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正文内容

低碳钢加载卸载(低碳钢加载卸载再加载)

2023-08-01 03:55:17教程1

低碳钢加载卸载再加载

(1)弹性阶段ob:这一阶段试样的变形完全是弹性的,全部卸除荷载知后,试样将恢复其原长。

(2)屈服阶段bc:试样的伸长量急剧地增加,而万能试验机上的荷载读数却在很小范围内波动。如果略去这种荷载读数的微小波动不计,这一阶段在拉伸图上可用水平线段来表示。

(3)强化阶段ce试样经过屈服阶段后,若要使其继续伸长道,由于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不断强化,故试样中抗力不断增长。

(4)颈缩阶段和断裂Bef试样伸长到一定程度后,荷载读数反而逐渐降低。

当应力低于σe 时,线弹性变形阶段. 应力与试样的应变成正比,应力去除,变形消失。

σe和σs之间,非线弹性变形阶段,仍属于弹性变形,但应力与试样的应变不是正比关系。

σs时,屈服阶段(其实存在上下屈服极限的)应变变大,但是应力几乎没有变化。

当应力超过σs后,强化阶段,试样发生明显而均匀的塑性变形,若使试样的应变增大,则必须增加应力值。

在σb值之后,断裂阶段,试样开始发生不均匀塑性变形并形成缩颈,应力下降,最后应力达到σk时试样断裂。

指标:σe弹性极限σs屈服强度σb抗拉强度σk断裂强度

低碳钢加载卸载再加载路径

应变力作用下,材料的组织性能随时间发生变化。当退火状态的低碳钢试样拉伸到超过屈服点发生少量塑性变形后卸载,然后立即重新加载拉伸,则可见其拉伸曲线不再出现屈服点,此时试样不会发生屈服现象。

如果将预变形试样在常温下放置几天或经200℃左右短时加热后再行拉伸,则屈服现象又复出现,且屈服应力进一步提高。此现象通常称为应变时效。

低碳钢加载卸载再加载定理

1.准备试件。用刻线机在原始标距范围内刻划圆周线(或用小钢冲打小冲点),将标距内分为等长的10格。用游标卡尺在试件原始标距内的两端及中间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测一次直径,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处截面的直径,然后选用三处截面直径的最小值来计算试件的原始截面面积A。(取三位有效数字)。  

2.调整试验机。根据低碳钢的抗拉强度σb和原始横截面面积估算试件的最大载荷,配置相应的摆锤,选择合适的测力度盘。开动试验机,使工作台上升10mm左右,以消除工作台系统自重的影响。调整主动指针对准零点,从动指针与主动指针靠拢,调整好自动绘图装置。  

3.装夹试件。先将试件装夹在上夹头内,再将下夹头移动到合适的夹持位置,最后夹紧试件下端。  

4.检查与试车。请实验指导教师检查以上步骤完成情况。开动试验机,预加少量载荷(载荷对应的应力不能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然后卸载到零,以检查试验机工作是否正常。  

5.进行试验。开动试验机,缓慢而均匀地加载,仔细观察测力指针转动和绘图装置绘出图的情况。注意捕捉屈服荷载值,将其记录下来用以计算屈服点应力值σS,屈服阶段注意观察滑移现象。过了屈服阶段,加载速度可以快些。将要达到最大值时,注意观察“缩颈”现象。试件断后立即停车,记录最大荷载值。  

