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内容

纸上谈兵是谁(纸上谈兵是谁写的)

2023-07-27 14:45:00生活资讯1

前言

提起赵括,那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可惜却常常被人们拿来作反面教材用。其实赵括的形象在南宋以前并没有这么糟糕,因为南宋的军事水平常常不在线,人们期望能够出现一个力挽狂澜的人物,带领大家恢复故土,但是南宋始终没有出现这般人物,人们只能把这种苦闷通过历史上的一些失败者给发泄出来。然而,赵括败给了白起,但是他绝对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物。相反,他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

纸上谈兵是谁(详解赵括的军事才华)

赵括雕像

一、 赵括的成长环境

1、 赵括从小喜读兵书

赵括原本和嬴政是同出一源,都是赢姓赵氏子孙,只不过后来嬴政的先祖赵非子有了自己的封地,方才变成了赢姓秦氏。赵括的父亲是战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也是家学渊源,赵括从小就喜欢研读兵书,没事就喜欢用一些道具进行排兵布阵,称得上是一位好学之人。他父亲在打麦丘之战的时候久不能胜,他就建议他父亲采取攻心模式,用抛石机将粮食抛入城中,换取民心,瓦解敌军,后来城中的百姓们果然打开城门投降了。

正因赵括打小就有知兵的名声,赵王在长平之战期间准备换掉廉颇的时候,很多大臣都推荐赵括,就连名将乐毅也认为赵括堪当大任,在乐毅看来,赵括常在其父军中效力,除了麦丘之战,赵括还帮助其父在阏与大破秦军,由此在军中拥有不小的声望。

纸上谈兵是谁(详解赵括的军事才华)

“将相和”雕像

2、 赵括父母给他的评价

很多人把赵括视为无能之人的理由恰恰是来源于赵括父母对他的评价。赵奢曾经对赵括的母亲说赵括太自负,并且认为如果以后赵国让赵括统兵,那么赵括肯定会让赵国大败。就在赵王准备启用赵括的时候,赵括的母亲也和赵王说赵括不能担此重任,理由是赵括没有赵奢身上那种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的亮点。

暂且不说这两段话的来源是否可靠,就算是真实的,单凭这两段话就可以说明赵括在他父母眼中不行吗?赵奢作为一名父亲,对自己的妻子表示了一番对自己儿子的担忧,而且这种担忧中其实还透露出一种自豪。哪个孩子在成长时期不被自己的父亲泼点冷水?更何况孩子的父亲还不是对孩子讲,而是对孩子的母亲讲。对于赵括的母亲来说,她内心里哪里情愿自己的儿子冒着巨大风险去前线统军?

纸上谈兵是谁(详解赵括的军事才华)

赵奢雕像

二、 长平之战的双方力量对比

1、 强大的秦国

秦国自从开启商鞅变法后,再经过孝公、惠文王和武王三代人的努力,到昭襄王继位之时,实力就已经跃居战国第一,不仅收复了之前被吴起攻占的河西之地,还屡破关东六国的合纵之势。昭襄王手底下可谓是人才济济,文臣有楼缓、樗里疾、魏冉、庸芮、范睢等名臣,武将有司马错、白起、蒙武、王龁、胡伤等名将。

长平之战前,秦国已经从三晋和楚国手上获取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楚国原本占据的大片黄河以南地区基本上都给秦国攻占了,就连楚国西边的大片土地也给秦国夺走了,其中还包括楚国都城郢都。魏国的旧都安邑也被秦国给攻占了,秦国几乎摆出了横扫天下的阵仗。就这样的实力,秦国为了在长平彻底击垮赵国,还摆出了倾国之力的架势,将秦人服兵役的年龄降至十五。

纸上谈兵是谁(详解赵括的军事才华)

秦国半天下

2、 疲弱的赵国

赵国自从赵武灵王开始搞胡服骑射后,国力也得到了飞跃般的发展,然而赵武灵王在选继承人的时候却犯了糊涂,不仅废长立幼,还提前把皇位给传了,自己退居二线,结果赵国内乱不断,甚至连赵武灵王本人都生生饿死在沙丘行宫,赵国好不容易积累的发展成果都被内乱给消耗了。直至赵惠文王继位之后,在赵奢、廉颇等人的努力下,赵国的形势还算是稳定了下来。

待到孝成王继位之后,廉颇老了,赵奢去世了,赵国的外交环境也没有得到好转。赵国原本是合纵抗秦的忠实拥护者,却因为内部不宁而逐渐变得畏手畏脚,就连身为合纵长的楚怀王从秦国逃到赵国的时候,赵国都不敢接收,从此关东各国对赵国也都不抱什么希望了。长平之战前,赵国已经被秦国攻取了大量土地,其中还包括要害之地—代郡的光狼城(位于上党地区)。

纸上谈兵是谁(详解赵括的军事才华)

胡服骑射

三、 赵括在长平之战的表现

1、 反守为攻

秦赵双方在长平之战中投入的兵力加起来多达百万,这在生产力低下的战国时期是什么概念?需要多少经济资源来支撑?赵国原本人口就不多,结果把几十万青壮都投到了长平之战中,一僵持就是三年。相当于这三年中,少了几十万劳动力来生产粮食,多了几十万张只进不出的口,而且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将粮食从邯郸运送到前线,耗损又得多少?

廉颇以坚守不出来对抗秦军,起初是很合时宜的,毕竟秦国是劳师远征,而赵国是在家门口作战,但是秦国的实力实在是强于赵国太多。赵国撑了三年,真的是耗不起了,再耗下去,只能是坐以待毙。赵括焉能不知赵军的后勤压力有多大?他只有趁着赵军还有一战之力的时候反攻秦军,发挥出赵军善野战的优势,一战定乾坤。可惜还是因为后勤的问题,他败了,如果他接手的是三年前的赵军,结局肯定会不一样。

纸上谈兵是谁(详解赵括的军事才华)

赵括反守为攻

2、 实施迂回作战

秦昭襄王在得知赵国换将之后,他也换上了战神白起。熟悉白起作战风格的应该知道,白起很善于迂回作战,通过截断对方的补给线来实现包抄作战。白起在长平之战中用的也是这种战法,派军绕到赵军之后,截断赵军的补给线和退路,然后对赵军进行合围。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赵括在决定反守为攻后采用的也是这种迂回战法,他亲率赵军,带足三天的口粮,轻装简从,准备渡过丹河,绕到秦军后面,对秦军实施包围。

可惜天公不作美,突降大雨,丹河水流湍急,赵军难以顺利渡河。当赵括率军回返时,白起绕后的军队赶了过来,将赵军围了四十六天。期间,赵括不断亲率赵军向秦军发起进攻,但是士兵们连日未进食,战力下滑严重,始终不能突破秦军的包围圈。赵括在最后一次突围作战中不幸被秦军射杀,再后来,就有了四十万赵军降卒被白起给活埋了的事情。

纸上谈兵是谁(详解赵括的军事才华)

赵括在丹河东岸被围

结语

长平之战,赵国虽然败了,但是秦国也是元气大伤,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才恢复过来,就连白起本人都说秦军死伤过半,国库消耗一空。难以想象,赵括在断粮的情况下还能给秦军造成这么大的战损比,而且赵军在赵括战死之前竟然都没有自乱阵脚,也没有说哪支部队投降秦军。这样的表现,岂能是"纸上谈兵"可以总结的?

参考文献:

《史记》

《战国策》

《东周列国志》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907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