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百科 > 正文内容

形式美与美的形式区别(形式美的概念与基本规律)

2023-08-11 20:55:07西部百科1

形式美的概念与基本规律

形式美的法则是指:对称、均衡、韵律、对比调和等,形式美的法则在凡俗生活中比比皆是,凡是众所周知的美感总是具备上述美的法则。

形式美的含义及基本条件

美的基本规律美的规律,即建构最佳结构关系的规律。由两个层面构成:

基本律:所有美的事物都遵循的建构最佳关系的规律。

特殊律:各领域如自然、社会、艺术和科学的建构规律。美的基本规律,又称形式美法则。包括和谐律(美的本质)、整一律、对称律、比例律、对比律、均衡律、动力律(运动律)、节奏律、变异律、多样统一律等。美的基本规律在审美意象、艺术意象、人生意象等创造中,可以很有效地引导我们进行跨界创造。

形式美的概念与基本规律有哪些

"美的规律"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以真善为内容的形式的规律。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一个命题。他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蔡仪先生认为“美的规律”应有的基本含义是:(1)任何事物,无论是自然界事物或社会事物,也无论是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凡是符合美的规律的东西就是美的事物。(2)既然美的规律就是事物之所以美的本质,也可以说,事物的美就是由于它具有这种规律。因此,美就是一种规律,是事物之所以美的规律。(3)既然美是一种规律,而规律都是客观的。那么,美(自然界事物的美、社会事物的美、人所创造的艺术品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从这一点说,马克思的美的规律论,既堵塞了通向主观的美论的这种唯心主义的漏洞,同时也杜绝了导致美是自然属性或社会属性这种机械论的途径。

形式美的原理和法则

美学的基本原则

黄金比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约为1∶0.618,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0.618被公认为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在艺术实践中应用的黄金比有一个宽容度较大的区域 1:2----3:4(0.571~0.666)。

一、黄金点:

1.髋骨:头顶-足底之分割点

2.咽喉:头顶-肚脐之分割点

3.膝关节:肚脐-足底之分割点

4.肘关节:肩关节-中指尖之分割点

5.眉间点:发际-颏底间距上1/3与中下2/3之分割点

6.鼻下点:发际-颏底间距下1/3与上中2/3之分割点;

7.唇珠点:鼻底-颏底间距上1/3与中下2/3之分割点 

二、黄金矩形:

①躯体轮廓:肩宽与臀宽的平均数为宽,肩峰至臀底的高度为长

②面部轮廓:眼水平线的面宽为宽,发际至颏底间距为长

③鼻部轮廓:鼻翼为宽,鼻根至鼻底间距为长

④唇部轮廓:静止状态时上下唇峰间距为宽,口角间距为长

生活中的黄金比例

优选法是一种求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如在炼钢时需要加入某种化学元素来增加钢材的强度,假设已知在每吨钢中需加某化学元素的量在1000—2000克之间,为了求得最恰当的加入量,需要在1000克与2000克这个区间中进行试验。

通常是取区间的中点(即1500克)作试验。然后将试验结果分别与1000克和2000克时的实验结果作比较,从中选取强度较高的两点作为新的区间,再取新区间的中点做试验,再比较端点,依次下去,直到取得最理想的结果。这种实验法称为对分法。但这种方法并不是最快的实验方法,如果将实验点取在区间的0.618处,那么实验的次数将大大减少。

形式美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形式美是客观事物外观形式的美。包括线、形、色、光、声、质等外形因素和将这些因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起来,以表现内容的结构等。

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到亚里士多德,再到黑格尔、荷迦兹等都对形式美做了探讨,但都存在割裂内容与形式的倾向。

马克思主义对形式美做了科学的分析。认为色彩、线条、形态等本是现实事物的一些属性,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起来,就具有了审美意义,其组合规律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总体组合规则,即和谐,要求达到多样统一;二是各部分组合规律,主要平衡、对比、对称、整齐、比例、节奏、宾主、参差等。

艺术作品中的形式美,是一切艺术形式中普遍具有的一种非独立的艺术因素。形式美与内容美密切联系,一切美的内容都必须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一定的形式美不能脱离内容而存在。

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从美术作品来谈

其一,中国画的形象之美。

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但是,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表现任何物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古代为人画像,称作“传神”,齐白石笔下的青蛙、虾、小鸡等小动物,使人看了感到生动活泼,有稚拙的童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潘天寿作品中元气淋淳的泼墨荷叶,用大面积墨汁挥泼而成,酣畅而凝重、效果整体而又有小的变化,给人以雄润、沉重、稳定的感觉。

其二,中国画的笔墨之美。

中国画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驶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的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为笔墨。笔墨二字不但代表绘画和书法的工具,而且代表了一种艺术境界。笔是“因”墨是“果”,当笔法与书法相结合时,就产生了丰富的、有表现力的结果—笔墨。

它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语言,中国画以线造型,墨分五色,以行笔之快慢、顿挫、提按与墨色以干、湿、浓、淡、枯、焦等,干湿、巧拙、涩畅互相交替使用,虚实相出,“笔为墨骨、墨为笔充”,从而表现出天地万物,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山川、树木、花鸟、蔬果等寄寓自己的情趣、品格及人生的追求,作品不但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而且反映出人的精神气质和胸怀。

其三,中国画的色彩之美。

中国画用色有独特的特点。以画法分有只勾线不染色,具有素雅效果的白描画;有水墨淡彩的浅绛山水画;有以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赭石、朱砂等为主的青绿山水画、金碧山水重彩画;有以色彩运笔造型,将线隐在物象形体之中的没骨画;有以勾勒填彩的工笔画,又有泼墨泼彩等等用色方法。

其四,中国画的韵味之美。

利用水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浓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能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运用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等方法,可以出现斑斓绚丽、变化莫测的画面。这迷蒙浑然的韵味,给人变化朦胧、轻松自然的视觉效果。

其五,中国画的意境之美。

中国画在画面的空间处理上、在空白、虚实关系以及色彩等方面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国画的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会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其六、中国画的章法之美。

中国画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一门综合艺术,在不同的形式中合理安排表现的物象叫做章法,每幅画面上有主次、疏密、节奏、变化,并加以留白,有笔墨处为实,无笔墨处为虚,可以是天、地、云、水、烟、气、雪等,给观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

其七,中国画的形制之美。

中国画的形制有多种,总体上分有手卷、条幅、中堂、条屏、横披、圆扇、折扇、册页、斗方、框裱等,基于古人生活方式的特点,最早供的欣赏的可移动的绘画作品是像简册和书卷一样的长条,平时卷起来存放,观看时打开,从古往左逐段欣赏,称为“卷”或“手卷”,它适合一两个席地而坐的人在案头欣赏。

形式美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形式美的法则在美的创造中的意义有:

1、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我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

2、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我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3.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 立体构成 色彩构成 三大构成遵循形式美法则就是指形式美法则在着三大构成的设计里使用都成立。

4.注意这个是“原则”不是“法则” 。只能说形式美是构成当中的核心法则 不能绝对的说这个原则就是指形式美。

形式美的构成要素和基本规律

基本上,美的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形式,它指创作者所想表现的真、善的内容;而另一种是外在形式,它与内容不直接相联系,指内在形式的感性外观形态(如材质、线条、色彩、气味、形状等等)。

人类可以用肉眼观看到的美的对象,通常在外型上具有一定的特征;例如:均衡、对称、比例、节奏、韵律、变化、一致等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914273.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如何钓滑鱼(滑鱼钓法)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