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不宁是什么意思 (鸡犬不宁上一句是什么)
鸡犬不宁,形容一个人被骚扰得十分厉害,连鸡和狗都不得安宁。
每个成语都有自己的来源,那鸡犬不宁是怎么来的,又是什么让鸡和狗都不得安宁呢?这就要从捕蛇这件事情说起。
唐朝时期,人们在永州发现了一种毒蛇。这种毒蛇的毒性非常强,相传被它咬死的人必死无疑。可是,事情总有两面性。毒蛇虽然毒性大,但是它可以入药,医治多种疾病。所以当时朝廷也向民众征收这种毒蛇,而且规定:凡是捕到这种蛇的人,他们当年的赋税就可以免除。规定一出,永州当地的人们都争着去抓蛇。
永州有一户姓蒋的人家,他们通过捕蛇抵缴了赋税。不过,不幸的是,家里的两代男人都因为捕蛇时,被毒蛇咬伤去世了。尽管如此,这家人还是坚持捕蛇。这件事被当时在永州做官的柳宗元知道了,柳宗元对于捕蛇人的遭遇十分不理解:都失去家人了,为什么还要坚持捕蛇呢?
于是,他把捕蛇人叫到身边说:“你家里人因为捕蛇去世了,你怎么还坚持捕蛇啊?”捕蛇人听后,叹了一口气,说:“哎,如果不捕蛇,我们一家人早就饿死了。赋税实在太重了,不捕蛇根本就交不起税啊。每年,到了收税的日子,那些凶恶的官吏,总是大呼小叫,横冲直撞,到处骚扰。不仅乡亲们被吓得提心吊胆的,就连鸡和狗也被吓得不得安宁啊!”
柳宗元听完捕蛇人的话,十分同情他,感叹道:“沉重的赋税真的是比毒蛇还要害怕呀!”
鸡犬不宁就这样来的,鸡和狗是被沉重的赋税吓得不得安宁,你知道了吗?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