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百科 > 正文内容

七绝和七律区别(诗词七律和七绝有什么区别)

2023-08-27 16:00:06西部百科1

诗词七律和七绝有什么区别

七言指的是诗文中的每句由七个字组成。

七律(七言律诗)表示的是格律诗中的一种体裁形式。七律诗体是由八个七言句子分成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且按格律规范要求组成的诗文。

由七言组成的格律诗除了七律外,还有七绝和七言排律。另外在格律诗形成前的古体诗中,也有很多七言体。

七绝和七律区别在哪?

七律: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对偶。

七绝属于近体诗。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从句数、字数来说刚好是七言律诗的一半;就其平仄来说,七言绝句的格式,恰好是七言律诗第一种格式的前半首和后半首。

七言包括七言歌行体、七言律诗、七言绝句。

七言歌行体是特殊体例,首创于魏文帝草曹丕的《燕歌行》。是一类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体裁,一般句数不定,而每句字数是固定的。在诗题中常见有“歌”、“行”的字样。

例:

七言绝句:

七言诗

《汉书·东方朔传》:“ 朔之文辞,此二篇最善。其馀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从公孙弘借车》,凡向所録朔书具是矣。” 颜师古注引晋灼曰:“八言、七言诗,各有上下篇。”《陈书·江总传》:“好学,能属文,於五言七言尤善。”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七言起於汉武柏梁 。”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十:“不知唐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体工,不必再工近体也。”

七字诗句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六言七言,杂出《诗》、《骚》。”《隋书·音乐志上》:“《需雅》,八曲,七言。” 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为限,行立构思……十六对中取七言三联,五言三联。”

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凡七言多上四字相连,而下三字足之。” 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律诗格律

七言律诗[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仄起式]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绝和七律区别大吗

七律和七绝的区别:七律指的是七言律诗,共八句,五十六个字;七绝指的是七言绝句,共四句,一共有二十八个字。七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绝要求三、四句工整对仗,或有含义在其中。七绝多工笔,七律多写意,这个写意的意思,是说它适用于较广的视角,拿摄影来比喻,七绝如微距,七律如广角,五言如长焦,古体较近于标头。

七律简介: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一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七绝简介:

七绝是七言绝句的简称,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题材,属于近体诗。七绝全诗共有四句,每句有七个字,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七言律诗代表作: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七言绝句代表作: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七绝跟七律的区别

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的区别: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的句子数量不同。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简称七律。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简称七绝。

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的区别

1.句子数量不同

绝句规定每首是四句,而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2.起源不同

七言绝句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七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3.格律不同

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

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七绝与七律有哪些区别?14个回必答

区别在于:

1、句子数量不同:绝句规定每首是四句,而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

2、起源不同:七言绝句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七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

3、格律不同: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

七绝和七律区别是什么

七律和七绝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诗的格律和字数。

1. **七绝**:七绝是四句诗,每句七个字,所以全诗总共是二十八个字。它的格律要求严格,通常的格式是:

    1. 首句仄起平收,即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例如,"夜"、"沙"等),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例如,"明"、"飞"等)。

    2. 次句仄起仄收,即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3. 三句仄起平收,即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4. 末句平起平收,即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2. **七律**:七律也是四句诗,每句七个字,但是它有八句,所以全诗总共是五十六个字。它的格律要求比七绝更为严格,通常的格式是:

    1. 首句仄起平收,即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例如,"夜"、"沙"等),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例如,"明"、"飞"等)。

    2. 次句平起仄收,即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

    3. 三句平起平收,即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

    4. 四句仄起平收,即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第五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5. 五句平起仄收,即第五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第六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

    6. 六句仄起平收,即第六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第七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7. 末句平起平收,即第七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这些只是一般的规则,实际上,七律和七绝的具体形式和格律可以根据诗人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修改和变化。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926453.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饺子是男的还是女的 (饺子是女的吗)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