品更是极少,少有紫砂艺人制作。

红泥好还是朱泥好

朱泥和红泥的区别

1、最根本的区别是矿源和泥性。朱泥主要产于嫩泥矿中,红泥产于黄石夹层中。朱泥泥性较高,砂性较弱,红泥则相反,砂性重泥性弱。

2、两者的收缩比不同。普通红泥13%左右,而朱泥普遍高于红泥,有的甚至可达25%以上。

3、两者的色泽、质感不同。红泥:柔和温润,红中略带一点橙色。朱泥,朱红略泛橘光,鲜明细腻质感极佳。

4、两者的成型难度不同。红泥,成型工艺较易,大小壶型都可涉及。朱泥,泥性甚娇,成型难度大,大的壶型成品率低,小壶成形后则可爱灵动。

一、朱泥

朱泥是属于紫砂红泥中的一种泥,因主要成份为红泥(含铁量极高)而得名。朱泥是红泥中之精品。朱泥一般来说分三种:1、红中略带黄;2、黄中略带红;3、红中略带紫(高温朱泥)。

因主要成份为红泥(含铁量极高)、又产在嫩泥矿之下层、又称“未触风曰之石骨”。石骨的意思就是未完全风化的土块,质坚如顽石,但遇水则自行溃散。 目前朱泥矿是明显减少了。但有一原则不变,只要有红泥,朱泥则不灭。

二、朱泥品种

朱泥是属于紫砂红泥中的一种泥,朱泥是红泥中之精品、因主要成份为红泥(含铁量极高)、又产在嫩泥矿之下层、又称“未触风曰之石骨”,石骨的意思就是未完全风化的土块,质坚如顽石,但遇水则自行溃散。 目前朱泥矿是明显减少了。但有一原则不变,只要有红泥,朱泥则不灭。

三、朱泥一般来说分三种:

1、红中略带黄;2、黄中略带红;3、红中略带紫(高温朱泥)。

至于优劣问题就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来判断了。养成的效果主要是看“出浆”的速度以及“润”度。 朱泥壶与紫砂壶有着本质的不同。

从成品分析,朱泥壶的结晶度比紫砂红泥高出许多,烧成收缩率也比紫砂红泥高出80%以上(朱泥18--27%,紫砂红泥10--13%)由于收缩率大,使朱泥壶在烧成后壶体表面产生出或多或少的皱折,这些皱折在经久使用后,又只能看到而手却感觉不到,所以在玩壶高手中有“无皱不成朱”的说法。

四、红泥

红色泥巴,主要由河流携带的陆源物质红土组成。红泥氧化铁含量较高。红泥矿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

红泥优者光洁明亮,橙中略见红光;劣者杂乱阴霾,俗不可耐。红泥原矿坚硬似石,呈澹草绿色调,窑温略低,较适制作小件茗器,可爱灵动,深得世人喜爱。

朱泥和红泥紫砂壶的区别

红泥俗称"朱泥"、"朱砂泥"、"石黄泥"。因其成陶后,色似"朱砂红"故名。产于宜兴任墅赵庄山,嫩泥矿层底部,质坚如石,其含铁量高,产量甚稀。矿土外观呈砖红夹层,以黏土为主的粉砂岩土,可单独成陶。红泥收缩率大,烧成温度在1080℃左右,常制小件器物。七十年代中期,此种红泥甚缺,既改用川埠红泥加嫩泥替代,矿土呈土黄色,石质坚硬,成陶与其相似,八十年代以洑东红泥制壶,其玻璃相重,烧成温度在1050℃左右,成陶后色朱红,声脆亮。

黄泥也称石黄,温度一般在1200度左右,我们行业里面俗称这个壶烧制出来,色如玄铁 ,重如冰铁。因为石黄泥料中含有大量的三价铁离子,所以烧制出来有很强的铁质感、金属感。也正是因为它所含的大量三价铁离子,所以它对茶的品质有很大提升。

红朱泥是什么泥料图片

紫朱泥是什么泥料?紫朱泥最适轻、中发酵茶。因铁份含量饱和,故烧成温度仅约:1080摄氏度,收缩比:约30%!!!以上因矿料的年代久烧制后其表面的光彩浆红中略带金黄,只要温度烧到位,不经几泡茶就温润、老陈之感,所以称为紫朱泥。

 

紫朱泥冲茗品质:扬香力特高、轻快而俐落,茶汤紧结柔滑,回甘强、回韵悠长,属性十分特殊,最适合冲泡台湾高山生茶,及福建铁观音、乌龙茶等轻发酵重香气之佳茗。

紫朱泥有哪些特点?

 

1、烧成品颜色紫红。

 

2、泥料含铁量极高。

 

3、成品玻化。

 

4、收缩率和普通煤窑朱泥相同。

 

5、用水浇在壶身上,壶身表面泛出金属光色。

 

6、紫朱泥和煤窑朱泥制作上的不同在于:紫朱泥难成型但易烧成,煤窑朱泥易成型难烧成。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907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