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我学习 > 正文内容

元朝中书省和唐朝中书省区别(元朝中书省和唐朝中书省区别在哪)

2023-08-26 03:00:05自我学习1

元朝中书省和唐朝中书省区别在哪

行中书省和中书省的区别如下:

1、开始实行的朝代不同

行中书省:中国从元朝开始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行省制度。

中书省:汉朝始设,晋朝以后称中书省。

2、管辖范围不同

行中书省:

分掌地方政务,归属于中书省管辖。中书省往各个区域分派中央官员,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此,中央直接控制地方,岭北、云南则采用分封羁縻制度。在元朝直接统治的疆域内共有10个行中书省。(现代行政区划的“省”,即来源于元朝中书省设于各地的派出机构“行中书省”。)

中书省:封建政权中央政府,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中书省作为正规的宰相机构,掌管制令决策,是中央最高权力机关,其长官中书令是制度规定的首席宰相。(中书省相当于现代的中央政府)

3、职责不同

行中书省::行省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统领路、府、州、县;距离省治远的地方,另设宣慰司统之,作为行省的派出机构。

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领辖六部﹐职权甚重。

唐朝中书省与元朝中书省职能相同吗

行省制度是元朝地方行政制度。以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称都省。

行省最早可上溯至魏晋的行台,在蒙古灭金的过程中正式形成并逐渐演化成地方最高官府,蒙元在灭金的过程中仿行金朝这一建置, 并在日后的军事行动中随战事而推进。

由于行省多是以受朝廷派遣,临时处理军政事务的形式出现,特别是许多行省长官皆以中书省“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行省与中书省的关系,大致相当于分支与母体,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中书省言“宰执之名,不宜轻授”,行省长官兼挂中书省宰执的头衔被取消,行省由此逐步转化为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 成为中书省的下属,接受中书省的节制和领导。

可是,即使在制度定型、行省地方化之后, 它仍然具有中书省分支机构的性质。

《元史》在叙述全国行政区划时称“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将两者并列。

就全国范围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离大都较近的山东、山西、河北等土地都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这就是说,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中书省,将全国大部分州县交给自己的分支机构—— —行中书省统辖,但仍保留了一小部分由自己直辖。

行省的性质具有双重性,直接导致行省的职权也具有双重性。

既然行省是从中书省分出去的“治外”机构,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就会存在,当然也会被授予与中书省一样相应集中的权力。

“自人民、军旅、赋役、狱讼、缮修,政令之属,莫不总焉”。

行省在一个地区权力集中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中书省还要高,至少中书省在制度上还不掌握军权。

从行省设置的目的和作用看,主要是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酷似十个大军区。

无论是作为朝廷的派出机构还是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 “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事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

这种权力的全面性、高级别性和高机动性,使得行省与前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存在明显区别。

此外,行省在代表中央控驭地方行使大权的同时,也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行省制度是元朝地方行政制度。以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称都省。

行省最早可上溯至魏晋的行台,在蒙古灭金的过程中正式形成并逐渐演化成地方最高官府,蒙元在灭金的过程中仿行金朝这一建置, 并在日后的军事行动中随战事而推进。

由于行省多是以受朝廷派遣,临时处理军政事务的形式出现,特别是许多行省长官皆以中书省“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行省与中书省的关系,大致相当于分支与母体,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中书省言“宰执之名,不宜轻授”,行省长官兼挂中书省宰执的头衔被取消,行省由此逐步转化为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 成为中书省的下属,接受中书省的节制和领导。

可是,即使在制度定型、行省地方化之后, 它仍然具有中书省分支机构的性质。

《元史》在叙述全国行政区划时称“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将两者并列。

就全国范围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离大都较近的山东、山西、河北等土地都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这就是说,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中书省,将全国大部分州县交给自己的分支机构—— —行中书省统辖,但仍保留了一小部分由自己直辖。

行省的性质具有双重性,直接导致行省的职权也具有双重性。

既然行省是从中书省分出去的“治外”机构,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就会存在,当然也会被授予与中书省一样相应集中的权力。

“自人民、军旅、赋役、狱讼、缮修,政令之属,莫不总焉”。

行省在一个地区权力集中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中书省还要高,至少中书省在制度上还不掌握军权。

从行省设置的目的和作用看,主要是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酷似十个大军区。

无论是作为朝廷的派出机构还是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 “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事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