6.取下试件和记录纸。  

7.用游标卡尺测量断后标距。  

8.用游标卡尺测量缩颈处最小直径d1。

低碳钢加载卸载再加载会怎么样

从低碳钢静载一次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中可得到如下强度指标。

1.比例极限fp——应力、应变之间保持正比例关系(即符合虎克定律)的最高应力值。

2.弹性极限fe——材料保持弹性,即卸载后试件能恢复原长的最大应力值。

3.屈服极限(又称屈服点、屈服强度)fy——对应应力-应变曲线中屈服台阶波动段中最低点的纵坐标的应力值。

fy是确定钢材强度设计值f的依据,f=fy/γR。

4.抗拉强度(又称极限强度)fu——对应应力-应变曲线中最高点的纵坐标应力值。

低碳钢加载卸载再加载可以吗

低碳钢的拉伸图显示,其拉伸过程明确分四个阶段: 弹性阶段 外力不超过弹性范围时变形是弹性的曲线是一条直线。

在这个范围内卸载试样仍恢复原状不产生残余变形(又称塑性变形)。低碳钢在线弹性范围内服从胡克定律。比例系数代表曲线直线部分的斜率,称作弹性模量或材料的刚度。屈服阶段 载荷超过弹性范围后曲线上出现明显的屈服平台,这时载荷基本不变而变形急剧增加,表明材料暂时失去了抵抗变形的能力,在这一阶段卸载将有不可恢复的残余变形产生。在相应的曲线上,屈服平台的下限值定义为屈服极限。强化阶段 超过屈服阶段后曲线又开始上升,表明材料又恢复了抵抗变形的能力,即材料要继续变形,载荷就必须不断增长。与此同时,若试样表面光洁度很高,材料杂质又较少时,在试样表面可以清楚地看到相互交错的滑移线。如果试样在这一阶段卸载,载荷将沿平行于弹性阶段的路径回零,弹性变形随之消失,而塑性变形将保留下来。若卸载后重新加载,载荷将沿卸载路径重新上升,曲线上的线弹性范围增大,屈服强度明显提高,塑性变形相应下降,而弹性模量却保持不变,这一现象称作冷作硬化现象是金属材料的一种宝贵性质。在相应的曲线上,强化阶段的最大值定义为材料的强度极限。

低碳钢加载卸载再加载有影响吗

钢的硬度主要分为洛氏硬度和布氏硬度两种。

洛氏硬度这种硬度测定法是美国的S.P.洛克韦尔于1919年提出的,它基本上克服了布氏测定法的上述不足。洛氏硬度所采用的压头是锥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或直径为1/16英寸(1英寸等于25.4毫米)的钢球,并用压痕深度作为标定硬度值的依据。

布氏硬度是瑞典工程师J.A.布里涅耳于1900年提出的。它在工程技术特别是机械和冶金工业中广泛使用。布氏硬度的测量方法是用规定大小的载荷P,把直径为D的钢球压入被测材料表面,持续规定的时间后卸载,用载荷值(千克力,1千克力等于9.80665牛顿)和压痕面积(平方毫米)之比定义硬度值。

扩展资料

1、按品质区分:

(1)普通钢:(P≤0.045%,S≤0.050%)。

(2)优质钢:(P、S≤0.035%)。

(3)高级优质钢:(P≤0.035%,S≤0.030%)。

2、按化学成分份区分:

(1)低碳钢(C≤0.25%)。

(2)中碳钢(0.25≤C≤0.60%)。

(3)高碳钢(C≥0.60%)。

低碳钢加载卸载再加载曲线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在发生颈缩前和应力-应变曲线完全一致,在颈缩后,由于实际截面积发生变化。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所记录的是实际载荷/实际截面积,而应力-应变曲线所记录的是实际载荷/原始截面积。 应力特点 这种应力-应变曲线通常称为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它与载荷-变形曲线相似,只是坐标不同。从此曲线上,可以看出低碳钢的变形过程有如下特点: 当应力低于σe时 应力与试样的应变成正比,应力去除,变形消失,即试样处于弹性变形阶段,σe 为材料的弹性极限,它表示材料保持完全弹性变形的最大应力。

当应力超过σe 后,应力与应变之间的直线关系被破坏,并出现屈服平台或屈服齿。

如果卸载,试样的变形只能部分恢复,而保留一部分残余变形,即塑性变形,这说明钢的变形进入弹塑性变形阶段。

σs称为材料的屈服强度或屈服点,对于无明显屈服的塑性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又叫名义屈服极限或δ0.2。

施加载荷使低碳钢试件超过屈服阶段后再卸载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久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屈服强度: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没法恢复。这个压强叫做屈服强度。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久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不知道能否提供更多的细节,可以更详细的知道你的重点。要是方便的话,可以给我私信。

低碳钢加载卸载再加载路径正确的为

将低碳钢试样拉伸到产生少量预塑性变形后卸载,然后重新加载,试样不发生屈服现象,但若产生一定量的塑性变形后卸载,在室温停留几天或在低温(如150℃)时效几小时后再进行拉伸,此时屈服点现象重新出现,并且上屈服点升高,这种现象即应变时效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91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