这种权力的全面性、高级别性和高机动性,使得行省与前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存在明显区别。

此外,行省在代表中央控驭地方行使大权的同时,也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

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

唐朝的中书省是三省六部中三省之一,是政治官制。

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命令 而到了元朝,创立了行省制度,是行政区划制度,也是今天我们现在省份划分的基础 元朝的中书省分为行中书省和中书省,前者是管理地方的,而后者是上承天子,下总百司的最高行政机关。区划为河北、山西、山东。

元朝中书省和唐朝中书省区别在哪儿

元朝中书省与是行省制的重要机构:

1、中书省是中央机关,各行省重要行政事务必须上报中书省。

2、中书省同时也兼具行省功能,中书省下辖腹里,包括现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部分地区。

3、行省就是行中书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同时,元朝还有重要的中央官署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青海、四川部分地区,最高长官被称为国师。

最后,元朝行省制协调了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祖国统一,并被后世沿用。是我国行政管理区划的开端。

元朝中书省和唐朝中书省有什么区别

隋唐时期的官制中尚书省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察、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掌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礼部,掌管国家典章法度、祭祀学校、科举、接待外宾等事务兵部,掌武将选用、兵籍、军械、军令等刑部,掌管法律、刑狱事务工部,掌管山泽、屯田、工匠、水利、交通、各项工程等等

元朝的中书省和唐朝的中书省在职能上的不同点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决策权)、门下(审议权)、尚书(执行权)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宋:略。元,一省二院。一省:用中书省取代以前的三省,中书省为中央最高的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二院:枢密院和宣政院。联系:元的中书省是从三省六部制演变而来。区别:隋唐三省分化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元后期中书省权力过大(可以左右皇位继承),削弱了君主专制。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下一个朝代或多或少的都会沿用上一个朝代的制度。

元朝的中书省和唐朝的中书省在职能上有何不同

元朝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由于尚书省时置时废,门下省不复置,故中书省地位较前代尤为重要。中书令通常由皇太子担任。中书省除为决策机构外,还负责直接管辖首都大都附近的腹里地区。在腹里地区以外,在全国各地设置有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初为中书省派出机构,掌管所辖地区内的军政事务,"行中书省"概念其后发展成为省级地方政府。

忽必烈即位后,实行中书省一省制,长官为中书令,多数时间里以皇太子兼任,为虚职。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正一品,以右丞相为上。平章政事四员,从一品,“掌军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以上皆为宰相。

元朝宰相权力很大,是上层权力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位争夺战中的重要依靠力量。元朝的相权是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重要反弹

元朝中书省与唐朝中书省有何不同

在中央,元朝实行一省制——中书省制,唐朝实行三省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为中书省,名同实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撰拟诏旨敕令,而审议、执行则由门下、尚书两省分别执行,这叫分权制衡。分权往往带来行政效率的降低,所以唐朝以后就逐渐过渡为一省制。当然,无论是三省,还是一省,其长官都是宰相。直到明初中书省和宰相才被朱元璋废除。

元代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立十个左右的行中书省,职官设置同中央,以总揽地方庶政。元代的行省制很好地解决了古代经济文化落后条件下庞大帝国内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所以后来被长期沿袭。直至今天。

元朝中书省和唐朝中书省区别在哪里

有。行中书省和中书省的区别如下:

1、开始实行的朝代不同

行中书省:中国从元朝开始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行省制度。

中书省:汉朝始设,晋朝以后称中书省。

2、管辖范围不同

行中书省:

分掌地方政务,归属于中书省管辖。中书省往各个区域分派中央官员,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此,中央直接控制地方,岭北、云南则采用分封羁縻制度。在元朝直接统治的疆域内共有10个行中书省。(现代行政区划的“省”,即来源于元朝中书省设于各地的派出机构“行中书省”。)

中书省:封建政权中央政府,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中书省作为正规的宰相机构,掌管制令决策,是中央最高权力机关,其长官中书令是制度规定的首席宰相。(中书省相当于现代的中央政府)

3、职责不同

行中书省::行省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统领路、府、州、县;距离省治远的地方,另设宣慰司统之,作为行省的派出机构。

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领辖六部﹐职权甚重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924034.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中国四大石窟(中国四大石窟名字)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